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洪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育评论》主编,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秘书长等职。曾在柏林自由大学、艾希施达特大学、卡塞尔大学、洪堡大学、马普哥廷根历史研究所、埃尔福特大学马克斯韦伯研究院作访问学者。所著《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论文奖、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博士质量:概念、评价与趋势》获北京市第12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博士质量报告》获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史、国际比较高等教育、中德学术交流史等。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领域中,陈教授有着深入与独特的研究。在采访中,陈教授认为,与知识经济相伴生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其核心就在于借助国际平台,吸收新知识、传播新知识、应用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世界各国都在制定各种政策、采取各种措施,推进本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但发达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强化了其优势的地位,即在知识、技术和产品方面的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却加剧了其弱势地位,形成了全球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中心-边缘"的基本格局;从波兰尼的缄默知识理论来看,发展中国家的高等学校虽然在汲汲追随国际化的潮流,但由于缺乏对相应缄默知识的把握,因此越是学习他人,就越是依赖他人,难以摆脱边缘的地位,背离了最初的目标;发展中国家在一定的阶段要超越现有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路径,从熟悉既有国际规则、服从国际规则,到修改国际规则乃至引领国际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