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喜不报忧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lee1985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上9点,地铁里站着几个疲惫的年轻人。一个小伙子讲着电话:“跟你们说了不是加班,北京错峰下班都这个点!我工作不累,你们不信我也没办法!”地铁到站,一大拔人挤上车。小伙子有点慌:“就这样嘛,你们照顾好自己……”一边说,一边抱歉地冲旁边的同事笑,好像生怕他们戳穿。
  其实,谁会不理解呢?我遇到的大部分年轻“北漂”,都有报喜不报忧的习惯。给老家的父母打电话,再苦再累,只字不提,净捡好听的说。有些人是为了逞强,不愿意让亲人看低了自己;也有一些人觉得,父母离得那么远,自己遇到困难,他们什么忙都帮不上,徒惹一场担心,何苦呢?
  一个学生告诉我她的一桩经历:她读本科的时候,有一年生了重病,在北京跑了好几家医院,始终自己应付。最后医生跟她商量手术事宜,提到手术失败会有瘫痪的可能,她忽然冒出一个念头,觉得还是有义务跟父母汇报一声。“万一出来最坏的结果,一下子扔给他们,我怕他们犯心脏病。”
  
  “所以在那之前,一个字都没提过?”我问。
  “没提。”看病足足有半年,“说了他们肯定着急,要过来看我,可他们就算来了也没什么用,制造紧张气氛。不如等病好了再告诉他们。”
  “这么重的病,父母照顾一下不好么?”我想不通。
  她摇摇头:“又不是不能照顾自己,再说还有别的朋友陪着。”
  她的理由无懈可击:“父母不懂这个病,也没条件帮我在北京找到更好的医生,他们什么忙都帮不上。顶多就是给我钱,可我已经有钱了。”
  这当然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心态却颇具代表性。我在大学工作的时候,规定学生遇到了重大困难,校方有义务通告监护人。这对于有的学生来说,比挂科、处分、学位不保更让他们痛苦10倍。就像小学生,看起来天不怕地不怕,一听说要“请家长”,就吓得千方百计求饶。但他们毕竟不是小学生了,有的学生就大声跟我们理论:“告诉他们有什么意义?他们什么都帮不了!”
  他们说得没错,从理性上说就是这么一回事。反正帮不上忙,冲父母“报忧”又有何意义?按照这个时代讲求效率的风气,没有“意义”的事自然不必做。但这只是理性层面的考虑,虽然正确,却单薄。人同时也是有情感需要的。情感是非理性层面的存在,倘若完全不理会它的声音,人会孤独。
  我们遇到难过的事,常常想找人聊聊。这个人未必“有用”,未必能帮我们解决问题,但是“聊聊”这个行为本身,发乎自然,不加思考,不需要那些计较。一个电话拨过去,对方问道:“有什么事?”我们回答:“没事,就想找你聊聊。”吃个饭,喝个茶,逛个街,这些活动有什么非做不可的必要性呢?但情感上我们因此感到踏实。他人的存在,哪怕什么也不做,本身就有分享情感的功能。喜怒哀乐让人们聚到一起,毫无必要地聚到一起,这是一种本能。
  但是这种本能,在快节奏高密度的现代社会,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我们的问候从“吃了吗”变成“最近在忙什么”,因为我们假定所有人都在忙,都很累。时间变成了最高昂的成本,任何人付出时间,都期待它有点什么“意义”。同城的朋友见面成了奢侈,哪怕请客,人家还不一定舍得时间。“有什么事?”一条短信发来,谁会厚颜无耻地回以“没事,就想找你聊聊”呢?
