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比已上市的大型央企,“中国烟草”的利润总额排名仅次于工行、中石油和建行,上市盈利能力排在第四位。比较实体经济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银行一般不比较净资产收益率),“中国烟草”比赚钱第二的中石油高出四成,后者只有10.57%
众所周知,在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中,烟草行业举足轻重,纳税占了政府收入近10%。烟草同时也维持着数以百万计烟农的生计,并在卷烟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烟草是块肥肉,在一些地方如云南,烟草甚至还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中国烟民数量高达3.2亿,占全世界吸烟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是世界上所有烟草商都垂涎三尺的地方。
2012年两会期间,作为兴业银行的新股定向增发单位之一,经由兴业银行A股定向增发公告,中国烟草总公司一向神秘的经营情况得以首度披露。审计后的数据显示,2010年该公司的总资产为9,699亿元,当年营收7,704亿元,实现净利润1,177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达14.7%。对比已上市的大型央企,其利润总额排名仅次于工行、中石油和建行,上市盈利能力排在第四位。比较实体经济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银行一般不比较净资产收益率),“中国烟草”比赚钱第二的中石油高出四成,后者只有10.57%。
戒不掉的烟草经济
据统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全球约1/3的烟草(243.5万吨烟叶)产生于中国,中国生产并消费了全球1/3的卷烟(1,700亿支)。巨大的市场意味着巨大的利润空间,反应到国家财政上,税收是最直接的体现。
事实上,自1987年起,烟草行业就一直占据中国纳税大户的地位。在与烟草经济相关的每一环上——从烟叶的种植、卷烟的生产、香烟的批发和零售,烟草都为中央财政贡献着可观的税收。中国针对烟草业征收的税一般被通称为“烟草税”,但实际上,所谓的“烟草税”可分解为烟叶税、增值税、消费税(包括从量税和从价税)三大部分。而卷烟增值税和消费税,则是中央政府在烟草业税收的最重要来源。
烟草行业的高收入在社会上早已被传为了一段又一段神话。
据一位烟草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烟草系统平均薪水确实算本地的高收入,比如他目前的年薪不到9万,公积金拿的是国家目前的最高标准,而本地其他行业的年薪很多不会超过5万。老员工到了中层基本上不会低于15万,局级的据说至少要三四十万以上。
“因为烟草系统本身工资差距很大,相互之间工资相对比较保密,这个数据大概就是基本工资和奖金的总和,别的收入就不太清楚了。”该人士表示。
对于烟草行业的高利润,协和医科大学全球控烟研究所杨功焕教授认为,中国烟民占数量世界的1/3,而且中国烟草行业属于垄断经营,一个拥有众多消费群体的行业却不存在任何竞争,自然是财源滚滚。
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从上个世纪开始制定烟草专卖法,实行烟草专卖制度,主要是为减少烟草危害,履行中国加入国际控制烟草公约。
然而,烟草专卖特殊的经营管理体制,使烟草行业成了一个具有绝对垄断地位的“独立王国”。
“中国特色”烟草体制
近日,有细心的媒体记者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官方网站上看到,国家烟草专卖局推荐的“中式卷烟特征理论体系构建及应用”榜上有名。据称,该项目研究成果的应用,“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市场适应性,近三年累计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735.74亿元,新增利税1,421.8亿元”。
中国控烟协会研究院许桂华称,烟草专卖制度是中国烟草利益集团如此强大的根源。
在中国的烟草专卖局与烟草总公司是个政企合一的体制。它既行使政府监管职能,又承担企业营销责任,致使政府监督职权不到位,严重后果是在参与制定烟草价格和提高烟草税收时起不到积极作用。
