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忆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iadong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档案
  孙郁,1957年生于大连,20世纪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80年代起转入文学批评和研究,现为鲁迅博物馆馆长、《鲁迅研究月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有《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胡适》《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等,主编有《回望鲁迅丛书》《回望周作人丛书》《被亵渎的鲁迅》等。
  星座:狮子座
  血型:o型
  中学时候的职业梦想:画家
  中学时候最喜欢的学科:语文、数学
  寄语中学生:人备有已。由他两利。
  
  我在4岁时,随父亲去了辽南复州古镇,其时父亲在大河农场劳改,母亲在古镇旁的一所农校任教。我们家的这次迁徙,是遭了大难的,父母都不是本地人,他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辽南,不料政治厄运连连。只能被逐出城市,跑到乡下度日了。
  家庭的苦楚和幼年的记忆都与复州有关。我的早期生命印迹那么深地与这个古怪的地方联系着。复州镇是辽宁复县的旧县城,至少在l辽金时期,就已是辽南重镇了,那时候与之齐名的有金州、盖州、辽阳等。大连与旅顺还都是渔村,尚不知名。《聊斋志异》写过复州这个地方,因为与山东隔海相望,想必蒲松龄是知其一二的。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曾到旅顺博物馆查阅《复县县志》,才知道了一点旧迹,对它的过去有了点印象。但那县志乃民国官员所为,八股气过浓,阅之闷损,很让我失望。它的模糊不清的历史,变得更为迷离了。
  我在复州生活到18岁,对它的印象并不好。后来下乡插队,考入大学,多次回辽南,均无心再去此地。原因无他,似乎怕引起旧事的回望。那里的痛,真的不想再去提及的。
  复州古城在那时还保留着明代时的格局,高墙把城紧紧围住,东南角是座古塔,据说唐末就存在了。此外孔庙、横山书院都已变得破破烂烂。“文革”中的复州,打砸抢的事件多多,一点也没有老镇的古雅之风。人情随着武斗变得日趋清冷,我在这个古城里得到了多少惊恐的记忆啊!
  要不是有几个画家老师在古镇里生活,我的少年时期一定是枯燥的。
  第一个启蒙老师叫_大卫。圆圆的脸,中等个子,他是我母亲在师范学校教过的学生,后来与母亲在同一所学校教书。我上小学前,曾随他去听课。他课上讲的东西我一点也不懂。只记得画很美,在黑板上陆续…现诸多美妙的画图。后来我被阻止进入课堂,大卫叔叔就在小黑板上画一个动物,让我仿照着厕,下课后帮我修正。直到上小学,我和大卫叔叔一直保持着交往,他的神笔与微笑,在我是异样的存在。即便外面是红红火火的“革命”,我的世界依然有着宁静的氛围。
  大卫善于谈吐,模仿《列宁在十月》里列宁的讲演,神态可感。他对列宾、徐悲鸿颇有兴趣,讲起他们来神采奕奕。后来他为我父亲画过一幅杜甫像,枯瘦的诗人引吟的样子。给我深深的印象。是他自比杜甫还是勉励父亲。现已不太知道。但我想他们一定是有着相知的一面。而我对美术的那点常识。一开始也染有沉郁的色泽。大卫的画从来都是严肃的。他善作漫画,讽世讥人常带古风。我也是从他那里知道,在光与线条中,遁世的逍遥是没有的。人都在尘世中,何来世外桃源呢?
