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浩率队赴奉贤区视察本市新农村建设情况,部分市人大代表一同参观了该区新建的西渡街道五宅村生态公园、姚家浜河、百村公司创业园区,就“五违整治”大背景下的生态林修复、河道生态治理、百村综合帮扶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当地乡村的创新养老模式表示了肯定。
提高村民的感受度:从美丽乡村的生态治理做起
据上海市奉贤区区长、市人大代表华源介绍:基于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他深感要让农民们对政府工作感受度高,除了要把“三农”工作做好外,环境搞好也很重要。他说:“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我们有两个想法:一个是搞整建制的建设。村庄改造建设是好的,但是能让老百姓更有感受度的,我们觉得整建制有可能效果会更好。另一个,对于美丽乡村的概念,我们认为不仅仅是环境要搞好,我们还要把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配套、外来人口的控制、‘五违四必’(五违,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违法经营、违法排污、违法居住;四必,做到安全隐患必须消除、违法无证建筑必须拆除、脏乱现象必须整治、违法经营必须取缔)的整治,包括村民自治、三块地改革(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以及‘乡愁的留住’等内容都浓缩在一起。”
记者了解到,目前奉贤正在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搞的是“生态村组-和美宅基”,概念就是从村民小组、宅基开始做,结合市里面要求的“五违四必”水环境的整治,提出“三清三美”的标准(清五违、清群租、清垃圾,河道美、绿化美、民风美)。2017年6月开始对第一批114个村民小组进行验收,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对于达到标准的奖到农户、村民小组,每家每户奖金3000元。如果整个村民小组都达标了,每家每户再加1000元。区里出75%,镇里出25%,奉贤区政府将之视为生态转移支付。华源算了一笔账,如果全区12.2万户全部达标,一年奖金5个亿。这样一来,首先区政府相关环境管理成本下来了。第二,这些钱是实实在在用在老百姓身上的。如果按照人均2.5万的收入,该区每年可以达到4%-5%的收入增长。这笔钱每年都给,村民每年能保持好环境的話,既是生态转移支付,又是农民增收,还可以把乡村环境搞好,一举三得。
华源向人大代表们谈起自己的亲身感受:“搞美丽乡村我们其實已经尝到甜头了。我们四团有个叫做小荡村的,原来违章也很多,他们村支书很能干。开始拆违章的时候,很多村民反对。为什么?因为村民一年违章建筑的租金可以收到2万~3万,拆掉就减少他们的收入。但是在全市的大环境下,做了工作,拆了。拆完以后出现了什么情况?环境好了。上海市中心包括外省市的一些画家渐渐到村里来写生、留宿,人口结构变了,一年农民收入3万以上,老百姓开始尝到了甜头……我们搞美丽乡村的目标是,今后上海的市民朋友把‘后花园’从周边省市拉回来,双休日也能到上海的郊区住一晚。我们要打造自己的特色小镇,比如四团,打造成现代农庄。上海市民周末有了好去处,郊区农民环境好了、收入提高了,这才是新农村建设的牛鼻子。”
“四堂间”打造农村养老新模式
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是集政务服务、卫生服务、生活服务、志愿服务为一体的服务综合体,是解决服务村民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载体,即尽可能让村民不出村就能把这些事办了。据悉,截至2016年年底,奉贤全区175个村,已建成农村综合服务中心128个。这是其社会治理创新的第一项工作。
该区社会治理的第二项工作,是针对农村地区纯老家庭、独居老人不断增加,现有养老机构、社区日托、居家养老相对集中,无法满足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情况,大力推进农村宅,睦邻“四堂间”创建工作。它是农民食堂、学堂、客堂和议事的厅堂,以宅基为基础,两个村民小组建一个客堂间。“对于上海农村郊区,养老究竟该是什么样子的?如果说我们也像中心城区那样搞机构养老,老百姓可能并不一定接纳。像四堂间这种就近就便的养老模式,老年人付出的成本低。我们进行了测算,就近、就便建立四堂间成本是4万,市民政局出1万、区财政出1万,区老年基金会出1万,爱心企业捐1万,房子是老百姓的宅基地,充分体现了社会共治。每年运作经费1.5万元,5000元区里贴,5000元镇里出,5000元社会组织。老年人来这里吃饭,本来10元成本的饭菜,现在老年人出3元就能吃一顿。成本低,老百姓欢迎,就近就便,以后其他的社会共治活动也都能在这里做。”华源介绍道。
交流会上,人大代表、农民代表也提出了一些需要实地解决的问题与建议:比如拆违后外地务工人员减少了,当地承包的农场主势必考虑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来减少用工,建议政府考虑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和补贴;生态公园能否结合农民的蔬菜种植考虑定点养殖;河道治理是否能因地制宜,进行鱼类养殖、水草养殖一体化运作等。也有代表对该区的养老模式表示肯定,准备将之借鉴推广到自己所在的区……
