“满堂红”红满堂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rav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杏枝头春意闹,鱼跃龙腾喜事多”。武警黄金一总队党委指导部队扎实开展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官兵中学习成才的先进事例和“新闻人物”不断涌现,学习经验让人深受启发。
  培养金凤凰,栽下梧桐树
  博士生放弃中科院
  草原早春,云淡风清。呼和浩特市某地化验车间里,李文静正和战友们紧张分析野外送回来的样品,一件件装满粗糙石头的箱子,从她操作纯熟的手指下经过,一串串细细汗珠从她恬静的额头上不断涌起。
  从中国科学院博士毕业,却谢绝导师的挽留,甘愿回到黄金部队基层实验室做化验分析工作,该总队二支队实验室技术干部李文静着实让中国科学最高殿堂里的老师和同学们吃了一惊。
  原来,酷爱学习的内蒙古籍党员干部李文静一直受到首长和战友们关爱,几年来接连在内蒙古大学和中科院攻读硕士、博士,成为总队基层单位第一个博士生,是不可多得的化验分析人才。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听到中科院要留李文静,有人私下议论,“这只学有所成的金凤凰,飞走还能回来吗?部队培养她多年的辛苦都白费了”。政治部主任邱成国却另有高见,“我们先栽下梧桐树,营造拴心留人的成才环境,何愁金凤凰不回来呢?”
  几年来,在总队全力推进基层建设大好形势下,二支队实验室技术负责人丁秘枣带领官兵已经把实验室建成内蒙古金元素分析权威,并达到国家级水准。
  今年,总队组织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先进人物巡回演讲和颁奖典礼,对“全国三八红旗手”丁秘枣等重大典型进行了宣传,还为实验室进口当前化验分析行业中最先进的ICP仪器。看到“老单位”不断打造精兵利器,身边典型不断在部队基层建功立业,本来就离不开大草原的李文静,博士毕业后毫不犹豫地回到战友们身边。
  如今,李文静被委以重任,成为ICP分析组长,这位脚踏实地的中科院博士表示,“要和大家一起努力,把黄金部队基层实验室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如今,开放的学习理念和扎实的育人作风已经成为这个总队开展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一个亮点。
  笔者还了解到,近来在这个总队,像李文静一样学满归来的喜事接连不断。刚刚从中国地质大学完成硕士学业的某支队工程师连永牢已回到牡丹江某矿区,和战友们在野外奔走找矿。而即将在吉林大学矿床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干部李向文,也表示“部队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舞台”,正准备归队后重返一线贡献自己所学知识。
  学习重品德,忠诚不忘本
  金刚钻难舍绿军装
  “当兵二十年,他打钻二十年”,年初,在中央电视台《防务新观察台》录制现场,总队政委党高明兴奋地向节目特邀嘉宾国防大学教授张绍忠介绍了自己的“金刚钻”。
  将军不禁对眼前这位朴实憨厚的士兵刮目相看。
  38岁的二级警士长张传武不爱言语,像大兴安岭的山一样平静沉着,他1989年从山东入伍,是黄金部队钻探工程中少有的兵专家。
  张传武从新兵开始就在东北深山里把弄钻机,22年来,经历过矿区数十个,从地下打出来的岩心长度超过60公里,积累了丰富的钻探经验,炼就一身让地方同行羡慕的真本事。
  不久前,张传武意外地接到一个电话,他带过的一名战士,退伍后在地方靠钻探起家,现在成了南方某城市大老板,对方因为技术困难请求老班长的支援,劝他脱下军装过去帮忙,年薪20万。“老班长,出来吧,别盯在那儿苦自己,孩子大了嫂子又没工作,为部队尽这么多年义务,你也该靠自己的技术过几天宽裕日子!”尽管老战友说得现实又坦诚,张传武还是没有答应邀请,他深知自己一身本领来自于部队,没有部队培育和战友们帮带,自己恐怕还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家子弟。
  张传武没有因为高薪脱下绿军装的事迹一时传为佳话,“金刚钻”没有流失地方也成了黄金部队一大喜事。其实,这只是这个总队培育人才注重保持本色的一个缩影。
  如今国家经济发展,各类资源短缺,引发地勘市场火热,找矿人才的紧俏。面对各类公司纷纷许高位、出高价,到部队来“挖墙角,抢人才”的诱惑,总队300多名技术人才,80多位地质勘查专家,甘愿怀揣着“金手指”、“金刚钻”也“不揽瓷器活”安心服役,没有一人为私利而忘记肩负的使命和责任。
  政委党高明告诉笔者,这其中的奥妙“就是在学习中重视品格教育,让党员干部学有所成,又能永不褪色。”
  据了解,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中,他们有计划地穿插核心价值观教育,各单位累计组织党员干部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0多次,听取老红军老模范演讲120多场。学习重品德,忠诚不忘本,官兵心中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
  工作敢创新,学习动脑筋
  小士兵能有大发明
  “初中学历发明国家专利”。士官党员敬小波的进步让人瞠目结舌,也让人深深思索。