去年政府颁发的提高烟草价格的文件,实际上是烟草专卖局自我消化了,并没有提高烟草价格,达不到减少烟草制品使用的目的。这几年别国的平均烟草价格都在上涨,挪威是4.55美元,西欧和加拿大是3美元,美国是1.5美元,都高于中国0.6美元的平均价。1998年以后,英国烟草税平均每年增长5%。税金已经在烟草价格的构成中占据80%。韩国烟价提高10%后,烟草销量减少了20%。国际经验表明,提高烟草价格是减少烟草制品使用的有效措施之一。
帝国烟草公司代表曾向媒体表示:最近几年产量无法提升,与宣传受限和政府法令的双重压力有关。英国烟民的日吸卷烟量已经从2008年全面禁烟前的28支,下降到21支。
烟草日赚三五亿的“暴利”令人咋舌,但这个行业的“暴利”却还赶不上烟草“暴税”的1/3。据2012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烟草行业实现税利7,529.56亿元,同比增加1,382.89亿元,增长22.5%。上缴国家财政6,001.18亿元,同比增长22.82%。
相关人士称,中国烟草业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及对于国家财政收入有着重要的贡献。
一位知名烟草集团负责人还告诉记者,因为一直是本地的纳税大户,企业多年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重点保护。目前国家仍然在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需要更多的财政收入,势必对烟草行业继续保持较高重视。
许桂华认为,控烟关键要改变政企不分,目前烟草专卖局和中烟一套人马两个牌子,肯定是部门利益最大化,要增加产量,增加利润,增加税收就不可能为控烟减少销售。她建议,国务院重新调整“履约领导小组”,在“国家烟草专卖局”与“中国烟草总公司”没有分开之前,不能作为“履约领导小组”成员,建议改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担任“履约领导小组”组长。
尽管如此强势,中国烟草专卖的体制,也不是一夜形成的。事实是,在它成型的过程中,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这期间,不是国家经济命脉的烟草行业,却从地方垄断国企变成垄断央企了。1982年之前,中国并无现在的烟草总公司,直到1983年9月国务院发布《烟草专卖条例》(已废除),才正式确立发展国家烟草专卖制度,1984年1月才成立国家烟草专卖局。即便那时,全国各地的烟草生产也不是烟草专卖局全方位统一管理的。北京有卷烟厂,上海也有,它们互不搭界,各卷各的烟。到新世纪,卷烟生产才逐步纳入专卖体系之中。
众所周知,在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中,烟草行业举足轻重,纳税占了政府收入近10%。烟草同时也维持着数以百万计烟农的生计,并在卷烟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烟草是块肥肉,在一些地方如云南,烟草甚至还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中国烟民数量高达3.2亿,占全世界吸烟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是世界上所有烟草商都垂涎三尺的地方。
2012年两会期间,作为兴业银行的新股定向增发单位之一,经由兴业银行A股定向增发公告,中国烟草总公司一向神秘的经营情况得以首度披露。审计后的数据显示,2010年该公司的总资产为9,699亿元,当年营收7,704亿元,实现净利润1,177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达14.7%。对比已上市的大型央企,其利润总额排名仅次于工行、中石油和建行,上市盈利能力排在第四位。比较实体经济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银行一般不比较净资产收益率),“中国烟草”比赚钱第二的中石油高出四成,后者只有10.57%。
戒不掉的烟草经济
据统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全球约1/3的烟草(243.5万吨烟叶)产生于中国,中国生产并消费了全球1/3的卷烟(1,700亿支)。巨大的市场意味着巨大的利润空间,反应到国家财政上,税收是最直接的体现。
事实上,自1987年起,烟草行业就一直占据中国纳税大户的地位。在与烟草经济相关的每一环上——从烟叶的种植、卷烟的生产、香烟的批发和零售,烟草都为中央财政贡献着可观的税收。中国针对烟草业征收的税一般被通称为“烟草税”,但实际上,所谓的“烟草税”可分解为烟叶税、增值税、消费税(包括从量税和从价税)三大部分。而卷烟增值税和消费税,则是中央政府在烟草业税收的最重要来源。
