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产业科技发展滞后,建造方式较为粗放,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建筑产业化是建筑方式变革的必经之路,本文总结了江苏省推进建筑产业化的实践措施,针对推进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建筑产业化发展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为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产业化;工业化;数字化;装配式建筑
建筑产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然而,多年来建筑业的发展模式停滞不前,存在工业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资源消耗高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推进建筑产业化是促进建筑业高质量转型升级的最有效途径。
1、发展建筑产业化的内涵
建筑产业化是将现代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生产、设计、建造和管理方法应用于建筑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各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型建筑方式的转变,通过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和管理信息化,打造性能优良的绿色建筑产品,实现建筑产转型升级。
2、国家推进建筑产业化的政策
我国建筑产业化已经经历了1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2016年,国务院连续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多部文件,制定了推进建筑产业化的基调,力争用10年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比达30%;2020年,住建部等多部联合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推进建筑产业化,并提出以数字化赋能建筑产业。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住建部不断发布鼓励性政策,不断推进产业化技术研究和交流,不断推动产业化试点和示范工程的建设,无论是在技术研究还是在工程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有效的进展。
3、江苏省推进建筑产业化的实践
3.1规划方针
2014年,江蘇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全省建筑产业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比达50%以上。“十三五”建设期间,先后出台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2017年)、《江苏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定额(试行)》(2017年)、《江苏省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2017年)、《江苏省装配式建筑综合评定标准》(2020年)等配套政策,为促进建筑产业化提供了政策层面的支持。
3.2标准编制
江苏省住建厅多次组织开展了建筑产业化相关的标准和规程的编制工作,先后编制了20多部地方标准和图集,包括《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技术规程》、《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等,形成了一批技术标准和规范,使得建筑产业化的实施有据可循。
3.3政策支持
江苏省政府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建筑产业化:每个示范工程项目补助金额在150万元至250万元;钢结构、木结构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50%,混凝土结构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40%的建筑单体,按每平方300元给予奖励;同时,政府每年提供2亿元专项补助资金,对满足绿色建筑星级的项目进行奖励,为推广智慧工地示范项目建设,对达到验收标准的智慧工地项目奖励50至100万元;此外,每年拨款建筑产业化专项课题,组织各类高校机构和科研院所积极申报,开展建筑产业化相关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的技术研发工作,推动技术创新。
3.4发展状况
目前,江苏省多市已经成立了建筑产业化试点示范,并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全省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由2015年300多万m2,发展至2017年的1100万m2,再至2019年的4600万m2,建筑面积逐年上涨,截止2019年底,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比已达28%。同时,2016年,江苏省获批10个示范城市、26个示范项目和68个示范基地;2017年,南京、海门、武进获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同年公布了2个省级建筑产业化示范城市、14个示范项目和34个示范基地;2018年,确立12个省级建筑产业化示范城市;2019年,确定3个示范园区、27个示范项目和43个示范基地,建筑产业化工作稳步推进。
4、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江苏省在“十三五”建设期间,积极推进建筑产业化,不断探索、实践建筑业转型升级之路,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在推动过程中仍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建筑工业化、数字化的思维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发展建筑产业化是我国建筑行业的一次重大变革,很多建设者还没有认识到这次变革对生产方式带来的影响,市场对建筑产业化的认知和热情不高。
(2)标准体系尚不完整。现阶段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尚未转变为标准规范,建筑材料标准、工程标准等之间的衔接也尚未形成,还没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标准体系。
(3)产业系统集成度不高。技术层面上,现阶段建筑产业技术的发展仍以单项技术推广应用为主,缺少对各项技术的有效整合;组织层面上,大部分项目的生产模式仍然按照传统设计、采购、施工相分离的方式,没有实现全流程一体化。
(4)政府层面的政策落地仍存在体制机制创新问题。其一,现行市场监管机制不符合工业化建造方式的需求,其二,就政策扶持而言,虽然江苏省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沿,但是从最终实施效果和市场响应程度来看,政策引导仍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5)全产业链人才短缺。建筑产业化的深入推广必然会带领建筑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建筑产业化涉及生产、设计、施工、管理的全过程,需要更多复合型人才的参与。
5、推进建筑产业化的一些建议
全国正进入信息主导的科技发展阶段,数字化赋予了建筑产业化新的含义,要推进建筑行业同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同时,建筑产业化是全产业链的融合,需要行业上下游各方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努力。在多年推进工作总结下,就如何进一步加快建筑产业化进程提出以下建议:
(1)作好建筑工业化转型。继续发展装配式建筑,变革建造方式,从根本上解决现浇建筑劳动生产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2)作好建筑数字化升级。加快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搭建建筑技术和信息技术全面融合的基础设施,实现跨界融合,高速推进建筑数字化转型。
(3)重视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建筑产业化必然需要产业链条内上下游企业的协同配合,建立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运用模式才能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4)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健全适应全产业链融合的建筑市场监管机制,并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政府对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大力扶持产业发展。
结语:
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一方面要总结实践之路上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要分析推进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引导各类要素有效聚集,推动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构建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加快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文林峰.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未来图景与实现方式[N].中国建设报,2020-09-18(006).
[2]叶浩文.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思考与对策[J].工程管理学报,2016,30(02):1-6.
