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创伤性;情绪危机;个案辅导
一、案例介绍
小东(化名),男,17岁,某天非常惊恐地跑来心理咨询室,看上去很焦急,很激动,怕自己会情绪失控而做出冲动的事情来(对班主任进行人身攻击)。接着小东出现了无意识现象:双手抱着头、全身发抖、哭喊、乱叫、表情异常、言语异常等,大约20分钟后恢复正常。因为小东之前接受过多次心理咨询,所以笔者对小东的情况比较了解,小东有抑郁障碍,多次产生自杀的念头,还曾经实施过自杀的行为,所以对于小东的情绪危机必须高度重视。
1.基本情况
小东说话声音特别轻,喜欢笑着叙说痛苦的事情。每次讲话前总是犹豫,但一开口就停不下来,而且多次重复提到以前的事情,每当遇到与其观点对立的情况,就会很不平静。在交流的过程中喜欢问“老师,我的这个想法是不是很变态”“我的声音听起来像不像女孩子?”小东最近情绪波动较大,睡眠也不好,晚上经常做噩梦。梦到自己的情况被同学们知道了,就跳楼自杀了,在坠落的过程中突然惊醒,出了一身冷汗。小东的胃口不好,总是吃不下,也不觉得饿,有种飘飘忽忽的感觉。大热天,小东头上流着汗,但身体却感到冰冷,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很紧张,身子缩成一团才能入睡(此症状已有两年多)。
小东曾经想吃安眠药自杀,幸好被妈妈及时发现送进医院。虽然知道自杀是不好的,但有时候仍然会控制不住这么想。不过想到妈妈会受不了这个打击,所以决定要为了妈妈而活,等妈妈走后自己再离开这个世界。
2.家庭背景
小东来自离异家庭,8岁时父母离婚,之后他和母亲、姐姐一起生活。姐姐比他大11岁,在父母离婚后不久就出嫁了。母亲每天上夜班很晚才回来,白天家里就只剩下他一个人。母亲身体不好,有糖尿病、高血压,脾气暴躁,非常唠叨,时常打骂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的小东对母亲又爱又怕。小东和父亲的感情冷淡,很少往来,在小东的眼里,父亲是个不负责任的人,他对父亲有很多怨恨。
3.过往经历
小东在幼儿园的时候曾被老师罚穿女孩子的衣服站在大操场上,还被老师踢到下身导致下身青肿。因为身体上的原因,6岁的时候,被小朋友讥笑是异类,他感到很自卑。8岁那年他第一次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一是因为爸妈在闹离婚,另一个原因他不想说,觉得说出来会无地自容,他只是说自己是个异类、变态(后来得知这个想法是想要变性)。
初中的时候,有两个女生总是当着他的面尖叫,说他恶心,小东为此经常跑回家,不愿意也不敢去学校。到了高中后缺少朋友,很少与同学交流,被班主任怀疑为自闭症。
二、分析与诊断
1.原因分析
首先,小东遭受过很多创伤经历,导致创伤障碍。
根据小东的情况来看,这是一个非常不幸的孩子,童年有过多次创伤经历。第一,8岁时父母离异,这是一个重大的家庭变故,父母的争吵打闹对孩子而言可谓是灾难性事件。一般孩子都会把父母不和归罪于自己,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才导致父母离婚。第二,持续暴露在人际创伤的环境中,家里多数情况下只有小东一个人,母亲由于工作的原因对小东疏于照顾,而且还常常施以暴力;在幼儿园里遭受小朋友们的讥笑;初中的时候,有两个女生经常当着他的面大声尖叫、侮辱他。第三,遭受过性别侮辱和生殖器方面的伤害。
在经历过这些创伤性的事件,又缺乏外在的支持资源的情况下,很容易有持续性的创伤障碍。研究表明,相对于青春期才开始的慢性创伤,生命早期就出现的创伤具有更大的潜在力量,可能会极大地改变低龄儿童的人生发展轨迹。一般的情绪性创伤症状有恐惧、抑郁、愤怒和情绪紊乱(即频繁的情绪变化或难以忍受负性情感状态)等。
其次,小东的个性和心理因素在受到创伤后产生扭曲。
