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数学课程模式着重关注知识的结构体系,着眼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学校和教师也都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偏重于知识传授和数学解题,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发展的可能性,往往造成教学的低层次化。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以信息社会为基本形态的新纪元已经到来,现代数学的定量化研究迅速发展。而对公民数学素养的评估,最重要的标志是看他如何理解数学的价值,以及能否运用数学的思维模式去观察、分析有关现象,去解决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和建构新的数学课程模式,以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一、新型数学课程模式的目标体系
我们将数学课程模式的目标体系分为数学发展性领域(所谓发展性领域是指学生在情感、认识、推理和解决问题等诸方面的发展)和数学知识领域。其中,发展性领域的实现以数学知识的学习为基础,而另一方面,对于数学知识领域来说,发展性领域又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新的课程模式目标体系要克服传统模式中只重知识领域忽视发展性领域的弊端,走双重发展之路,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与素养。
二、新型数学课程模式的基本框架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同学和学习软件等)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
依据这一观念,新的数学课程模式应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重新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突出内容的现代化,形成一种“创设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探究、协商、解决——意义建构”的基本叙述模式,以平实化的交流性的方式反映重要的现代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大众化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观察、思考、合作,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优化思维品质,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建构新型数学课程模式的教学操作体系
(一)努力建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新型课程模式下的数学教学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各因素之间的互动合作将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我们要树立教学合作的观念,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将越发的深入。教师尊重学生的观点、意见,鼓励学生的提问、假设、质疑甚至争辩、批判,争取所有学生的合作和信任,消除他们在学习中对教者过多的“仰视”感。这当中,教师已由原来的中心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组织者,学生也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探究的主体地位,从而建造一个宽松的教学双方都可参与的学习环境。
(二)重视发展性教学,把传播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指导性活动,重视发展性教学。主要包括:(1)提出思考性数学问题,此类问题应富有创造性、新颖性、开发性;(2)指导学生对问题情景的观察;(3)引导学生建立模型观念;(4)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的讨论、协作;(5)引导学生进行对问题解决的表述;(6)引导学生概括问题的性质、特征,归纳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而达到问题的掌握。在教师的指导性活动中,要给予学生几个方面的时间保证,即阅读教材的时间,自主讨论的时间、质疑解难的时间、归纳小结的时间。
(三)加强认识方法的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更替,传统教育提供的知识结构将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提高信息加工、处理在课程中的地位,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观察现象、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综合数据、获得规律等将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突破,科学的、开放的课程教材,交互式的学习方式,先进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都将使数学教学深深地烙上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印记。无疑,“大众数学”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将更富“个性化”,从而也将奠定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四、对数学课程改革的展望
伴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教育将面临一场革命。数学课程体系将更趋开放性,形态更趋多样性。传统的学科唯一的格局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将是以分科和综合相结合,必修和选修相统一,学科和活动课程互为补充的课程体系。我们不仅关注学生获得的数学知识本身,更应研究他们获得对话教育、主体性教育、人格化教育等极富有人文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开展与探讨,将会进一步优化、拓宽学生数学学习的空间。而从客观(技术)上看,教育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数学教育软件的研究开发,将可能使数学教育告别纸笔演算的时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以数学实验(计算实验、图形实验)、数学发现和“机器证明”(机械化自动推理)为重要功能价值的数学王国。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以信息社会为基本形态的新纪元已经到来,现代数学的定量化研究迅速发展。而对公民数学素养的评估,最重要的标志是看他如何理解数学的价值,以及能否运用数学的思维模式去观察、分析有关现象,去解决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和建构新的数学课程模式,以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一、新型数学课程模式的目标体系
我们将数学课程模式的目标体系分为数学发展性领域(所谓发展性领域是指学生在情感、认识、推理和解决问题等诸方面的发展)和数学知识领域。其中,发展性领域的实现以数学知识的学习为基础,而另一方面,对于数学知识领域来说,发展性领域又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新的课程模式目标体系要克服传统模式中只重知识领域忽视发展性领域的弊端,走双重发展之路,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与素养。
二、新型数学课程模式的基本框架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同学和学习软件等)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
依据这一观念,新的数学课程模式应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重新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突出内容的现代化,形成一种“创设问题情景——建立数学模型——探究、协商、解决——意义建构”的基本叙述模式,以平实化的交流性的方式反映重要的现代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大众化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观察、思考、合作,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优化思维品质,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建构新型数学课程模式的教学操作体系
(一)努力建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新型课程模式下的数学教学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各因素之间的互动合作将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我们要树立教学合作的观念,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将越发的深入。教师尊重学生的观点、意见,鼓励学生的提问、假设、质疑甚至争辩、批判,争取所有学生的合作和信任,消除他们在学习中对教者过多的“仰视”感。这当中,教师已由原来的中心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活动组织者,学生也被动接受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探究的主体地位,从而建造一个宽松的教学双方都可参与的学习环境。
(二)重视发展性教学,把传播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指导性活动,重视发展性教学。主要包括:(1)提出思考性数学问题,此类问题应富有创造性、新颖性、开发性;(2)指导学生对问题情景的观察;(3)引导学生建立模型观念;(4)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的讨论、协作;(5)引导学生进行对问题解决的表述;(6)引导学生概括问题的性质、特征,归纳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而达到问题的掌握。在教师的指导性活动中,要给予学生几个方面的时间保证,即阅读教材的时间,自主讨论的时间、质疑解难的时间、归纳小结的时间。
(三)加强认识方法的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更替,传统教育提供的知识结构将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提高信息加工、处理在课程中的地位,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观察现象、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综合数据、获得规律等将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突破,科学的、开放的课程教材,交互式的学习方式,先进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都将使数学教学深深地烙上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的印记。无疑,“大众数学”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将更富“个性化”,从而也将奠定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四、对数学课程改革的展望
伴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教育将面临一场革命。数学课程体系将更趋开放性,形态更趋多样性。传统的学科唯一的格局将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将是以分科和综合相结合,必修和选修相统一,学科和活动课程互为补充的课程体系。我们不仅关注学生获得的数学知识本身,更应研究他们获得对话教育、主体性教育、人格化教育等极富有人文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开展与探讨,将会进一步优化、拓宽学生数学学习的空间。而从客观(技术)上看,教育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数学教育软件的研究开发,将可能使数学教育告别纸笔演算的时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以数学实验(计算实验、图形实验)、数学发现和“机器证明”(机械化自动推理)为重要功能价值的数学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