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中毒性神经损伤与拮抗保护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wang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氟中毒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越来越受到氟病研究者的重视。氟中毒可导致患者记忆力减退,引起儿童智商减低和认知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损伤的行为学表现。氟中毒神经损伤机制涉及氧化应激、信号转导和神经递质及受体改变等方面。氧化应激是氟中毒性神经损伤机制的中心环节,有研究提示除了一些抗氧化的药物和制剂,作为食品的黑蒜,同样具有抗氧化等很多生物学功效。本文根据黑蒜的抗氧化应激和神经保护作用进行了分析、推论,提示黑蒜可能对氟中毒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效果及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人体摄入的碘约有90%以上都经尿液排出,尿碘排泄量是衡量人体近期碘摄入量的良好指标。妊娠期由于孕妇处于特殊生理阶段,碘的摄入和排出与其他阶段或人群有明显的不同。目前,我国孕妇尿碘水平评价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WHO/UNICEF/ICCIDD)推荐标准:尿碘中位数适宜范围为150 ~ 249 μg/L。但这一标准定于2007年,距今已有12年,且由于种族、地域
碘化甲状腺球蛋白(TG)可反映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中碘的存储情况,对甲状腺功能有着重要影响,但目前碘化TG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研究尚有待深入。作者综述了碘化TG的形成、测定方法,碘化TG作用的分子机制,包括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调节、促甲状腺激素受体表达、甲状腺转录因子1和双链复合蛋白8表达及钠碘转运体表达的关系,探讨高碘化TG诱导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免疫和自噬机制。
目的分析山东省2017年非高碘地区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方法在山东省17个地市的81个非高碘监测县(市、区),每个县(市、区)按东、西、南、北、中划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8 ~ 10岁非寄宿学生40人(男、女各半)进行甲状腺B超检测,同时采集尿样及其家庭食用盐样进行碘含量测定。在所抽中乡镇(街道)各抽取20名孕妇,采集尿样及家庭食用盐样
目的建立无需使用剧毒砷类试剂且具有良好精密度和准确度的水中碘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方法。方法将无砷试剂体系测定样品中碘的催化光度法与流动注射分析(FIA)技术结合,建立了水中碘的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测定方法(简称新方法)。检测不同碘含量范围(0 ~ 250、0 ~ 1 200 μg/L)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样品的检出限、精密度及准确度等,并将检测结果与我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推荐的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简称监测方
青海省布鲁菌病(布病)患者健康档案构建依托青海省公共卫生网络信息平台,由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共同参与,实现布病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及随访、复查、疗效评估等规范化管理。针对建立布病患者健康档案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构建布病患者健康档案进行分析,在加强布病宣传、多病种间合作采集信息、多部门合作共享资源、整合人力资源和发挥管理职责、探索适合当地的工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