  既然时间宝贵,凡事必追究意义,报喜不报忧就只能是现代人无奈的选择。独自漂泊在外的人,尤其熟悉这种理智的孤独、无可言说的空虚。小伙子对父母说“我工作不累”,挂掉电话,恐怕也有点怅然若失。理智会说:“有什么用呢?他们又帮不上忙。”而人的情感,总会留恋那一份热汤热水的温暖。
  nt-size:8.0000pt; mso-font-kerning:0.0000pt; " >70年代相始终。在这十年里,不仅学英语,还学了法语和日语。他自己说:“从写诗转到学外语,好像是转移一种精神寄托。”“文革”结束后的1979年秋,建华凭着他扎实的外语基础和渊博的文学知识,以同等学力直接考上了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开始了他的学者生涯。在我认识的学者朋友中,陈建华可说是一个有诗人气质的学者和有学者风度的诗人。
其他文献
《镜花水月》(unreal)一看就是在影射一档狗血且长寿的相亲节目《单身汉》,一个只能在言情小说中出现的霸道总裁,恰巧又是单身汉,对着一群单身姑娘相处数周,姑娘们要使出浑身解数,赢得单身汉最后的抉择,就能获得一大笔钱以及改变命运的机会。也许是这个单身汉的爱慕,但更多的是公众知名度、打开通往其他职业的大门。  大概这部剧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真人秀节目中会有这么多奇葩出现——多少有人图点什么。之所以在
期刊
近日,一套改编自日本漫画的电影在香港上映,观众反应不俗。其实这套漫画几年前已改编成电视剧,今年年初已放映至第三季,它的名字叫《深夜食堂》。  故事讲述的是东京新宿街头一条后巷,一间由老板独自经营的简陋小食堂,由深夜零时到清晨7时营业,小食堂没有正式名字,常客惯称之为“深夜食堂”。  电影版里,其中一节故事讲食物Spaghetti Napolitan,就是茄汁肠仔炒意大利面,香港版字幕将它译作“拿破
期刊
肯定有人跟我一样,非常讨厌“惊喜”吧?  礼物最好照着开出的“想收到的礼物清单”寄;约我请至少提前24小时告知时间地点,同时谢绝一切突然袭击。  这样生活了很多年,几乎以为是我本来的样子,其实并不。我曾对世界抱有更纯粹的兴趣,曾对不确定性抱有更大的容忍度——无论对人,还是对己。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更谨慎也更固定呢?  每段人生都有低谷,我亦不例外。当人在挫折中感到不安无助,就会拼命追寻“确定
期刊
12岁时,随小舅去相亲。孩子不过是幌子,他们刚谈得起兴,我就被打发到别的屋子去。那间屋朝南,窗外就是院子,不种点什么是不可能的,一架子丝瓜藤,顺着窗户拉到屋顶,一屋的幽绿里坐着一个人,是女方的哥哥,高个子、白衬衣,在那里捣鼓航模,冷着脸丢过几本漫画给我看。我早就看见他床上有半床的杂志,都是平常少见的,却还是耐着性子先翻了半本漫画,才拖过杂志一本一本读。在一本《世界之窗》里,以很长篇幅详述《唐朝豪放
期刊
在青少年时代,朱永嘉是一个让我仰望的名字。他原先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师兼总支书记,研究明史,在学术上很有造诣,为人淡泊宽厚。按照他的气质,本来是可以成为一个大学者的。但他毕竟是在政治挂帅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内心深处不甘寂寞。1964年底,朱永嘉刚拜明史专家吴晗为师,并为之兴奋不已。几个月后,就被调到华东局写作组,成为“罗思鼎”的头领,毫不留情地协助姚文元写文章批判吴晗。“文革”时期,他还一度爬上市委
期刊
张经纬和范勰琳张醉墨王妙  2014年11月11日,女装网店“UVGIRL”首次参加电商平台“穿衣助手”的“双十一”活动,一下接到1000多个订单。仅靠夫妻2人支撑的小店,从前在淘宝,从没有一天内接到这样多订单;面对预料之外的火爆销量他们措手不及:先是打印机因为单据太多而“罢工”;紧接着遭遇快递“爆仓”(物流高峰期大量货物积存,快递公司停止收件),包裹被拒发;打包过程中发现产品质量问题,返厂时间加
期刊
少慕颜曾管乐非。胸中海岳梦中飞。  近来不信长安隘,城曲深藏此布衣。  ——龚自珍《己亥杂诗》第三十三  各体诗中,七绝最难写。它只有28个字,很短,然而学诗之人多忌从七绝入手,因为七绝是易学难工,如果入手就着力于七绝,往往陷溺于浮浅之中而不得出。当今深于诗的前辈,都会建议后生先学写律诗和古风,待腹笥与阅历都丰了,再尝试写七绝。  绝句有五绝和七绝。五绝以古体为正宗,今人熟悉的五绝,如孟浩然的《春
期刊
每年6月21日是圣彼得堡的“白昼节”。随后的几天,圣彼得堡一天有23小时的白昼,1小时的黑暗。当地人在节日举行各种狂欢活动  “莫斯科没有真正的灵魂。”20世纪初到访俄国后,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如此评价。这个东斯拉夫人的聚集地在彼得大帝时期逐渐膨胀,被灌注了巴洛克艺术风格和启蒙精神,在19世纪又紧跟西方城市文明的潮流。这是一座模仿之城,在广袤无垠的乡村大地上是一簇不自然的盆景。他认为,上流社会的文化纯
期刊
老友陈建华是海外汉学界知名学者。前两年从香港科技大学退休后回到上海,在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担任讲席教授。他早年在复旦大学跟随章培恒研究古典文学,后来到哈佛大学李欧梵门下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他的研究领域包括明清文学、都市及大众文化等,主要著作有《十四至十七世纪中国江浙地区社会意识与文学》、《革命的现代性》、《帝制末与世纪末》和《革命与形式:茅盾早期小说的现代性展开》等。陈建华(左)、作者(中) 、刘
期刊
《碟中谍》系列电影拍到现在,已然成为特工界的春晚。它是那种平时未必惦记,但到了上映不看终究觉得少了些什么的片子。阿汤哥饰演的伊森应该是最适合出现在合家欢场合的特工,不像《007》里装酷的公子哥做派,也不像《谍影重重》里的马特·达蒙那么冷峻疏离。他是特工界的好好先生和劳动模范,无论遭受多少摧残都记得回家找老婆,永远亲力亲为地作死,不像那些特工老前辈在结尾和美女滚床单。  这次阿汤哥的对手是一个名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