童年创伤可能扭曲儿童对自己、对创伤的加害者、对他人、对社会以及对世界的观念或认知。儿童因此发展出来的自我中心世界观,可能导致他们就创伤事件进行自我责备,因而产生抑郁症状,诸如内疚、羞耻、自尊降低、无价值感,甚至有自杀倾向。小东遇事容易消极悲观,容易有自罪、自责的情绪。没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常常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把担忧想象成真实的情景,这样的个性和心理很容易导致抑郁、焦虑。另外,通过“房树人”的测验,发现小东的心里住着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很脆弱、无助,没有力量感。他还画了被乌云遮住的月牙,可见其内心非常缺少爱,很忧郁,不快乐。
最后,班主任的情感变化是导火索。
小东觉得自己是出于信任才把很多事情和班主任说的,可是后来发现班主任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冷淡,还说他有自闭症,要他主动与同学交往。“自闭症”这个词触动了小东那颗敏感的心。一直以来他内心都觉得自己不太正常,同伴说自己是异类、变态,已经让他的内心顾虑重重了。这次又听到班主任说他有“自闭症”,导致了“创伤性联结”,小东把之前受到的侮辱、嘲笑等导致的不良情绪全都投射到了班主任身上,于是对班主任积聚了极大的不满和怨恨。后来班主任提出要见家长时,小东的要求被拒绝,他深深地感受到被忽视、被否认,导致了他的愤怒情绪再次高涨。于是才有了小东在来到咨询室时害怕自己在冲动之下做出失控的事情来。
一项研究指出:长期受虐待或者暴力对待的儿童因为经历过父母和他人的拒绝,因而可能对觉察到的拒绝从过度敏感发展到产生障碍的程度,把拒绝视为虐待或发生其他创伤行为的预警信号。严重受创的儿童经常表现出情绪失调,即情绪的大起大落或难以应对的负面情绪。因此班主任的拒绝成为小东创伤性情绪失调的导火索,班主任的评价成为了小东情绪危机产生的应激事件。
2.案例诊断
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知情意统一,主客观一致,个性相对稳定来看,来访者意识清醒,社会功能相对完好,能够坚持上学,完成作业。另外,来访者并没有完全丧失自知力,有求助意识,多次主动到心理咨询室来倾诉自己的担忧恐惧和痛苦的情绪,对自己的情况很清楚,也有自己的努力目标,可以排除精神障碍的可能。但来访者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自卑,痛苦,易激惹,不喜欢被否定,容易情绪失控,睡眠和食欲不好,有过自杀的行为,平时常有“死了能够解脱”的念头,心情抑郁,所以诊断为抑郁障碍。根据小东在咨询室里下意识地双手抱着头、全身发抖、哭喊、乱叫、表情异常、言语异常等现象,诊断为创伤性情绪危机。 咨询和辅导方案为危机干预和转诊精神科进行药物治疗,辅以定期的心理辅导。
三、咨询策略
1.对小东的心理危机的紧急干预
首先,确保小东的人身安全,制定应急预案。在小东发作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确保他的人身安全,关闭门窗,排除一切潜在危险因素,静静守候在其身旁,不去控制他。联系学校相关领导,汇报小东的情况,配合领导制定启动应急预案。由领导组织成立危机干预小组,成员包括年级部主任、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心理教师。召开紧急会议,对于每个成员需要做什么进行了分工。
其次,打消小东的疑虑,作一般化处理。大概二十多分钟后,小东恢复正常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刚才怎么了?我做什么了吗?”对于自己的表现非常担心。因为他没有发作之前害怕自己会做出一些失控的举动,所以要打消他的疑虑,把他的表现淡化,作一般化处理。于是我很平静地对小东说:“没有什么,你没有做什么。”
