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神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从问题的引入和学习活动的设计上下工夫,引人入胜的开题,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
一、 巧设导入
课题能否成功的引入,对课堂的效果起了直接的决定作用,每节课我都力求采用同学们最感兴趣的事物来引导他们。学生对网络都很感兴趣,我就这样设计了一节课,“学习网络下载”,教材上只说明了下载的方法,我认为,这些内容并不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更不要说产生好奇心了,我进行了以下设计:学生通常对音乐、歌曲感兴趣,对用计算机欣赏歌曲学生们更感兴趣。所以开始上课时,我就用REAL PLAYER 播放一首很流行、很受欢迎的歌曲,这一着立竿见影,他们马上被吸引过来,簇拥在计算机前,一边听,一边窃窃私语,我适时地向他们简单讲述用REAL PLAYER听歌的方法,但是学生机上没有歌曲,也没有播放器,怎么办呢,我们到网上下载一个!课题就这样悄悄引入了,同学们听得全神贯注,做得专心致志,他们不仅学会了下载软件,还学会了安装软件,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二、 学以致用
学会使用浏览器,就能浏览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学会发送电子邮件,就能和朋友们相互联络;会发帖子,就可以和许多志趣相投的网友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学习结果立竿见影。“学”以致“用”在我们这门课中能更快,更突出的得以表现。计算机由于可操作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一种工具,学习信息技术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如学会POWER POINT的使用,就可以制作出声色俱现的演示文稿,而不必去学微机原理,更无须知道什么是程序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现在的学生兴趣爱好极为广泛,有的乐感好,有的绘画能力强,这样FLASH就让画画好的、审美能力强的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屏幕展示自己,让大家的掌声证明自己,因此他们会更有自信,更有动力。
三、 突出重点
信息技术不同于数学有很强的逻辑性、推理性,它的先后顺序、难易程度没有很明显的界限,尤其表现在应用软件上,像我们工作生活中常用的WORD,EXCEL,POWER POINT等,并不是必须掌握了所有琐碎的基本知识如拼写检查、背景设计、模版设计等才能做出作品,长篇大论的介绍界面、菜单、模版、版式等基本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学习这样的课程時,可以打乱教材顺序,首先突出重点来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讲POWER POINT时,我首先用POWER POINT做了一个课件作自我介绍,课件中使用了文本、声音、视频、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而且每一对象都进行了动画设置,展示完成时,他们很好奇,我就指导他们去实践,简单介绍了文本、声音、图片的插入,幻灯片的切换效果的设置及每一对象动画效果的定义,然后要求他们也做一个自我介绍的课件,他们很快完成了,但是种种问题也出现了,为了让课件更为美观,错了的字怎么改正?字体、字色的怎么改变,幻灯片的背景如何的置换,以及我没有讲到的各种媒体的使用,如二维图形、艺术字等如何应用、调整?通过思考、实践,有的同学掌握了这些知识,没掌握的怀着迫切的心情认真听我讲解,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且记忆深刻。只用了短短的几个课时,大部分同学已能随心所欲地制作作品了。
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并且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学会学习的方法而且会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大城县第一中学)
一、 巧设导入
课题能否成功的引入,对课堂的效果起了直接的决定作用,每节课我都力求采用同学们最感兴趣的事物来引导他们。学生对网络都很感兴趣,我就这样设计了一节课,“学习网络下载”,教材上只说明了下载的方法,我认为,这些内容并不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更不要说产生好奇心了,我进行了以下设计:学生通常对音乐、歌曲感兴趣,对用计算机欣赏歌曲学生们更感兴趣。所以开始上课时,我就用REAL PLAYER 播放一首很流行、很受欢迎的歌曲,这一着立竿见影,他们马上被吸引过来,簇拥在计算机前,一边听,一边窃窃私语,我适时地向他们简单讲述用REAL PLAYER听歌的方法,但是学生机上没有歌曲,也没有播放器,怎么办呢,我们到网上下载一个!课题就这样悄悄引入了,同学们听得全神贯注,做得专心致志,他们不仅学会了下载软件,还学会了安装软件,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二、 学以致用
学会使用浏览器,就能浏览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学会发送电子邮件,就能和朋友们相互联络;会发帖子,就可以和许多志趣相投的网友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学习结果立竿见影。“学”以致“用”在我们这门课中能更快,更突出的得以表现。计算机由于可操作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作为一种工具,学习信息技术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如学会POWER POINT的使用,就可以制作出声色俱现的演示文稿,而不必去学微机原理,更无须知道什么是程序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现在的学生兴趣爱好极为广泛,有的乐感好,有的绘画能力强,这样FLASH就让画画好的、审美能力强的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屏幕展示自己,让大家的掌声证明自己,因此他们会更有自信,更有动力。
三、 突出重点
信息技术不同于数学有很强的逻辑性、推理性,它的先后顺序、难易程度没有很明显的界限,尤其表现在应用软件上,像我们工作生活中常用的WORD,EXCEL,POWER POINT等,并不是必须掌握了所有琐碎的基本知识如拼写检查、背景设计、模版设计等才能做出作品,长篇大论的介绍界面、菜单、模版、版式等基本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学习这样的课程時,可以打乱教材顺序,首先突出重点来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讲POWER POINT时,我首先用POWER POINT做了一个课件作自我介绍,课件中使用了文本、声音、视频、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而且每一对象都进行了动画设置,展示完成时,他们很好奇,我就指导他们去实践,简单介绍了文本、声音、图片的插入,幻灯片的切换效果的设置及每一对象动画效果的定义,然后要求他们也做一个自我介绍的课件,他们很快完成了,但是种种问题也出现了,为了让课件更为美观,错了的字怎么改正?字体、字色的怎么改变,幻灯片的背景如何的置换,以及我没有讲到的各种媒体的使用,如二维图形、艺术字等如何应用、调整?通过思考、实践,有的同学掌握了这些知识,没掌握的怀着迫切的心情认真听我讲解,也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且记忆深刻。只用了短短的几个课时,大部分同学已能随心所欲地制作作品了。
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并且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学会学习的方法而且会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大城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