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孔子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可爱的人,他真实坦率、爱憎分明、风趣幽默,他的这种品格合乎人性、合乎人情,充满了高雅的艺术情操,极具人格魅力。
关键词: 孔子 品格 可爱
纵观先秦诸子,老子睿智哲理却冷冰不近人情,墨子行侠仗义却得理不饶人,而孔子温柔敦厚,平易近人,他是一个可爱的人,他真实坦率、爱憎分明、风趣幽默,他的这种品格合乎人性、合乎人情,充满了高雅的艺术情操。
一、真实坦率
《论语·子罕》中太宰问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太宰怎会了解我呢?我小时候生活艰难,很艰苦,所以会干许多脏活、苦活。“君子需要这么多的技术吗?不需要”①。“君子”的原意为出身高贵、生活优越的贵族子弟,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用亲自干活,哪会“多能”,何须“多能”?
“孔子三岁而叔梁纥卒”②。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自然沦落贫困,少年的孔子不得不从事劳动,帮助母亲种稼、种菜、放牧。《史记·孔子世家》描述:“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史而畜蕃息。”青少年时期的孔子迫于生计,不能上学读书,不得不到处打工挣钱养活自己,甚至当过季氏的家臣,看仓库、喂牲口、做会计。“贫”是指家境贫寒,“贱”是指社会地位底下。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孔子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沉沦堕落,自暴自弃,而是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升上去。盛名之下的孔子不但告诉我们他是普通人,还告诉我们他曾经是“贱人”,承认自己“能多鄙事”。从孔子的话语中,我们看出孔子的坦诚,他愿意展现真实的自我,不粉饰,不做作。
事实上,孔子不把自己当圣人,孔子的神圣化亦非他的本意。面对世俗,面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孔子亦能坦然面对,不回避,不清高。
《论语·里仁》中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坦言,发财和当官是人人向往的,贫穷和卑贱是人人厌恶的。与后世很多腐儒不同,孔子没有自恃清高,他承认当官才能推行政治主张,才能更好地实现道德理想。面对“富与贵”,孔子没有刻意回避,坦率地道出了自己的真实心声,“学而优则仕”做官拿俸禄,是读书人的理想,也是孔子的理想。肯定人欲,肯定人性,与后世宋儒们“存天理灭人欲”不同,儒家圣贤孔孟并不赞同“灭人欲”,而是肯定合情合理的人欲。孟子有言:“欲贵者,人之同心也。”③人人都有想变得尊贵的愿望,对这种合理的愿望应该给予肯定和支持。
孔子赞同当官发财,但实现这样的理想是有前提的:要通过正道得来,不能不择手段。天下有道,读书做官、荣华富贵是士人的理想,身处乱世、隐居民间、安贫乐道是不得已而为之。不以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贵,宁肯不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以正当方法摆脱的贫贱,不去逃避,“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二、爱憎分明
人们往往误以为中庸就是和稀泥,墙头草,两边倒,但是这绝不是孔子所倡导的中庸之道,孔子认为中庸之道不是没有原则的,君子不能做没有原则的老好人,事实上孔子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
《论语·子路》中提到,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子贡曾经问孔子,说如果乡亲们都喜欢我,老师你觉得怎么样?孔子说“未可也”,还不行。子贡又说,那如果大家都不喜欢我,这样可以了吧?孔子说,还是不够的。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样呢?孔子的回答是:好人都喜欢你,坏人都不喜欢你,这才对。做人是要有基本原则的。那些看似忠厚实际没有一点道德原则、言行不一、四方讨好、八面玲珑的人,趋炎媚俗、善恶不分的人是“乡愿”④,是“德之贼”,是伪君子。
《论语·阳货》载: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对待“乡愿”般的人物,孔子是不屑的,有一次,孺悲想见孔子,孔子不见,让门房说自己病了。可是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来瑟边弹边唱,有意让孺悲听到。孔子的意思再清楚不过:我没病,好着呢,可就是不想见你,不想与尔等“乡愿”同流合污。孔子的举动似乎有点出人意料,不像印象中温文尔雅的圣人所为,摆明了要让孺悲难堪,多少有点意气用事,让人忍俊不禁。但是这恰恰反映了君子爱正义,恨不正义,仁者的爱憎是公正的,是有原则的。
《论语·宪问》载: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和墨子宣扬的兼爱不同,“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提倡的是一种有差别有原则的爱,冤冤相报固然不是我们提倡的,但是用恩德来报答仇恨听起来有着救世主的胸怀,其实不利于提高效率,因为有原则地仁义才不至于让真挚的情感浪费,才能让更多的人爱慕仁义,并且把这种仁义化为力量。
三、风趣幽默
在原则问题上,孔子是严肃的,但是在非正式的场合,孔子亦不乏风趣,《论语》中记录了孔门师徒日常学习生活的片段,其中不乏幽默的对话。
