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教育学生思想品德下降,未成年人犯罪上升,青少年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和明确的奋斗目标,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立远大理想信念,最好的办法是“逐级实现目标法”;学生劳动观念淡漠,青少年“啃老族”越来越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学生早熟、早恋现象呈上升趋势,学校性教育陷入尴尬的境地,‘敞开’、‘封杀’都是走急端,学校急需年轻、专业化的心理辅导教师。
[关键词]思想品德;理想信念;逐级实现目标;劳动观;啃老族;
教育方式;早熟;早恋;敞开;封杀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兴则民族兴。”这已是被历史所验证的事实,也是全国人民的共识。为此,党和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在教育上的各项投入一年胜过一年。硬件设施、教育资源师资队伍逐年增强,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营养餐”更是惠及千家万户,然而,回顾历史,现代教育却存在几个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探究、改进。
一、学生思想品德下降
据有关方面的统计和报道,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在校学生不服老师管教,打伤老师、侵害同学、做事不计后果等现象更是时有发生,为此针对问题学生而设立的诸如“丑小鸭学校、特教学校”等私立学校运应而生,也演绎出不少矛盾和社会纠纷。因此,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社会价值观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下,如何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下面,就我个人发表一点看法,与诸君共勉:
1、“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的。在这几方面中,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一直把“德育”放在首位,以“德育”为先。德育是根本、是基础。因为德育在人的成长成才中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德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2、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三个主要环节,其中,学校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我们要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渗透到思想品德的教育中。如:语文课教学要通过祖国灿烂文化、风土人情、民族英雄故事等,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父母、爱长辈、爱他人、爱劳动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历史课要通过对中国及世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特别是民族英雄、革命志士、科学家、思想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高尚道德情操;地理课、生物课要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养成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德;数理化及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可以培养学生讲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尊重客观规律等优良品质;三生教育课程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增强生存能力的培养。
3、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长期坚持不懈地抓,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
4、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实现办法。人因为有梦想而伟大,有了梦想才会有行动,有创造力和推动力,人生价值因此得以实现,社会也因此而进步。
我曾抽样调查过50名六年级学生和50名九年级学生,问题是:(1)你为什么要读书?结果,96%的小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80%的中学生也没有明确的目标,更没有人能象周总理年少时那样,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你为什么而活着?结果,98%的小学生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95%的中学生也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可见,理想教育在中小学生乃至高中生、大学生中是多么的缺乏、紧迫。人生仿佛一艘在海上行驶的轮船,如果迷失了方向,那么它等不到靠岸就很快会把燃料用光,以至沉没在社会这个汪洋大海中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我认为,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心,最好的办法是:逐级实现目标法。
如:一个小学生,他的理想是长大当一名医生,那么,他的远期目标是必须通过高考就读一所名牌医科大学,中期目标是必须通过中考就读一所重点高中,近期目标是通过初考就读一所较好的初中学校,眼前目标则是保持较好的学习成绩,每天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或超额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从不拖延,并养成习惯。须知,只有明确而具体的有时限的目标,才具有真正的指导行动和激励意义。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切实把目标定为每天可以完成的任务。将终生的大目标逐级分为许多个小目标,设立计划,逐级完成,最终实现远大的理想。
我们不妨一试,帮助学生确立远大理想信念,树立起自强不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和开拓创新意识,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强大的后备军。
二、劳动观念淡薄
前段时间,我在昆明电视台“新闻从新看”栏目中看到一则报道:“《宅居14年,大学生饿死家中》”。报道说一名大学生,毕业后不出去找工作,在家“啃老”,窝居14年。后来,他的父亲去世了,没有了经济来源,母亲年老体弱,又无依无靠,也改嫁了。他还是足不出户,结果,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他竟然饿死在家中。报道最后说:“啃老族”越来越多,但希望这样的悲剧今后不要发生。该报道图文并茂,我相信绝对是真的。看完后,我的心情很沉重、很气愤,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懒惰的人呢?“啃老族”越来越多,并且由城市发展到农村,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原因很多:学校、家庭、社会都有责任,但我认为:归根到底问题还是出在教育。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记得80年代前,每个农村学校都有自己的学农基地,每个周的劳动课,老师就带领我们去劳动。春季,收获的是黄灿灿的小麦;秋季,收获的金灿灿的玉米,同学们用自己的劳动成果交了学杂费,幼小的心灵充满喜悦,很有成就感。城市里的学生则去工厂学工,去清扫马路,干得有声有色,也很欣慰。也许,我们那时的劳动成果根本算不了什么成果,但是,劳动却荡涤了我们幼小的心灵,使我们明白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想要的东西都必须用劳动去获得。正象老舍先生写的《养花》一文中说的:“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何况是活生生的人呢? 现在,那个时代的教育方式再也看不到了,虽然也有劳动课,但都是空谈理论。这让我想起美国著名教育家和演讲艺术家——戴尔·卡耐基的话:“再好的理论知识如果不付诸于实践都等于零!”所以,我坚信“啃老族”现象的出现,我们的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代教育中的劳动技术课必须改变方式,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必须付诸于实践,让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参与到劳动中,去感受劳动的快乐、劳动的意义,劳动是最好的大学。
人活着,就会有需求:
健康,它是我们生命不息的源泉;
食物,它是我们生存的保障;
睡眠,它是我们战胜疲劳的支撑;
金钱,它是我们追求幸福的可能;
保险,它是我们后顾之忧的解脱;
性爱,它是我们享受生活的满足;
自尊,它是我们心灵的升华。
所有这些,都是人类最原始、最朴素的需要。在此,我也要规劝“啃老族”们,还有那些太懒惰的学生们:靠娘,娘会老;靠墙,墙会倒。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为什么连自己最原始、最朴素的需要都要依赖父母、依赖别人呢?为什么不敢去正视自己有改变这个现实的能力呢?不劳动,一味地去啃别人,难道就不觉得可耻、可怜、可悲吗?
