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有利有弊,虽然能够更有利于反映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但是不利于准确核定,也有被人为操纵的危险。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对于公允价值的计量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 优点 弊端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简介
金融资产属于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初始确认所取得的金融资产时根据企业管理目的将金融资产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其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有三大特点:
1、取得該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
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3、属于衍生金融工具。
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应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二、公允价值简介
公允价值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第32号公告中定义为“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由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双方,能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我国的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所下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可以看出在公允价值的定义上,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是一致的。
公允价值的基本特征是:(1)公允价值的本质是市场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2)交易双方平等、自愿,熟悉情况是构成公允价值的三大要素。(3)公允价值能够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优点
1、符合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原则。传统的会计计量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来说,历史成本反映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市场对其价值的评价。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速,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假如以历史成本属性计量,一经入账,就不能随便更改,因此按历史成本入账无法反映市场价格变动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价值的影响,很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会计处理,可以动态的反应出不同时期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从而符合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2、符合会计配比原则。如果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计量属性,那么会产生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费用按历史成本计价,收入却按照市价计量的现象。并且,现行的利润分配制度易导致收益超分配、虚利实分的现象。因此,用公允价值属性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符合会计配比的原则。
四、以公允价值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弊端
1、获取准确的公允价值很困难。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按照购买日活跃市场中的市场价值确定;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如权益性投资等,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而人为地准确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需要进行详细准确的市场调查。但是若进行大量而细致的市场调查,必然会耗费企业的大量资金,增加企业的费用。
2、容易被违法控制。由于公允价值是人为确定的,因此容易被一些职业道德不高的会计人员违法控制,人为调整公允价值的变动,从而进一步调整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后的利润,以达到一些违法的目的,给会计信息应用者造成严重的损失。
3、公允价值增大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首先,进行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估计的相关人员要随时关注市场的变化,从而在第一时间给会计人员提供准确信息,如实反应公允价值的变动情况;其次,记录公允价值记录的相关会计人员要及时把公允价值的变动反应到账面,给企业管理人员及会计信息应用者提供有用信息,使他们及时作出决策。所以每一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都给企业人员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
五、小结
综上所述,以公允价值属性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虽然有利有弊,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公允价值的弊端主要是在于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人员的自身素质。所以,如果我国能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注重培养出一批素质出众的相关从业人员,那么就能够有效减小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害处,更好地发挥这种计量方法的优势。扬长避短,准确地反应出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从而保证企业的健康经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促进我国经济繁荣发展。□
(作者:西南财经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税务,财政学)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会计研究,2007,11.
[2]许景儒.公允价值计量利弊考量.合作经济与科技,总第309.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2010.
[4]刘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的利弊分析.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06.
关键词 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 优点 弊端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简介
金融资产属于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初始确认所取得的金融资产时根据企业管理目的将金融资产分为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其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有三大特点:
1、取得該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
2、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
3、属于衍生金融工具。
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应按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二、公允价值简介
公允价值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第32号公告中定义为“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由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双方,能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我国的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所下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可以看出在公允价值的定义上,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是一致的。
公允价值的基本特征是:(1)公允价值的本质是市场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2)交易双方平等、自愿,熟悉情况是构成公允价值的三大要素。(3)公允价值能够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
三、以公允价值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优点
1、符合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原则。传统的会计计量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来说,历史成本反映的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市场对其价值的评价。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速,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不断变化的,假如以历史成本属性计量,一经入账,就不能随便更改,因此按历史成本入账无法反映市场价格变动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价值的影响,很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会计处理,可以动态的反应出不同时期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从而符合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2、符合会计配比原则。如果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计量属性,那么会产生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费用按历史成本计价,收入却按照市价计量的现象。并且,现行的利润分配制度易导致收益超分配、虚利实分的现象。因此,用公允价值属性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符合会计配比的原则。
四、以公允价值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弊端
1、获取准确的公允价值很困难。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按照购买日活跃市场中的市场价值确定;不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如权益性投资等,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而人为地准确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需要进行详细准确的市场调查。但是若进行大量而细致的市场调查,必然会耗费企业的大量资金,增加企业的费用。
2、容易被违法控制。由于公允价值是人为确定的,因此容易被一些职业道德不高的会计人员违法控制,人为调整公允价值的变动,从而进一步调整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后的利润,以达到一些违法的目的,给会计信息应用者造成严重的损失。
3、公允价值增大了相关人员的工作量。首先,进行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估计的相关人员要随时关注市场的变化,从而在第一时间给会计人员提供准确信息,如实反应公允价值的变动情况;其次,记录公允价值记录的相关会计人员要及时把公允价值的变动反应到账面,给企业管理人员及会计信息应用者提供有用信息,使他们及时作出决策。所以每一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都给企业人员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
五、小结
综上所述,以公允价值属性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虽然有利有弊,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公允价值的弊端主要是在于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人员的自身素质。所以,如果我国能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注重培养出一批素质出众的相关从业人员,那么就能够有效减小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害处,更好地发挥这种计量方法的优势。扬长避短,准确地反应出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从而保证企业的健康经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促进我国经济繁荣发展。□
(作者:西南财经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税务,财政学)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会计研究,2007,11.
[2]许景儒.公允价值计量利弊考量.合作经济与科技,总第309.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2010.
[4]刘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的利弊分析.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