再次,采用深呼吸和冥想的方法为小东做放松训练。有证据显示,放松练习可以扭转应激对青少年和儿童造成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不利影响。首先是做深呼吸,指导语为:深深地、慢慢地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呼气,呼气的同时对自己慢慢地说“5”,直到所有的气体都呼出你的双肺。接着再深深地慢慢地吸一口气,吸气时,对自己慢慢地说“4”,一直这样做,直到你数到“0”为止。之后,引导小东做冥想练习。冥想是一个让人的大脑和身体安静下来,感受到放松与平和的方法。练习要点是对自己大脑中的想法只是看和观察,不去判断或者做什么处理。
最后,处理和转变小东对班主任的愤怒情绪。建议小东通过写信的方式在纸上写下对班主任的所有不满,尽情宣泄自己的委屈和不快。事先讲清楚这是一种情绪化解的手段,不会真的把信拿给班主任看,所以不用有心理负担,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把心里积压的愤怒都表达出来,怎么说痛快就怎么说。于是,小东飞快地写了一页半,包括不被理解,被看不起,言语太伤人,讨厌你之类的话语。由于小东写的时候很认真、投入,所以对于愤怒情绪的处理比较理想。
2.利用认知疗法帮助来访者改变不合理信念,融洽与班主任的关系
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认识过程是个体情感和行为的中介,适应不良的情感和行为与适应不良的认知有关。认知疗法特别注重改变不良的认知,即不合理的、歪曲的、消极的信念和想法,认为不良的认知是引发自我挫败行为的根本原因,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可以改变情绪和行为。
该生内心特别希望别人能够对他有充分的耐心,和颜悦色地对待他,关心他,照顾他。当他一次又一次地找班主任倾诉时,发现班主任不如以前那样耐心了,有些冷淡了,就特别受不了。
生:班主任不理解我,因为我的成绩不好,还常迟到,我的表现不好,成了班级的绊脚石,阻碍了班主任业绩的发展,她才对我很不耐心和冷漠的。我很信任她才找她说我的情况,可是她根本就不理解。
师:当一个人表现得没有耐心时,除了因为对别人不满意,如你上面提到的那些原因外,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性呢?
生:(沉默)
师:有没有可能是她自己的原因呢?
生:可能她自己也有心情不好、不顺心的时候吧。
师:班主任每天要面对和处理很多的事情,要照顾班级很多的学生,还有可能休息不好,为家里的事情而烦心也不一定。所以这个不耐烦并不一定是针对你的。能不能多想想班主任对你关心的事情?
生:(点头)
3.与班主任及时沟通,帮助班主任全面认识小东,理解其心理和行为表现
让班主任知道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把小东和他的问题分开,不再把他看成是问题学生,而是看成被许多问题困扰着的学生。明确对于小东这样的学生而言,一切都不重要,生命安全才是第一位的,因此应看轻作业问题、迟到问题等。另外,降低班主任对小东抑郁症的担忧,只要按时服药,不会有安全问题。建议班主任多微笑,多倾听,多给小东一些时间和耐心。注意语言的表达,尤其是对待小东这样敏感的学生,以免造成不良刺激。班主任后来组织了学生们为小东写心意卡片,来自大家的祝福和关心帮助使小东能更加积极勇敢地面对自己。
4.与家长及时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转诊精神科,配合药物治疗
让其母亲充分认识到小东的危机,少给一些压力,多给一些关爱、理解和情感支持,感受到家庭的温馨能够帮助小东更快康复。小东的母亲非常重视,让小东的父亲和姐姐一起帮助小东化解危机。由其父亲和姐姐陪同小东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舍曲林(抗抑郁类药)。尽管中途出现了一些身体不适反应,但小东在爱的氛围中选择坚持服药。其母每天都会监督提醒儿子按时服药,对于小东病情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学校同意小东休假一个月,由住校生转为通校生
