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与运气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yu1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古代,一个人生了病多半会去祈求神灵保佑,因为古人相信自己之所以会生病,多半是因为运气不好。但是在现代医学如此昌明的今天,任何人得了任何一种病,一定都会首先去问医生这病是怎么得的,因为现代人知道很多疾病都是可以找到原因的,只有先知道了病因才能找到治疗方案,也只有知道了病因才能避免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但是,在所有的病当中,癌症是个罕见的例外。这种病和大多数疾病都不一样,很难明确地猜出病因。没错,吸烟者确实比不吸烟者容易得肺癌,但生活中很容易找到很多每天抽一包烟,却一辈子不得肺癌的瘾君子,也很容易找到很多明明活得很健康的年轻人,莫名其妙地被癌症击垮。
  当基因的秘密被解开后,科学家们终于知道几乎所有的癌症都源于基因变异导致的细胞分裂失控。已知某些化学物质和过量的辐射都能导致基因发生变异,所以早期的科学家都把注意力放到了自然环境和个人生活习惯上来了,认为吸烟、酗酒、空气污染、水污染、发霉变质食品和过度暴晒等后天因素是致癌的主因。这些后天因素都是可以被人为控制的,因此早期的科学家都认为大部分癌症是可以预防的,即通过不断地加强公共卫生教育,以及其他行政手段(比如禁烟或者净化空气)予以根除。
  再后来,科学家们又发现一部分癌症还有可能是遗传的,有些人天生带有某种致癌基因,比其他人更容易得癌症。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包括卫生习惯)被认为是导致癌症的主要因素,遗传被认为是次要因素,大部分科研经费都拨给了上面这两个领域的研究者们。
  但是,癌症领域一直有个疑团没有解开,那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体组织很少生癌,有的组织却是癌症的高发区。据统计,一个人一辈子得肺癌的几率是6.9%,得甲状腺癌的几率是1.08%,神经癌(包括脑癌)的几率是0.6%,这些都还好理解,可骨盆体积那么大,得癌的几率却只有0.003%,喉软骨癌的几率更是低到只有0.00072%,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猜测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组织接触致癌物质的几率不同造成的,比如肺组织经常接触脏空气,所以容易得癌。皮肤经常暴露于紫外线之下,也容易得癌。但是这个理论没法解释为什么同一条消化道,不同部位之间癌症的发病率相差会如此之大。比如大肠癌的发病率约为4.82%,但小肠癌的发病率却一下子降到只有0.20%,两者相差24倍之多。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两位科学家克里斯滕·托马塞提(Cristian Tomasetti)和波特·沃格斯坦恩(Bert Vogelstein)提出了一个新假说,认为癌症的发病率应该和细胞分裂次数有关系。科学家们早就知道,人在自然状态下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原因就是细胞分裂。细胞每分裂一次,DNA就要复制一回,而DNA复制是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很难保证不出错,大部分的基因突变就是这么来的。事实上,研究发现同一个体的细胞每分裂一次,其DNA便会以相对恒定的比例出现若干错误。当然了,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都会变成癌,只有特定的基因发生特定的突变才会变成癌细胞。所以说,具体到每一个单独的个人,是否中枪全凭运气。但是,如果从统计的角度讲,一群人当中究竟有多少人会中枪,这个概率却是相对固定的,这就是为什么两位科学家猜测癌症的发生率和细胞分裂的总数有着对应的关系。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想法其实很早就有了,但是因为缺乏技术手段,没法知道一个组织里的那么多细胞究竟会发生多少次分裂,所以上述假说很难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后来的研究得知,人体组织内的绝大部分细胞都是完全分化的成体细胞,无法再分裂了,只有少数干细胞保持了分裂的能力。只要知道某组织内有多少干细胞,以及它们的分裂频率,就可以大致推算出该组织在人的一生中究竟会分裂多少次。托马塞提和沃格斯坦恩从历年发表的科学文献中查到了31种人体组织的干细胞分裂总次数,将这些数字和对应的癌变几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两者居然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804。要知道,如果相关系数是1的话,就说明两者完全相关,0.8的相关系数已经是非常高的了。
  接下来,两人从这个相关系数推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不同人体组织的癌变几率之所以不同,65%的原因在于不同组织的干细胞的分裂总数不一样,环境因素反而是次要的。
  就拿前文举过的消化道的例子来说,有人认为大肠之所以比小肠容易生癌,原因在于食物在大肠中待的时间比小肠更久一些,使得大肠组织接触了更多的致癌物质。但是,这个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小鼠患小肠癌的几率反而要比大肠癌高。研究发现,人类大肠的干细胞分裂总次数要远多于小肠,而在小鼠中却是反过来的,也许这才是人和鼠的消化道癌症发病率为什么会如此不同的真正原因所在。
