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服务平台建设的思考

来源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996115122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平台作为一种互联网载体,利用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各种在线教育方式,对实现学习型社会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文章以南宁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实践为例,结合本地终身教育的实际情况、在线教育和知识管理理论,在充分了解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和意见并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分析,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并提出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移动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8)05-0036-04
  进入21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和物质文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精神文明有了更多的追求。国家大力实施社区教育和倡导全民终身学习理念,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是人一生所受教育的总和,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的特征,最终实现人的个性发展,并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终身教育强调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配合,形成良好的生态圈,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因此,积极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互联网的普及为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这迫切需要各级相关部门、社会全体成员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探索数字化学习模式,满足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了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得出,我国网民规模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模式创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速以及公共服务线上化步伐加快等,成为我国网民规模增长的巨大推动力。
  这其中,尤以在线教育的增长最为突出,见图1。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牵头,数字学习与教育公共服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百度教育共同编著的《2017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显示,中国在线教育用戶规模达1.44亿,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1.2亿。未来在线教育市场将以超过20%的增速发展。
  在此次《白皮书》中还公布了继续教育的调查情况,报告显示在继续教育学段,79.44%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学习服务满意,87.66%的被调查者认为互联网学习对其有帮助。他们更看重获得答疑解惑、职业技能培训、学习方法指导、个人生涯规划指导、行业经验介绍、创业辅导、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学习内容。
  (二)移动互联学习将成为社会成员参加继续教育的主流
  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的网络学习 (E-learning)、新媒体移动装置学习(M-learning),可以把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到每一个角落,为广大学习者构筑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结合的无地域限制、无时间限制、个性化、智能化学习环境。基于移动互联技术创建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在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过程中可以为社会成员的自主学习注入极大的动力,推动我国社区教育不断深化发展。
  移动互联网既有开放协作、去中心化、自由、互动等特征,又具备了移动网络的移动性、可识别性、可控性、实时性、便携性、准确性、可定位性等特点,满足了广大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生活化的服务需求,更容易满足学习型社会的“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目标。
  在大数据与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与社区教 育资源瓶颈之间的矛盾逐渐升级。如何在信息时代实现数字化技术与社区教育的有效结合,建设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社区教育探讨的热点课题。社区教育资源走数字化道路,建设开放、可重用的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已成为解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与社区教育资源瓶颈之间矛盾的最佳途径。
  二、南宁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的架构和特点
  南宁市社区教育经过几年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南宁市社区教育工作者们认为,要更好地开展社区教育,一个功能齐全、内容丰富、凸显地方特色、符合本地需求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必不可少。于是,南宁市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推出了“南宁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依托这个线上平台,弥补传统偏重线下教育方式的不足之处,让市民随时随地了解社区教育课程资讯,丰富线上视频微课和电子阅览室等内容,实现线上报名、项目申报等管理手段,打造一个线上线下结合的“互联网+”社区教育载体。
  (一)按需定制,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终身学习平台
  “南宁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是广西首个市级社区教育服务平台,具有独立域名(www.nanningxue.com)和IP地址。平台采用“一体设计,分层管理”的设计理念,主站和分站之间可以实现信息的同步和资源的共建共享。并为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开辟分站点。各个分站可根据自身需要灵活设置栏目,支持多级栏目设置。平台为用户配置个人学习空间,实现社区 (空间)、资源和用户的三位一体。
  其中的“优秀社区(院校)”,在平台首页通过图片链接方式链接到13个优秀社区(院校)子页面,这样的设计增加了网页的宽度和灵活性,让优秀社区(院校)的居民能集中看到本社区的资讯和课程、活动信息,方便报名参加学习。   在线课堂是市民线下大讲堂的延展,让居民从网上就能学会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省去路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该平台的在线课堂微课目前分为学习辅导、职业培训、生活知识、人文知识、科技知识五大类,共有500多节课程供市民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在线收看,并计划每年引进新的微课。
