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空秆
1. 现状
空秆是玉米拔节以后不抽雄或吐丝,到收获玉米时没有结果穗的现象,在玉米生产中较常见。据生产调查,空秆率一般为18%~22%,严重者高达35%以上(个别品种的空秆率高达50%~60%),致使玉米大幅度减产。
2. 形成原因
在玉米生长期,由于矿物质营养失调,不能满足穗分化对养分的需求;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造成田间郁闭,个体瘦弱,影响雌穗发育,光合作用减弱;偏施氮肥,磷、钾肥料缺乏;个别品种原因等。
3. 防治对策
①重施攻穗肥。玉米在拔节期(13~14片叶)时已进入雌穗坐胎期,若养分供应充足,就能减少空秆率。因此,在抽穗前5~7天重施攻穗肥是实现穗大粒饱、控制空秆的根本措施。每亩施磷酸二铵50千克、硫酸钾5~10千克。
②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手段。但在目前的栽培条件下,每亩 4600~5000株的密度已基本达到群体饱和。所以,不宜再为追求单产而盲目增加玉米密度。
③浇抽雄开花水。玉米抽雄前15天对水较敏感,此期土壤若干旱,应及时浇水,确保土壤湿润,促进果穗发育,缩短雄、雌花期间隔,以利正常授粉受精,降低空秆率。
二、秃顶
1. 现状
秃顶是指玉米果穗顶端不结实、籽粒不饱荚的现象,俗称秃顶或秃尖,严重影响玉米增产。据玉米生产实际调查,玉米秃顶占玉米植株的10%~15%,严重者达55%~63%。
2. 形成原因
①营养缺乏,特别是缺磷、钾肥。土壤中缺磷影响细胞分裂,特别是在花丝伸长期,缺磷会导致花丝伸长缓慢而影响授粉。如果穗顶端籽粒瘪小,呈不正常的白色,则表现为缺磷、钾,特别是缺钾。
②玉米在开花授粉期间若遇较长时间的干旱,雄花和雌花开花间隔时间延长,导致花丝伸出时错过雄穗散粉盛期,造成授粉不良影响结实。
③为追求产量种植密度过大,造成玉米生长后期通风、透光条件不良,影响玉米正常生长。
3. 防治对策
①后期巧追肥。玉米在15~16片叶时,结合浇水每亩施尿素10千克或硝酸铵7.5~10千克;在抽穗至灌浆期,每亩用0.25千克磷酸二氢钾 0.5千克尿素对水50~75千克,于下午进行叶面喷施,可显著减少秃顶。
②及时去雄。每一株玉米都带雄穗对授粉和提高产量没有促进作用。去雄可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消耗,促进果穗籽粒饱满,改善玉米上部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合效率。同时,还能减轻玉米倒伏。具体去雄时间应以雄穗刚刚抽出顶叶、尚未散粉时为宜。可隔行或隔株去雄,数量不宜太多。玉米地外围(即边行4~5行)不宜去雄。
③辅助授粉。授粉时间:一般在雄穗散粉末期进行2~3次,时间应在上午10时左右。授粉方法:将收集到的花粉接到授粉器内,对准雌穗上的花丝轻轻震动,使花粉粒均匀落在花丝上。为防止拉断玉米植株,不宜采用拉绳授粉法。
三、倒伏
1. 现状
倒伏是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因风雨或管理不当使玉米植株倾斜的一种生产灾害。如防治不当,可使玉米绝收。根据倒伏的状况一般分为根倒伏、茎倒伏和茎倒折三种类型。
2. 原因
大风大雨的影响;管理不当;密度过大等。
3. 防治对策
①适时化控。在7~12片可见叶时适当进行化控。每亩用乙烯利25毫升对水12.5千克,叶面喷施1次。若7月阴雨寡照苗期又没有进行化控,当一块地里有1~3株玉米雄穗露尖时进行化控,每亩用玉米甲哌鎓20~30毫升对水15~20千克,叶面均匀喷施。
②玉米在孕穗期前倒伏,可不动、不扶,对产量没有大的影响,倒伏后3天之内能自然立起。一旦扶起,必然伤根,并且不再扎根,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容易发生二次倒伏;玉米在抽穗后倒伏,不可剪叶,不可去头,只能扶起扎把。扎把时将果穗扎到绳子上边,不可将果穗扎到下边。扎把的数量以3~4棵为好;不可超过5棵,超过5棵,再遇暴风雨易折断。扎把时要扎紧,不能松动。当天倒当天扎完,最多不能超过3天;3天后不能再扶,再扶伤根反而减产更多。
③培土可以促进地上基部茎节气生根的发育,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是防止玉米倒伏的有效措施。夏玉米可在拔节至封垄时进行,中耕深度5~8厘米、净培土高度8~10厘米。
四、早衰
1. 原因
后期雨水过勤过多,土壤板结缺氧,根系活动受阻,吸收功能减弱,叶片发黄或卷曲;缺肥,植株矮小,生长缓慢。
2. 防治对策
平衡供水,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重施追肥,每亩施三元复合肥(18-18-18)50千克补充营养,延长叶片功能期。
五、病虫害
玉米后期易发生大、小斑病,在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进行防治。如发生玉米螟为害要及时防治,在心叶中期,用白僵菌粉0.5千克,拌5千克过筛细沙制成颗粒剂,撒玉米心叶内杀死田间玉米螟幼虫;在心叶末期,用50%辛硫磷乳油0.1千克,拌50~75千克过筛细沙制成颗粒剂,撒玉米心叶内杀死玉米螟幼虫。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微山县农业广播学校文化街8号 邮编:277600)