三、早熟、早恋现象呈上升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现代教育在学生早熟、早恋的问题上陷入尴尬的处境。许多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就开始谈情说爱,教育专家也各持己见,主要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是敞开。对学生进行性教育。如:广东、北京等发达城市率先试行对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使用的教材图文并茂地对性知识作了介绍,却又遭到社会公众的质疑。另一种观点是封杀。这是长期以来普遍地区、普遍学校采用的传统方法,发现学生早恋,学校、家长一齐上阵,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甚至于为“安全”起见,男生、女生两人中,只留一人在校,另一名学生则由家长监护,在家学习,到考试期间,才准进校参加考试。如:我的一个侄儿正读初三年级,六月份就要参加中考了,因与班上一名女生早恋,屡教不改,四月初被“封杀”在家学习,尽管家长说尽好话,学校最终还是坚持己见,令其在家学习,考试时间才允许进入学校,原因是男女生分开,“安全”起见。
我个人认为:不论是“敞开”还是“封杀”,两种做法都未免走向极端。“敞开”对所有的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没必要,毕竟早恋的只是一部份学生,更何况这种图文并茂的性教材到底会收到什么效果还是未知数。相反,采取“封杀”,甚至把男女学生强行分开,也未必是好办法,还有可能引发其他的安全事故。如:前几天,云南电视台就有一则报到,云南武定县某中学两名中学生早恋,因不堪学校、家长的双重“封杀”而双双殉情在野外,被人发现时,两具尸体都已开始腐烂。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走向极端。我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加强心理辅导教师的培养,建设一支比较年轻、专业知识较强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把心理辅导工作落到实处。毕竟,早恋是孩子们的个人情感体验,需要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而不是大张旗鼓的性教育或学校、家长上阵“封杀”。
[关键词]思想品德;理想信念;逐级实现目标;劳动观;啃老族;
教育方式;早熟;早恋;敞开;封杀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兴则民族兴。”这已是被历史所验证的事实,也是全国人民的共识。为此,党和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在教育上的各项投入一年胜过一年。硬件设施、教育资源师资队伍逐年增强,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营养餐”更是惠及千家万户,然而,回顾历史,现代教育却存在几个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反思、探究、改进。
一、学生思想品德下降
据有关方面的统计和报道,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在校学生不服老师管教,打伤老师、侵害同学、做事不计后果等现象更是时有发生,为此针对问题学生而设立的诸如“丑小鸭学校、特教学校”等私立学校运应而生,也演绎出不少矛盾和社会纠纷。因此,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社会价值观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下,如何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下面,就我个人发表一点看法,与诸君共勉:
1、“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的。在这几方面中,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一直把“德育”放在首位,以“德育”为先。德育是根本、是基础。因为德育在人的成长成才中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德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2、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三个主要环节,其中,学校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我们要把各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渗透到思想品德的教育中。如:语文课教学要通过祖国灿烂文化、风土人情、民族英雄故事等,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父母、爱长辈、爱他人、爱劳动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历史课要通过对中国及世界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特别是民族英雄、革命志士、科学家、思想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高尚道德情操;地理课、生物课要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养成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德;数理化及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可以培养学生讲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尊重客观规律等优良品质;三生教育课程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增强生存能力的培养。
3、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长期坚持不懈地抓,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
4、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实现办法。人因为有梦想而伟大,有了梦想才会有行动,有创造力和推动力,人生价值因此得以实现,社会也因此而进步。
