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三大专业课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水平直接影响植保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作者将信息传播的三个阶段“认知”、“态度”和”行为”应用到《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中,演绎为教师教学的三阶段:教师角色认知、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在传播理论指导下,教学效果良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植物化学保护学》 角色认知 教学态度 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是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所以传播理论适用于教学活动。要完成传播,需要三个阶段:认知、态度和行为。而教学《植物化学保护学》的老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角色认知、教学态度——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一、《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师的角色认知
在《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是传播学中的“谁”,是“施教者”,他所教授的内容构成传播学中的“说什么”。对于化保教师来说,是教学内容(信息)收集、加工和传播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成功的主要责任者。身为化保教师,应该具备下列知识认知。
1.对所授专业及受众(学生)的认知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应该对植物保护专业有充分了解,了解植物保护专业的性质与培养目标等,学生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专业程度。防止教学过程中跑偏,以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抓不住重点,对熟悉的内容大讲特讲,不熟悉的一带而过甚至不讲。
植物化学保护专业的学生将来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是植物医生。所有农作物包括森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甚至在采后贮存过程中都可能受害虫、病原微生物、杂草或杂木等有害生物的危害,都需要植物医生进行诊断、分析、开具处方,提供有效的防治方法。所以植物保护人才是农业生产的螺丝钉,任何作物生产都离不开植物保护,植保人才应该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这就要求植物医生识别有害生物、认识有害生物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和特点、掌握防治手段和方法。植物保护专业的三大专业课程包括《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和《植物化学保护学》。农病、农虫教会学生如何诊断病、虫,了解和掌握病、虫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及一般的防治方法。而我认为植物化学保护学,是植保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原因如下:
(1)化学防治是农业生产中防治有害生物的最重要的手段。目前防治病、虫、草害有多种方法,如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但是纵观国内外对有害生物的防治,迄今化学防治仍然是最重要的手段,其他手段只能起辅助作用。
(2)化保课程的学习,可以带动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和掌握。植物保护专业有三大专业课:《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和《植物化学保护学》。化保涉及的农药包罗万象,包括杀虫剂、杀菌剂等八大类农药,而不同的农药品种,其生物活性不同。学生在掌握农药品种的活性、特点的基础上,必须熟识病害、虫害、草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识别要点,才能科学安全地用好农药,充分发挥农药的性能和药效,才能达到病虫草害防治的目的。所以化学的学习可以带动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可以说《植物化学保护学》是植保专业三大专业课中的核心课程。
(3)植保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面向农药公司就职。毕业生在农药公司中主要从事农药销售、农药研发、技术培训等工作。现在的在校生,毕业后可能有部分学生继续读研新造,有些学生直接就业。直接就业的学生几乎超过90%在农药公司或农业种植园从事与农药或植保有关的工作,而现在与植保专业有关的硕士、博士(如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农药毒理学、农药学等方向)大部分的就业方向与农药有关。从这一层面看,植物化学保护学是植物保护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
2.对《植物化学保护学》的认知
(1)概述。植物化学保护学是关于农药性能、农药制剂、农药试验、农药管理、农药科学使用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关于如何充分发挥农药药效、减少农药对人、畜、环境毒性的学科。农药是农业生产上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必需品。在农业生产中,因有害生产造成的损失可能占农产品产量的30%~40%,蔬果类可能占50~80%,而使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挽回的损失可达到30%左右。如果不用农药,则世界上将有很多人挨饿。农药还在保证农产品质量方面起很大作用,一方面农药的使用可以保证农产品的整洁度,品相好,生产出高端产品(无虫孔、无病斑),另一方面可以使农产品免受一些能产生毒素的致病菌(如小麦赤霉病产生呕吐毒素,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的侵染,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性。
而农药在其发展史上出现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有的农药对哺乳动物毒性较高,有的农药对生态平衡和环境破坏性较大。这就要求加强农药管理,科学使用农药。植物化学保护学就是一门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药效、消除农药负面影响的学科。
(2)内容。植物化学保护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博的外延,其涉及的知识内容繁杂、共分十多章,几乎每一章拿出来就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第二章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涵盖了“农药加工剂型”及“农药科学使用技术”两大方面内容;第三章至第七章是农药各论部分,分别是“杀虫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及其他有害生物防治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这几章是关于不同有害生物的防治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各自独立,自成体系。有害生物的分类、生理生化特性相差较大,要求教师知识面广、涉猎范围大,并且具有一定深度。第八章是农药有害生物抗药性及其综合治理,第九章农药与环境安全,第十章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第十一章农药的科学使用。