  两位科学家将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2015年1月2日出版的 《科学》(Science)杂志上。文章出版后立刻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不少读者认为这篇文章说明大部分癌症都是坏运气导致的,所以不必再小心翼翼地生活了,听天由命吧。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原文不是这个意思。两位科学家确实在文章中得出结论说,有三分之二的癌症纯属坏运气,但这个三分之二指的是癌症的类型,不是癌症病人或者总的病例数量。
  具体来说,两位科学家只研究了31种癌症,一些发病率很高的癌并没有列入研究范畴,原因在于这些组织的干细胞总数不好统计。两人按照研究结果将这31种癌症分成了两大类,第一类包括22种癌症,它们确实主要是由于坏运气所导致的,占研究总数的三分之二。另外9种属于第二类,这一类型的癌症和环境、遗传和运气等因素都有很大关系,没有哪个因素占绝对优势。
  事实上,第二类癌症当中包括肺癌和直肠癌等常见癌症。这些癌症的发病率很高,患病总人数要多得多,更具有代表性,所以说我们仍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话虽如此,这篇论文对于癌症患者和研究者来说仍然是很有意义的。第一,它首次指出运气在癌症中占了很大比例,因此癌症研究重点应该从过去的怎样预防改为如何提早预警,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那些“倒霉”的人,并尽早开始治疗。第二,既然有相当一部分癌症都是坏运气使然,这些患者和他们的家属们就不必怨天尤人了,而是应该学会放松心态,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
  
其他文献
女性生理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女性的锻炼规律不同于男性。比如每个月的那几天,身体总是会有疲惫感,有人要腰痛,不想动。再比如,大多数女性必然要经历的妊娠期和哺乳期,似乎也不太便于运动。所以,很久以来,不少人认为在月经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应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应注意休息,尽量减少活动,以利于妇女健康和生殖保健。这一观点为大多数人所认同。由此看来,女性在锻炼这个问题上似乎是比男性“吃亏”的。其实,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期刊
目的 研究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对氧糖剥夺大鼠皮层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鼠脑皮层神经元,建立缺血缺氧模型.利用MTT代谢法、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 33342
目的:研究宫颈钳夹术联合米索前列醇在产后宫缩乏力出血中的应用.方法: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产科生产的产前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孕妇,即高危妊娠的孕妇100例,胎儿娩出后
每个人健身都得经历从初学到进阶的过程,这篇文章所推荐的公众号会尽可能全面,但不包含运动领域的公众号,因为运动的单项实在太多了。  初学者  硬派健身 oh-hard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每周2~3篇,目前订阅号的内容以分享训练计划、普及健身常识为主,适合迷茫期的初学者们。不知这个定位在将来是否会变化。文字非常逗比,作者擅长用奇怪而又直白的例子把健身中深奥的原理类比出来。  推荐:想深入学习健身而无
期刊
期刊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步上升趋势[1],其中80%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丧失手术机会,化疗则在NSCLC的综合治疗中占
目的:研究不同药物联合卡络磺钠对支气管扩张伴咯血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所有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6年12月到2018年3月收治的支气管伴咯血患
在网上查找“张耀光”的资料,发现他为患者所写的科普文章点击量达到20万人次之多,患者给他的感谢信也非常多。  一边是被病痛折磨的患者,一边是妙手回春的医生。张耀光说:“一个人,如果能用学来的知识和技术去行善,去帮别人解除痛苦,也是自己的福分。”  拨开迷雾遇良师  说到选择从医之路,张耀光的缘由似乎有些与众不同。既不是家学渊源,亦非志向所然,却有些无心插柳的意味。  说来也许大家不信,张耀光小时候
期刊
目的以磷酸酰肌醇蛋白聚糖-3蛋白(glypican-3,GPC3)的CTL表位EYILSLEEL替换HBsAg中内源性CTL表位LLD,构建用于预防和治疗乙肝的DNA疫苗。方法以重组表面抗原基因pcHBsAg质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