  第二个影响我的是姓宫的叔叔。他在文化站里工作,善画油画。我随他学画很久,那时文化站里有各种客人。常常造访的是几位落魄的读书人。一位是从大连下放的教员,还有一位沈阳来的老师。他们在一起讲林风眠,谈肖邦,甚至瓦格纳。我第一次在他们的域室里看到了珂勒惠支的版画,还有《引玉集》中的法复尔斯基的作品。自然,还有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那是深切的译作,真的清爽美丽,未料天底下还有那么精善秀雅的作品。
  文化站平时来人很少,几个读书人在此谈天。那神秘的样子让我着迷,一些零碎的美学常识都是在那里得到的。也由于这个小沙龙。我得以结识了一个孙姓的老师,被拉去帮助整理中学图书馆的旧书。于是看见了《艾青诗选》、汪静之《蕙的风》、莱蒙托夫《波罗金诺》等作品。真的要谢谢小镇的中学图书馆,“文革”那么乱。图书却完整地保留着。我的所有的阅读兴趣,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印象最深的还是穆旦的译作《波尔塔瓦》《青铜骑士》《普希金诗选》。书印得很好,精良有趣,是高雅的文本。我把书偷偷拿回家抄,一遍遍默读。在父母遭难的日子,这异国诗人的文字,熨着我的心。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快慰。
  普希金的诗作经由穆旦的翻译,高贵而美丽。普希金太纯洁,在寒冷的俄罗斯,像火把般照着人们。我那时候的年龄正是普希金写《皇村回忆》的年龄,可是自己却浑浑噩噩,过的是无趣的生活。普希金的《致大海》《寄西伯利亚》《纪念碑》给我的是脱俗的感受。人在黑暗里还可以如此飘逸地存活,给我以渴求与勇气。我对古城里的灰暗、仇杀的生活生出了厌倦的感觉,才知道,诗意的存活乃一种真的人生。在人们入睡的时候,我一个人默读着那些诗句,觉得灵魂与那个俄罗斯诗歌的太阳,贴得很近很近。
  许多年后,我在北京的机关工作时,遇到为乡下图书馆捐书的活动,总是异常积极的。并且与人争论,不要总捐那些宣传品,要送经典的文艺作品,尤其是国外的。这是早期记忆的一个反射,也试图向和我一样饥渴于文字的孩子,伸出自己的手来。而我也常常想,一个小镇中学的图书馆,在上个世纪60年代竟有如此丰富的藏书,是老师的见识广所为,还是馆长的眼光所致?总可说是功德无景吧?无论如何,这些为后人带来光热的善举,我是一生都感激不尽的。
  
  路子对你说
  
  在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爱国”是最耀眼、最有光彩也最有故事的词。从屈原到岳飞、文天祥,到郑成功、林则徐……爱国者的名字汇成了灿烂的星河,爱国的诗篇也早已融化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
  为什么要爱国?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未有社会之前,人类的世界是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产生国家,从此人的生命财产才有了保障,人的情感才有了归属。爱国是一种出于自然的爱,不爱国的人也不会真正爱人类,正如真正的“爱我”,并非不爱他人,并非绝对的利己主义一样。
  在特殊的环境中,人对祖国的依恋,真的像植物依恋土地、雏鸟依恋母亲。那是融化在基因中的本能之爱。“爱国的情怀”这一组文章,就从不同的角度折射了刻骨铭心的爱国情。
  许多孩子小时候都问过爸爸妈妈:祖国是什么?也许很多爸爸妈妈给出了相似的答案:中国就是我们的祖国,中国有56个民族,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数不清的高山大河,还有辽阔的海洋……其实解释也用不着那么复杂,回味一下“祖国”中的那个“祖”字,“国家”中的那个“家”字,你或许就能得出自己的答案。
  2009年的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60华诞。这是中国人集体复习爱国感情的日子,这是爱国感情大流行的日子。这感情是否掠过你的心头?会激起些什么涟漪?
