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管理风险!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ti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完善的风险管理
  机制,应能突破
  企业不同业务部
  门的界限,综合
  预测所有潜在风
  险,并迅速制定
  出有效解决方案。
  
  只有在经历风险之后,才能明白风险管理的重要。
  正如现在。
  但重视风险就代表会管理风险吗?这一企业管理中的永恒话题,在历久弥新之后,还一如当初吗?风险到底该如何管理?
  风险管理专家薛梓源给出了自己的解答。
  
  你误解了风险管理
  
  《中外管理》:金融危机的冲击,使不少企业骤然发现了风险管理的重要,但他们真的懂风险管理吗?
  薛梓源:其实,以往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存在一个主要的误区:大多企业都习惯于从风险对企业威胁的角度去理解风险管理,认为风险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事情。
  但其实,风险也是可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也就是可以为取得回报而承担和管理风险。比如:企业引进新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收购竞争对手等。这时若能有效管理相关风险,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风险也就变成了机遇。
  其他常见的误区还有:把风险管理等同于“救火”,多在事后才关注;关注短期效益,漠视长期潜在威胁;低估或忽略了多重风险的相互影响;风险管理者与各业务部门互不沟通,难以发现和应对一些风险因素带来的威胁;无视风险警示,发出风险警示的人员反被当作唱反调的人而被炒鱿鱼,或被批评缺乏团队协作精神;风险管理综合方法缺失,权限和职责控制不佳,界定不明;风险管理通常关注制度而不是执行,导致不充分的风险评估与应对。
  《中外管理》:在这个特殊时期,企业最该警惕什么风险?
  薛梓源:根据德勤的调研,大多数机构尚未建立有效的流程和信息系统,没有对操作风险、战略风险或地缘政治风险等非传统风险进行计量和管理。而如何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协同体系,正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风险管理不是部门和岗位的事情,或者说不是一个领导所完成的,而是一种协同的效力。
  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在企业内部针对某项风险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工作,但一项风险其实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比如说财务风险,它就涉及到企业的采购、销售、生产部门等等。只有协同起来,风险管理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
  《中外管理》:和风险最大的金融业相比,一般行业对于风险管理的需求是否不同?如果有,主要存在哪些差异?
  薛梓源:通常情况下,一般行业不需要像金融行业那么复杂的概率模型和综合分析,但是也要逐渐建立风险管理的一些体系。风险管理做得比较好的一些企业,会设置一些定性、定量的风险指标,比如说员工流失率,或员工流失数量,根据对企业的影响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像街口的红绿灯一样,红灯亮了就不能再这么做了,黄灯警示,绿灯才可行。
  当然,这些指标会根据每个企业实际情况有一些不同。企业的风险预警一定要跟企业的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因为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帮助企业保值增值。
  这个价值到底是什么?还以员工流失率为例,比如:员工流失率超过某个比例会使企业收入递减,或者利润幅度减少等等,这就是企业的价值。
  这些指标刚开始可能是粗线条的,但坚持收集分析几年之后,指标就会越来越精细。要明白,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打造风险智能企业
  
  《中外管理》:德勤提出打造“风险智能企业”,能否解释一下这一提法的具体内涵?
  薛梓源:风险管理已经不是个新话题,但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进步还跟不上危机四伏的环境。可以说,现在几乎没有哪一家企业可以很好地管理企业各个层面的风险,因而常在一些风险导致的突发事件面前显得手足无措。
  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应能突破企业不同业务部门的界限,综合预测所有潜在风险,并迅速制定出有效解决方案。只有对于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的企业,才可以被称为“风险智能企业”。
  《中外管理》:那要怎样做,才能成为“风险智能企业”?
  薛梓源:主要是六大方面:
  形成这样一种风险管理实践:贯穿于整个企业,并在那些大型、成熟的企业集团内部“相互独立体系”之间建立联系。
  制定这样一种风险管理策略:设计企业各个层次的风险,包括:行业特有风险、合规性风险、竞争风险、环境风险、安全性风险、保密风险、持续经营风险、战略风险、报告风险,以及经营风险等。
  建立这样一种风险评估过程:着力于企业的弱点,并强化一贯强调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树立这样一种风险管理方法:不是单独地去考虑某一件事情,而应该考虑一系列的事件,以及若干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
  形成这样一种风险管理文化:将风险管理融入整个企业文化,这样风险管理策略以及决策的制定,就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全面控制风险的过程,而不是在事后才考虑风险的因素。
  持有这样一种风险管理哲学:不仅要考虑规避风险,而且要将承担风险作为一种增加价值创造的手段。
  《中外管理》:“风险智能企业”会因很好地控制了风险,而给企业带来其他的附加优势吗?
  薛梓源:当然,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好处就是,在没有出现风险的时候,企业可以练内功。从内部管理上,比如:在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进行完善。如果出现了一些风险警示信号,企业可以从内部的管理体系上对风险进行缓释,将风险等级降低。假如风险已经对企业造成了影响和损害,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管理系统自愈功能,迅速地恢复企业的生产经营。
  
