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区脑卒中筛查与防治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牧区脑卒中的筛查与防治工作是一项保护患者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应让患者及医师提高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认知,积极开展脑卒中的筛查与防治工作,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危险意识。脑卒中高危人群应当注意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注意进行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劳逸结合,密切监测血糖、血压及血脂情况,并注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实现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尽可能的将脑卒中的危害降至最低,保护农牧区人民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农牧区;脑卒中;危险因素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827-01
  脑卒中是一种以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等特点[1]。首次发病患者往往会出现明显的后遗症,如偏瘫、言语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早期的筛查与防治工作对于脑卒中的诊治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1 脑卒中相关因素分析
  目前认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包括遗传、年龄、性别、族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颈动脉狭窄、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缺乏运动、肥胖、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2],民眾应当充分认知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及时的进行相应的咨询及诊治,实施早期治疗及干预,预防高危因素诱发脑卒中,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
  2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2.1 一级预防:是指在发病前进行预防。指导农牧民培养健康的生活及饮食习惯,预防危险因素的产生,对于高危人群应当及时的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尽早控制危险因素,避免疾病发生。
  2.2 二级预防:是指对于已经发生或发生过多次的脑卒中患者,要积极的寻找发病的原因及高危因素并加以纠正,降低脑卒中再发的可能性。
  2.3 三级预防:是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强化治疗及康复性护理,预防疾病的加重,促进自身的康复,将后遗症危害降至最低,促进功能的恢复。
  3 高危人群的防治
  3.1 糖尿病的防治: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而引起的高血糖性疾病,该病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诱发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时也可以引起血小板功能的异常,进而诱发脑卒中。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当积极的控制饮食状况,实施合理膳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愉悦的心情,同时要进行合理的治疗;注意定期复查血糖水平,根据血糖水平及身体状况选择合理的药物,必要时可进行胰岛素补充治疗。
  3.2 高血压病的防治:高血压是诱发脑卒中的最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要根据血压状况选择合理的降压药物,同时要观察是否存在脑血管狭窄及脑部血管瘤的情况。农牧区人民由于其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特性,容易出现高血压晨峰现象,这可能与交感神经的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及血浆皮质醇的浓度存在相关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选择应当以“毒副作用少,控压效果好”为基本原则,同时要注意坚持治疗,避免断断续续,要持之以恒。
  3.3 高脂血症的防治:高血脂患者往往存在神疲乏力、头晕、失眠健忘、心悸、胸闷及肢体麻木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患者要定期的进行血脂的监测,积极调整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注意服用药物以控制血脂,并注意进行体育运动,将血脂水平控制在良好水平。农牧区人民在饮食上往往喜食肉类,水果蔬菜相对较少,容易出现高脂血症,应当积极预防。
  3.4 抗凝治疗:目前认为,对于脑卒中高危因素患者可以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但应当注意预防脑出血的发生,积极控制血压状态。
  3.5 溶栓治疗:溶栓疗法分为静脉溶栓及动脉溶栓,临床应当精确掌握溶栓的适应症及禁忌症,严格按照临床指南实施,不可盲目性的进行溶栓性治疗。
  4 健康指导
  4.1 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水平是预防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有效手段,可有效的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农牧区人民应当注意少食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如奶油、动物肝脏、蛋黄等,多补充新鲜的水果、蔬菜,如芹菜、胡萝卜、食用菌、冬瓜、西红柿、木耳、丝瓜等,并注意禁食油腻、辛辣之品。
  4.2 适量运动: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运动及锻炼方案,避免久坐、久卧等不良习惯,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如散步、打太极拳、跳老年舞及慢跑等节奏相对较慢的运动,避免长时间剧烈的运动以免加重身体负担。
  4.3 戒烟控酒: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控酒。吸烟可明显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可能与其香烟燃烧时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加快有关。饮酒可严重损伤心、脑等器官,因而不可过量饮酒,适当控制。
  4.4 愉悦心情,注意休息,保障睡眠:社会心理因素对于脑卒中的发病影响明显[3],因而要积极的自我调节,保持愉悦的心情;注意充足的休息及睡眠,可维持身体状态的良好性,避免造成自身免疫系统的紊乱,诱发疾病。
  总之,脑卒中的筛查与防治要求我们要明确引发该病的高危因素,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注意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维持愉悦的心情,劳逸结合,实现脑卒中的早期预防及治疗。
  参考文献
  [1] 陈松涛.蒙古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与脑卒中筛查的研究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3,26(7):56-57.
  [2] 陈润勤.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健康教育干预[J].中国现代医生,2013,15(18):122-124.
  [3] 钞雪林.社会心理因素对中年脑卒中患者发病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2):4289-4291.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的负性情感并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确诊脑卒中的92例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自评,对测评结果与常模进行比较,然后实施为期3周的干预措施,再测评SAS及SDS 1次,并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为期3周的干预后,其SAS及SDS评分分别由(58.6±5.0)和(56.7±5.1)降为(35.8±5.7)和(38.1±4.5
【摘 要】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患的终末状态。大量研究发现,正常心肌和心力衰竭(HF)心肌的能量代谢的特點有所不同,HF时伴有一系列能量代谢的改变,而一些调节能量代谢过程的药物,调节心肌能量代谢向碳水化合物的氧化代谢转变,有助于改善心肌的舒缩功能,延缓泵衰竭的进程。调节心肌能量代谢有望成为治疗心衰的一种新策略[1]。本文对正常心肌的能量代谢,心衰时能量代谢的变化、能量调节,心衰的评估以
【摘 要】目的:探讨在病房实施团队精神建设对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的影响。方法:通过确立团队目标、建立团队制度、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建全团队激励机制、构造学习型团队等方法来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实施前后每月分别对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进行检查评分,统计分析。结果:实施团队精神建设活动后,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指标中,除急救器材管理和消毒隔离两项外,其余各指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摘 要】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发病原因。结果:产后抑郁的产生原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家庭因素,因此要从生理、心理、家庭、社会诸因素给予防治。结论: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对促进母婴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产后抑郁;原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ICU谵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320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谵妄的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总结ICU谵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措施。结果:两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