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参与乡村振兴是高校青年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责任,目的是助力农村农业实现现代化。乡村振兴的内在价值追求就是实现共同富裕,这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特征。农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积极引导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激发农村内在动力,提高农村人口的能力,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其本质体现了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的价值目标,以及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信念。
关键词:高校青年 乡村振兴 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 社会公平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的主要矛盾有了新的认识,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在城乡发展、农村发展等方面仍然存在显著的不平衡问题。从宏观上来看,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一环,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站在社会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充分认识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追求社会融入与参与的价值目标,鼓励高校青年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总目标奋斗,更好地推动我国乡村振兴的发展。
二、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城市和乡村发展严重失衡,农村发展问题带来了新的社会矛盾。“三农”问题与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紧密相关,乡村发展是我国当前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发展失衡和发展不充分问题普遍存在。集中体现为:农产品生产无法紧跟市场需求,农业供给侧改革亟待加强;农民对农业科技和新型生产经营方式了解不够;农村基建老旧且生活保障不足;农村金融和产业发展滞后,城乡协调促进水平亟待提高。
社会主义的本质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乡村振兴有助于农村实现快速发展,使全体人民走上致富道路。当前面临的城乡发展不协调、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不仅阻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人民对实现共同富裕美好梦想的期盼。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巩固脱贫成果,还要汇聚更强大的力量,促进农村农业快速朝着现代化发展。从根本上来说乡村振兴就是要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符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精神内核。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着眼点要解决三农问题,完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实质上还是要使农民有获得感,改善生活环境,达成共同富裕。
三、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根本任务是激发农民内生动力
(一)农民是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主体
内生动力起源于事物内部,对事物运动和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即推进和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因或内部条件。农民作为农村主体性的载体,是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主体。
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在制度层面需要进行自上而下设计,同时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更重要的是抓住人、地、钱核心资源,保障战略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系统性地整合了农村各项发展要素,突出农村在乡村振兴伟大工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不仅确立了农民作为乡村全面发展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在农民个体资源禀赋不足的情况下,外部客体扶持是基础和前提,但是关键还是立足于农民内生性需求,由内而外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乡村地区发展。由于农村内部资源有限,涉及升级改造的公共产品供给、贯通产业链的市场要素、村庄治理改造等环节需要政府、企业、第三方组织机构协同合作,提供政策、产业、技术、资金、人才支持,施加外部助力,将不同农村人口群体的主动性意愿转化为自发性行动,改进主体功能异化失序的局面,最终提升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性功能。
(二)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根本作用力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下,乡村振兴在全国各地区深入开展。2018年教育部下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文件,要求高校加入到乡村振兴行动中,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科研、技术、人才等方面支持。高校青年作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以第三方客体的角色身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为农村地区人口提供产业、技术等支持满足其发展需求并持续转化为行动力,引导农民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提高自我发展技能水平。
从动态教育来看,农民内生性需求的内容会随社会经济变化而变化。从静态角度来看,现阶段农民内生性需求对应收入、地位、保障三个方面的需求。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从农民发展需求上对农民内生性需求进行回应实施具体措施。高校青年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和科研水平,能够快速学习掌握新技术、迸发新思路并敢于创新。一方面,高校青年可以为乡村提供涵盖便民服务、文化服务以及与农村农业相关的各种专业服务;可以提高农民近期和远期生计水平为需求的资本和技能水平,包括教育水平、技术能力、资金获取能力等,满足农民自我发展的需要,加强代际竞争力,获得个人及家庭成员,甚至整个村域的良性可持续增益。另一方面,高校青年以乡村作为个人成长发展重要平台,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力。在农村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等各方面引进年轻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促进农业生产、农民收益和农村文明进步的目标。
四、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价值追求
价值追求的核心是价值信念和目标,具体表现为对既定目標的执著追求和不断的自我驱动。探讨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价值追求,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高校青年为什么要参与乡村振兴,二是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最终要达成什么样的结果。
(一)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是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价值目标