植物化学保护学涉及的基础理论有:物理化学、数理统计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动物学等;涉及的专业基础学科及专业学科有植物学、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等;涉及的专业提高及拓展学科有昆虫生理学、农药毒理学(包括杀虫剂毒理学、杀菌剂毒理学、除草剂毒理学等)、农药生物测定技术、农药剂型加工学、农药科学使用技术、植保器械、农药环境毒理学等。 (3)对化学保护学教师的要求:植物化学保护学既是一门理论知识丰富的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掌握和熟悉这些内容,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前后章节的知识应该融会贯通;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照搬课本,要理论联系实际。此外,要注意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为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和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还应搜集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人物、事件等。如:“邱氏鼠案”、“化学起源与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的关系”、“药害事件”、“农药中毒事件”、“对学科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事迹”、“博帕尔事件”,等等。
教师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外,还应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密切关注学科的最新进展如毒理学的新发现、新农药品种的研发、新产品的面市及在中国农资市场上出现的新的农药品种;世界各国对农药管理方面的新的政策法规。在课堂上及时补充这些新内容,以免学生了解的农药知识与市场脱节,使学生进入职场后适应能力强。
二、教学态度: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对教师角色有充分认知后,教学态度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态度体现在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方面。
美国教育家阿道尔夫·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责任感的根本内容,在于把成长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放开手脚促其自理,发展对所学东西的兴趣,增强自我发展的信心[1]。中国有句古语“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而学生才是主体。从这一点看,教师的责任感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而不是停留在如何提高专业知识储备量、如何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如何监督学生的作业等层面。后者是教师对自身的要求,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本分,是分内的事。如果一个教师只是在自身素质的提高方面下工夫,忽略学习的主体——学生,那么学生的学习可能是被动地接受灌输,可能没有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可能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当学生有一个学习的强大动力时,才能有学好本门课的强烈愿望,才能付诸行动。这个动力来源于哪里?如何激发?这是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所在。
在植物化学保护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种类型,这可能适合一般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分类。
1.部分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人生规划,他们选择这个专业学习,未来要从事与该专业有关的工作,所以他们身上有自发地学习欲望和强大的动力。
2.有些学生可能没有那么远的规划,但是他们在乎的可能是眼前的一些利益如奖学金等,这些学生很在乎学习成绩,这是他们学习的动力。
对于这两类学生,教师一般不用费心思,备好课讲好课基本可以完成教学职责。
3.但是还有一类学生,他们既没有长远的人生规划,又无望拿奖学金、无望入党等,所以随心所欲、随波逐流,上课时可能在玩手机、听音乐等做一些自认为感兴趣的事情,对于“植物化学保护学”既没兴趣又不培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特别要关注那些坐在教室后排、低头不听讲的学生。
这第三类学生的问题在于对专业认知的不协调,他们对专业的认知可以分为:(1)应该学,但无用;(2)没兴趣,学别的;(3)虽想学,但基础差,不愿学,自暴自弃。
这类学生需要教师进行干预,帮助其分析问题所在,并且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不间断地给予关注,逐步培养其学习兴趣及责任心。我们所遇到的这类学生,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都改变了原有的看法和做法,最终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成绩。有的毕业后直接进农药公司上班,用人单位反映良好。
三、教学行为: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提高课堂的生动性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采用多媒体与板书同时进行的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在《植物化学保护学》的多媒体课件中,除了知识点及重点、难点外,与知识点相关的漫画、照片、动画、影片等也非常重要,这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也是使讲课变得生动、活泼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如讲到农药毒性、药害、表面张力、喷雾原理时,适当播放一些视频和图片,学生看PPT听讲,长时间会产生视觉疲劳,进而大脑疲劳,如果适时穿插一些板书则会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无论是多媒体授课还是板书授课,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注意力及听课兴趣最重要。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谈论式教学、课堂讨论等都是非常好的手段。化保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案例比比皆是,每一章节都可以举出很多案例,如以梨、苹果锈病为例,说明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选用的杀菌剂组合及使用方法、剂量等;以一个害虫为例,说明杀虫剂的使用方法;以麦田或大豆田杂草为例说明不同类型的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及除草剂轮用、混用方法及用途……
上课时,适时提问,可以让学生的思路跟着老师走,不会因为老师讲课内容繁多而走神;就某个问题进行课堂讨论,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总之,传播学中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理论,在指导植物化学保护教学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学生中的不协调声音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消失,最终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后调查等任务也能按时完成,对本学科都表现出浓厚兴趣,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相信传播学理论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有同样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翟召博.教师责任感三辨[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2003,4(3):54-56.
