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下经济作为发展模式多、就业容量大、从业门槛低的新型林业经济形式,已经成为林农投资发展林业的首选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着重阐述发展林下经济的突破口。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突破口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13-0364-01
1、前言
林下经济是一种新出现的林业生产方式和经济现象,它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林下经济具有发展模式多、就业容量大、从业门槛低的显著优势,是林地承包到户后林农发展林业的重要内容,已经日益成为林农投资發展林业的首选途径。
2、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
2.1林粮模式
在用材林、经济林下的行间进行林粮间作,通过间作可以达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增加林农经济收入,改良林地土壤理化结构,促进林木良好生长的目的。这种模式技术简单,当年有效益。林粮间作模式适用于1—3年的成材林,此时树木小,遮光少,对农作物的影响小,林下可种植绿豆、甘薯等农作物。
2.2林禽模式
可以利用林下的草地、林间的池塘、林间的空地等条件,发展畜牧业饲养畜禽,进行规模养殖肉牛、羊、野兔以及鸡、鸭、鹅等禽类,林下养殖技术要求并不很高,而且由于林地多远离居住区,在防疫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自然放养的畜禽产品在绿色食品的旺盛需求下,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能够有效促进林农增产增收。
2.3林药模式
中药材近些年十分畅销,林下药材经济也是一种十分可行的模式。林药模式是在未郁闭的用材林、经济林、竹林等林下种植较为耐阴的药材。通过间作,林木为药材提供隐蔽条件,防止夏季烈日高温伤害,同时林下间作药材采用集约化的精耕细作,有利于改良土壤、增加肥力、促进林木生长。林地中种植中药材,虽然也是人工完成,但由于其生长环境仍是自然之中,所以林地的中药才在药性及品质上仍好于平原的药材,市场销路一直看好。
2.4林菌模式
林下种植食用菌的立体栽植模式。利用林分郁闭后林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林下种植平菇、香菇等食用菌。成材林郁闭后,林地内通风、凉爽,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程序,提高产量,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空间,而食用菌采摘后的废料又是树木生长的有机肥料,一举两得。
3、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3.1加强科技引导
林下经济发展是否顺利直接依赖于科技。林下种植、林下养殖要想发展起来,仅靠种植、养殖传统的品种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需要积极探索,做好市场调研,开发出新品种。此外,还要在病虫害的预防及防治、林产品的深加工、储藏等方面加大对实用技术的开发。因此,要发展林下经济,需要在科技上加大投入,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
3.2帮扶龙头企业
认真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予以大力扶持。发展林下经济的关键在于引进或培养龙头示范企业,推广新的产业发展模式“龙头企业+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确保林下经济效益良好。可以重点帮扶1~2个示范点或者基地发展,帮扶的内容涉及技术改造、市场开拓、新产品开发等方面,不断提高其专业产业化水平,逐渐将其培育成具有一定特色及规模的林业龙头企业,在其示范带动作用下引领更多的农户积极投入到发展林下经济的队伍中。
3.3创新发展模式
随着林业经济、生态功能及内涵的不断丰富,林业已经不是单独的产业,多元立体化发展就是兼顾经济、生态、社会多方效益之后形成的一种综合发展模式。运用各种现代化生产科学技术、管理理念对林下空间层次进行规划利用,不断丰富产业结构,对林业系统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进行有效使用,由此打破传统、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实现林业经济从单层次向多层次拓展的目标,从单一产业结构模式成为多元化产业结构模式。作为从林业经济转型而来的新兴产业,林下经济不仅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还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更要壮大“旅游+”“生态+”产业新业态模式。要充分发挥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优势,利用森林景观、林下产品等资源,启动观光、度假、康养等旅游项目建设。按照信息经济引领发展的思路,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各种咨询渠道,及时提供市场信息等服务,为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创造条件,实现电商换市场。
3.4强化资金力度
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贴息政策引导作用。规范森林资源评估,大力开展林权抵押货款,推进森林保险,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强技术服务,积极搭建企业、农民与科研院校等单位之间合作平台,开展新型技术研发,推进产研协作,为社会提供更多丰富的绿色食品。适时开办经营主、带头人轮训班,整合落实各类优惠政策,吸引并激励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企业家、留学生等各类人才回乡创业,将现代技术引入农村。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名牌产品,强化标准化建设,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林下产品的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3.5提升社会服务
林下经济生产相对分散,利益主体多,要积极组建各类产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社会服务化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产业发展、项目对接、信息共享、科技培训等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企业、农户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引进和培育有实力、讲诚信、辐射能力强的经济主体,在资金和技术上予以重点扶持,并通过示范和带动,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大户+农户”等市场运作模式,引导农民群众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建立统一市场销售网络,促进农民增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下经济是把单一林业引向复合林业,通过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开辟了农民增收新渠道,形成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优势互补的生产格局,发展林下经济,可以促使农民在从事林下种植业、养殖业的同时,自觉植树造林、爱绿护绿,实现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只要我们做好科学规划,正确引导林下经济的发展方向,必将有力地促进农民增收,提升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袁晓丽.黑龙江省林下经济发展初探[J].中国林副特产,2017(1):92-93.
