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关于美术本身的美术技能,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健康审美方面的启发教育,努力把学生塑造成具有更高思想境界、拥有健全人格的新青年。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意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61-01
美术教育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的实施过程要求老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还有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才能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只有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的审美意识。
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美术教育不仅能够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对于高中生,学生的思维、个性开始逐渐稳固,但心智还不够成熟,容易被外界不良信息所误导,因此,加强对学生审美意识的渗透,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如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不但用感官,而且用心灵感知美的存在。怎样唤起学生的这种对美的感受能力,怎样通过美术教育对学生渗透健康审美意识是美术老师不得不面对的教学难题。
一、注重教学过程,培养审美能力
提高审美能力就要巩固学生对于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品质。尤其是美术基本的概念、原理方面的知识,这是学生提高绘画能力的理论基础。另外,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掌握一定的相关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加强学生在人格、修养方面的潜在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只是我们有时候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品质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前提。
二、利用美术资源,学会分析美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关的美术作品,例如国画、油画、水彩画等。每一种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审美风格。老师在对作品进行讲解时,要重点介绍作品的创作者、作品内容、创作背景等知识,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感受作品所表达的美感和意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全面健康的审美意识。
另外,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智力相应得到发展,从而能焕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如今,电脑技术在绘图方面的应用使传统的美术创作走进了一个新的领域。电脑绘图可以大幅度简化绘图过程,提高学生的绘图速度,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调动审美情感,学会心灵感悟
情感是艺术的灵魂,每一幅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自己的情感表现。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所要传达的意境美中,激发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我们看到的风景是作品表象所传达的内容,而深入进去,用心灵去感受则会是另一番风景。美术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作品中的美,感受作品的意境,学会对美做出判断与评价。
美术作品是一种综合表现形式,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作品的产生是作者思想精髓的集大成,是体现一种思想、一种社会现象的外在表现。所以,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构图、色彩搭配等艺术美,还要启发学生感悟其内在的思想,增强学生对作品潜在美的赏析能力。
四、渗透审美意识,陶冶爱国情操
绘画在普通中学美术课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比例,其本身包含诸多内容,如:国画、彩画、素描等。绘画内容不同,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爱国情操的渗透方式也不一样。例如: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精致文化,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情感的表现,由于表现独特,风格高雅,在世界林苑中占有重要位置,无论从工具、材料、技法、表现内容到审美意蕴上都与西方绘画有很大差别,它熔诗、书、画、印为一炉,具有独特的怡神功能和鲜明的风格。中国画的绘画材料:笔、墨、纸、砚、色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悠久的历史,其中“笔墨纸砚”中纸的制造被称为四大发明之一。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思想、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还有一些中国民间美术,它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内容广泛,技艺精湛,风格独特,为世界罕见。中国民间美术在漫长的创造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直接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民的生活状貌、社会风俗和思想情感,为人民所喜闻乐见,成为华夏民族美术传统的源泉。这些可以使同学深深感觉到民间美术是一个丰富和珍贵的艺术宝库,使同学们在亲自动手中了解民间艺术,使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打下良好的审美意识基础。
五、激发审美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就必须让学生意识到美的存在。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来源,只有对审美产生了兴趣,才能吸引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例如罗丹的《思想者》,通过人物肌肉的线条,形态的塑造,表现出人物强大的生命力和丰富的形体美。另外,像古希腊风格的《帕特农神庙》、法国对《巴黎圣母院》等建筑,在设计上都有极高的造诣。
发现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大量美的展示是激发创造美兴趣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在欣赏了大量美的作品之后,才能对美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产生对作品的赏析兴趣,进而健康、高潮的审美水平才能在学生中不断涌现。
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更多的时候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美术课的学习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会用美的眼睛去观察事物,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另外,美术教学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审美基础,才能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创作的作品才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表现。美术教学的实施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个性、积极情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參考文献:
[1]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文学教育.中旬版,2009(3).
[2]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上海市华理大附中网站.
