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给现代教育注入了充沛的发展动力,成为现代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新世纪教育改革的新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文章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信息化教学为研究背景,基于情境创设进行教学创新,实现信息技术和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融合”,旨在为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情境创设;信息化教学;融合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原则
1.任务由浅入深的原则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培养学生该学科学习的综合能力,在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应该始终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力求教学内容层层推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进行调整,保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任务的有效性。教学任务由初级到高级,由高级到综合,不断实现对学生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力争对每个学生都进行有效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
2.在做事中学习的原则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该注意凸显学科特点,讲究实用性。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切切实实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养。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任务型教学中应该始终坚持“在做事中学习”的设计原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做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并采用多种方式来展示自我,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与传统课堂“灌输式”的教学相比,基于情境创设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品尝到完成任务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使其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
3.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是指在教学中目标让学生定、问题让学生提、活动让学生做。目标让学生定是指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接受能力,多调查了解学生的学情、基础;问题让学生提是指在教学中摒弃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发挥出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活动让学生做是指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实现有效的教学合作、探究、实践、体验。
二、教案设计与编制思路
通过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品德与社会》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解读与分析,确定出教学内容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应该着重考虑以下三点要求:一是深刻分析教材内容,把握教材核心元素,以教材为蓝本积极寻找情境创设需要的方法、内容,利用互联网技术寻求教学情境需要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为创建品德与社会教学情境做足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教学核心,充分凸显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学习;三是在编排课后作业练习时,着力编制拓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各种训练,并引导、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查询相关的资料,为下一次课做好准备。
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与学生身边的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收集相关资料时,一定要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留心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行为方式等,进而随时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和补充。同时构建网上学习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视频等教育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即使是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也能够较好地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
三、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信息化教学方式实践应用
1.角色扮演类情境创设
角色扮演类是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虚拟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扮演某个角色,通过角色的言行举止完成情境转变。例如,在学习《诚信是金》这一课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具体生动的故事情境:一个年轻人在人生路途上艰难跋涉,前行遇到一个渡口,因为渡船载重有限,年轻人需要将自己背负的五个包袱“健康”“美貌”“ 诚信”“机敏”和“才学”抛弃一个才能够平稳渡过渡口。学生通过扮演这个年轻人角色,根据自己的道德观念进行判断,选择抛弃五个行囊中的一个。如果抛弃了看似不重要的“诚信”,那么渡船会立即沉没,年轻人立即死亡。通过情境创设和角色体验,让学生明白如果离开诚信,那么即使拥有健康的身体、出众的才学,最终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角色扮演类虚拟情境可以为学生们营造多种选择的环境,不同的选择带来不相同的结果。如果角色扮演者在虚拟情境中做出了违背道德原则的错误选择,那么就会受到相应场景的惩罚。如果诚信低于某个临界点,那么本次游戏就会结束。学生们为了获取继续游戏的权利,就会不断做出正确的选择,明辨是非,做有道德的事。因此,角色扮演类虚拟情境能够让学生们在轻松有趣的活动游戏中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
2.实验类虚拟情境创设
实验类虚拟情境是针对真实环境下无法进行的内容进行实验,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安全防护意识。在实验类虚拟情境中,体验者将会面临生命危险,如果采取不当的措施,将会被困在危险情境中不能逃脱。例如,以《当危险发生的时候》这一课为例进行实验类虚拟情境创设:主人公东东在家里做作业的时候,突然闻到刺鼻的烟味,打开房门后发现楼道起火,浓烟滚滚。在虚拟情境下,学生就是主人公东东,通过鼠标和键盘控制东东的行为和具体路线。在规定时间内,东东每一项选择的做出都和不同的分数对应,如果选择正确则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选择错误则扣除相应的分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很容易学习、掌握到正确的逃生操作,养成良好的安全保护和危险逃生意识,并在危险发生之时,能够有效地保护自身。
3.游览类虚拟情境创设
游览类虚拟情境创设是指通过计算机虚拟计算构建一个虚拟的游览场景,并且提供多种游览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场景、游览路线,进而在不同的选择中学习不同游览场景知识。
四、总结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可以使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丰满、有血有肉,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走进学习,主动发展自我。在教学中引入场景创设方法既增加了授课的生动感,又容易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这一方法可以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予以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寅龙,李前进,李志祥,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方法及评价要点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6):15—18.