【关键词】建筑产业化;工业化;数字化;装配式建筑
建筑产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然而,多年来建筑业的发展模式停滞不前,存在工业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资源消耗高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推进建筑产业化是促进建筑业高质量转型升级的最有效途径。
1、发展建筑产业化的内涵
建筑产业化是将现代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生产、设计、建造和管理方法应用于建筑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各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型建筑方式的转变,通过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和管理信息化,打造性能优良的绿色建筑产品,实现建筑产转型升级。
2、国家推进建筑产业化的政策
我国建筑产业化已经经历了1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2016年,国务院连续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多部文件,制定了推进建筑产业化的基调,力争用10年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比达30%;2020年,住建部等多部联合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推进建筑产业化,并提出以数字化赋能建筑产业。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住建部不断发布鼓励性政策,不断推进产业化技术研究和交流,不断推动产业化试点和示范工程的建设,无论是在技术研究还是在工程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有效的进展。
3、江苏省推进建筑产业化的实践
3.1规划方针
2014年,江蘇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全省建筑产业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比达50%以上。“十三五”建设期间,先后出台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控制要点》(2017年)、《江苏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定额(试行)》(2017年)、《江苏省装配式建筑预制装配率计算细则(试行)》(2017年)、《江苏省装配式建筑综合评定标准》(2020年)等配套政策,为促进建筑产业化提供了政策层面的支持。
3.2标准编制
江苏省住建厅多次组织开展了建筑产业化相关的标准和规程的编制工作,先后编制了20多部地方标准和图集,包括《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技术规程》、《装配式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等,形成了一批技术标准和规范,使得建筑产业化的实施有据可循。
3.3政策支持
江苏省政府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建筑产业化:每个示范工程项目补助金额在150万元至250万元;钢结构、木结构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50%,混凝土结构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40%的建筑单体,按每平方300元给予奖励;同时,政府每年提供2亿元专项补助资金,对满足绿色建筑星级的项目进行奖励,为推广智慧工地示范项目建设,对达到验收标准的智慧工地项目奖励50至100万元;此外,每年拨款建筑产业化专项课题,组织各类高校机构和科研院所积极申报,开展建筑产业化相关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的技术研发工作,推动技术创新。
3.4发展状况
目前,江苏省多市已经成立了建筑产业化试点示范,并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全省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由2015年300多万m2,发展至2017年的1100万m2,再至2019年的4600万m2,建筑面积逐年上涨,截止2019年底,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比已达28%。同时,2016年,江苏省获批10个示范城市、26个示范项目和68个示范基地;2017年,南京、海门、武进获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同年公布了2个省级建筑产业化示范城市、14个示范项目和34个示范基地;2018年,确立12个省级建筑产业化示范城市;2019年,确定3个示范园区、27个示范项目和43个示范基地,建筑产业化工作稳步推进。
4、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江苏省在“十三五”建设期间,积极推进建筑产业化,不断探索、实践建筑业转型升级之路,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在推动过程中仍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建筑工业化、数字化的思维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发展建筑产业化是我国建筑行业的一次重大变革,很多建设者还没有认识到这次变革对生产方式带来的影响,市场对建筑产业化的认知和热情不高。
(2)标准体系尚不完整。现阶段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尚未转变为标准规范,建筑材料标准、工程标准等之间的衔接也尚未形成,还没有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标准体系。
(3)产业系统集成度不高。技术层面上,现阶段建筑产业技术的发展仍以单项技术推广应用为主,缺少对各项技术的有效整合;组织层面上,大部分项目的生产模式仍然按照传统设计、采购、施工相分离的方式,没有实现全流程一体化。
(4)政府层面的政策落地仍存在体制机制创新问题。其一,现行市场监管机制不符合工业化建造方式的需求,其二,就政策扶持而言,虽然江苏省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沿,但是从最终实施效果和市场响应程度来看,政策引导仍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5)全产业链人才短缺。建筑产业化的深入推广必然会带领建筑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建筑产业化涉及生产、设计、施工、管理的全过程,需要更多复合型人才的参与。
5、推进建筑产业化的一些建议
全国正进入信息主导的科技发展阶段,数字化赋予了建筑产业化新的含义,要推进建筑行业同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同时,建筑产业化是全产业链的融合,需要行业上下游各方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努力。在多年推进工作总结下,就如何进一步加快建筑产业化进程提出以下建议:
(1)作好建筑工业化转型。继续发展装配式建筑,变革建造方式,从根本上解决现浇建筑劳动生产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2)作好建筑数字化升级。加快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搭建建筑技术和信息技术全面融合的基础设施,实现跨界融合,高速推进建筑数字化转型。
(3)重视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建筑产业化必然需要产业链条内上下游企业的协同配合,建立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运用模式才能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4)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健全适应全产业链融合的建筑市场监管机制,并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政府对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大力扶持产业发展。
结语:
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一方面要总结实践之路上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要分析推进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引导各类要素有效聚集,推动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构建良好的产业创新生态,加快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文林峰.智能建造和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未来图景与实现方式[N].中国建设报,2020-09-18(006).
[2]叶浩文.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思考与对策[J].工程管理学报,2016,3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