  (二)方便管理,积极推进平台实现直观、高效、无纸化管理
  南宁市的社区教育四级架构明确,但整体从基层单位的教育培训项目申报到实施管理过程依然比较繁琐,因此“南宁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在降低管理难度方面做了许多积极的尝试。在市级网站的基础上,城区分站和优秀社区与院校分站,数据互通,功能相似。让各城区和优秀社区有了自己的展示页面。平台采用多端口多管理员模式,适应社区教育的特点,即覆盖面广、分布零散,资料收集和管理的难度较大。现在通过南宁平台,给予各个单位管理员账号上传报道、课程信息等资料的权限,确保了资讯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各单位管理员发布的内容,全部由市级管理员对内容进行审核把关,再正式发布,杜绝不良信息的侵入。
  “市民大讲堂”线下课程同样由各单位提交,并可以从后台管理、打印学员名单,进行学员签到等。社区教育活动的发布,由各单位管理员帐号提交活动发布的申請,经市级管理员审核后对外公开发布。培训项目申报模块,按照原有的四级网络架构模式建立审核权限,模拟原有的纸质版申报和审批方式设计,包括课程项目线上申报、审核、管理,实现无纸化高效管理方式。
  (三)全面推动,助推南宁市社区教育的发展
  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发挥社区教育的地方特色传承和保护,我们依托网站,拍摄了100节本土特色的微课,让大家足不出户学到地道的知识。同时通过拍摄微课,调动各城区、街道、社区积极发掘本辖区的特色文化项目,对将来打造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建立基础。
  社区教育项目品牌化建设方面,通过南宁平台的“图像+文字”的全民宣传介绍,加强终身教育品牌的创建和宣传推广,不断扩大南宁社区教育及各个教学服务点的品牌影响力、满意度和美誉度。近年来,南宁市的社区教育项目屡获国家奖项,包括南宁一职校的“广西传统美食大讲堂”、新竹社区的“常青树”老年学堂、秀湖社区的“乐茵足球”、南宁青秀区打造的“好好说话”等都获得了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经过两年的优化和运营,南宁平台完成了初步的建设,拓宽了教育方式和手段,优化了本市的教育生态。目前南宁市已建成2个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3个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7个培训活动项目被评为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品牌,3所职业院校和1个培训机构被评为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机构)。区内外各地区社区教育管理者也纷纷慕名前来南宁市参观和学习。
  三、社区教育平台建设的再思考
  南宁平台经过一年多的运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需要在用户体验、功能管理等方面下功夫。让社区教育网站不只是一个门面工程,还能切实解决社区教育实施和管理中的问题,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管理手段的不足之处,提高效率。
  依托课题“社区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对全广西的“互联网+”社区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其中问到居民对于互联网媒介(包括社区网站、微信平台、QQ群等)是否方便好用,70%以上居民认为比较好用;但在问到是否经常参与社区教育互联网媒介进行网上报名、咨询、留言时,80%的居民选择了“偶尔”。
  可见,在方便性和时效性方面,大多数居民还是不习惯利用互联网方式进行交流和安排学习,仍然习惯线下报名、线下上课的形式。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互联网平台仍要下大力气进行优化,以适应居民的实际需求,让居民获取到更多信息,降低社区教育管理者的工作量,打通消息获取的渠道。吸引居民主动到网络平台获取资讯信息。因此,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一)社区教育平台如何与其他互联网媒介相结合
  互联网平台和工具极大的方便了居民获取学习资讯,调动学习积极性。也方便管理者宣传、发布通知。由于QQ、微信等即时交流工具的普遍使用,管理者更倾向于使用方便快捷的QQ群和微信群发布通知、学员管理,使用平台相对较少,居民也同样更多地时间花在即时交流的互联网工具上。因此,我们下一步必须思考如何让平台和微信等外部载体互补协作,把交流工具的即时性和平台的全面性融合在一起,这仍然需要我们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
  (二)社区教育平台如何更好地服务线下管理
  互联网平台属于虚拟工具,学员和学员之间、学员和教师之间、学员和管理者之间见不到面,这给课程的实施、学员管理与效果反馈造成了困难。因此,互联网平台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传统的教学活动、实现真实数据虚拟存储处理,全国的社区教育同行都在探索中,目前南宁市社区教育学院已开始实施第一学期的全实名制报名工作,全部由学员本人或其监护人带身份证原件进行报名。已收集到1170份实名制学员资料。
  (三)如何更好地依托在线平台实现资源整合
  传统的学校教育资源是有限的,无法满足每个居民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社区教育应当尽可能地整合社会上各种学习资源,给每个居民多元化学习的机会。目前我们的社区教育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职业院校的教师和场地资源开展,社会上的大多数资源还未进行有效整合,这会造成资源的不均或叠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浪费。而互联网平台正可以实现信息的公开和对称,更容易实现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目标。
  1.增加各类学习资源的信息发布,进行资源整合
  考虑依托平台征集并遴选本市和全国优秀的教育培训机构及他们的面授、网络培训服务课程等,在南宁平台上发布、展示、宣传和推广。遵从教育服务的市场属性,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教育消费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文化教育的个性化需求,打造学习教育服务产品的超市让居民自由选择。依托南宁平台,推动南宁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组织开展员工培训与自主选学。   2.灵活定制多样化的学习项目
  平台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资源栏目,特别是针对各类移动终端对各类栏目进行扁平化设计,让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较快地访问到需要的资源。针对各单位的培训需求,可以扩展、减少、调整栏目内容和位置,实现按需定制。
  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制定合适的学习内容,满足社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同时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与普惠性。整合各类优质学习资源,并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对象的不同进行资源分类,方便学习者在线搜索、系统学习。如与各级各类高校合作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为开展职业认证培训提供了全面支持,让社区教育助力扶贫工作等。
  南宁市社区教育与南宁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深度结合,积极盘活公共资源,丰富活动载体和方式,突出区域品牌特色,有力推动了城市综合实力、竞争力和辐射力,让南宁不仅是全国宜居的城市,还要成为幸福、爱学习的首府城市,并且引领整个广西的社区教育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光辉,吴盛雄,熊月林.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福建终身学习在线”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6(7).
