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标理念下,认真的分析教材,合理的设计作业,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准确的作出评价,既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能提高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 作业 评价
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模式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冲击,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而我们对学生作业的设计、对作业的评价,很多时候仍然固守在学习结果的评价上,还没有把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等纳入评价的范围,评价的方式也比较单一。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重结果轻过程,如因一开始就看错了一个数据,于是过程结果没有一个是对的。学生会得到完全否定的评价,只能得一个"×"。即使自拟题目的作文,在评卷时教师也常会因个人喜好给学生打分,跟自己观点较接近的给分就高,与自己观点相反的即便学生全文很流畅也不能得高分。这说明传统作业评价对过程的关注很少,教师往往根据学生书面作业的正误或对错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知识掌握水平和技能水平,忽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作业上这些特征更加明显,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它也是阻碍作业改革的不利的因素之一。
学生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尤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对作业形式的设计及多样化的有效评价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国家对小学生的作业问题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作业",仅仅是针对课外的书面家庭作业,它绝非不要作业。陈至立部长就指出:"要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的小学生家庭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一小时以内。"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业形式要多样化,我们要积极探索新的作业形式,当然针对新的作业模式也就需要新的评价模式。这里,我就个人的感受谈一下对小学生作业的设计和评价的几点想法。
1.作业的模式是多样的不是单一的,应是多种形式作业的有机结合
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受固有思想的束缚,认为作业就是只局限于作业本,其他的都不是很重要。但是,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新的教育思想、理念的渗透,教师们也逐渐认识到,学生的作业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形式的作业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对教学起到检验作用,才能反馈回来有效信息,才能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养成,更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可以考虑把传统的单一性作业方式和趣味性、多样化作业结合在一起,采取趣味性、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做作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对学生作业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从作业内容上看,可以考虑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制作作业和表演作业相结合;从作业发生的场所角度分析,可以考虑课外作业、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相互结合;从做作业的时间方面分析,可以考虑短期作业和长期性专题作业相结合;从作业承担者角度分析,可以考虑个人作业、小组合作作业和全班作业等不同的作业形式;从作业的层次上看,可以针对不同学习状况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爱好选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作业。同样内容的作业,但是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应用题中困难学生一题一解,优秀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对于不同科目的作业设计,应根据科目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实践型作业是旨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作业形式,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更细的做法:如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做观察记录后讲给大家听,画下来给大家看;让学生从事科学"小制作""小发明"活动;这些类型作业可以在科学等科目中使用。各科课堂教学中,可以随时布置口头作业,小组合作之类作业。课外可以布置长期性作业,实践性作业。
2.对作业评价方式方法应灵活、内容应丰富、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
无论学习内容有多么新,学习方法有多么先进,作业的设计多么巧妙,如果在评价上采取老一套,新内容和新方式的价值就根本体现不了。导致评价方式仍然固守在知识学习结果评价上,还没有把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等纳入评价的范围。因此,改变作业的评价方式十分重要。以前,我们只是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用单一的对错号来进行简单的评价,现在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很多教师的教学评价过程中我发现有如下几种的作业评价方式和方法。
2.1 多样的评价形式。
以前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只局限于教师,新课改下的作业评价过程已经趋向于师生的互动化,评价的主动权下放一部分给学生,加强师生互动。评改作业的不再仅仅是教师,而应是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组成的共同体。作业批改通常可以采用自我批改、教师巡回批改、学生互批、师生集中评改、师生面批面改等多种方式。譬如当学生检查不出自己的错误,或改了第二次仍然改不对时,可以采用师生面对面批改法。面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作业情况,对症下药。学生互批作业就是学生组成小组,成员之间逐题对照,互批作业。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做错的学生找出错因,并让他们改正好,再交给教师批改。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兴趣、责任感和自身的评价能力,激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而且学生在批改过程中,通过相互讨论可以加深理解或找到更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可以从别人的作业中吸取优点指导自己。家庭作业更多采用师生集中评改的方式。有条件的可以利用投影仪或者将其抄写于黑板,对典型错误进行解析或者对优秀作业进行展评。通过共评,可以互相启发、讨论,真正弄懂错误原因及纠正的方法。集中评改时,教师还可以展示优秀作业,让其他学生模仿学习,促进全体学生作业质量的提高。