[3]谈中学生美术欣赏的审美能力培养[J].科教文汇,2009(14).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意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61-01
美术教育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的实施过程要求老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还有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才能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只有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的审美意识。
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美术教育不仅能够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对于高中生,学生的思维、个性开始逐渐稳固,但心智还不够成熟,容易被外界不良信息所误导,因此,加强对学生审美意识的渗透,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如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不但用感官,而且用心灵感知美的存在。怎样唤起学生的这种对美的感受能力,怎样通过美术教育对学生渗透健康审美意识是美术老师不得不面对的教学难题。
一、注重教学过程,培养审美能力
提高审美能力就要巩固学生对于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品质。尤其是美术基本的概念、原理方面的知识,这是学生提高绘画能力的理论基础。另外,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掌握一定的相关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加强学生在人格、修养方面的潜在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只是我们有时候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品质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前提。
二、利用美术资源,学会分析美
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关的美术作品,例如国画、油画、水彩画等。每一种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审美风格。老师在对作品进行讲解时,要重点介绍作品的创作者、作品内容、创作背景等知识,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促使学生感受作品所表达的美感和意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全面健康的审美意识。
另外,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智力相应得到发展,从而能焕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如今,电脑技术在绘图方面的应用使传统的美术创作走进了一个新的领域。电脑绘图可以大幅度简化绘图过程,提高学生的绘图速度,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调动审美情感,学会心灵感悟
情感是艺术的灵魂,每一幅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自己的情感表现。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所要传达的意境美中,激发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我们看到的风景是作品表象所传达的内容,而深入进去,用心灵去感受则会是另一番风景。美术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作品中的美,感受作品的意境,学会对美做出判断与评价。
美术作品是一种综合表现形式,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作品的产生是作者思想精髓的集大成,是体现一种思想、一种社会现象的外在表现。所以,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构图、色彩搭配等艺术美,还要启发学生感悟其内在的思想,增强学生对作品潜在美的赏析能力。
四、渗透审美意识,陶冶爱国情操
绘画在普通中学美术课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比例,其本身包含诸多内容,如:国画、彩画、素描等。绘画内容不同,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爱国情操的渗透方式也不一样。例如: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精致文化,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情感的表现,由于表现独特,风格高雅,在世界林苑中占有重要位置,无论从工具、材料、技法、表现内容到审美意蕴上都与西方绘画有很大差别,它熔诗、书、画、印为一炉,具有独特的怡神功能和鲜明的风格。中国画的绘画材料:笔、墨、纸、砚、色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悠久的历史,其中“笔墨纸砚”中纸的制造被称为四大发明之一。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思想、陶冶他们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还有一些中国民间美术,它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内容广泛,技艺精湛,风格独特,为世界罕见。中国民间美术在漫长的创造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直接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民的生活状貌、社会风俗和思想情感,为人民所喜闻乐见,成为华夏民族美术传统的源泉。这些可以使同学深深感觉到民间美术是一个丰富和珍贵的艺术宝库,使同学们在亲自动手中了解民间艺术,使他们在自觉和不自觉中接受耳濡目染的熏陶,打下良好的审美意识基础。
五、激发审美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就必须让学生意识到美的存在。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来源,只有对审美产生了兴趣,才能吸引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例如罗丹的《思想者》,通过人物肌肉的线条,形态的塑造,表现出人物强大的生命力和丰富的形体美。另外,像古希腊风格的《帕特农神庙》、法国对《巴黎圣母院》等建筑,在设计上都有极高的造诣。
发现美是创造美的前提,大量美的展示是激发创造美兴趣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在欣赏了大量美的作品之后,才能对美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产生对作品的赏析兴趣,进而健康、高潮的审美水平才能在学生中不断涌现。
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更多的时候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美术课的学习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会用美的眼睛去观察事物,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另外,美术教学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审美基础,才能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创作的作品才具有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表现。美术教学的实施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个性、积极情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參考文献:
[1]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文学教育.中旬版,2009(3).
[2]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上海市华理大附中网站.
[3]谈中学生美术欣赏的审美能力培养[J].科教文汇,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