关键词: 《植物化学保护学》 角色认知 教学态度 教学行为
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是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所以传播理论适用于教学活动。要完成传播,需要三个阶段:认知、态度和行为。而教学《植物化学保护学》的老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角色认知、教学态度——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一、《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师的角色认知
在《植物化学保护学》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是传播学中的“谁”,是“施教者”,他所教授的内容构成传播学中的“说什么”。对于化保教师来说,是教学内容(信息)收集、加工和传播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成功的主要责任者。身为化保教师,应该具备下列知识认知。
1.对所授专业及受众(学生)的认知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应该对植物保护专业有充分了解,了解植物保护专业的性质与培养目标等,学生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专业程度。防止教学过程中跑偏,以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抓不住重点,对熟悉的内容大讲特讲,不熟悉的一带而过甚至不讲。
植物化学保护专业的学生将来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是植物医生。所有农作物包括森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甚至在采后贮存过程中都可能受害虫、病原微生物、杂草或杂木等有害生物的危害,都需要植物医生进行诊断、分析、开具处方,提供有效的防治方法。所以植物保护人才是农业生产的螺丝钉,任何作物生产都离不开植物保护,植保人才应该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这就要求植物医生识别有害生物、认识有害生物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和特点、掌握防治手段和方法。植物保护专业的三大专业课程包括《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和《植物化学保护学》。农病、农虫教会学生如何诊断病、虫,了解和掌握病、虫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及一般的防治方法。而我认为植物化学保护学,是植保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原因如下:
(1)化学防治是农业生产中防治有害生物的最重要的手段。目前防治病、虫、草害有多种方法,如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但是纵观国内外对有害生物的防治,迄今化学防治仍然是最重要的手段,其他手段只能起辅助作用。
(2)化保课程的学习,可以带动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和掌握。植物保护专业有三大专业课:《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和《植物化学保护学》。化保涉及的农药包罗万象,包括杀虫剂、杀菌剂等八大类农药,而不同的农药品种,其生物活性不同。学生在掌握农药品种的活性、特点的基础上,必须熟识病害、虫害、草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识别要点,才能科学安全地用好农药,充分发挥农药的性能和药效,才能达到病虫草害防治的目的。所以化学的学习可以带动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可以说《植物化学保护学》是植保专业三大专业课中的核心课程。
(3)植保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面向农药公司就职。毕业生在农药公司中主要从事农药销售、农药研发、技术培训等工作。现在的在校生,毕业后可能有部分学生继续读研新造,有些学生直接就业。直接就业的学生几乎超过90%在农药公司或农业种植园从事与农药或植保有关的工作,而现在与植保专业有关的硕士、博士(如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农药毒理学、农药学等方向)大部分的就业方向与农药有关。从这一层面看,植物化学保护学是植物保护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
2.对《植物化学保护学》的认知
(1)概述。植物化学保护学是关于农药性能、农药制剂、农药试验、农药管理、农药科学使用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关于如何充分发挥农药药效、减少农药对人、畜、环境毒性的学科。农药是农业生产上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必需品。在农业生产中,因有害生产造成的损失可能占农产品产量的30%~40%,蔬果类可能占50~80%,而使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挽回的损失可达到30%左右。如果不用农药,则世界上将有很多人挨饿。农药还在保证农产品质量方面起很大作用,一方面农药的使用可以保证农产品的整洁度,品相好,生产出高端产品(无虫孔、无病斑),另一方面可以使农产品免受一些能产生毒素的致病菌(如小麦赤霉病产生呕吐毒素,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的侵染,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性。
而农药在其发展史上出现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有的农药对哺乳动物毒性较高,有的农药对生态平衡和环境破坏性较大。这就要求加强农药管理,科学使用农药。植物化学保护学就是一门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药效、消除农药负面影响的学科。
(2)内容。植物化学保护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博的外延,其涉及的知识内容繁杂、共分十多章,几乎每一章拿出来就是一门独立的课程。第二章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涵盖了“农药加工剂型”及“农药科学使用技术”两大方面内容;第三章至第七章是农药各论部分,分别是“杀虫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及其他有害生物防治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这几章是关于不同有害生物的防治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各自独立,自成体系。有害生物的分类、生理生化特性相差较大,要求教师知识面广、涉猎范围大,并且具有一定深度。第八章是农药有害生物抗药性及其综合治理,第九章农药与环境安全,第十章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第十一章农药的科学使用。