2.2 具体的评价方法。
2.2.1 口头评价。即用简洁的语言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随时评价。 2.2.2 符号评价。所谓符号评价就是用简单的、学生喜欢的符号,在作业中适当的地方予以评价。一种是对学生的作业的正误用"√"和"×",第二种是"/"-"?"-"~"等提示式的符号, 第三种是采用绘画如(苹果)、(笑脸)、花朵、小红旗等个性化的图案进行评价。 这种简单的符号评价对低年级学生很有作用,常常能激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间相互比赛,看谁得的……多。"/"-"?"-"~"等符号更能引发高年级学生的积极思维,去寻找错误原因,求得正解。
2.2.3 作业评语评价。在学生作业中,我们可以用鼓励性的语句予以评价,如(1)对做错的题目:"你能再仔细看看题目吗?""请你订正。""老师相信你有能力改正自己的错误。"供学生选择。低年级学生喜欢"老师相信你有能力改正自己的错误。"这种鼓励性的评语,而高年级学生则更喜欢"你能再仔细地看看题目吗?"这种提示自己独立思考的评语。(2)对做对的题目:"你很棒!""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看到你进步,我很高兴,希望你再接再厉!"供学生选择。(3)夸张评价,"你读得太好啦,普通话说的和播音员一样……""真聪明,这种方法老师都没有想到"……低年级学生喜欢"你很棒!"这种很肯定的评语,中高年级更多的喜欢第二、三种评语,他们喜欢更有挑战自己,更能激励自己的评语。
2.2.4 肢体语言评价。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在查看学生作业的过程中,通过自己丰富的眼神、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暗暗表达不同的评价。作业好的同学会喜不自禁,也不会伤了做错题目学生的自尊心。
2.2.5 展示型评价。对于作的特别优秀的作业,不用大夸特夸,我们可以在集体场合进行诵读、展示、参观……也同样能起到表扬作用。
2.2.6 抑扬互补性评价。教师应注重用发展的和整体性的眼光去分析、评价学生的作业,多角度地看待每位学生,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有效地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作业的评价通常是以鼓励表扬为主的,但有时我们不妨也来个"抑扬互补"。有的优秀生作业较好,经常得到"优",久而久之,产生习以为常的感觉,逐步走向"骄傲",给他们作业评价时偶尔"严一点",抓住机会杀杀他的"傲气",让他认识到"尺有所短";为鼓励差生进步,给他们作业评价时松一点,抓住进步的时机进行鼓励表扬,让他们也有成功的体验,感觉自己"寸有所长"。
认真的分析教材,合理的设计作业,准确的作出评价,既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能提高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完成了作业评价,更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人际交往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增长见识,学会合作交往,分享自己的情感。同时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现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教育质量能不提高吗?
参考文献
[1] 上海师大教育系 陈剑华 《中小学作业形式、作业评价问题的思考 》.
[2] 林崇德. 学习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53.
[3] 华东师大 《现代教育评价》.
[4]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海探航录》.
【关键词】新课改 作业 评价
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模式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冲击,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而我们对学生作业的设计、对作业的评价,很多时候仍然固守在学习结果的评价上,还没有把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等纳入评价的范围,评价的方式也比较单一。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重结果轻过程,如因一开始就看错了一个数据,于是过程结果没有一个是对的。学生会得到完全否定的评价,只能得一个"×"。即使自拟题目的作文,在评卷时教师也常会因个人喜好给学生打分,跟自己观点较接近的给分就高,与自己观点相反的即便学生全文很流畅也不能得高分。这说明传统作业评价对过程的关注很少,教师往往根据学生书面作业的正误或对错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知识掌握水平和技能水平,忽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作业上这些特征更加明显,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它也是阻碍作业改革的不利的因素之一。
学生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尤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对作业形式的设计及多样化的有效评价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国家对小学生的作业问题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作业",仅仅是针对课外的书面家庭作业,它绝非不要作业。陈至立部长就指出:"要提倡布置活动性、实践性的小学生家庭作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一小时以内。"问题的关键在于,作业形式要多样化,我们要积极探索新的作业形式,当然针对新的作业模式也就需要新的评价模式。这里,我就个人的感受谈一下对小学生作业的设计和评价的几点想法。
1.作业的模式是多样的不是单一的,应是多种形式作业的有机结合
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受固有思想的束缚,认为作业就是只局限于作业本,其他的都不是很重要。但是,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新的教育思想、理念的渗透,教师们也逐渐认识到,学生的作业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形式的作业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对教学起到检验作用,才能反馈回来有效信息,才能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养成,更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可以考虑把传统的单一性作业方式和趣味性、多样化作业结合在一起,采取趣味性、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做作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对学生作业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从作业内容上看,可以考虑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制作作业和表演作业相结合;从作业发生的场所角度分析,可以考虑课外作业、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相互结合;从做作业的时间方面分析,可以考虑短期作业和长期性专题作业相结合;从作业承担者角度分析,可以考虑个人作业、小组合作作业和全班作业等不同的作业形式;从作业的层次上看,可以针对不同学习状况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爱好选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作业。