[2]张 杰,张晓兰,张 英.《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教学设计——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探究[J].中小学电教,2007,(3):48—49.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台江第二中心小学)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情境创设;信息化教学;融合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原则
1.任务由浅入深的原则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培养学生该学科学习的综合能力,在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应该始终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力求教学内容层层推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进行调整,保证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任务的有效性。教学任务由初级到高级,由高级到综合,不断实现对学生小学品德与社会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力争对每个学生都进行有效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
2.在做事中学习的原则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应该注意凸显学科特点,讲究实用性。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切切实实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素养。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任务型教学中应该始终坚持“在做事中学习”的设计原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做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并采用多种方式来展示自我,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与传统课堂“灌输式”的教学相比,基于情境创设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品尝到完成任务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使其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
3.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是指在教学中目标让学生定、问题让学生提、活动让学生做。目标让学生定是指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接受能力,多调查了解学生的学情、基础;问题让学生提是指在教学中摒弃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发挥出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活动让学生做是指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实现有效的教学合作、探究、实践、体验。
二、教案设计与编制思路
通过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品德与社会》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解读与分析,确定出教学内容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应该着重考虑以下三点要求:一是深刻分析教材内容,把握教材核心元素,以教材为蓝本积极寻找情境创设需要的方法、内容,利用互联网技术寻求教学情境需要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为创建品德与社会教学情境做足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教学核心,充分凸显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学习;三是在编排课后作业练习时,着力编制拓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各种训练,并引导、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查询相关的资料,为下一次课做好准备。
品德与社会课程内容与学生身边的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收集相关资料时,一定要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留心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行为方式等,进而随时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和补充。同时构建网上学习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视频等教育教学资源与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即使是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也能够较好地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
三、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信息化教学方式实践应用
1.角色扮演类情境创设
角色扮演类是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虚拟出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扮演某个角色,通过角色的言行举止完成情境转变。例如,在学习《诚信是金》这一课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具体生动的故事情境:一个年轻人在人生路途上艰难跋涉,前行遇到一个渡口,因为渡船载重有限,年轻人需要将自己背负的五个包袱“健康”“美貌”“ 诚信”“机敏”和“才学”抛弃一个才能够平稳渡过渡口。学生通过扮演这个年轻人角色,根据自己的道德观念进行判断,选择抛弃五个行囊中的一个。如果抛弃了看似不重要的“诚信”,那么渡船会立即沉没,年轻人立即死亡。通过情境创设和角色体验,让学生明白如果离开诚信,那么即使拥有健康的身体、出众的才学,最终也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角色扮演类虚拟情境可以为学生们营造多种选择的环境,不同的选择带来不相同的结果。如果角色扮演者在虚拟情境中做出了违背道德原则的错误选择,那么就会受到相应场景的惩罚。如果诚信低于某个临界点,那么本次游戏就会结束。学生们为了获取继续游戏的权利,就会不断做出正确的选择,明辨是非,做有道德的事。因此,角色扮演类虚拟情境能够让学生们在轻松有趣的活动游戏中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
2.实验类虚拟情境创设
实验类虚拟情境是针对真实环境下无法进行的内容进行实验,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保护自己、保护他人的安全防护意识。在实验类虚拟情境中,体验者将会面临生命危险,如果采取不当的措施,将会被困在危险情境中不能逃脱。例如,以《当危险发生的时候》这一课为例进行实验类虚拟情境创设:主人公东东在家里做作业的时候,突然闻到刺鼻的烟味,打开房门后发现楼道起火,浓烟滚滚。在虚拟情境下,学生就是主人公东东,通过鼠标和键盘控制东东的行为和具体路线。在规定时间内,东东每一项选择的做出都和不同的分数对应,如果选择正确则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选择错误则扣除相应的分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很容易学习、掌握到正确的逃生操作,养成良好的安全保护和危险逃生意识,并在危险发生之时,能够有效地保护自身。
3.游览类虚拟情境创设
游览类虚拟情境创设是指通过计算机虚拟计算构建一个虚拟的游览场景,并且提供多种游览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场景、游览路线,进而在不同的选择中学习不同游览场景知识。
四、总结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可以使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丰满、有血有肉,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走进学习,主动发展自我。在教学中引入场景创设方法既增加了授课的生动感,又容易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这一方法可以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予以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寅龙,李前进,李志祥,等.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方法及评价要点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6):15—18.
[2]张 杰,张晓兰,张 英.《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教学设计——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过程探究[J].中小学电教,2007,(3):48—49.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台江第二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