烟草行业的高收入在社会上早已被传为了一段又一段神话。
据一位烟草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烟草系统平均薪水确实算本地的高收入,比如他目前的年薪不到9万,公积金拿的是国家目前的最高标准,而本地其他行业的年薪很多不会超过5万。老员工到了中层基本上不会低于15万,局级的据说至少要三四十万以上。
“因为烟草系统本身工资差距很大,相互之间工资相对比较保密,这个数据大概就是基本工资和奖金的总和,别的收入就不太清楚了。”该人士表示。
对于烟草行业的高利润,协和医科大学全球控烟研究所杨功焕教授认为,中国烟民占数量世界的1/3,而且中国烟草行业属于垄断经营,一个拥有众多消费群体的行业却不存在任何竞争,自然是财源滚滚。
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从上个世纪开始制定烟草专卖法,实行烟草专卖制度,主要是为减少烟草危害,履行中国加入国际控制烟草公约。
然而,烟草专卖特殊的经营管理体制,使烟草行业成了一个具有绝对垄断地位的“独立王国”。
“中国特色”烟草体制
近日,有细心的媒体记者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官方网站上看到,国家烟草专卖局推荐的“中式卷烟特征理论体系构建及应用”榜上有名。据称,该项目研究成果的应用,“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市场适应性,近三年累计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735.74亿元,新增利税1,421.8亿元”。
中国控烟协会研究院许桂华称,烟草专卖制度是中国烟草利益集团如此强大的根源。
在中国的烟草专卖局与烟草总公司是个政企合一的体制。它既行使政府监管职能,又承担企业营销责任,致使政府监督职权不到位,严重后果是在参与制定烟草价格和提高烟草税收时起不到积极作用。
去年政府颁发的提高烟草价格的文件,实际上是烟草专卖局自我消化了,并没有提高烟草价格,达不到减少烟草制品使用的目的。这几年别国的平均烟草价格都在上涨,挪威是4.55美元,西欧和加拿大是3美元,美国是1.5美元,都高于中国0.6美元的平均价。1998年以后,英国烟草税平均每年增长5%。税金已经在烟草价格的构成中占据80%。韩国烟价提高10%后,烟草销量减少了20%。国际经验表明,提高烟草价格是减少烟草制品使用的有效措施之一。
帝国烟草公司代表曾向媒体表示:最近几年产量无法提升,与宣传受限和政府法令的双重压力有关。英国烟民的日吸卷烟量已经从2008年全面禁烟前的28支,下降到21支。
烟草日赚三五亿的“暴利”令人咋舌,但这个行业的“暴利”却还赶不上烟草“暴税”的1/3。据2012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烟草行业实现税利7,529.56亿元,同比增加1,382.89亿元,增长22.5%。上缴国家财政6,001.18亿元,同比增长22.82%。
相关人士称,中国烟草业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及对于国家财政收入有着重要的贡献。
一位知名烟草集团负责人还告诉记者,因为一直是本地的纳税大户,企业多年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重点保护。目前国家仍然在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需要更多的财政收入,势必对烟草行业继续保持较高重视。
许桂华认为,控烟关键要改变政企不分,目前烟草专卖局和中烟一套人马两个牌子,肯定是部门利益最大化,要增加产量,增加利润,增加税收就不可能为控烟减少销售。她建议,国务院重新调整“履约领导小组”,在“国家烟草专卖局”与“中国烟草总公司”没有分开之前,不能作为“履约领导小组”成员,建议改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担任“履约领导小组”组长。
尽管如此强势,中国烟草专卖的体制,也不是一夜形成的。事实是,在它成型的过程中,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这期间,不是国家经济命脉的烟草行业,却从地方垄断国企变成垄断央企了。1982年之前,中国并无现在的烟草总公司,直到1983年9月国务院发布《烟草专卖条例》(已废除),才正式确立发展国家烟草专卖制度,1984年1月才成立国家烟草专卖局。即便那时,全国各地的烟草生产也不是烟草专卖局全方位统一管理的。北京有卷烟厂,上海也有,它们互不搭界,各卷各的烟。到新世纪,卷烟生产才逐步纳入专卖体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