  [2]董同強.“互联网+”时代社区教育数字化资源库的设计研究[J].当代继续教育,2018(4).
  [3]沈光辉.“互联网+”背景下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的思考与探索[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8(2).
  [4]段雄波.“互联网+”社区教育的发展思考[J].中国海关管理干部学院,2018(5).
  [5]解树磊.社区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7.
  [6]张婧.“互联网+”社区教育工作创新[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
  [7]范华,李新华.基于“互联网+”的社区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
  [作者简介]周俊嘉(1983-),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社区教育部干事,研究方向:互联网+社区教育。
  [责任编辑 熈 镌]
其他文献
[摘 要]高校各专业国际化建设是未来发展趋势,但是每所高校所处的环境和阶段不同,中国公立高校管理学科表现出了不凡的国际竞争力,民办高校管理学科专业国际化的进程机遇与挑战并存。文章通过厘清广西外国语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教育国际化建设的现状,探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最优路径,以期实现专业特色发展,带动教育质与量的提升。   [关键词]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文章基于消费者自我概念理论、期望-实绩理论,以桂林的酒店网络评价大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消费者类型与酒店类型间的关系以及研究消费者感知对酒店在线预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特性影响消费者对所有酒店的总评价;消费者类型与酒店类型间存在适配性,各类消费者有其偏好的酒店类型和相似的容忍度水平;消费者在实际享受酒店服务的过程中存在基本服务需求,当酒店服务达到并超越该基本需求时,消费者将给予酒店较
期刊
[摘 要]文章阐述了养教结合老年教育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要构建养教结合的老年教育新模式,可以从老年教育发展理念、经费投入力度、法律法规建设、体制机制管理等方面获取突破。   [关键词]老年教育;新模式;养教结合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9)05-0074-03   随着经济生活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老年人对教育的要求也在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廣西桂林鲁家村及芦笛三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桂林鲁家村及芦笛三村存在美食街空间布局发展不平衡、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产品单一且不够深化、现有资源未充分发挥作用、旅游效益不显著等问题,需要采取政府加大扶持、优化农民生态意识以及加强与企业合作等措施,促进桂林鲁家村及芦笛三村休闲农业观光旅游集约化发展。  [关键词]休闲农业观光旅游;集约化发展;鲁家村;芦笛三村  [中图分类号]G59
期刊
[摘 要]2013年底,江苏省教育厅决定成立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依托江苏开放大学进行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制度的探索。经过5年的实践,江苏开放大学通过建立校内转换规则并试行的方式,为1000余名校内学习者提供了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服务。文章介绍了江苏开放大學在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制度方面实践探索的方式方法,分析了实施现状及存在的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制度;转
期刊
[摘 要]社区教育要在全民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必须具备品牌意识,培育社区教育学习活动品牌。文章结合常德社区大学的相关实践,探讨社区教育品牌建设路径及策略,以推动社区教育发展,深化社区教育内涵。  [关键词]社区教育;学习品牌;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9)05-0070-04  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
期刊
[摘 要]文章以青海祁连县为例,提出了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形成祁连地域品牌,注重高原生态旅游的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新路径,为青藏高原全域旅游产业提质增效、促进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全域旅游;发展路径;祁连县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8)04-0057-03  2016年,国家旅游局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
期刊
[摘 要]南盘江流域具有独特的山水资源、丰富的农林资源、多彩的民族文化与深厚的历史积淀。百色市在南盘江流域具有地理环境、政策环境、生态农业、民族文化和历史底蕴优势,旅游发展潜力巨大,文章通过融入“特色理念”提出打好品牌基础等措施推进百色市“农旅结合”旅游景区品牌建设。  [关键词]旅游景区;南盘江流域;农旅结合;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G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
期刊
[摘 要]文章对贵州黔东南高碑村的基本情况、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及客源市场作了概述,探讨了高碑村乡村旅游发展目前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了实施乡村振兴给乡村旅游带来的机遇,并结合该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高碑村;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9)05-0086-04   随着
期刊
[摘 要]文章根据江苏开放大学在题库管理与培训、预约考试、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的在线考试试点工作情况,提出了推进在线考试的建议:完善在线考试制度保障体系,建立题库建设标准和考务管理制度;加强平台功能建设,支持学生随学随考,为学生考试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开展培训,引导教师进行学、测、评一体化教学设计,多轮次开展考务、技术人员和学生培训,以保证在线考试顺利进行。  [关键词]江苏开放大学;在线考试;实践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