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王小波的作品无论在叙事、结构、手法还是语言上都别具一格。他的创作受到了东西方不同文化的影响,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他学习艺术的动力。翻译文学是王小波接触到西方文化资源的最主要的桥梁。其中王道乾先生的译笔和文学语言更是对王小波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
关键词:王道乾;语言艺术;王小波;影响
作者简介:覃琛然,广西大学文学院2013级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02
一.引言
翻译,可以使一种文化通过语言达到与另一种文化的融会贯通。翻译的不同直接影响了接受者的理解,学习。作为一个受西方文学影响较大的中国作家,王小波更主要地通过译著来解读和学习文本,理解文本,透过译著观看西方世界。
王小波在他的杂文中提到过:“我总觉得读过了《情人》,就算知道了现代小说的艺术;读过道乾先生的译笔,就算知道什么是现代中国的文学语言了。”他在他的杂文和小说中都力荐王道乾译本《情人》。然而,要说这本小说真正在文学创作上影响王小波的是杜拉斯的《情人》还是王道乾的《情人》,很难分得清楚。王小波说:“他(王道乾)的作品,我只读过《情人》,但这已使我终身受益。”可见王道乾先生对他的影响之大。所以,研究王道乾翻译艺术对王小波创作的影响是研究王小波的一大突破口。1985年,王道乾翻译《情人》。到了将近四十岁时,王小波才读到这部小说。所以,王道乾先生对王小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后期的创作上。本文对王道乾于王小波的影响分析主要以《情人》和《青铜时代》为例。
二.从《情人》看王道乾的语言艺术
王道乾先生以翻译法国新小说派作家杜拉斯的《情人》而蜚声海内外,在汉语世界里创造了“另一个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在王道乾先生笔下的诞生同时,文学界也由此产生了一个“《情人》现象”。透过这个现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造诣深厚的翻译家和语言大师。王道乾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他的文字转化处理和语言表达上。
(一)语言翻译过程中的句子拆分。
王道乾译《情人》,是在理顺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将句子短化,把法语中的句子进行拆分,多用短句表达。如《情人》开头的第一段就有一句话:“Je vous connais depuis toujours”,这相当于英语中的“I know you from long ago”。对这句话的翻译有以下几个译本:【彦保译】“很早我就认识你了”;【王东亮译】“我认识你很久了”;【马振骋译】“我始终认识您”。而王道乾先生在翻译过程中将句子译为“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这与句子本意相比有了较大的偏差,但是却更把原文的意思和风格进行还原。短句的大量使用使得这部法国小说在转化成为中文的过程中,文字的韵味得以增加。这种翻译处理的效果是,文字有了生命力;“我认识你”,这是跨越了大半年生命的时间后再次重逢,淡淡一笑的问候,“我永远记得你”,虽然你在我生命中只停留了很短的时间,但是那条湄公河,那顶帽子,那个昏暗的房间,那个下午,永远留在记忆。透过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得到文字传达出的沧桑感和其中深沉的感情。若是一句长句进行表达,则变成是句子的简单翻译,这种艺术魅力和诗化语言也荡然无存。
(二)语言的唤出力
唤起人的情感,需要有感召力的语言。 “《情人》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多人的共鸣和赞叹,它正显示了王道乾先生的语言翻译功夫的深厚。作为小说文体,《情人》在描绘人物形象语言上的细致表达,直接披露出人物最真实、丰富、隐秘的情感,它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了语言本身。没有一点杂陈的铺叙,王道乾先生的文字字字精炼,每一句话都包含情感。比如《情人》中:
“在法国中学傍晚放学的时候,仍然是那部黑色小汽车,仍然是那个肆无忌惮、幼童式的帽子,那双有镶金条带的鞋,一如既往,还是去找那个中国富翁,让他在自己身上继续挖掘,一如既往,让他给她洗浴,洗很长时间,像过去每天在母亲家洗浴一样,从一个双耳大瓮舀出清水沐浴,他也为她备好大瓮储存清水,照例水淋淋地把她抱到床上,装上风扇,吻遍她的全身,她总是要他再来、再来……”
“仍然”和“一如既往”的重复使用,免去对前文情节的再次回顾,直接把思绪跳到现在。这种“一如既往”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态?笔者认为那不是激动,不是向往,没有说厌恶,也没有愤懑,却是心甘情愿,又无所依托的茫然。“再来、再来”可以转换表达为“再来一次、两次……”或“一次又一次”,而王道乾先生却将原文这样表达,那么“她”的那种在金钱和欲望,欲望和爱情之间的纠结和痛苦也更传神地表现了出来。“肆无忌惮、幼童式的帽子”则把一个带着男士圆帽,大胆直露的十五岁少女放在了我们眼前。王道乾的语言没有生硬的词语和随意简单的直接翻译,而是以中国文化背景去意译,产生这些斟酌过的凝练的文字,这样的翻译,使得《情人》的语言具有情感和唤出力。
(三)诗意的语言
荷尔德林说:“大多数情况下,诗人总是形长于历史时代的开端或终结。通过吟唱,一个民族离开了它的童年的天空,走进行动的生活,进入文化的国度,通过吟唱,它又回到它原初的生活。” 王道乾先生先是诗人,后来做了翻译家,他在翻译文字的过程中将诗歌的韵律带到小说,使小说读来极为悦耳,像一串清脆的珠子洒落于地。他的《情人》,让人读出了诗情画意。语言的美感产生于小说中生动的遣词造句,得益于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夫。即使是小说,《情人》也包含了浓厚的韵味。如:“吻在身体上,催人泪下。也许有人说那是慰藉……那天,在那个房间里,流泪哭泣竟对过去、对未来都是一种安慰。”
诗化的语言,深沉的笔调和凝炼的遣词造句,组合成绝妙的翻译艺术。也许是对原著的改变,但王道乾的这种译风却更深刻地表达了主题,也造就了纯正完美的文学语言。 三.从《青铜时代》看王小波对王道乾语言艺术的学习和超越
王小波对王道乾的译笔极为赞赏,仅仅是一部《情人》,足以让他体味得到纯正完美的现代语言文学。他不仅学习、借鉴了王道乾的语言艺术,更把这种语言艺术运用在小说创作当中。他的小说语言较之于王道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和超越:
(一)节奏的美感
句式和词语的反复,指的是同一种句式或词语在文本中进行多次反复使用。反复不仅是对其表达部分的强调,还可以在阅读之中增加节奏感。王道乾在《情人》中就多次使用了反复这一手法,如:
(1)“我怕我自己,我怕上帝,我怕。若是在白天,我怕得好一些,就是死亡出现,也不那么怕,怕得也不那么厉害。”(P8)
(2)“那天,值得注意的是小姑娘头上戴的那帽子,一顶平檐男帽,玫瑰色的,有黑色宽式带的呢帽。”(P14)
(3)“我变老了。我突然发现我变老了。”(P56)
(1)中没有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也没有形象的表情神态描写,只是连续的几个“怕”字,就传达出“我”的一种惶惶不安和害怕,而读者也能体会得到这种真实的恐惧。(2)中的“帽子”在句子中的重复地使用达到强调的效果,与“值得注意”一次的搭配更让读者对作者所写的这顶帽子引起兴趣和注意。(3)中“老了”的两次连续使用,则带给人无限的沧桑和悲凉感。
王小波在《青铜时代》中也明显地运用这种反复:
“刺客揍老妓女,让她说薛嵩在哪里;老妓女就让他们去揍小妓女,并且说她知道薛嵩在哪里;其实大家都知道,无论是老妓女还是小妓女,都不知道薛嵩在哪里。所以,实际上是刺客想揍人,所以找上了老妓女。老妓女想不挨揍,就说出了小妓女。”(P90)
与王道乾的反复表达所起到的效果不同,王小波小说语言中的反复起到的则是增添小说语言的戏谑性,并大大增加了小说的节奏美感。 “小妓女”“老妓女”“薛嵩”“刺客”在一句话中不停的出现,不同词语的交替反复,而且错开排放位置,使读者在犹如绕口令般嚼读中体味到富有音律性的节奏美感。
(二)诗化语言的音乐性和画面感
王小波强调小说和诗歌艺术的结合,他在杂文《我的师承》中说道:“文字是用来读,用来听,不是用来看的……思想,语言,文字,是一体的,假如念起来乱糟糟,意思也不会好。”用来“读”和“听”的文字必然要求它具有鲜明的音乐性。王小波的文字就是这样的。他在《青铜时代》中运用了许多诗化的语言,这些语言无论在外在形式和韵律上都具有鲜明的诗歌化倾向。它们优美、凝炼,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即使与真正的诗歌相比也毫不逊色。如:
(1)“虬髯公尚未堕落时,红拂对他来说不过是一颗特别美丽的植物,比方说,一棵大树,她在头上的万缕青丝就像是柳条;或者她是一条幽静的小溪,那万缕青丝就是水流里飘荡的水草。”(P409)
(2)“变扁了以后,虬髯公眼睛里的世界就变得像两个碟子,每个碟子都像一个鱼眼镜头拍摄的画面。”(P432)
(3)“长安城是什么样子。这时候大街小巷都铺满了石板,好像一些乌龟壳。”(P404)
王小波在学习王道乾将小说诗歌化的过程中,增加修辞的使用,主要表现在比喻和意象的运用上。例(1)中“柳条”、“水草”带给人纯净美好的感觉,王小波将红拂的“万缕青丝”作以这样的比喻,能使读者在阅读之中自觉地对这一物象加以美好的想象,从而使语言带来一种审美的画面感。(2)(3)中也同样使用了比喻。
(三)长短句交杂使用
王道乾在翻译语言中使用的短句,字词精炼,言简而义深,给读者传达出一种深沉和沧桑的感觉。王小波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同样大量使用短句。不同的是,王小波小说中的短句配合着大量的标点使用,句子语法关系明确,修饰成分少,生动活泼,明白易懂,这就使得他的语言幽默、风趣。同时他在小说中交杂使用长句,绵长而组织严密的长句句式富含各种各样的意象词语,修饰成分增多,增强小说的诗性。如:
“夜里,我们的床上是一片珊瑚海,明亮的波纹在海底游曳,她就躺在波纹之中,好像一块雨花石;伸出手来,对我说:快来。”
本句共47字,8个标点符号。其中四字以下的短句有四句。“夜里”,简明地介绍时间。接下来的几句长句,增加了比喻的修辞,添加“珊瑚海”、“波纹”、“雨花石”等意象词语的使用,句式工整,语言优美而富于诗意和画面感。紧接着转换句式,用几句短句结尾,迅速把读者的神思从画面审美中抽离出来,回到小说情节。这也使得人物的表达简单有力,活泼生动。
四.结语
王道乾以高超的翻译技巧,在中文通顺的基础上对语言加以句式变换的处理,精炼的语言融入东方背景的解读,遣词造句极富韵味和深意。王小波在学习和借鉴王道乾先生的文笔的过程中对其加以创新,同样是运用短句,语言诗化,文字简练,语言却更有音乐性和节奏感,同时还形成了一种幽默、戏谑的口语风格。王道乾对王小波的影响,足以让他 “用一生来学习艺术”。然而无论是王道乾,还是王小波,他们呈现给我们的一部部优美隽永的语言作品都足以让我们享用一生。
关键词:王道乾;语言艺术;王小波;影响
作者简介:覃琛然,广西大学文学院2013级学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02
一.引言
翻译,可以使一种文化通过语言达到与另一种文化的融会贯通。翻译的不同直接影响了接受者的理解,学习。作为一个受西方文学影响较大的中国作家,王小波更主要地通过译著来解读和学习文本,理解文本,透过译著观看西方世界。
王小波在他的杂文中提到过:“我总觉得读过了《情人》,就算知道了现代小说的艺术;读过道乾先生的译笔,就算知道什么是现代中国的文学语言了。”他在他的杂文和小说中都力荐王道乾译本《情人》。然而,要说这本小说真正在文学创作上影响王小波的是杜拉斯的《情人》还是王道乾的《情人》,很难分得清楚。王小波说:“他(王道乾)的作品,我只读过《情人》,但这已使我终身受益。”可见王道乾先生对他的影响之大。所以,研究王道乾翻译艺术对王小波创作的影响是研究王小波的一大突破口。1985年,王道乾翻译《情人》。到了将近四十岁时,王小波才读到这部小说。所以,王道乾先生对王小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后期的创作上。本文对王道乾于王小波的影响分析主要以《情人》和《青铜时代》为例。
二.从《情人》看王道乾的语言艺术
王道乾先生以翻译法国新小说派作家杜拉斯的《情人》而蜚声海内外,在汉语世界里创造了“另一个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在王道乾先生笔下的诞生同时,文学界也由此产生了一个“《情人》现象”。透过这个现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造诣深厚的翻译家和语言大师。王道乾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他的文字转化处理和语言表达上。
(一)语言翻译过程中的句子拆分。