小东的情况得到了学校相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同意小东休假一个月,待状态转好之后再回校上课。并且满足小东的心愿,由住校生转为通校生,打消了他心里的怀疑和忧虑。转为通校生后,小东心里踏实多了,情绪和睡眠也有了很大的好转。在治疗的过程中小东还得到了学科教师的支持,老师们愿意利用课间、中午休息等时间为小东补课,这打消了小东害怕自己的学习落下的担忧,有利于他情绪的缓和。
6.后续咨询
(1)利用森田疗法帮助小东变得平和,活在当下
小东在咨询过程中总是表现得很急躁,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停不下来,总是打断咨询师的话,而且总是反复叙说以前的事情,或者总是担忧还没有到来的事情,想到一些可怕的后果,而对当下和此刻往往是忽视和逃避的。这种情况非常适合用森田疗法。
(2)利用叙事疗法帮助小东成长
通过“房树人”投射测验,笔者看到了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正在流泪,而她的爸爸妈妈远远地站在一边。画面向我们投射出小东的内心住着一个小女孩,很无助很孤独。虽然他的身体已经长大了,可是内心还是很弱小、无力的。所以在咨询过程中他才会滔滔不绝地叙说自己的故事,不会照顾听者的情绪和感受,比较自我中心,行事风格完全像个五岁的孩子。只有让那个孩子得到爱的滋养和照顾,他才会感到满足,才会愿意长大。而用叙事的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来访者,将他的问题和他分开。将问题外化,用爱、支持、理解、倾听、陪伴帮助来访者变得更有力量,从而慢慢地成长。
四、咨询结果
在整个过程中,小东由开始的拒绝接受治疗、拒绝吃药到按时吃药、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小东现在是我校高三年级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依然能积极备考,心态也很平和。能够按时来学校上课,情绪很稳定。与同学交往时更自然了,上课回答问题的声音大多了。从班主任、科任教师到同学都一致认为小东的进步很大。
五、咨询反思
回顾这个复杂的案例,笔者认为能够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持
来自学校、班级和家庭的合作是帮助来访者获得力量的源泉。加上接受正规的治疗、按时服药、定期的心理辅导,最后才取得了成功。在危机干预中充分的放松训练和对愤怒情绪的处理是成功化解危机的关键。
2.爱的力量可以化解一切危机
当来访者是一个特别没有力量感的人时,就会逃避问题,拒绝面对,会喜欢抱怨、指责,推脱帮助自己的责任,在生活中为自己筑起一道厚厚的保护墙,用伪装、逃避的形式来保护自己。但是当他感受到周围的支持和爱的力量时,他就慢慢地放下了防御,开始试着努力克服困难,找到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宁中学,海宁,314408)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丁 尧
一、案例介绍
小东(化名),男,17岁,某天非常惊恐地跑来心理咨询室,看上去很焦急,很激动,怕自己会情绪失控而做出冲动的事情来(对班主任进行人身攻击)。接着小东出现了无意识现象:双手抱着头、全身发抖、哭喊、乱叫、表情异常、言语异常等,大约20分钟后恢复正常。因为小东之前接受过多次心理咨询,所以笔者对小东的情况比较了解,小东有抑郁障碍,多次产生自杀的念头,还曾经实施过自杀的行为,所以对于小东的情绪危机必须高度重视。
1.基本情况