我曾抽样调查过50名六年级学生和50名九年级学生,问题是:(1)你为什么要读书?结果,96%的小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80%的中学生也没有明确的目标,更没有人能象周总理年少时那样,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你为什么而活着?结果,98%的小学生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95%的中学生也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可见,理想教育在中小学生乃至高中生、大学生中是多么的缺乏、紧迫。人生仿佛一艘在海上行驶的轮船,如果迷失了方向,那么它等不到靠岸就很快会把燃料用光,以至沉没在社会这个汪洋大海中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我认为,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心,最好的办法是:逐级实现目标法。
如:一个小学生,他的理想是长大当一名医生,那么,他的远期目标是必须通过高考就读一所名牌医科大学,中期目标是必须通过中考就读一所重点高中,近期目标是通过初考就读一所较好的初中学校,眼前目标则是保持较好的学习成绩,每天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或超额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从不拖延,并养成习惯。须知,只有明确而具体的有时限的目标,才具有真正的指导行动和激励意义。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切实把目标定为每天可以完成的任务。将终生的大目标逐级分为许多个小目标,设立计划,逐级完成,最终实现远大的理想。
我们不妨一试,帮助学生确立远大理想信念,树立起自强不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和开拓创新意识,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强大的后备军。
二、劳动观念淡薄
前段时间,我在昆明电视台“新闻从新看”栏目中看到一则报道:“《宅居14年,大学生饿死家中》”。报道说一名大学生,毕业后不出去找工作,在家“啃老”,窝居14年。后来,他的父亲去世了,没有了经济来源,母亲年老体弱,又无依无靠,也改嫁了。他还是足不出户,结果,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他竟然饿死在家中。报道最后说:“啃老族”越来越多,但希望这样的悲剧今后不要发生。该报道图文并茂,我相信绝对是真的。看完后,我的心情很沉重、很气愤,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懒惰的人呢?“啃老族”越来越多,并且由城市发展到农村,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原因很多:学校、家庭、社会都有责任,但我认为:归根到底问题还是出在教育。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记得80年代前,每个农村学校都有自己的学农基地,每个周的劳动课,老师就带领我们去劳动。春季,收获的是黄灿灿的小麦;秋季,收获的金灿灿的玉米,同学们用自己的劳动成果交了学杂费,幼小的心灵充满喜悦,很有成就感。城市里的学生则去工厂学工,去清扫马路,干得有声有色,也很欣慰。也许,我们那时的劳动成果根本算不了什么成果,但是,劳动却荡涤了我们幼小的心灵,使我们明白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想要的东西都必须用劳动去获得。正象老舍先生写的《养花》一文中说的:“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何况是活生生的人呢? 现在,那个时代的教育方式再也看不到了,虽然也有劳动课,但都是空谈理论。这让我想起美国著名教育家和演讲艺术家——戴尔·卡耐基的话:“再好的理论知识如果不付诸于实践都等于零!”所以,我坚信“啃老族”现象的出现,我们的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代教育中的劳动技术课必须改变方式,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必须付诸于实践,让学生从小学到大学都参与到劳动中,去感受劳动的快乐、劳动的意义,劳动是最好的大学。
人活着,就会有需求:
健康,它是我们生命不息的源泉;
食物,它是我们生存的保障;
睡眠,它是我们战胜疲劳的支撑;
金钱,它是我们追求幸福的可能;
保险,它是我们后顾之忧的解脱;
性爱,它是我们享受生活的满足;
自尊,它是我们心灵的升华。
所有这些,都是人类最原始、最朴素的需要。在此,我也要规劝“啃老族”们,还有那些太懒惰的学生们:靠娘,娘会老;靠墙,墙会倒。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为什么连自己最原始、最朴素的需要都要依赖父母、依赖别人呢?为什么不敢去正视自己有改变这个现实的能力呢?不劳动,一味地去啃别人,难道就不觉得可耻、可怜、可悲吗?
三、早熟、早恋现象呈上升趋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现代教育在学生早熟、早恋的问题上陷入尴尬的处境。许多中学生,甚至小学生就开始谈情说爱,教育专家也各持己见,主要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是敞开。对学生进行性教育。如:广东、北京等发达城市率先试行对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使用的教材图文并茂地对性知识作了介绍,却又遭到社会公众的质疑。另一种观点是封杀。这是长期以来普遍地区、普遍学校采用的传统方法,发现学生早恋,学校、家长一齐上阵,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甚至于为“安全”起见,男生、女生两人中,只留一人在校,另一名学生则由家长监护,在家学习,到考试期间,才准进校参加考试。如:我的一个侄儿正读初三年级,六月份就要参加中考了,因与班上一名女生早恋,屡教不改,四月初被“封杀”在家学习,尽管家长说尽好话,学校最终还是坚持己见,令其在家学习,考试时间才允许进入学校,原因是男女生分开,“安全”起见。
我个人认为:不论是“敞开”还是“封杀”,两种做法都未免走向极端。“敞开”对所有的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没必要,毕竟早恋的只是一部份学生,更何况这种图文并茂的性教材到底会收到什么效果还是未知数。相反,采取“封杀”,甚至把男女学生强行分开,也未必是好办法,还有可能引发其他的安全事故。如:前几天,云南电视台就有一则报到,云南武定县某中学两名中学生早恋,因不堪学校、家长的双重“封杀”而双双殉情在野外,被人发现时,两具尸体都已开始腐烂。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走向极端。我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加强心理辅导教师的培养,建设一支比较年轻、专业知识较强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把心理辅导工作落到实处。毕竟,早恋是孩子们的个人情感体验,需要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而不是大张旗鼓的性教育或学校、家长上阵“封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