王道乾译《情人》,是在理顺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将句子短化,把法语中的句子进行拆分,多用短句表达。如《情人》开头的第一段就有一句话:“Je vous connais depuis toujours”,这相当于英语中的“I know you from long ago”。对这句话的翻译有以下几个译本:【彦保译】“很早我就认识你了”;【王东亮译】“我认识你很久了”;【马振骋译】“我始终认识您”。而王道乾先生在翻译过程中将句子译为“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这与句子本意相比有了较大的偏差,但是却更把原文的意思和风格进行还原。短句的大量使用使得这部法国小说在转化成为中文的过程中,文字的韵味得以增加。这种翻译处理的效果是,文字有了生命力;“我认识你”,这是跨越了大半年生命的时间后再次重逢,淡淡一笑的问候,“我永远记得你”,虽然你在我生命中只停留了很短的时间,但是那条湄公河,那顶帽子,那个昏暗的房间,那个下午,永远留在记忆。透过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得到文字传达出的沧桑感和其中深沉的感情。若是一句长句进行表达,则变成是句子的简单翻译,这种艺术魅力和诗化语言也荡然无存。
(二)语言的唤出力
唤起人的情感,需要有感召力的语言。 “《情人》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多人的共鸣和赞叹,它正显示了王道乾先生的语言翻译功夫的深厚。作为小说文体,《情人》在描绘人物形象语言上的细致表达,直接披露出人物最真实、丰富、隐秘的情感,它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广度上远远超过了语言本身。没有一点杂陈的铺叙,王道乾先生的文字字字精炼,每一句话都包含情感。比如《情人》中:
“在法国中学傍晚放学的时候,仍然是那部黑色小汽车,仍然是那个肆无忌惮、幼童式的帽子,那双有镶金条带的鞋,一如既往,还是去找那个中国富翁,让他在自己身上继续挖掘,一如既往,让他给她洗浴,洗很长时间,像过去每天在母亲家洗浴一样,从一个双耳大瓮舀出清水沐浴,他也为她备好大瓮储存清水,照例水淋淋地把她抱到床上,装上风扇,吻遍她的全身,她总是要他再来、再来……”
“仍然”和“一如既往”的重复使用,免去对前文情节的再次回顾,直接把思绪跳到现在。这种“一如既往”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态?笔者认为那不是激动,不是向往,没有说厌恶,也没有愤懑,却是心甘情愿,又无所依托的茫然。“再来、再来”可以转换表达为“再来一次、两次……”或“一次又一次”,而王道乾先生却将原文这样表达,那么“她”的那种在金钱和欲望,欲望和爱情之间的纠结和痛苦也更传神地表现了出来。“肆无忌惮、幼童式的帽子”则把一个带着男士圆帽,大胆直露的十五岁少女放在了我们眼前。王道乾的语言没有生硬的词语和随意简单的直接翻译,而是以中国文化背景去意译,产生这些斟酌过的凝练的文字,这样的翻译,使得《情人》的语言具有情感和唤出力。
(三)诗意的语言
荷尔德林说:“大多数情况下,诗人总是形长于历史时代的开端或终结。通过吟唱,一个民族离开了它的童年的天空,走进行动的生活,进入文化的国度,通过吟唱,它又回到它原初的生活。” 王道乾先生先是诗人,后来做了翻译家,他在翻译文字的过程中将诗歌的韵律带到小说,使小说读来极为悦耳,像一串清脆的珠子洒落于地。他的《情人》,让人读出了诗情画意。语言的美感产生于小说中生动的遣词造句,得益于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夫。即使是小说,《情人》也包含了浓厚的韵味。如:“吻在身体上,催人泪下。也许有人说那是慰藉……那天,在那个房间里,流泪哭泣竟对过去、对未来都是一种安慰。”
诗化的语言,深沉的笔调和凝炼的遣词造句,组合成绝妙的翻译艺术。也许是对原著的改变,但王道乾的这种译风却更深刻地表达了主题,也造就了纯正完美的文学语言。 三.从《青铜时代》看王小波对王道乾语言艺术的学习和超越
王小波对王道乾的译笔极为赞赏,仅仅是一部《情人》,足以让他体味得到纯正完美的现代语言文学。他不仅学习、借鉴了王道乾的语言艺术,更把这种语言艺术运用在小说创作当中。他的小说语言较之于王道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和超越:
(一)节奏的美感
