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角下的特殊教育发展对策探究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m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特殊教育信息化不断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通过信息化可以有效改善教育模式,解决当代特殊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促进特殊教育的改革。本文从当下特殊教育遇到的问题入手,分析了信息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提出了运用信息化发展特殊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引言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方方面面。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是当代的两大话题,也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点。如何让残疾人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教育环境,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是当代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重视。”因此,在信息技术爆发的今天,思考信息化视角下特殊教育的发展对策,是发展特殊教育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
  一、信息化对特殊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特殊教育事业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发展至今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信息化的发展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契机。
  (一)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特殊教育普及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规模还只能满足部分残疾学生的教育需求,还有很大一部分残疾人不能受到教育,残疾儿童的教育普及率有待提高。根据相关统计,我国学龄儿童中残疾未入学儿童有百分之八十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导致未入学的原因主要是家庭贫困、交通不便等。面对教育不均等的现状,除了要加大对特殊学校的建设之外,还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对特殊教育的扶持。对于中西部偏远地区的残疾儿童,是特殊教育发展的新机遇。
  另外,当前特殊教育办学体系还不完善,残疾人的权益不能得到保障。如何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解决当下残疾人的教育问题,尤其是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问题,是当代特殊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
  (二)发挥信息化优势进行师资培养
  在国家对特殊教育关心的大背景下,未来一段时间内特殊教育学校和相關工作者也会不断增加,之前不能受到教育的残疾儿童也可以走向教室。这就对新时代下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如何在短时间内运用当下的人力资源完善师资力量,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在当下需要借助网络平台促进教育工作者师资力量的培养,是信息化的一大优势。
  (三)充分发挥个体自由发展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联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残疾人口有八千多万,其中40%有视力、听力、语言障碍。对于这部分残疾人,因为其自身条件受限,因此在获取一般的信息时困难较大。我国特殊教育的一大任务就是要根据不同残疾人的特点,根据其需求补偿其发展缺陷。通过信息化的推进,能够补偿残疾人获取信息的渠道。
  二、信息化视角下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一)以数字化建设为核心
  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相比,教师受过专业化的训练,学校也有更加完善的教学设备。因此很多特殊教育学校不仅仅是培养残疾学生的地方,同时也是师资培训的中心。特殊教育财政投入有保障,因此建设方面比普通学校完善。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学校要发挥信息化中心的作用,通过学校向社会宣传知识。
  数字化建设要以信息和网络为基础,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和传输,让特殊教育资源惠及每一个利益相关者,促进师生的发展,体现广覆盖、深联系的特点。广覆盖要求数字化建设不仅要将师生作为对象,还要把区域内的其他特殊儿童作为对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共享的优点,为有需要的儿童提供远程服务,为教师提供培训和指导。深联系意味着数字化建设要加强和多方面的联系。作为特殊教育地区的资源中心,可以通过区域的规划,加强和区域内的联系。作为区域特殊教育的中心,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和区域外的联系,建立教育共同体。同时,要发挥数据中心的作用,建立对特殊学生的跟踪档案,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加强科研共同体建设
  近年来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但是师资力量还存在较大的缺口。由于特殊教育学校较少、西部地区学校分布较为分散、共同科研的难度较大,因此要通过网络技术建立教师科研的共同体。2007年以来,国内八所盲人学校建立的“全国盲校网络科研联盟”就是对这方面的尝试。通过建立科研共同体,能够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教育研究,使他们获得更加适合他们的教育。
  (三)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网络远程服务模式
  远程教育对于残疾人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远程教育能够解决部分学生行动不便的难题;另外,网络教育有较为宽泛的形式和管理机制,适合残疾人的实际情况,便于满足他们终生学习的需要。
  1.远程送教上门
  为保证更多特殊人群可以上学,近年来我国推出了远程送教上门的模式。这个模式主要针对生活不能自理等残疾严重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无法入校学习,但是可以通过送教上门来享受学习。传统授课模式中,教师要兼顾学校的日常教学,送教上门这一模式只能安排在寒假和周末。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特殊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运用送教上门扩大特殊人群教育范围,让他们跟上学校学生的学习进度。
  2.远程巡回指导
  巡回指导已成为随班就读支持体系的重要部分,越来越多的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巡回指导。从巡回指导的频次来看,目前取得的效果还不理想,有的学校甚至几个月才开展一次。巡回指导要针对特殊需要的人群进行补救教学等,但由于随班就读学校在理念、技能等方面还存在欠缺,因此教师除了对特殊人群进行直接帮助,还要花费精力对学校提供咨询服务,这就让巡回指导的效果变差。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远程巡回指导,能够有效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将咨询服务和业务指导转移到网上,将资源整合起来,向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直接的补救教学和康复训练。
  3.通过远程教育开展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
  我国残疾人口中约有三千万人处于就业时间段,在当下的就业竞争中,这些人口成为了弱势群体。由于残疾人自身行动不便,他们在接受培训时与健全人有很大差距。因此,要加强网络教育对就业阶段人口的培养,构建残疾人终身学习体系。如“中国残疾人远程培训网”就是对此的实践。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网络教育,运用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帮助更多残疾人通过远程设备学习,实现他们就业的欲望。
  (四)加强特殊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
  数字化资源是实现信息化的关键。自从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尝试对残疾人进行网络教育,到今天已经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国际上“教材无障碍”的经验对于我国特殊教育的建设是一种有益的参考。比如,美国政府为了让残疾人群受到教育,实施“美国教材无障碍标准”。要求教科书商在提供纸质书籍的同时,上传电子版到无障碍教材管理中心。通过无障碍教材管理中心,可以轻松地将教材转换为任何版本,比如有声书、加大字体课本盲用点字机等。特殊人群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到相关网站下载教材,结合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我国需要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进一步完善对特殊学生教材无障碍工作的建设,保证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
  三、结语
  随着特殊人群不断受到重视,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改善特殊人群的教育模式成了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信息化运用在特殊教育中的意义入手,分析了信息化视角下改善特殊教育的相关对策,希望能够提高我国特殊教育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5
  [2]彭霞光.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报告[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26
  [3]王洙,杨希洁,张冲.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特色教育,2006(5)
  [4]郑权,陈琳.教育技术学范畴下特殊教育资源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2)
其他文献
为了建立照明工程中主观感觉量与客观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广义的韦伯一费昔勒定律把照明工程中的定性问题与定量问题联系起来,并对于照明工程实际应用问题,推导出了由客观物理
【摘 要】教育工作者是阳光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教师应认识到自身问题并作出相应的策略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要求。本文阐述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提出了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的对策,目的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分析;实施策略  1.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存在缺陷  初中主要分为代数与几何两部分,代数是考察数字运算及应用能力,几何是
目的为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性病变提供一种方法.方法应用二维超声观察血管壁、管腔及周围结构,血栓部位、大小及栓塞程度以及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充盈情况.结果 32例下肢深静脉
【摘 要】学校的教育活动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的,因此,班主任管理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能否实现目标。在初中教育教学环节中,班主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对初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综合能力提升都有着重大帮助。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大力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应当如何将传统节日纳入班级管理,提升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修养;初中班级管理;
在分析大河坝古滑体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古滑体的复活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分析表明,古滑体复活的首要原因是古滑体的变形破坏及其疏松物质组成为滑体复活创造了基础。其次是对古滑体的认识不足,修建移民房时未对古滑体作必要的防治措施,为古滑体的复活埋下隐患。再者是移民房修建加载活动改变了古滑体原有的平衡,加之水对滑体的积极诱发作用,致使滑体产生推压变形破坏,从而激发了古滑体的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