此外,对于打造百村综合帮扶项目平台,引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强“造血功能”,积极探索精准帮扶之路,也引起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浩及代表们的肯定和关注。
编辑:黄灵 [email protected]
提高村民的感受度:从美丽乡村的生态治理做起
据上海市奉贤区区长、市人大代表华源介绍:基于多年的农村工作经验,他深感要让农民们对政府工作感受度高,除了要把“三农”工作做好外,环境搞好也很重要。他说:“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我们有两个想法:一个是搞整建制的建设。村庄改造建设是好的,但是能让老百姓更有感受度的,我们觉得整建制有可能效果会更好。另一个,对于美丽乡村的概念,我们认为不仅仅是环境要搞好,我们还要把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配套、外来人口的控制、‘五违四必’(五违,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违法经营、违法排污、违法居住;四必,做到安全隐患必须消除、违法无证建筑必须拆除、脏乱现象必须整治、违法经营必须取缔)的整治,包括村民自治、三块地改革(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以及‘乡愁的留住’等内容都浓缩在一起。”
记者了解到,目前奉贤正在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搞的是“生态村组-和美宅基”,概念就是从村民小组、宅基开始做,结合市里面要求的“五违四必”水环境的整治,提出“三清三美”的标准(清五违、清群租、清垃圾,河道美、绿化美、民风美)。2017年6月开始对第一批114个村民小组进行验收,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对于达到标准的奖到农户、村民小组,每家每户奖金3000元。如果整个村民小组都达标了,每家每户再加1000元。区里出75%,镇里出25%,奉贤区政府将之视为生态转移支付。华源算了一笔账,如果全区12.2万户全部达标,一年奖金5个亿。这样一来,首先区政府相关环境管理成本下来了。第二,这些钱是实实在在用在老百姓身上的。如果按照人均2.5万的收入,该区每年可以达到4%-5%的收入增长。这笔钱每年都给,村民每年能保持好环境的話,既是生态转移支付,又是农民增收,还可以把乡村环境搞好,一举三得。
华源向人大代表们谈起自己的亲身感受:“搞美丽乡村我们其實已经尝到甜头了。我们四团有个叫做小荡村的,原来违章也很多,他们村支书很能干。开始拆违章的时候,很多村民反对。为什么?因为村民一年违章建筑的租金可以收到2万~3万,拆掉就减少他们的收入。但是在全市的大环境下,做了工作,拆了。拆完以后出现了什么情况?环境好了。上海市中心包括外省市的一些画家渐渐到村里来写生、留宿,人口结构变了,一年农民收入3万以上,老百姓开始尝到了甜头……我们搞美丽乡村的目标是,今后上海的市民朋友把‘后花园’从周边省市拉回来,双休日也能到上海的郊区住一晚。我们要打造自己的特色小镇,比如四团,打造成现代农庄。上海市民周末有了好去处,郊区农民环境好了、收入提高了,这才是新农村建设的牛鼻子。”
“四堂间”打造农村养老新模式
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是集政务服务、卫生服务、生活服务、志愿服务为一体的服务综合体,是解决服务村民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载体,即尽可能让村民不出村就能把这些事办了。据悉,截至2016年年底,奉贤全区175个村,已建成农村综合服务中心128个。这是其社会治理创新的第一项工作。
该区社会治理的第二项工作,是针对农村地区纯老家庭、独居老人不断增加,现有养老机构、社区日托、居家养老相对集中,无法满足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情况,大力推进农村宅,睦邻“四堂间”创建工作。它是农民食堂、学堂、客堂和议事的厅堂,以宅基为基础,两个村民小组建一个客堂间。“对于上海农村郊区,养老究竟该是什么样子的?如果说我们也像中心城区那样搞机构养老,老百姓可能并不一定接纳。像四堂间这种就近就便的养老模式,老年人付出的成本低。我们进行了测算,就近、就便建立四堂间成本是4万,市民政局出1万、区财政出1万,区老年基金会出1万,爱心企业捐1万,房子是老百姓的宅基地,充分体现了社会共治。每年运作经费1.5万元,5000元区里贴,5000元镇里出,5000元社会组织。老年人来这里吃饭,本来10元成本的饭菜,现在老年人出3元就能吃一顿。成本低,老百姓欢迎,就近就便,以后其他的社会共治活动也都能在这里做。”华源介绍道。
交流会上,人大代表、农民代表也提出了一些需要实地解决的问题与建议:比如拆违后外地务工人员减少了,当地承包的农场主势必考虑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来减少用工,建议政府考虑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和补贴;生态公园能否结合农民的蔬菜种植考虑定点养殖;河道治理是否能因地制宜,进行鱼类养殖、水草养殖一体化运作等。也有代表对该区的养老模式表示肯定,准备将之借鉴推广到自己所在的区……
此外,对于打造百村综合帮扶项目平台,引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强“造血功能”,积极探索精准帮扶之路,也引起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浩及代表们的肯定和关注。
编辑:黄灵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