句式和词语的反复,指的是同一种句式或词语在文本中进行多次反复使用。反复不仅是对其表达部分的强调,还可以在阅读之中增加节奏感。王道乾在《情人》中就多次使用了反复这一手法,如:
(1)“我怕我自己,我怕上帝,我怕。若是在白天,我怕得好一些,就是死亡出现,也不那么怕,怕得也不那么厉害。”(P8)
(2)“那天,值得注意的是小姑娘头上戴的那帽子,一顶平檐男帽,玫瑰色的,有黑色宽式带的呢帽。”(P14)
(3)“我变老了。我突然发现我变老了。”(P56)
(1)中没有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也没有形象的表情神态描写,只是连续的几个“怕”字,就传达出“我”的一种惶惶不安和害怕,而读者也能体会得到这种真实的恐惧。(2)中的“帽子”在句子中的重复地使用达到强调的效果,与“值得注意”一次的搭配更让读者对作者所写的这顶帽子引起兴趣和注意。(3)中“老了”的两次连续使用,则带给人无限的沧桑和悲凉感。
王小波在《青铜时代》中也明显地运用这种反复:
“刺客揍老妓女,让她说薛嵩在哪里;老妓女就让他们去揍小妓女,并且说她知道薛嵩在哪里;其实大家都知道,无论是老妓女还是小妓女,都不知道薛嵩在哪里。所以,实际上是刺客想揍人,所以找上了老妓女。老妓女想不挨揍,就说出了小妓女。”(P90)
与王道乾的反复表达所起到的效果不同,王小波小说语言中的反复起到的则是增添小说语言的戏谑性,并大大增加了小说的节奏美感。 “小妓女”“老妓女”“薛嵩”“刺客”在一句话中不停的出现,不同词语的交替反复,而且错开排放位置,使读者在犹如绕口令般嚼读中体味到富有音律性的节奏美感。
(二)诗化语言的音乐性和画面感
王小波强调小说和诗歌艺术的结合,他在杂文《我的师承》中说道:“文字是用来读,用来听,不是用来看的……思想,语言,文字,是一体的,假如念起来乱糟糟,意思也不会好。”用来“读”和“听”的文字必然要求它具有鲜明的音乐性。王小波的文字就是这样的。他在《青铜时代》中运用了许多诗化的语言,这些语言无论在外在形式和韵律上都具有鲜明的诗歌化倾向。它们优美、凝炼,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即使与真正的诗歌相比也毫不逊色。如:
(1)“虬髯公尚未堕落时,红拂对他来说不过是一颗特别美丽的植物,比方说,一棵大树,她在头上的万缕青丝就像是柳条;或者她是一条幽静的小溪,那万缕青丝就是水流里飘荡的水草。”(P409)
(2)“变扁了以后,虬髯公眼睛里的世界就变得像两个碟子,每个碟子都像一个鱼眼镜头拍摄的画面。”(P432)
(3)“长安城是什么样子。这时候大街小巷都铺满了石板,好像一些乌龟壳。”(P404)
王小波在学习王道乾将小说诗歌化的过程中,增加修辞的使用,主要表现在比喻和意象的运用上。例(1)中“柳条”、“水草”带给人纯净美好的感觉,王小波将红拂的“万缕青丝”作以这样的比喻,能使读者在阅读之中自觉地对这一物象加以美好的想象,从而使语言带来一种审美的画面感。(2)(3)中也同样使用了比喻。
(三)长短句交杂使用
王道乾在翻译语言中使用的短句,字词精炼,言简而义深,给读者传达出一种深沉和沧桑的感觉。王小波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同样大量使用短句。不同的是,王小波小说中的短句配合着大量的标点使用,句子语法关系明确,修饰成分少,生动活泼,明白易懂,这就使得他的语言幽默、风趣。同时他在小说中交杂使用长句,绵长而组织严密的长句句式富含各种各样的意象词语,修饰成分增多,增强小说的诗性。如:
“夜里,我们的床上是一片珊瑚海,明亮的波纹在海底游曳,她就躺在波纹之中,好像一块雨花石;伸出手来,对我说:快来。”
本句共47字,8个标点符号。其中四字以下的短句有四句。“夜里”,简明地介绍时间。接下来的几句长句,增加了比喻的修辞,添加“珊瑚海”、“波纹”、“雨花石”等意象词语的使用,句式工整,语言优美而富于诗意和画面感。紧接着转换句式,用几句短句结尾,迅速把读者的神思从画面审美中抽离出来,回到小说情节。这也使得人物的表达简单有力,活泼生动。
四.结语
王道乾以高超的翻译技巧,在中文通顺的基础上对语言加以句式变换的处理,精炼的语言融入东方背景的解读,遣词造句极富韵味和深意。王小波在学习和借鉴王道乾先生的文笔的过程中对其加以创新,同样是运用短句,语言诗化,文字简练,语言却更有音乐性和节奏感,同时还形成了一种幽默、戏谑的口语风格。王道乾对王小波的影响,足以让他 “用一生来学习艺术”。然而无论是王道乾,还是王小波,他们呈现给我们的一部部优美隽永的语言作品都足以让我们享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