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皮影戏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传承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zhe1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襄阳皮影戏记录了汉水中游民间文化发展的重要历程,对襄阳皮影戏艺术价值以及文化传承的研究,有助于汉水流域民间文化的整理与挖掘,促进襄阳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襄阳皮影戏;艺术价值;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一、襄阳皮影戏与楚巫文化
  皮影戏在襄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据《襄城区志》记载:“南宋时,襄樊(今襄阳)是拱卫江南半壁江山的军事重镇,军队中有影戏班,叫‘均容直’,皮影戏就这样传入襄阳。”襄阳传统皮影戏与楚巫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皮影戏曾经是襄阳民间祭祀活动的重要载体,其祭祀神明的仪式深受楚巫文化的影响。襄阳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楚国巫风盛行,战国时期尤盛,楚人尚巫之事多有典籍记载,如《汉书·地理志下》载楚地之民“信巫鬼,重淫祀”,《淮南子·人间》载“荆人畏鬼”等。流传于襄阳谷城、南漳、保康地区的端公舞、阴锣鼓、阳锣鼓等民间艺术形式就是楚巫文化的遗风。
  关于皮影戏的起源,学界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种起源学说就是汉武帝思念亡故的李妃,请方士绍翁为其招魂的传说为一些学者所接受,这则记载于《前汉书.李夫人传》《汉书.外戚传》等书中的帝王轶事,说明皮影戏的起源与巫术有着很深的渊源。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皮影戏始终保留有巫术的印记,皮影戏开戏之前敬神的仪式,以及民间皮影戏丧葬仪式可以推测就是这种巫术演变而来的。皮影戏经唐代佛教俗讲即“以影说法”的发展,到宋代才逐渐形成流传于民间的戏曲形式。其从诞生之日到后来的发展始终与巫术和宗教信仰紧密相连,继而发展为民间信仰以及民间祭祀活动的主要形式,曾经流传于襄阳地区的民间庙会活动和皮影戏民间丧葬活动更是很好地印证这一点。由于皮影戏本身的祭祀功能,加之襄阳地区流传的楚巫文化,使得皮影戏进入襄阳以后很快与当地流传的楚巫文化相结合,得到当地百姓的认同与喜爱,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断融合与沉淀,逐渐形成了具有楚文化特征的襄阳皮影戏艺术风格。
  襄阳皮影戏是楚巫文化与外来的皮影戏相结合的产物,更是民间百姓许愿、还愿的主要方式之一,有着重要的娱人和娱神的功能。除此之外,在襄阳传统的庙会、传统节日,以及民间的丧葬仪式中,襄阳皮影戏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襄阳皮影戏的文化特征
  (一)融合性
  民间艺术本身具有高度的融合性,体现在自身吸收其他同类艺术的技艺和不同的文化内涵相互融合两个方面。襄阳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据汉水中游,与河南、陕西两省毗邻,自古就是中原地区的经济与文化重镇,长期的经济往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各地的文化在这里相互借鉴,融会交流,特别是皮影这种携带方便、易于运输的演出形式,在各地不断流动演出的环境中,更加易于吸收其他同类艺术的优点,不断地优化自身的表演和艺术高度。襄阳皮影戏在音乐唱腔、镂刻技艺等方面吸收了江汉皮影戏、陕西皮影戏、河南皮影戏的艺术特点,可谓博采众长。
  (二)娱乐性
  襄阳皮影戏能够长期存在于襄阳民众的生活中,得益于其自身的娱乐性。谷城、南漳、保康山区过去交通不便利,娱乐方式相对贫乏,听戏是广大山区、农村乃至城市难得的娱乐方式之一,对于寻常百姓来说,家中有红白喜事请大戏班唱戏经济上难以承受,这时,行动便利、物美价廉的皮影戏就成了很好的选择。据襄阳皮影戏老艺人回忆,过去每逢家中有老人过寿、孩子庆生、亲人去世都会请皮影戏到家中演出,既满足了举行庆典、酬谢亲朋的需要,又满足了大家娱乐的心理需求。庙会是襄阳地区重要的民俗活动,襄阳的民间庙会活动丰富多彩,春节、元宵节、三月三、穿天节等襄阳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都会有庙会活动,这种民间宗教活动一方面活跃了商贸活动,另一方面则满足了人们的娱乐需求,皮影戏开戏前的祭祀仪式从形式上满足了人们祭祀神明,祈祷神明,保佑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的心理需求,在民间的百姓看来,看戏既然是生活中的最高娱乐方式,那么请人唱戏敬神就应该是酬谢神明的最好方式。皮影戏丰富的舞台表演形式和热闹的场面,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难以磨灭的美好记忆。
  (三)教育性
  寓教于乐是皮影戏的一个主要社会功能,皮影戏表演的内容大多是弘扬正义、鞭挞丑恶,在民间,百姓通过看皮影戏了解戏文的内容,分辨美丑善恶,塑造了健康向上的人格。皮影戏的戏文在文学层面彰显出皮影戏艺人丰富的想象力,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朴实、勤劳与善良的品格,这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家庭教育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和人们受到传统戏曲文化的熏陶有着重要的关联。
  襄阳皮影戏的内容多为历史题材,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多涉及保家卫国、忠孝两全、正义战胜邪恶等,旧时的许多襄阳民众正是通过看皮影戏了解中国的历史及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著自身的价值观。