  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
  
  《中外管理》:企业的风险是如此广泛,实力弱小的中小企业该从何下手更易操作、更有效?
  薛梓源:每一家企业都会根据其所处的特定环境,以及特定需求来进行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结构相对简单,风险管理体系也相应地有所简化,最重要的是要有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的理念。对于实现企业目标最具威胁和最具帮助的风险信号,认知应敏感且反应迅速,及时采取措施把握住企业最关键的风险。
  在中小企业中,由于管理链条较短,沟通的效率相对更高,这是中小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一个优势。总之,风险管理不是千篇一律的,一定要基于企业的管理基础,因地制宜地进行,并不断地总结和提高。
  《中外管理》:从风险管理角度看,现在海外抄底,风险是更大还是更小?
  薛梓源: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多数海外企业资产缩水,出售价格降低,从这个角度看,似乎是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最佳时机,但是价格并不是海外并购需要考虑的惟一因素,甚至不是最关键的风险因素。最主要的是要考察并购对企业未来价值提升的潜在贡献。因此并购前,应该进行全方位的风险评估,然后再做决策。
  当然,如果已经进行并购,风险管理可以起到稳定器的作用,也起到加速器的作用。风险管理体系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不断地完善。管理
  责任编辑:化 石
其他文献
主持人:陈伟鸿 央视《对话》节目主持人   嘉 宾:成思危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理事长、《中外管理》杂志编委会主任   龙永图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刘永好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孙为民 苏宁电器总经理  冯 军 华旗资讯总裁  徐少春 金蝶软件董事长    未来30年,中国经济、中国企业向何处去?  企业的发展思维需要发生哪些务实的反思与改变?    冬天里的思索    陈伟鸿:今天,有两位一直
期刊
编者按:诚如本文所言:G2的浮现与演变,其实是有其发展逻辑的。因此,作者早有预感。而我们作为领导者,就要善于通过时局洞察逻辑,进而看到趋势,最终获得先人一步的“预感”并率先行动。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这是一句中国老话。  2009年4月初,伦敦举行G20峰会,无论是议题还是照片,中国无疑都是聚焦的中心。西方媒体干脆直言:G20的核心其实就是G2。    两年前,洞察大势    这让我想起了
期刊
在金融海啸的洗劫之下,股价暴跌,市值剧减,企业高管的薪酬和各种奖励引发争议。不仅是新科总统奥巴马义愤填膺,就连世界最高级别的“G20”金融峰会也将此列入重点关注的议题之一。    官多,钱少!    企业高管的收入包括薪酬、奖金、股权和期权等。“天价”职业经理人的合同通常是“一揽子”定价,董事会批准。可想而知,若没有合理的经济依据,“天价合同”不会出现,因为能够开出“天价”的老板和董事会成员多半都
期刊
主持人:彭剑锋 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  嘉宾:王理宗 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秘书长   黄建平 唯美集团董事长  刘志雄 三诺数码集团董事长  楼百金 深圳金坚制衣董事长   董 李 深圳理士电池董事长   李 肃 和君创业集团董事长    以珠三角为代表的中国低成本加工贸易产业,在多重打击下,面对不同的现实处境,不同的路径方向,不同的前景判断,该作何抉择?    谁的危险,谁的机遇?    彭
期刊
主持人:金岩石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外管理》杂志专栏作家  嘉宾:王林祥 鄂尔多斯集团总裁、《中外管理》杂志副理事长  胡海平 杉杉控股执行总裁  李泊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外管理》杂志编委    中国企业在近十年的火热繁荣之后正步入过冬期。随着金融风暴的席卷而来,中国企业面临着严冬的威胁。那么,中国企业该如何做好“自暖”、“避寒”与“出击”的准备呢?    严冬?还是暖冬?  
期刊
让我们倾听一线的脉搏,让我们探问精英的洞察,让我们官产学联手一起来面对!  12月,随着凛冽寒风的吹袭,中国经济的隆冬仿佛也随之到来。  出口下降、成本上涨、楼市低迷、油价震荡,虽然宏观调控已从“防止过快到过热”转向“一控一保”,国家也空前掷出四万亿巨资全力扩大内需,但远水不解近渴,“救市”还是没能阻挡大批中小企业,尤其是外向型加工企业在金融风暴中应声倒地。  2008年年末,许多企业人难有迎接新
期刊
斯人长逝,但王永庆倾其毕生总结出来的经营管理理念,以及人生观,特别是他与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殊途同归的东方管理风范,仍值得众多“寒冬”中辗转的企业家借鉴。    90年前,当24岁的松下幸之助创建起松下电器时,在中国台湾的大山深处,2岁的王永庆还在饥寒交迫中挣扎。但若干年后,这两个人却拥有了共同的荣誉——“经营之神”。  当然,他们还有更多的共同点,比如身材纤瘦。事实上,在“台塑集团”至今5
期刊
什么是创新?学者和专家已经给出了各种定义。但说到底,创新就是用新的方法做事。    别把创新看玄了    很多人把创新看作一个复杂的工程。但是事实上,在商业上被证明成功的创新案例,往往却是那些最简单、最朴实的点子。最不起眼,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创新,恐怕当属George Foreman(乔治福尔曼)拳王小电器的烤炉。该产品给烧烤炉加了个排油装置,使得烤架能够排除食物中的无益油脂。但就是这个简单的创新
期刊
还有什么时候,像现在这样,更能让HR一显身手?!  有多少企业,在挂着“人力资源部”牌子的办公室里,还是在做着“后勤”、“人事”、“行政管理”的杂活儿?  即便有HR声称,他们已经变成业务部门,客户就是其他部门和全体员工——但对于更多公司来说,这种变化与其说是HR的功能转型,不如说只是HR在姿态上变得更加主动。真正涉及到对部门的业绩帮助,恐怕目前还难有令人信服的数据能够证明。  事实上,近10年来
期刊
2008年是全球经济受到重创的一年。继诸多公司出现倒闭、衰退及政府干预后,金融服务行业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进入2009年,全球经济仍然面临着螺旋式下降的压力。随着市场波动的加剧,商业风险级数呈倍数增长。风险从来都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企业必须保持敏锐和警觉为明天的挑战做好准备。现实充满了矛盾,谁都无法对不能预知的事情做好充分准备,但我们知道,如果不能做好准备的话,形势将更加严峻。  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