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8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前景越来越不被看好,所以许多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存在许多心理问题。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从我们大学生的整体来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是个严重的应解决的问题,认真探究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改观。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 问题 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正在被社会、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己成为新时期教育的新理念。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虽然早已蕴涵在传统的教育思想当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认真探究并解决这些问题,将对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校学生工作中 ,大学生的问题 ,有一部分是心理问题。大学生作为一个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特殊群体 ,心理素质比较脆弱 ,极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大学生虽是同龄人中的幸运者和佼佼者 ,但身处我国经济转型和教育转轨时期 ,必然会在学习和生活中 ,遇到种种矛盾、困难、挫折和烦恼。大学生在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 ,认识问题、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在处理各种矛盾和冲突时 ,往往会因为遇到挫折和障碍而产生忧虑和烦恼 ,造成心理压抑和心理紧张 ,出现种种心理问题。笔者的调查显示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有心理压力 ,而且大部分学生对压力的处理缺乏信心。他们所表现
出的心理问题 ,最主要的是焦虑、抑郁、强迫等现象。主要表现在生涯(career) 、学业、人际关系、经济、情绪、性格、适应及恋爱等方面。
一、大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
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认为,人天生存在着一种发展潜能,人的发展潜能的逐渐现实化和整合的过程,形成了自我不断完善成熟的各个阶段。在大学阶段,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因此,在这一时期他们经常会遇到一系列自我意识的矛盾与混乱。一是“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大学生不断地追求自我完善,会在内心逐渐形成一个“理想我”,这个“理想我”反映了对自我成长所怀有的美好期望,这是一个美化了的“我”,而同真正“现实我”往往会发生矛盾。二是渴望独立与受约束之间的矛盾。青年学生的自尊心强,独立性增强,多数希望表达自己的想法,按自己的想法行事,不愿意被别人控制和摆布,表现为“逆反心理”。辅导员在面对适应不良的大学生时,要帮助他们认清面临问题的实质,找到自我完善的方法和途径,引导他们平稳度过入学适应期(3-6个月),为大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只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建构主义还强调由学习者自己设定目标的重要性,鼓励学习者从自己的学习需要出发,对初始目标进行分解、转化、整合,不断建构自己的学习目标。但是现在许多大学生存在学习障碍。
自卑心理。自卑是指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自卑常以一种消极防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嫉妒、猜疑、羞怯、孤僻、迁怒、自欺欺人、焦虑紧张、不安等。
抑郁。大学生的抑郁情绪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闷闷不乐,郁郁寡欢,觉得生活没有乐趣、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内疚自责,羞愧无助;抑郁情绪常常制约了理性思维的发展,使他们感到思维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明显下降,不愿意与人交往,对生活失去信心,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图和行为。长期严重的抑郁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二、应对的策略
作为承担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创造良好条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与帮助,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途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成长的外部条件,它集中体现在校风、学风和班风上。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与这所学校的历史、传统和特色是分不开的,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环境和心理氛围。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心理卫生知识的掌握。(3)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心理咨询是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4) 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5)对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大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参考文献:
[1] 王亮生. 西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和其经济环境关系的探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08
[2] 张忠. 论道德健康、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D]. 扬州大学 2008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前景越来越不被看好,所以许多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现阶段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存在许多心理问题。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从我们大学生的整体来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是个严重的应解决的问题,认真探究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改观。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 问题 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正在被社会、广大教师和学生所接受。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己成为新时期教育的新理念。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虽然早已蕴涵在传统的教育思想当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认真探究并解决这些问题,将对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校学生工作中 ,大学生的问题 ,有一部分是心理问题。大学生作为一个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特殊群体 ,心理素质比较脆弱 ,极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大学生虽是同龄人中的幸运者和佼佼者 ,但身处我国经济转型和教育转轨时期 ,必然会在学习和生活中 ,遇到种种矛盾、困难、挫折和烦恼。大学生在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 ,认识问题、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在处理各种矛盾和冲突时 ,往往会因为遇到挫折和障碍而产生忧虑和烦恼 ,造成心理压抑和心理紧张 ,出现种种心理问题。笔者的调查显示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有心理压力 ,而且大部分学生对压力的处理缺乏信心。他们所表现
出的心理问题 ,最主要的是焦虑、抑郁、强迫等现象。主要表现在生涯(career) 、学业、人际关系、经济、情绪、性格、适应及恋爱等方面。
一、大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
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认为,人天生存在着一种发展潜能,人的发展潜能的逐渐现实化和整合的过程,形成了自我不断完善成熟的各个阶段。在大学阶段,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还不够稳定。因此,在这一时期他们经常会遇到一系列自我意识的矛盾与混乱。一是“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大学生不断地追求自我完善,会在内心逐渐形成一个“理想我”,这个“理想我”反映了对自我成长所怀有的美好期望,这是一个美化了的“我”,而同真正“现实我”往往会发生矛盾。二是渴望独立与受约束之间的矛盾。青年学生的自尊心强,独立性增强,多数希望表达自己的想法,按自己的想法行事,不愿意被别人控制和摆布,表现为“逆反心理”。辅导员在面对适应不良的大学生时,要帮助他们认清面临问题的实质,找到自我完善的方法和途径,引导他们平稳度过入学适应期(3-6个月),为大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只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建构主义还强调由学习者自己设定目标的重要性,鼓励学习者从自己的学习需要出发,对初始目标进行分解、转化、整合,不断建构自己的学习目标。但是现在许多大学生存在学习障碍。
自卑心理。自卑是指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并伴有自怨自艾、悲观失望等情绪体验的消极心理倾向。自卑常以一种消极防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嫉妒、猜疑、羞怯、孤僻、迁怒、自欺欺人、焦虑紧张、不安等。
抑郁。大学生的抑郁情绪一般表现为情绪低落,闷闷不乐,郁郁寡欢,觉得生活没有乐趣、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内疚自责,羞愧无助;抑郁情绪常常制约了理性思维的发展,使他们感到思维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明显下降,不愿意与人交往,对生活失去信心,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图和行为。长期严重的抑郁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二、应对的策略
作为承担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创造良好条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与帮助,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途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生成长的外部条件,它集中体现在校风、学风和班风上。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与这所学校的历史、传统和特色是分不开的,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环境和心理氛围。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树立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心理卫生知识的掌握。(3)设置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心理咨询是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4) 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5)对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大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
参考文献:
[1] 王亮生. 西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和其经济环境关系的探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08
[2] 张忠. 论道德健康、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D]. 扬州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