其他文献
①26岁那年,我生下了儿子乔治。他刚出生时一头黑发,一双大大的蓝眼睛,还有我所见过的最长的睫毛。9个月的时候,乔治就开始说话;10个月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走路;2岁的时候,这孩子已然学会了滑雪。  ②乔治8岁的一天,当他起床后,发现自己的一只脚突然不会弯曲了,只能用脚后跟走路。症状很快从一只脚传到了另一只脚。在无数次会诊后,医生得出结论,乔治有扭转性肌张力障碍,这种病与大脑性麻痹类似。医生说,他可以
期刊
罗伊是位成功的金融家,同时也是一个让人羡慕的父亲。他的儿子雷特,聪明好学,在许多方面都显示出很高的天赋。高中快毕业时,雷特就被推荐给多所著名高等学府,甚至已有大学提前给他寄来了报考资料。  这天,罗伊把这些资料摊在桌上说:“从小都是你自己做决定,这次也是。这么多好学校,你自己挑吧。”“爸爸,我想考烹饪学院,以后当优秀的糕点师。”罗伊的笑容僵住了,他猛地想起儿子6岁时的一件事。那一年。雷特获得了一个
期刊
说起妈妈的唠叨,我心里就很不痛快。每天“瑞瑞啊,干吗不把你的脏衣服拿出来啊?”“梳头要到外面,头发掉得到处都是,脏死了!”“人走怎么不关灯呢,费电啊!”之类的话简直不胜枚举,烦死人了!爸爸就不同了,常常对我慈眉善目的。如果他们两人能换一下该多好啊。  这学期我到外地上学了。一到星期天,以前的好伙伴们就会来我家找我玩,我们爱玩跳皮筋。那天我跳得特别好,伙伴们总是输,她们很不乐意。后来她们总算找到了原
期刊
没有妈妈的每一天    被寄养在佐贺后,极其依恋妈妈的“哭鼻虫昭广”,一年只有暑假的四十天才能和妈妈在一起。  我特别特别想念妈妈。看到别的孩子都有妈妈,我万分羡慕。  如果和小伙伴们在神社一直玩到天黑,妈妈们就会找来。  “吉雄,吃饭了,快回家。”  “宏志,吃饭了,回家吧。”  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地回家了。  最后总是只剩下我一个人。  那一刻总让我感到无比寂寞。  回到家后,我对阿嬷说:  “
期刊
闲来无事,躺在床上,回忆儿时的种种乐事。  最难忘的是我光着脚在地上跑。那时妈妈总爱说我:“这么大了还光着脚,不害羞呀!”我呢,也会一个劲儿地傻笑。还一边说:“地上好舒服的,你不知道!”然后硬拉着妈妈说:“妈妈,你也把鞋脱了吧!快脱呀!”妈妈轻轻拍着我的小脑袋说:“傻丫头,快去玩吧。”我也不生气,跑出去和伙伴们一起玩沙土。  玩沙土也是我的一大乐趣。每当放学从学校回来,我和小伙伴就一起去东边的沙土
期刊
在生活与学习中,我们有时需要写简略叙事的文章。叶文玲的作品《我的“长生果”》提供了学写简短记叙文的范例。下面我们先来阅读这篇作品的节选: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对我这样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的,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作文,我便常常居全班之冠:而阅读也大大扩展了我的想象能力,在家对着一面花纹驳杂的石墙,我会呆上半天,构想着种种神话传说:路上遇到一
期刊
新年的话 中国故事 启事
期刊
漫画中,一块皱着眉头的方石与鹅卵石碰面了。“一看就知道你是新来的!”鹅卵石开口说道。仔细品读完漫画,我大彻大悟。是啊!已经在河岸边经历了风吹雨打、被河水冲刷的鹅卵石们,也曾是方石,经历了痛苦的磨砺,才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两种人:“方石”和“鹅卵石”。  有像“鹅卵石”一样,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许多年的人,经历了许多风雨和挫折,已经适应社会。他们比方石经历得多,比方石有经验得多,比
期刊
幼犊
期刊
今年是农历己丑年,丑属“牛”,俗称“牛年”。在古代,牛跟人类关系密切,几乎涉及政治、宗教、军事、农业、艺术等各个领域。  商周时就有掌养国家公牛的官,叫“牛人”,职责是“以待国之政令”,就是说设专职管理养牛是国家政治活动的需要,一是祭祀的需要。古代祭祀有“太牢”、“少牢”的分别。前者是祭天地神灵、宗庙社稷,是国家大典,祭品用“牛、羊、豕(猪)”三牲;后者属一般祭祀活动,低了一等,只用“羊、豕”二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