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制产教融合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rc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在升本之前均属于地方性职业技术大学,升本后既要培养技术专业人才服务地方产业的发展,又要承担一定的科研工作为地方企业创新发展服务的现状,研究了基于项目制产教融合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了新建本科院校科研与本地企业基于项目制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的具体思路及可行性方案,从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和各类项目开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企业生产需求中产生的科研项目、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科技作品周项目以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项目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产教融合中科研项目实施绩效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点,提出将基于项目制产教融合项目与集中实践教学过程相融合、设计专门的实践教学环节来完成产教融合的观点.
其他文献
乾嘉学者张惠言,在有清一代经学史、文学史上皆有重要地位.其经学、古文、词学作品,受到历代评家和选家的重视.至于张惠言诗,严迪昌在《清词史》中言:“张氏一生未有诗作”,加之张惠言诗鲜有现世,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界“张惠言无诗”的印象.今有《阳湖张惠言先生手稿》所存《茗柯应酬诗》14首,庶可弥补张惠言文学研究中的缺失,展示更为完满的张惠言文学形象,亦可为张惠言生平研究提供新的线索与佐证.通观其诗,可知张惠言于诗,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其诗作甚少且鲜有流传,是主观选择与客观需要综合作用的结果.
生命政治这一概念揭示的是生命与政治之间的权力关系,在这一关系中个体生命成为权力行使的对象.在生命政治中,共同体既以个体生命的看护为责任,又通过对个体死亡权的宣判行使其维持生命的职责.影片《2012》以世界末日的灾难主题直抵生命存续的极端状态,展露出以维护生命为目的的共同体和其免疫机制间的悖论.通过借助赤裸生命、免疫共同体等概念对《2012》进行分析,在看到生命政治背后高悬的至高权力时,也能在电影乌托邦式的共同体想象中进一步思考人类联结的可能.
闽台本土音乐由于地缘、血缘因素,在许多方面一脉相承.闽籍音乐家陈彬的《闽台乡土钢琴作品集》5首作品,均以闽台本土音乐为素材,巧妙地将乡土音乐与钢琴演奏融合起来,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本土化道路上进行了探索.文章通过对该曲集进行分析,探求其本土化创作风格及手法,并对其探索的意义与价值进行总结,以期促进闽台本土音乐风格钢琴作品的创作、推广以及闽台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乾隆时期流人庄肇奎的西域诗歌以其哀感凄恻的格调在乾嘉西域流人中别树一格,是其流放时期心路历程的完整呈现.谪戍期间,其情感经历了从初期受到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的冲击与不适以及流人身份所带来的愁苦,到逐渐适应西域,转而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西域的转变,并真实地反映在诗歌中.通过把握庄肇奎戍守西域时情感变化的轨迹,可以全面地了解乾嘉西域流人被遮蔽的情感世界与流放心态.
以产出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的新方式以人才需求为驱动,根据预期产出的学习成果,逆向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根据学习成果的反馈以及人才需求的变化对课程体系进行持续改进.这种新方式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解决了传统方式存在的人才产出与人才需求不匹配,以及课程体系功能与结构不平衡等弊端.
20世纪80年代以来,符号学逐步引发中国学界的普遍关注,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概括来看,符号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可分为萌芽期(1980年之前)、起步阶段(1980—1989年)、发展阶段(1990—1999年)、深化阶段(2000年至今)4个阶段,经历了符号学“西方化”到符号学“中国化”的演化进程,体现出中西符号学界之间此消彼长的博弈关系.就符号学“中国化”而言,“川大符号学派”特别值得关注.近20年来,随着中国符号学界与国际符号学界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符号学“中国学派”也从“理论口号”逐渐转化为“学
当涂县,古称姑孰,地处江东皖南与苏南交界处,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有2200年置县史.秦代这里置丹阳县(延续至唐代)、汉属丹阳郡,晋代分置于湖县.东晋至南朝,在姑孰城(始建于三国)设南豫州;隋代,侨置江南的当涂县治迁至姑孰城,沿袭至今.县城姑孰,还是宋太平州、元太平路、明清太平府,清代长江水师提督署、安徽学政署所在地.
期刊
“课程思政”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的有效举措,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切实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育人工作面临着的新使命、新挑战,从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其价值、应用型本科“课程思政”的模式构建、应用型本科“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应用型本科“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以往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中对创业教育、创业环境和创业者的人格特质等影响因素关注较多,较少从认知视角探讨创业意向与其前因变量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故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以高年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新能力对创业意向影响的中介作用,以及家庭背景和性别在其中的多重调节影响.结果显示: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新能力和创业意向的正向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家庭背景在创新能力和创业意向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即大学生的家庭背景越好,其创新能力对创业意向的正向影响更强;性别调节作用于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意向的关系,相较于
朱熹在阐述心性情关系时常引述程颢“易-道-神”的思想,陈来先生将其称为“易-道-神”模式.历史地看,张载曾在宇宙论意义上讨论了“道”“神”“易”三者的关系,构成了该模式的雏形.程颢提出“易-道-神”思想,将三者的意义从宇宙引向人生,奠定了“易-道-神”模式的基本架构.朱熹将“易”“道”“神”分别与“心”“性”“情”相对应,完成了“易-道-神”在人生论上的落实.朱熹界定了“易”“道”“神”三者的关系,将其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标志着“易-道-神”模式的最终形成.该模式超越了传统的“理-气”“体-用”等模式,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