1. 现状
空秆是玉米拔节以后不抽雄或吐丝,到收获玉米时没有结果穗的现象,在玉米生产中较常见。据生产调查,空秆率一般为18%~22%,严重者高达35%以上(个别品种的空秆率高达50%~60%),致使玉米大幅度减产。
2. 形成原因
在玉米生长期,由于矿物质营养失调,不能满足穗分化对养分的需求;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造成田间郁闭,个体瘦弱,影响雌穗发育,光合作用减弱;偏施氮肥,磷、钾肥料缺乏;个别品种原因等。
3. 防治对策
①重施攻穗肥。玉米在拔节期(13~14片叶)时已进入雌穗坐胎期,若养分供应充足,就能减少空秆率。因此,在抽穗前5~7天重施攻穗肥是实现穗大粒饱、控制空秆的根本措施。每亩施磷酸二铵50千克、硫酸钾5~10千克。
②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手段。但在目前的栽培条件下,每亩 4600~5000株的密度已基本达到群体饱和。所以,不宜再为追求单产而盲目增加玉米密度。
③浇抽雄开花水。玉米抽雄前15天对水较敏感,此期土壤若干旱,应及时浇水,确保土壤湿润,促进果穗发育,缩短雄、雌花期间隔,以利正常授粉受精,降低空秆率。
二、秃顶
1. 现状
秃顶是指玉米果穗顶端不结实、籽粒不饱荚的现象,俗称秃顶或秃尖,严重影响玉米增产。据玉米生产实际调查,玉米秃顶占玉米植株的10%~15%,严重者达55%~63%。
2. 形成原因
①营养缺乏,特别是缺磷、钾肥。土壤中缺磷影响细胞分裂,特别是在花丝伸长期,缺磷会导致花丝伸长缓慢而影响授粉。如果穗顶端籽粒瘪小,呈不正常的白色,则表现为缺磷、钾,特别是缺钾。
②玉米在开花授粉期间若遇较长时间的干旱,雄花和雌花开花间隔时间延长,导致花丝伸出时错过雄穗散粉盛期,造成授粉不良影响结实。
③为追求产量种植密度过大,造成玉米生长后期通风、透光条件不良,影响玉米正常生长。
3. 防治对策
①后期巧追肥。玉米在15~16片叶时,结合浇水每亩施尿素10千克或硝酸铵7.5~10千克;在抽穗至灌浆期,每亩用0.25千克磷酸二氢钾 0.5千克尿素对水50~75千克,于下午进行叶面喷施,可显著减少秃顶。
②及时去雄。每一株玉米都带雄穗对授粉和提高产量没有促进作用。去雄可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消耗,促进果穗籽粒饱满,改善玉米上部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合效率。同时,还能减轻玉米倒伏。具体去雄时间应以雄穗刚刚抽出顶叶、尚未散粉时为宜。可隔行或隔株去雄,数量不宜太多。玉米地外围(即边行4~5行)不宜去雄。
③辅助授粉。授粉时间:一般在雄穗散粉末期进行2~3次,时间应在上午10时左右。授粉方法:将收集到的花粉接到授粉器内,对准雌穗上的花丝轻轻震动,使花粉粒均匀落在花丝上。为防止拉断玉米植株,不宜采用拉绳授粉法。
三、倒伏
1. 现状
倒伏是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因风雨或管理不当使玉米植株倾斜的一种生产灾害。如防治不当,可使玉米绝收。根据倒伏的状况一般分为根倒伏、茎倒伏和茎倒折三种类型。
2. 原因
大风大雨的影响;管理不当;密度过大等。
3. 防治对策
①适时化控。在7~12片可见叶时适当进行化控。每亩用乙烯利25毫升对水12.5千克,叶面喷施1次。若7月阴雨寡照苗期又没有进行化控,当一块地里有1~3株玉米雄穗露尖时进行化控,每亩用玉米甲哌鎓20~30毫升对水15~20千克,叶面均匀喷施。
②玉米在孕穗期前倒伏,可不动、不扶,对产量没有大的影响,倒伏后3天之内能自然立起。一旦扶起,必然伤根,并且不再扎根,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容易发生二次倒伏;玉米在抽穗后倒伏,不可剪叶,不可去头,只能扶起扎把。扎把时将果穗扎到绳子上边,不可将果穗扎到下边。扎把的数量以3~4棵为好;不可超过5棵,超过5棵,再遇暴风雨易折断。扎把时要扎紧,不能松动。当天倒当天扎完,最多不能超过3天;3天后不能再扶,再扶伤根反而减产更多。
③培土可以促进地上基部茎节气生根的发育,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是防止玉米倒伏的有效措施。夏玉米可在拔节至封垄时进行,中耕深度5~8厘米、净培土高度8~10厘米。
四、早衰
1. 原因
后期雨水过勤过多,土壤板结缺氧,根系活动受阻,吸收功能减弱,叶片发黄或卷曲;缺肥,植株矮小,生长缓慢。
2. 防治对策
平衡供水,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重施追肥,每亩施三元复合肥(18-18-18)50千克补充营养,延长叶片功能期。
五、病虫害
玉米后期易发生大、小斑病,在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或75%百菌清进行防治。如发生玉米螟为害要及时防治,在心叶中期,用白僵菌粉0.5千克,拌5千克过筛细沙制成颗粒剂,撒玉米心叶内杀死田间玉米螟幼虫;在心叶末期,用50%辛硫磷乳油0.1千克,拌50~75千克过筛细沙制成颗粒剂,撒玉米心叶内杀死玉米螟幼虫。
(作者联系地址:山东省微山县农业广播学校文化街8号 邮编:27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