青年社会参与是青年群体或者个体基于表达利益的需求,参加社会生产发展等活动的行为。《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青年主动融入社会和参与社会的发展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成为高校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重要途径和方式。高校青年立足于农村发展的需要,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实践中,推动服务农村农业发展方面的技术创新,发挥教育和社会服务功能助力乡村地区的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探索,青年在乡村政治、经济、文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拓宽了高校青年参与社会建设的渠道,实现了高校青年积极有序、理性合法社会参与的发展方式和目标。新中国发展历程中,青年社会参与不仅有利于历史的进步,同时树立了致力于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价值目标。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是为了完成党的目标和要求,即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全面实现现代化。同时,也呼应了习总书记对青年群体的要求,即做一个富有理想、本领、道德并热爱国家、承担使命、奋勇拼搏的人。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为高校青年提供了社会实践的机会,使高校青年社会参与更具务实性、实践性的特征,更重要的是能在积累知识、增长才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是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价值目标,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可以充分发挥青年的积极作用。他们不仅有机会表达自身的诉求,还能站在更为广阔的公共利益视角去审视问题。
(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价值信念
乡村振兴战略在根本上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始终是人民最迫切的期盼。良好的社会风气,不仅要妥善处理各个成员的利益关系,还必须正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余各项社会突出矛盾。一个良性运转的社会一方面要协同内部成员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还要接受有效、公开的管理。价值信念是高校青年基于个人责任感和价值观的有意识行为,公平正义作为人类长期追求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成为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行动重要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解决城乡发展失衡维护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同享受。习总书记指出:“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了意义。”乡村振兴是在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基础上追求社会公平,在农村地区发挥了弱者扶助和维护公平的双重作用,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质是通过扶持农村地区和农民,来达到乡村振兴所追求的社会公平正义目标。
五、结语
高校青年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为此必须要主动投身到乡村振兴伟大工程中,才能承担起国家发展富强的重任,才能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在参与社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现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高校青年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青年社会参与的历史使命和光荣任务,更是青年融入社会的有力证明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生动实践。
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高校青年组织参与教育扶贫的障碍及其消解”课题(课题编号:XYCSR2020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边发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01):22-25.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3]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16(06):795-802
[4]劉晓雯,李琪.乡村振兴主体性内生动力及其激发路径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08):27-34.
[5]罗敏.从“离乡”到“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行动逻辑——基于H省Z市1231名青年的问卷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9(09):11-17.
[6]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19版[M]..2019:85.
关键词:高校青年 乡村振兴 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 社会公平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的主要矛盾有了新的认识,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在城乡发展、农村发展等方面仍然存在显著的不平衡问题。从宏观上来看,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一环,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站在社会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充分认识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追求社会融入与参与的价值目标,鼓励高校青年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总目标奋斗,更好地推动我国乡村振兴的发展。
二、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城市和乡村发展严重失衡,农村发展问题带来了新的社会矛盾。“三农”问题与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紧密相关,乡村发展是我国当前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发展失衡和发展不充分问题普遍存在。集中体现为:农产品生产无法紧跟市场需求,农业供给侧改革亟待加强;农民对农业科技和新型生产经营方式了解不够;农村基建老旧且生活保障不足;农村金融和产业发展滞后,城乡协调促进水平亟待提高。
社会主义的本质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乡村振兴有助于农村实现快速发展,使全体人民走上致富道路。当前面临的城乡发展不协调、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不仅阻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人民对实现共同富裕美好梦想的期盼。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巩固脱贫成果,还要汇聚更强大的力量,促进农村农业快速朝着现代化发展。从根本上来说乡村振兴就是要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符合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精神内核。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着眼点要解决三农问题,完成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实质上还是要使农民有获得感,改善生活环境,达成共同富裕。
三、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根本任务是激发农民内生动力
(一)农民是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主体
内生动力起源于事物内部,对事物运动和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即推进和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因或内部条件。农民作为农村主体性的载体,是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主体。
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在制度层面需要进行自上而下设计,同时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更重要的是抓住人、地、钱核心资源,保障战略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系统性地整合了农村各项发展要素,突出农村在乡村振兴伟大工程中的主体地位。这不仅确立了农民作为乡村全面发展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在农民个体资源禀赋不足的情况下,外部客体扶持是基础和前提,但是关键还是立足于农民内生性需求,由内而外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乡村地区发展。由于农村内部资源有限,涉及升级改造的公共产品供给、贯通产业链的市场要素、村庄治理改造等环节需要政府、企业、第三方组织机构协同合作,提供政策、产业、技术、资金、人才支持,施加外部助力,将不同农村人口群体的主动性意愿转化为自发性行动,改进主体功能异化失序的局面,最终提升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性功能。