  该总队某修理所上士敬小波,身材单薄,脸色蜡黄,丝毫没有发明家的气质。然而,正是这位其貌不扬的上士发明大专利,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奇迹。
  先后被中国管理科学院等6家单位评为“中国改革开放先锋人物”, 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参加事迹报告会,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一等奖”,敬小波给战友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
  笔者采访时发现,敬小波的发明不是偶然。
  早在研发国家专利“民用可制冷燃气热水器系统”前,就没有因循守旧的工作习惯,在日常修理中善于动脑,从修理支队办公楼门拉手,到修好基层中队使用的韩国进口锅炉,敬小波靠钻研精神赢得“小发明家”美誉,也为后来的发明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
  在完善专利的过程中,敬小波也是经过反复思考、周密论证后,以适应“低碳经济社会”的时代理念改进发明,研制成功集供暧、制冷,还能为人们提供热水的环保产品,实现了完美收关。
  “我们总队发明的国家专利不只敬小波这一件,技术干部李勇发明的‘野外便携式金快速分析箱’已经在整个黄金部队普及,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了找矿效率。”总队长纪成如说,“黄金一总队向来就不缺乏创造发明的种子。两项国家专利就是党委指導部队开展学习型党组织成效卓越的最好证明”。
  把学习、工作和创新结合起来,一直是党委指导学习活动重点研究解决的课题。他们鼓励官兵革新工作方法,及时推广施工一线总结的新技术新方法,对善于革新者给予奖励,并在资金时间等方面予以支持,为研究创造打开了绿灯。据介绍,敬小波的发明持续了3年多,深夜焊模型,外出查资料……其间部队为他提供了多少便利条件,不说自明。
  如今,该总队的党员干部已经养成“带着问题学,开动脑筋干”的好作风。三支队工程师杨吉波和宋丙剑联合开发的“GPS与MAPGIS数据转换录入系统”,解决了手持式GPS数据记录格式与绘图软件程序不相融的难题,深受野外一线官兵喜爱。目前不断有地方地勘单位前来咨询取经。
  学习无止境,复合路更宽
  老标兵当上工程师
  “邢喜平在干什么?在哪里?”
  邢喜平,河北省灵寿县人,20年党龄的老党员。中共十五大代表,“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两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提名,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
  听到这一连串的荣誉,我们都急着要看一看带着如此多耀眼光环的汉子。其实,多年从事野外找矿,艰苦的环境让他快掉光了头发、累弯了腰,根本看不出明星的样子。
  无论如何,邢喜平在整个黄金部队都是不折不扣的明星。怪不得很多领导和战友们总爱打听他。
  那么,邢喜平现在哪里呢?干部登记档案里白纸黑字地写着“哈达门沟矿区六中队主任工程师”。原来,当年的“爱岗敬业标兵”、“学习标兵”如今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复合型人才”,从行政岗位走到技术岗位,还能担任技术负责人,让党委一班人又惊又喜。
  惊的是这位敬业标兵竟然抛弃自己曾经获得过那么多成绩和荣誉的岗位重新选择,喜的是老标兵转行事例证明他宝刀未老,依然是学习型人才典型,依然是部队学习的标兵。
  近年来,一线干部中出现“行政干部只顾带兵施工,忽视钻研找矿技能;技术干部闷头只顾描样画图,不懂组织管理”的现象。基层干部知识结构单一,就不能站在全局上思考工作,大大影响了中心工作的科学开展。为解决这个难题,培养复合型人才。年初,总队结合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相关要求,在基层掀起了“行政干部学技术,技术干部学管理”的学习热潮。活动结束后,全总队20名技术干部从中脱颖而出,改任行政岗位上去锻炼。而10多名行政干部也因为爱好钻研技术工作而自愿加入到技术队伍中。其中,就有“双学”考核成绩小组考评优秀的邢喜平。在这位“明星”本人的强烈要求下,老标兵想在新行业中挑战自己的渴望如愿以偿。后来,他又从六七名技术同行的公开竞争中出人意料地奋勇夺魁,成为六中队主任工程师。
  老标兵“叛逆而为”,并在技术队伍中争得了一席之地,成为复合型人才的榜样。
  “双学”让行政和技术两大干部群体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活了人力资源,也成为总队开展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的得意之笔。今年,野外施工中的喜讯频传,三支队四中队在漠河县连续发现了4条金矿脉。而老标兵邢喜平带领技术骨干钻研复杂地层钻进方法,攻克了哈达门沟矿区深部找矿的难关,为该矿突破百吨晋身超大型金矿行列赢得了宝贵时间。
  责任编辑/王 璇
其他文献
1982年武警黄金三支队官兵在广阔的黑龙江沿岸寻找砂金,中国最北部的大大小小几百条河流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金色足迹。      野外踏查是极其艰苦的,就像侦察兵第一次进入不可预知的战场一样,永远走在大部队前面,迎接第一缕金色的朝霞。    在野外艰苦的环境里,黄金官兵们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闲暇时不忘自娱自乐。图为1988年一连工程师杨国杰与战友在狼狈河施工区下棋,并取名为狼狈棋馆。    在大兴