小东说话声音特别轻,喜欢笑着叙说痛苦的事情。每次讲话前总是犹豫,但一开口就停不下来,而且多次重复提到以前的事情,每当遇到与其观点对立的情况,就会很不平静。在交流的过程中喜欢问“老师,我的这个想法是不是很变态”“我的声音听起来像不像女孩子?”小东最近情绪波动较大,睡眠也不好,晚上经常做噩梦。梦到自己的情况被同学们知道了,就跳楼自杀了,在坠落的过程中突然惊醒,出了一身冷汗。小东的胃口不好,总是吃不下,也不觉得饿,有种飘飘忽忽的感觉。大热天,小东头上流着汗,但身体却感到冰冷,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很紧张,身子缩成一团才能入睡(此症状已有两年多)。
小东曾经想吃安眠药自杀,幸好被妈妈及时发现送进医院。虽然知道自杀是不好的,但有时候仍然会控制不住这么想。不过想到妈妈会受不了这个打击,所以决定要为了妈妈而活,等妈妈走后自己再离开这个世界。
2.家庭背景
小东来自离异家庭,8岁时父母离婚,之后他和母亲、姐姐一起生活。姐姐比他大11岁,在父母离婚后不久就出嫁了。母亲每天上夜班很晚才回来,白天家里就只剩下他一个人。母亲身体不好,有糖尿病、高血压,脾气暴躁,非常唠叨,时常打骂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的小东对母亲又爱又怕。小东和父亲的感情冷淡,很少往来,在小东的眼里,父亲是个不负责任的人,他对父亲有很多怨恨。
3.过往经历
小东在幼儿园的时候曾被老师罚穿女孩子的衣服站在大操场上,还被老师踢到下身导致下身青肿。因为身体上的原因,6岁的时候,被小朋友讥笑是异类,他感到很自卑。8岁那年他第一次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一是因为爸妈在闹离婚,另一个原因他不想说,觉得说出来会无地自容,他只是说自己是个异类、变态(后来得知这个想法是想要变性)。
初中的时候,有两个女生总是当着他的面尖叫,说他恶心,小东为此经常跑回家,不愿意也不敢去学校。到了高中后缺少朋友,很少与同学交流,被班主任怀疑为自闭症。
二、分析与诊断
1.原因分析
首先,小东遭受过很多创伤经历,导致创伤障碍。
根据小东的情况来看,这是一个非常不幸的孩子,童年有过多次创伤经历。第一,8岁时父母离异,这是一个重大的家庭变故,父母的争吵打闹对孩子而言可谓是灾难性事件。一般孩子都会把父母不和归罪于自己,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才导致父母离婚。第二,持续暴露在人际创伤的环境中,家里多数情况下只有小东一个人,母亲由于工作的原因对小东疏于照顾,而且还常常施以暴力;在幼儿园里遭受小朋友们的讥笑;初中的时候,有两个女生经常当着他的面大声尖叫、侮辱他。第三,遭受过性别侮辱和生殖器方面的伤害。
在经历过这些创伤性的事件,又缺乏外在的支持资源的情况下,很容易有持续性的创伤障碍。研究表明,相对于青春期才开始的慢性创伤,生命早期就出现的创伤具有更大的潜在力量,可能会极大地改变低龄儿童的人生发展轨迹。一般的情绪性创伤症状有恐惧、抑郁、愤怒和情绪紊乱(即频繁的情绪变化或难以忍受负性情感状态)等。
其次,小东的个性和心理因素在受到创伤后产生扭曲。
童年创伤可能扭曲儿童对自己、对创伤的加害者、对他人、对社会以及对世界的观念或认知。儿童因此发展出来的自我中心世界观,可能导致他们就创伤事件进行自我责备,因而产生抑郁症状,诸如内疚、羞耻、自尊降低、无价值感,甚至有自杀倾向。小东遇事容易消极悲观,容易有自罪、自责的情绪。没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常常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把担忧想象成真实的情景,这样的个性和心理很容易导致抑郁、焦虑。另外,通过“房树人”的测验,发现小东的心里住着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很脆弱、无助,没有力量感。他还画了被乌云遮住的月牙,可见其内心非常缺少爱,很忧郁,不快乐。
最后,班主任的情感变化是导火索。
