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历史课堂中渗透乡土历史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fin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土历史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探究历史知识能力的重要资源。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仍处于难以开展的状况。面对这一事实,我们要克服困难、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开展探究性学习和专题讲座,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乡土历史资源,推进农村历史教学新课改。
  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乡土历史乡土历史是相对于国家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种说法,是指小范围地区的历史,通常指家乡或是故乡的历史。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各地的历史文化资源都极其丰富。独具地方特色且带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的乡土历史是初中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地方乡土历史文化资源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相融合,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乡土历史的必要性
  在目前的初中尤其是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历史课长期处于“副科”地位。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关心的都是中考科目的成绩,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很难落实到农村初中教学上。历史课分值少,而且是开卷考试,自然很难引起学校、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学校不重视,教师没信心,学生没兴趣,历史课被逐渐边缘化。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做到开放、创新和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的新教学方式转变。在农村初中历史课中加入乡土历史的内容,可以进一步推进这种转变。另一方面,乡土历史是一笔庞大的社会文化资源,其丰富性可以弥补历史教材内容的不足。
  二、农村初中历史课堂中渗透乡土历史的作用
  在农村初中历史课堂中渗透进乡土历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知识带有“过去式”的色彩,这一点使得很多学生对历史知识都不甚感兴趣。教师在授课中要多采用贴近当地历史、社会人文的教学资源,给予学生贴近生活的信息刺激,再以丰富的内容和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历史原来离自己很近。
  (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农村中学生性格孤僻、偏激,情感价值观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而农村中学学校范围内的历史教学资源又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乡土历史的多元性、直观性和生动性,发挥历史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陶冶身心,完善人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提高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能力
  知识是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在历史课堂中引入乡土历史,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他们积极思考,并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正能量,从而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获得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渗透乡土历史的策略
  目前,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所引入的乡土历史内容只能依靠教师自己去查阅和搜集,对乡土历史的讲授也多停留在文字资料上。学生的安全问题、相关部门的支持、教育经费开支、生存环境封闭等诸多限制,使得农村初中很难做到让学生亲临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去感受历史。而农村初中教师由于受到资料搜集手段、自身文化素养和各种因素的制约,所搜集到的乡土历史资源也是有限的。为此,下面罗列了一些历史课堂渗透乡土历史的策略,希望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有所帮助。
  (一)农村历史教师要克服困难,转变观念
  相对于城市中学来说,农村初中条件较差,电视机、电脑、多媒体也比较少,历史教师要注意克服困难,转变历史课是“副科”的旧观念,才尽其用,积极投入到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常规的历史课堂教学中穿插、渗透进学生熟悉的乡土历史知识。对于乡土历史事件,教师在讲解时要更加详尽,对历史人物的描述要更加丰满,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全面的掌握和更深刻的理解。
  (二)围绕乡土历史开展探究性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要“注重探究式学习”。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放大,培养学生发现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对农村初中历史教学来说,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内容,在课后开展“乡土历史调查”,进行历史问题探究。例如,在初二(下)的《三大改造》一课中,可以开展一次探究“家乡农业合作化开展的情况”的活动,并在班级或年级进行一次调查交流。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为学生提供相对自主、宽泛的探究活动空间,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利用乡土历史进行专题讲座
  乡土历史知识由于受着时间、地域等方面的限制,有些历史事件在讲授起来容易显得零散、不完整,对于缺少机会直接参观历史遗迹、历史博物馆的农村初中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把乡土历史教学专题化。专题讲座的主体首先应该是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历史知识,教师可以是本校的老师、从外校邀请的老师,甚至是学生家长,专题讲座的内容除了文字讲述以外,还要尽可能地包括一些图片、视频和纪录片。专题讲座的开设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四)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历史教师不能只是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要注意提高教学技能,尤其是语言技能,因为历史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都要依靠教师利用教学语言来进行和完成,所以教师的语言修养和语言运用的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备好课,还要“备好学生”,针对农村初中生的成长经历、生理心理特征,针对农村孩子的特殊性,给予学生的人文关怀,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乡土历史小故事,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四、结语
  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把乡土历史知识带进初中历史课堂,让历史贴近学生、教育学生,让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林.巢湖乡土教育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3,(17).
  [2]沈敏.初中历史教学与乡土文化资源的融合[J].考试周刊,2013,(08).
  [3]申蓉.试用乡土地情资源活跃历史课堂[J].黑龙江史志,2013,(18).
  [4]唐永霞.乡土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课教学中的运用[J].甘肅高师学报,2013,(03).
  [5]汤慧玲.乡土历史资源在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2).
其他文献
数学交流环境,是学生数学学习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情景。对学生数学交流环境的创设,教师要在课堂内把握好学生参与数学交流的时机,让学生学会用最简洁的方法和形式来进行表达,注重创设课外学生数学交流环境。  数学交流环境 学生 数学交流能力  一、学生数学交流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交流对学生成长和数
[摘要]:本文对新课程改革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继续教育方式——校本研修进行了认真的解读,介绍了在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基本途径。农村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基于不同层次教师发展需要,拓展校本研修的渠道,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研修形式,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校 校本研修 继续教育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课程改
<正>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办公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脑不再是唯一的生产力工具,手机、平板、便携笔记本,让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办公,分享、共同协作
期刊
化学课堂改革中。什么是高效课堂?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等?是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下面就化学教学的实践谈点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交流。一、高效课堂的含义及标志什么样的课堂为高效课堂
如何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凸显一个品牌的影响?那就是不断增加企业的实力。人才是21世纪最有价值的实力,如果能给员工不断的提高技术能力,就能够给企业带来更持久的生命力;也
为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深入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着力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南京软件互联网产业发展,展示南京创新创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数学教学发生了重大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认知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推行“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具体实践中,一方面,坚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作为新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另一方面,始终把钻研教材、梳理知识,整合教材,备好每一节课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保证。同时,以高考考点为课堂主线,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教师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在于找到数学学习的起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已有经验的支撑,帮助学生内化所需掌握的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知识生活化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知识过程实践生活化《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各部分内容之外,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构建各种各样的知识板块。通过构建知识板块,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