《论语·阳货》载: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看到子游在其管理的武城施行礼乐教化,孔子是高兴的,不过武城毕竟是个小城邑,孔子觉得子游有点小题大做了,就调侃了一下:杀鸡焉用牛刀?结果子游说,君子学习礼乐就有爱心,小人学习就容易使唤。子游一较真,孔子就不好再开玩笑,马上改口:同学们,言偃说的是对的,我刚才是开玩笑的。孔子并不是只会板起脸来说教,也喜欢说说笑笑,在自己说错话的时候,能及时承认错误,“错而能改,善莫大焉”。正因为孔子把自己当做不完美的普通人,才能够坦然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并且及时改正。
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学生,经常受到孔子的赞扬,而子路虽为孔子喜爱,却因鲁莽冲动经常挨骂。《论语·述而》载: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有一次,孔子对颜回说,能被重用的时候,就出来做官,不被赏识的时候,就归隐,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大概只有我和你吧。子路一听就不高兴了。子路英勇尚武,对孔子忠心耿耿,孔子出使别国都是由子路护送的。子路说:如果行军打仗,谁会和你一起去?孔子明白子路的意思,却反唇相讥:我是不会和有勇无谋的人一起去的。师徒之间的对话,就像小孩子在斗嘴,子路生性冲动鲁莽,孔子急了也会说气话。孔子担心子路的急躁性格出事,便经常批评他,作为老师,孔子可谓用心良苦。
孔子的风趣可爱还体现在他对音乐的态度上,《论语·述而》: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孔子爱好音乐,同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请他再唱一遍,自己还为对方伴唱。孔子虽说不能称作一个歌唱家,但是具有很高的音乐素养,不仅会弹琴,还会赞赏别人,其乐融融地共赏音乐。孔子的情趣可见一番。
揭开圣人的面纱,孔子不再是刻板的,而是有血有肉的、可爱的,他的可爱在于他不以圣人自居。他是一个真诚坦率的普通人,一个承认人性人欲的、有原则、爱憎分明的君子,一个爱说爱笑的风趣幽默的老头,一个可爱的人。
注释:
①论语今读.李泽厚.
②孔子家语·卷九·本姓解.
③告子章句上.
④论语·阳货.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参考文献:
[1]黄兆龙.孔子思想本质新论.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11.8.
[2]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1.
[3]林语堂.左手孔子右手老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4]朱昌流.孔子快乐观论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关键词: 孔子 品格 可爱
纵观先秦诸子,老子睿智哲理却冷冰不近人情,墨子行侠仗义却得理不饶人,而孔子温柔敦厚,平易近人,他是一个可爱的人,他真实坦率、爱憎分明、风趣幽默,他的这种品格合乎人性、合乎人情,充满了高雅的艺术情操。
一、真实坦率
《论语·子罕》中太宰问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太宰怎会了解我呢?我小时候生活艰难,很艰苦,所以会干许多脏活、苦活。“君子需要这么多的技术吗?不需要”①。“君子”的原意为出身高贵、生活优越的贵族子弟,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用亲自干活,哪会“多能”,何须“多能”?
“孔子三岁而叔梁纥卒”②。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自然沦落贫困,少年的孔子不得不从事劳动,帮助母亲种稼、种菜、放牧。《史记·孔子世家》描述:“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史而畜蕃息。”青少年时期的孔子迫于生计,不能上学读书,不得不到处打工挣钱养活自己,甚至当过季氏的家臣,看仓库、喂牲口、做会计。“贫”是指家境贫寒,“贱”是指社会地位底下。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孔子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沉沦堕落,自暴自弃,而是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升上去。盛名之下的孔子不但告诉我们他是普通人,还告诉我们他曾经是“贱人”,承认自己“能多鄙事”。从孔子的话语中,我们看出孔子的坦诚,他愿意展现真实的自我,不粉饰,不做作。
事实上,孔子不把自己当圣人,孔子的神圣化亦非他的本意。面对世俗,面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孔子亦能坦然面对,不回避,不清高。
《论语·里仁》中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坦言,发财和当官是人人向往的,贫穷和卑贱是人人厌恶的。与后世很多腐儒不同,孔子没有自恃清高,他承认当官才能推行政治主张,才能更好地实现道德理想。面对“富与贵”,孔子没有刻意回避,坦率地道出了自己的真实心声,“学而优则仕”做官拿俸禄,是读书人的理想,也是孔子的理想。肯定人欲,肯定人性,与后世宋儒们“存天理灭人欲”不同,儒家圣贤孔孟并不赞同“灭人欲”,而是肯定合情合理的人欲。孟子有言:“欲贵者,人之同心也。”③人人都有想变得尊贵的愿望,对这种合理的愿望应该给予肯定和支持。