[2]伊春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分析[J].林业勘察设计,2018(2):50-53.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突破口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13-0364-01
1、前言
林下经济是一种新出现的林业生产方式和经济现象,它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林下经济具有发展模式多、就业容量大、从业门槛低的显著优势,是林地承包到户后林农发展林业的重要内容,已经日益成为林农投资發展林业的首选途径。
2、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
2.1林粮模式
在用材林、经济林下的行间进行林粮间作,通过间作可以达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增加林农经济收入,改良林地土壤理化结构,促进林木良好生长的目的。这种模式技术简单,当年有效益。林粮间作模式适用于1—3年的成材林,此时树木小,遮光少,对农作物的影响小,林下可种植绿豆、甘薯等农作物。
2.2林禽模式
可以利用林下的草地、林间的池塘、林间的空地等条件,发展畜牧业饲养畜禽,进行规模养殖肉牛、羊、野兔以及鸡、鸭、鹅等禽类,林下养殖技术要求并不很高,而且由于林地多远离居住区,在防疫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自然放养的畜禽产品在绿色食品的旺盛需求下,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能够有效促进林农增产增收。
2.3林药模式
中药材近些年十分畅销,林下药材经济也是一种十分可行的模式。林药模式是在未郁闭的用材林、经济林、竹林等林下种植较为耐阴的药材。通过间作,林木为药材提供隐蔽条件,防止夏季烈日高温伤害,同时林下间作药材采用集约化的精耕细作,有利于改良土壤、增加肥力、促进林木生长。林地中种植中药材,虽然也是人工完成,但由于其生长环境仍是自然之中,所以林地的中药才在药性及品质上仍好于平原的药材,市场销路一直看好。
2.4林菌模式
林下种植食用菌的立体栽植模式。利用林分郁闭后林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林下种植平菇、香菇等食用菌。成材林郁闭后,林地内通风、凉爽,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程序,提高产量,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空间,而食用菌采摘后的废料又是树木生长的有机肥料,一举两得。
3、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3.1加强科技引导
林下经济发展是否顺利直接依赖于科技。林下种植、林下养殖要想发展起来,仅靠种植、养殖传统的品种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需要积极探索,做好市场调研,开发出新品种。此外,还要在病虫害的预防及防治、林产品的深加工、储藏等方面加大对实用技术的开发。因此,要发展林下经济,需要在科技上加大投入,充分发挥科技的力量。
3.2帮扶龙头企业
认真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予以大力扶持。发展林下经济的关键在于引进或培养龙头示范企业,推广新的产业发展模式“龙头企业+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确保林下经济效益良好。可以重点帮扶1~2个示范点或者基地发展,帮扶的内容涉及技术改造、市场开拓、新产品开发等方面,不断提高其专业产业化水平,逐渐将其培育成具有一定特色及规模的林业龙头企业,在其示范带动作用下引领更多的农户积极投入到发展林下经济的队伍中。
3.3创新发展模式
随着林业经济、生态功能及内涵的不断丰富,林业已经不是单独的产业,多元立体化发展就是兼顾经济、生态、社会多方效益之后形成的一种综合发展模式。运用各种现代化生产科学技术、管理理念对林下空间层次进行规划利用,不断丰富产业结构,对林业系统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进行有效使用,由此打破传统、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实现林业经济从单层次向多层次拓展的目标,从单一产业结构模式成为多元化产业结构模式。作为从林业经济转型而来的新兴产业,林下经济不仅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还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更要壮大“旅游+”“生态+”产业新业态模式。要充分发挥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优势,利用森林景观、林下产品等资源,启动观光、度假、康养等旅游项目建设。按照信息经济引领发展的思路,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完善各种咨询渠道,及时提供市场信息等服务,为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创造条件,实现电商换市场。
3.4强化资金力度
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贴息政策引导作用。规范森林资源评估,大力开展林权抵押货款,推进森林保险,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强技术服务,积极搭建企业、农民与科研院校等单位之间合作平台,开展新型技术研发,推进产研协作,为社会提供更多丰富的绿色食品。适时开办经营主、带头人轮训班,整合落实各类优惠政策,吸引并激励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企业家、留学生等各类人才回乡创业,将现代技术引入农村。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名牌产品,强化标准化建设,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林下产品的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3.5提升社会服务
林下经济生产相对分散,利益主体多,要积极组建各类产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社会服务化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产业发展、项目对接、信息共享、科技培训等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企业、农户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引进和培育有实力、讲诚信、辐射能力强的经济主体,在资金和技术上予以重点扶持,并通过示范和带动,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大户+农户”等市场运作模式,引导农民群众组建林业专业合作社,建立统一市场销售网络,促进农民增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下经济是把单一林业引向复合林业,通过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开辟了农民增收新渠道,形成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优势互补的生产格局,发展林下经济,可以促使农民在从事林下种植业、养殖业的同时,自觉植树造林、爱绿护绿,实现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只要我们做好科学规划,正确引导林下经济的发展方向,必将有力地促进农民增收,提升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袁晓丽.黑龙江省林下经济发展初探[J].中国林副特产,2017(1):92-93.
[2]伊春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的可持续性分析[J].林业勘察设计,2018(2):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