(二)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根本作用力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下,乡村振兴在全国各地区深入开展。2018年教育部下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文件,要求高校加入到乡村振兴行动中,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科研、技术、人才等方面支持。高校青年作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以第三方客体的角色身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为农村地区人口提供产业、技术等支持满足其发展需求并持续转化为行动力,引导农民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并提高自我发展技能水平。
从动态教育来看,农民内生性需求的内容会随社会经济变化而变化。从静态角度来看,现阶段农民内生性需求对应收入、地位、保障三个方面的需求。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从农民发展需求上对农民内生性需求进行回应实施具体措施。高校青年具备良好的知识储备和科研水平,能够快速学习掌握新技术、迸发新思路并敢于创新。一方面,高校青年可以为乡村提供涵盖便民服务、文化服务以及与农村农业相关的各种专业服务;可以提高农民近期和远期生计水平为需求的资本和技能水平,包括教育水平、技术能力、资金获取能力等,满足农民自我发展的需要,加强代际竞争力,获得个人及家庭成员,甚至整个村域的良性可持续增益。另一方面,高校青年以乡村作为个人成长发展重要平台,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力。在农村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等各方面引进年轻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促进农业生产、农民收益和农村文明进步的目标。
四、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价值追求
价值追求的核心是价值信念和目标,具体表现为对既定目標的执著追求和不断的自我驱动。探讨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价值追求,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高校青年为什么要参与乡村振兴,二是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最终要达成什么样的结果。
(一)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是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价值目标
青年社会参与是青年群体或者个体基于表达利益的需求,参加社会生产发展等活动的行为。《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青年主动融入社会和参与社会的发展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成为高校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重要途径和方式。高校青年立足于农村发展的需要,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实践中,推动服务农村农业发展方面的技术创新,发挥教育和社会服务功能助力乡村地区的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探索,青年在乡村政治、经济、文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拓宽了高校青年参与社会建设的渠道,实现了高校青年积极有序、理性合法社会参与的发展方式和目标。新中国发展历程中,青年社会参与不仅有利于历史的进步,同时树立了致力于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价值目标。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是为了完成党的目标和要求,即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全面实现现代化。同时,也呼应了习总书记对青年群体的要求,即做一个富有理想、本领、道德并热爱国家、承担使命、奋勇拼搏的人。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为高校青年提供了社会实践的机会,使高校青年社会参与更具务实性、实践性的特征,更重要的是能在积累知识、增长才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是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价值目标,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可以充分发挥青年的积极作用。他们不仅有机会表达自身的诉求,还能站在更为广阔的公共利益视角去审视问题。
(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价值信念
乡村振兴战略在根本上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始终是人民最迫切的期盼。良好的社会风气,不仅要妥善处理各个成员的利益关系,还必须正视和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余各项社会突出矛盾。一个良性运转的社会一方面要协同内部成员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还要接受有效、公开的管理。价值信念是高校青年基于个人责任感和价值观的有意识行为,公平正义作为人类长期追求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成为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行动重要支撑。乡村振兴战略是为了解决城乡发展失衡维护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同享受。习总书记指出:“如果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能创造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甚至导致更多不公平,改革就失去了意义。”乡村振兴是在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基础上追求社会公平,在农村地区发挥了弱者扶助和维护公平的双重作用,高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质是通过扶持农村地区和农民,来达到乡村振兴所追求的社会公平正义目标。
五、结语
高校青年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为此必须要主动投身到乡村振兴伟大工程中,才能承担起国家发展富强的重任,才能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在参与社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现社会价值和人生意义。高校青年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青年社会参与的历史使命和光荣任务,更是青年融入社会的有力证明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生动实践。
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高校青年组织参与教育扶贫的障碍及其消解”课题(课题编号:XYCSR2020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边发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01):22-25.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3]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16(06):795-802
[4]劉晓雯,李琪.乡村振兴主体性内生动力及其激发路径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08):27-34.
[5]罗敏.从“离乡”到“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行动逻辑——基于H省Z市1231名青年的问卷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9(09):11-17.
[6]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19版[M]..20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