期刊
采访手记  当我走进哈达门沟矿区,四野望去满眼尽是空旷旷、光秃秃的大山,高耸在山上的钻塔显得突兀而孤寂。原来,这就是“黄金兵”的根据地。眼前的景象完全颠覆了我想象中的金矿和“黄金兵”生活。在来到这里之前,我曾和许多人一样,自以为是地想象和认为,“黄金兵”就是“挖金子”的,每天应该都会看到金灿灿的黄金。然而,当我们随着越野车左摇右晃上下颠簸地穿行在山沟里,体会着荒芜和空寂时,我才意识到“黄金兵”的清
期刊
地质锤  一把锤子有多大的作用,木匠拿到它可以做桌椅,瓦匠拿到它可以盖房屋,可到了黄金兵的手中,它却变成了敲开宝藏大门的叩门砖。  如果你打开黄金兵的背包,首先看见的肯定是一把平嘴方头的锤子,可不要小看了这把锤子,他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地质锤。一块矿石要断定它的成分,首先就要敲出一个新层看看它的内部结构,而敲矿石再没有比地质锤更顺手的工具了,多少座金山的发现,都是从这一锤一锤的敲击开始的。除了敲岩
期刊
编者按:走进荣誉室,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震惊,那么多的奖牌,那么多发黄融进岁月痕迹的照片,让我的心灵充满震撼和感动。在这一张张或陈旧或崭新的照片里,有几代官兵荣誉的沉积和心血的凝聚,有他们用辛勤和奉献,用青春和热血抒写的生命辉煌。    1979年,武警黃金一支队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五〇五大队成立,官兵们唱着战歌开赴林海雪原,这是第一年出野外寻金。     1984年, 部队官兵在黑龙江省呼
期刊
这是一个一生酷爱导弹事业的军人。  凭借某导弹发控设备性能测试及故障诊断系统,他一举荣获2010年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因为他的不懈努力,3种从未在海拔5000米以上地区试射成功的导弹,全部实现高原作战能力。  他,就是新疆军区某弹药修理试验站工程师罗永红。    见到他,已是夜幕垂下。布满各型导弹和电路图板的操作工间,一个伟健的身影正伏案低首,桔黄的灯光下,那双闪烁的眸子紧紧锁定着刚刚列装的某新型
期刊
2002年7月,在擔负辽宁阜新矿区的黄金四支队官兵,积极帮助暴雨过后的学生,帮助他们过河上学。  2002年1月,内蒙古宁城县委为表彰黄金四支队支援内蒙古西部开发建设做出的贡献,送上锦旗表示祝贺。  2006年5月,黄金四支队与辽阳市光荣院签订共建仪式,支队每年到院进行走访慰问,光荣院每年选派老军人到支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驻守在内蒙古化德矿区黄金四支队一中队官兵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先后资助
期刊
一大隊与民族中学共建  二大队捐款仪式  防火宣传教育  5.12日五中队双拥捐款
期刊
黄金三支隊野外作业点,业余时间热闹非凡,笑声阵阵,各项学习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的“学习胡主席七一讲话精神”,配套活动深深吸引了官兵。  “小竞赛”展示大智慧。围绕“建党九十周年、学习党史知识”活动,三大队从6月27日至7月24日,陆续组织了7场党史知识小竞赛,每场比赛有4个小组参加,每组2人。比赛包括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三个环节,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将党史知识梳理成小问题、编成顺口溜,让官兵
期刊
金 厂  金厂矿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行政区划分属东宁县管辖。该区山势陡峭,森林茂密,春季多风,秋季多雨,为地勘作业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自1994年黄金一支队进驻该矿区以来,运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综合手段开展工作,发现金厂Ⅰ号矿体。 1995年,支队在重点勘查Ⅰ号的同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施工了较多的地表工程,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找矿线索。十几年来,支队在金厂矿区“摆兵布阵”,共
期刊
他在黄金部队小有名气,入伍二十几年来,一心扑在工作上,潜心钻研,结合工作,先后搞革新创造30余项。他发明的野外金快速分析法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01211728.5),大大缩短了样品加工化验周期,实现了现场采样,现场分析化验。  他就是武警黄金三支队中心实验室七级高级工程师李勇。他个子不高,清瘦的身材,一脸的谦虚平和。  读书学习是他最好的朋友,  也是他进步的阶梯  李勇1969年6月出生,19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