植物化学保护学涉及的基础理论有:物理化学、数理统计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动物学等;涉及的专业基础学科及专业学科有植物学、普通昆虫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等;涉及的专业提高及拓展学科有昆虫生理学、农药毒理学(包括杀虫剂毒理学、杀菌剂毒理学、除草剂毒理学等)、农药生物测定技术、农药剂型加工学、农药科学使用技术、植保器械、农药环境毒理学等。 (3)对化学保护学教师的要求:植物化学保护学既是一门理论知识丰富的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掌握和熟悉这些内容,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前后章节的知识应该融会贯通;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照搬课本,要理论联系实际。此外,要注意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为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和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还应搜集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人物、事件等。如:“邱氏鼠案”、“化学起源与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的关系”、“药害事件”、“农药中毒事件”、“对学科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事迹”、“博帕尔事件”,等等。
教师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外,还应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密切关注学科的最新进展如毒理学的新发现、新农药品种的研发、新产品的面市及在中国农资市场上出现的新的农药品种;世界各国对农药管理方面的新的政策法规。在课堂上及时补充这些新内容,以免学生了解的农药知识与市场脱节,使学生进入职场后适应能力强。
二、教学态度: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对教师角色有充分认知后,教学态度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态度体现在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方面。
美国教育家阿道尔夫·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责任感的根本内容,在于把成长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放开手脚促其自理,发展对所学东西的兴趣,增强自我发展的信心[1]。中国有句古语“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而学生才是主体。从这一点看,教师的责任感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而不是停留在如何提高专业知识储备量、如何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如何监督学生的作业等层面。后者是教师对自身的要求,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本分,是分内的事。如果一个教师只是在自身素质的提高方面下工夫,忽略学习的主体——学生,那么学生的学习可能是被动地接受灌输,可能没有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可能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当学生有一个学习的强大动力时,才能有学好本门课的强烈愿望,才能付诸行动。这个动力来源于哪里?如何激发?这是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所在。
在植物化学保护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种类型,这可能适合一般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分类。
1.部分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人生规划,他们选择这个专业学习,未来要从事与该专业有关的工作,所以他们身上有自发地学习欲望和强大的动力。
2.有些学生可能没有那么远的规划,但是他们在乎的可能是眼前的一些利益如奖学金等,这些学生很在乎学习成绩,这是他们学习的动力。
对于这两类学生,教师一般不用费心思,备好课讲好课基本可以完成教学职责。
3.但是还有一类学生,他们既没有长远的人生规划,又无望拿奖学金、无望入党等,所以随心所欲、随波逐流,上课时可能在玩手机、听音乐等做一些自认为感兴趣的事情,对于“植物化学保护学”既没兴趣又不培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特别要关注那些坐在教室后排、低头不听讲的学生。
这第三类学生的问题在于对专业认知的不协调,他们对专业的认知可以分为:(1)应该学,但无用;(2)没兴趣,学别的;(3)虽想学,但基础差,不愿学,自暴自弃。
这类学生需要教师进行干预,帮助其分析问题所在,并且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不间断地给予关注,逐步培养其学习兴趣及责任心。我们所遇到的这类学生,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都改变了原有的看法和做法,最终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成绩。有的毕业后直接进农药公司上班,用人单位反映良好。
三、教学行为:多种教学手段并用,提高课堂的生动性
《植物化学保护学》是采用多媒体与板书同时进行的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的关键是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在《植物化学保护学》的多媒体课件中,除了知识点及重点、难点外,与知识点相关的漫画、照片、动画、影片等也非常重要,这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也是使讲课变得生动、活泼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如讲到农药毒性、药害、表面张力、喷雾原理时,适当播放一些视频和图片,学生看PPT听讲,长时间会产生视觉疲劳,进而大脑疲劳,如果适时穿插一些板书则会起到“提神醒脑”的作用。
无论是多媒体授课还是板书授课,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注意力及听课兴趣最重要。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谈论式教学、课堂讨论等都是非常好的手段。化保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案例比比皆是,每一章节都可以举出很多案例,如以梨、苹果锈病为例,说明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选用的杀菌剂组合及使用方法、剂量等;以一个害虫为例,说明杀虫剂的使用方法;以麦田或大豆田杂草为例说明不同类型的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及除草剂轮用、混用方法及用途……
上课时,适时提问,可以让学生的思路跟着老师走,不会因为老师讲课内容繁多而走神;就某个问题进行课堂讨论,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总之,传播学中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理论,在指导植物化学保护教学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学生中的不协调声音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消失,最终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对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后调查等任务也能按时完成,对本学科都表现出浓厚兴趣,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相信传播学理论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有同样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翟召博.教师责任感三辨[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基础教育版),2003,4(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