孔子赞同当官发财,但实现这样的理想是有前提的:要通过正道得来,不能不择手段。天下有道,读书做官、荣华富贵是士人的理想,身处乱世、隐居民间、安贫乐道是不得已而为之。不以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贵,宁肯不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以正当方法摆脱的贫贱,不去逃避,“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二、爱憎分明
人们往往误以为中庸就是和稀泥,墙头草,两边倒,但是这绝不是孔子所倡导的中庸之道,孔子认为中庸之道不是没有原则的,君子不能做没有原则的老好人,事实上孔子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
《论语·子路》中提到,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子贡曾经问孔子,说如果乡亲们都喜欢我,老师你觉得怎么样?孔子说“未可也”,还不行。子贡又说,那如果大家都不喜欢我,这样可以了吧?孔子说,还是不够的。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样呢?孔子的回答是:好人都喜欢你,坏人都不喜欢你,这才对。做人是要有基本原则的。那些看似忠厚实际没有一点道德原则、言行不一、四方讨好、八面玲珑的人,趋炎媚俗、善恶不分的人是“乡愿”④,是“德之贼”,是伪君子。
《论语·阳货》载: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对待“乡愿”般的人物,孔子是不屑的,有一次,孺悲想见孔子,孔子不见,让门房说自己病了。可是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来瑟边弹边唱,有意让孺悲听到。孔子的意思再清楚不过:我没病,好着呢,可就是不想见你,不想与尔等“乡愿”同流合污。孔子的举动似乎有点出人意料,不像印象中温文尔雅的圣人所为,摆明了要让孺悲难堪,多少有点意气用事,让人忍俊不禁。但是这恰恰反映了君子爱正义,恨不正义,仁者的爱憎是公正的,是有原则的。
《论语·宪问》载: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和墨子宣扬的兼爱不同,“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提倡的是一种有差别有原则的爱,冤冤相报固然不是我们提倡的,但是用恩德来报答仇恨听起来有着救世主的胸怀,其实不利于提高效率,因为有原则地仁义才不至于让真挚的情感浪费,才能让更多的人爱慕仁义,并且把这种仁义化为力量。
三、风趣幽默
在原则问题上,孔子是严肃的,但是在非正式的场合,孔子亦不乏风趣,《论语》中记录了孔门师徒日常学习生活的片段,其中不乏幽默的对话。
《论语·阳货》载: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看到子游在其管理的武城施行礼乐教化,孔子是高兴的,不过武城毕竟是个小城邑,孔子觉得子游有点小题大做了,就调侃了一下:杀鸡焉用牛刀?结果子游说,君子学习礼乐就有爱心,小人学习就容易使唤。子游一较真,孔子就不好再开玩笑,马上改口:同学们,言偃说的是对的,我刚才是开玩笑的。孔子并不是只会板起脸来说教,也喜欢说说笑笑,在自己说错话的时候,能及时承认错误,“错而能改,善莫大焉”。正因为孔子把自己当做不完美的普通人,才能够坦然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并且及时改正。
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学生,经常受到孔子的赞扬,而子路虽为孔子喜爱,却因鲁莽冲动经常挨骂。《论语·述而》载: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有一次,孔子对颜回说,能被重用的时候,就出来做官,不被赏识的时候,就归隐,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大概只有我和你吧。子路一听就不高兴了。子路英勇尚武,对孔子忠心耿耿,孔子出使别国都是由子路护送的。子路说:如果行军打仗,谁会和你一起去?孔子明白子路的意思,却反唇相讥:我是不会和有勇无谋的人一起去的。师徒之间的对话,就像小孩子在斗嘴,子路生性冲动鲁莽,孔子急了也会说气话。孔子担心子路的急躁性格出事,便经常批评他,作为老师,孔子可谓用心良苦。
孔子的风趣可爱还体现在他对音乐的态度上,《论语·述而》: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孔子爱好音乐,同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请他再唱一遍,自己还为对方伴唱。孔子虽说不能称作一个歌唱家,但是具有很高的音乐素养,不仅会弹琴,还会赞赏别人,其乐融融地共赏音乐。孔子的情趣可见一番。
揭开圣人的面纱,孔子不再是刻板的,而是有血有肉的、可爱的,他的可爱在于他不以圣人自居。他是一个真诚坦率的普通人,一个承认人性人欲的、有原则、爱憎分明的君子,一个爱说爱笑的风趣幽默的老头,一个可爱的人。
注释:
①论语今读.李泽厚.
②孔子家语·卷九·本姓解.
③告子章句上.
④论语·阳货.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参考文献:
[1]黄兆龙.孔子思想本质新论.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11.8.
[2]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1.
[3]林语堂.左手孔子右手老子.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
[4]朱昌流.孔子快乐观论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