  三、襄阳皮影戏的艺术价值
  (一)音乐唱腔研究价值
  襄阳皮影戏的唱腔比较多样,大越调、汉调、花鼓调、曲剧都被运用到襄阳皮影戏的表演中,其中,大越调唱腔是应用到皮影戏表演中最为广泛的唱腔。这种流传于汉水中游地区的唱腔文献鲜有记载,部分学者据皮影戏艺人口述和民间传说,推测大越调为明末李自成屯兵襄阳期间,随军军戏同州梆子与襄阳当地戏曲民歌相结合演化而成,亦称襄阳腔,这也充分印证了汉水流域音乐文化高度的融合性。
  这种兼具南北音乐风格的唱腔无论是曲调上还是曲式方面,都完全有别于与之同名的河南越调,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战乱的原因,大越调在襄阳地区停止了演出活动,艺人为了生计都转入民间演出皮影戏。现在部分襄阳大越调皮影戏依然保留有大越调唱腔一些原始的风貌,这对研究大越调这个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戏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镂刻艺术价值
  襄阳皮影戏的镂刻技艺也非常具有艺术价值,体现了襄阳民众的审美取向。襄阳皮影戏的影偶艺术造型与襄阳民间剪纸艺术人物造型相近,与老河口木版年画的造型风格也有类似的地方,这应该是同为汉水流域民间文化相互借鉴所产生的结果。此外,襄阳皮影戏的镂刻技法深受陕西皮影戏的影响,影偶道具的服饰、花纹、人物造型等也兼具陕西皮影戏镂刻艺术的风格。
  (三)文化史研究价值
  对皮影戏的研究始于近代,主要原因是皮影戏为民间小戏,只在寻常百姓的生活中流传,不被官方以及学者所重视。事实上,皮影戏作为民间艺术发展到今天,其自身所承载的关于民俗学、文化地理学、民族音乐学等信息量都及其广泛。作为汉水流域民间文化的代表,襄阳皮影戏同样记载了汉水中游民间艺术的发展历程,对襄阳皮影戏进行研究,对梳理汉水流域民间文化的艺术风格、发展脉络等都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
  四、襄阳皮影的文化传承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襄阳皮影戏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应该在新时代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成为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桥梁。各级政府的文化职能部门要组织专家学者深入挖掘襄阳皮影戏的文化内涵,对其历史源流、文化价值进行深入研究。要充分发挥皮影戏非遗传承人的力量,组织皮影戏惠民演出、皮影戏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大力宣传襄阳皮影戏。大力支持襄阳皮影戏旅游产品开发,使襄阳皮影戏旅游成为助力襄阳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使襄阳皮影戏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为文化襄阳的建设发挥它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延续它的血脉。
其他文献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步伐的稳健挺进,辛勤的一线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力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优化古诗
用HPLC法对上清丸中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采用Shimpack C[18]柱,磷酸二氢铵溶液:甲醇(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8nm.黄芩苷在1.81~9.07μg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8.6%
【摘 要】文章从“傩”的起源谈起,简明阐述了青海少数民族地区傩乐的乐器构成、音乐特征及其文化功能。  【关键词】青海;少数民族;傩乐;音乐特征;文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傩”是起源于旧石器中晚期狩猎活动的驱逐术,以“驱鬼逐疫”的功能而存在至今,是个古老而神秘的字词,尤其在古代,它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和人类生命、生存紧密相连。在今天,它仍以非物质文化形式渗透到人类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营也应进行必要的创新,而会计集中核算就是这种创新之一。然而,目前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基于对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意义的探讨,综合分析了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原因及一系列完善措施。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集中核算 意义 问题 完善对策  一、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  1、有利于控制会计
阿卡贝拉源于中世纪欧洲的教堂,被称为教堂音乐,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无伴奏合唱表演艺术形式。阿卡贝拉体现着集体的创造力,其呈现的音乐冲击心灵。本文结合阿卡贝拉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