同样内容的作业,但是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应用题中困难学生一题一解,优秀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对于不同科目的作业设计,应根据科目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实践型作业是旨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作业形式,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更细的做法:如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做观察记录后讲给大家听,画下来给大家看;让学生从事科学"小制作""小发明"活动;这些类型作业可以在科学等科目中使用。各科课堂教学中,可以随时布置口头作业,小组合作之类作业。课外可以布置长期性作业,实践性作业。
2.对作业评价方式方法应灵活、内容应丰富、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
无论学习内容有多么新,学习方法有多么先进,作业的设计多么巧妙,如果在评价上采取老一套,新内容和新方式的价值就根本体现不了。导致评价方式仍然固守在知识学习结果评价上,还没有把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等纳入评价的范围。因此,改变作业的评价方式十分重要。以前,我们只是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用单一的对错号来进行简单的评价,现在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很多教师的教学评价过程中我发现有如下几种的作业评价方式和方法。
2.1 多样的评价形式。
以前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只局限于教师,新课改下的作业评价过程已经趋向于师生的互动化,评价的主动权下放一部分给学生,加强师生互动。评改作业的不再仅仅是教师,而应是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组成的共同体。作业批改通常可以采用自我批改、教师巡回批改、学生互批、师生集中评改、师生面批面改等多种方式。譬如当学生检查不出自己的错误,或改了第二次仍然改不对时,可以采用师生面对面批改法。面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作业情况,对症下药。学生互批作业就是学生组成小组,成员之间逐题对照,互批作业。程度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做错的学生找出错因,并让他们改正好,再交给教师批改。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兴趣、责任感和自身的评价能力,激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而且学生在批改过程中,通过相互讨论可以加深理解或找到更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可以从别人的作业中吸取优点指导自己。家庭作业更多采用师生集中评改的方式。有条件的可以利用投影仪或者将其抄写于黑板,对典型错误进行解析或者对优秀作业进行展评。通过共评,可以互相启发、讨论,真正弄懂错误原因及纠正的方法。集中评改时,教师还可以展示优秀作业,让其他学生模仿学习,促进全体学生作业质量的提高。
2.2 具体的评价方法。
2.2.1 口头评价。即用简洁的语言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随时评价。 2.2.2 符号评价。所谓符号评价就是用简单的、学生喜欢的符号,在作业中适当的地方予以评价。一种是对学生的作业的正误用"√"和"×",第二种是"/"-"?"-"~"等提示式的符号, 第三种是采用绘画如(苹果)、(笑脸)、花朵、小红旗等个性化的图案进行评价。 这种简单的符号评价对低年级学生很有作用,常常能激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间相互比赛,看谁得的……多。"/"-"?"-"~"等符号更能引发高年级学生的积极思维,去寻找错误原因,求得正解。
2.2.3 作业评语评价。在学生作业中,我们可以用鼓励性的语句予以评价,如(1)对做错的题目:"你能再仔细看看题目吗?""请你订正。""老师相信你有能力改正自己的错误。"供学生选择。低年级学生喜欢"老师相信你有能力改正自己的错误。"这种鼓励性的评语,而高年级学生则更喜欢"你能再仔细地看看题目吗?"这种提示自己独立思考的评语。(2)对做对的题目:"你很棒!""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看到你进步,我很高兴,希望你再接再厉!"供学生选择。(3)夸张评价,"你读得太好啦,普通话说的和播音员一样……""真聪明,这种方法老师都没有想到"……低年级学生喜欢"你很棒!"这种很肯定的评语,中高年级更多的喜欢第二、三种评语,他们喜欢更有挑战自己,更能激励自己的评语。
2.2.4 肢体语言评价。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在查看学生作业的过程中,通过自己丰富的眼神、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暗暗表达不同的评价。作业好的同学会喜不自禁,也不会伤了做错题目学生的自尊心。
2.2.5 展示型评价。对于作的特别优秀的作业,不用大夸特夸,我们可以在集体场合进行诵读、展示、参观……也同样能起到表扬作用。
2.2.6 抑扬互补性评价。教师应注重用发展的和整体性的眼光去分析、评价学生的作业,多角度地看待每位学生,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有效地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作业的评价通常是以鼓励表扬为主的,但有时我们不妨也来个"抑扬互补"。有的优秀生作业较好,经常得到"优",久而久之,产生习以为常的感觉,逐步走向"骄傲",给他们作业评价时偶尔"严一点",抓住机会杀杀他的"傲气",让他认识到"尺有所短";为鼓励差生进步,给他们作业评价时松一点,抓住进步的时机进行鼓励表扬,让他们也有成功的体验,感觉自己"寸有所长"。
认真的分析教材,合理的设计作业,准确的作出评价,既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能提高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完成了作业评价,更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人际交往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增长见识,学会合作交往,分享自己的情感。同时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现自我,促进学生生命整体的发展。教育质量能不提高吗?
参考文献
[1] 上海师大教育系 陈剑华 《中小学作业形式、作业评价问题的思考 》.
[2] 林崇德. 学习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53.
[3] 华东师大 《现代教育评价》.
[4]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海探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