小东觉得自己是出于信任才把很多事情和班主任说的,可是后来发现班主任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冷淡,还说他有自闭症,要他主动与同学交往。“自闭症”这个词触动了小东那颗敏感的心。一直以来他内心都觉得自己不太正常,同伴说自己是异类、变态,已经让他的内心顾虑重重了。这次又听到班主任说他有“自闭症”,导致了“创伤性联结”,小东把之前受到的侮辱、嘲笑等导致的不良情绪全都投射到了班主任身上,于是对班主任积聚了极大的不满和怨恨。后来班主任提出要见家长时,小东的要求被拒绝,他深深地感受到被忽视、被否认,导致了他的愤怒情绪再次高涨。于是才有了小东在来到咨询室时害怕自己在冲动之下做出失控的事情来。
一项研究指出:长期受虐待或者暴力对待的儿童因为经历过父母和他人的拒绝,因而可能对觉察到的拒绝从过度敏感发展到产生障碍的程度,把拒绝视为虐待或发生其他创伤行为的预警信号。严重受创的儿童经常表现出情绪失调,即情绪的大起大落或难以应对的负面情绪。因此班主任的拒绝成为小东创伤性情绪失调的导火索,班主任的评价成为了小东情绪危机产生的应激事件。
2.案例诊断
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知情意统一,主客观一致,个性相对稳定来看,来访者意识清醒,社会功能相对完好,能够坚持上学,完成作业。另外,来访者并没有完全丧失自知力,有求助意识,多次主动到心理咨询室来倾诉自己的担忧恐惧和痛苦的情绪,对自己的情况很清楚,也有自己的努力目标,可以排除精神障碍的可能。但来访者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自卑,痛苦,易激惹,不喜欢被否定,容易情绪失控,睡眠和食欲不好,有过自杀的行为,平时常有“死了能够解脱”的念头,心情抑郁,所以诊断为抑郁障碍。根据小东在咨询室里下意识地双手抱着头、全身发抖、哭喊、乱叫、表情异常、言语异常等现象,诊断为创伤性情绪危机。 咨询和辅导方案为危机干预和转诊精神科进行药物治疗,辅以定期的心理辅导。
三、咨询策略
1.对小东的心理危机的紧急干预
首先,确保小东的人身安全,制定应急预案。在小东发作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确保他的人身安全,关闭门窗,排除一切潜在危险因素,静静守候在其身旁,不去控制他。联系学校相关领导,汇报小东的情况,配合领导制定启动应急预案。由领导组织成立危机干预小组,成员包括年级部主任、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心理教师。召开紧急会议,对于每个成员需要做什么进行了分工。
其次,打消小东的疑虑,作一般化处理。大概二十多分钟后,小东恢复正常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刚才怎么了?我做什么了吗?”对于自己的表现非常担心。因为他没有发作之前害怕自己会做出一些失控的举动,所以要打消他的疑虑,把他的表现淡化,作一般化处理。于是我很平静地对小东说:“没有什么,你没有做什么。”
再次,采用深呼吸和冥想的方法为小东做放松训练。有证据显示,放松练习可以扭转应激对青少年和儿童造成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不利影响。首先是做深呼吸,指导语为:深深地、慢慢地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呼气,呼气的同时对自己慢慢地说“5”,直到所有的气体都呼出你的双肺。接着再深深地慢慢地吸一口气,吸气时,对自己慢慢地说“4”,一直这样做,直到你数到“0”为止。之后,引导小东做冥想练习。冥想是一个让人的大脑和身体安静下来,感受到放松与平和的方法。练习要点是对自己大脑中的想法只是看和观察,不去判断或者做什么处理。
最后,处理和转变小东对班主任的愤怒情绪。建议小东通过写信的方式在纸上写下对班主任的所有不满,尽情宣泄自己的委屈和不快。事先讲清楚这是一种情绪化解的手段,不会真的把信拿给班主任看,所以不用有心理负担,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把心里积压的愤怒都表达出来,怎么说痛快就怎么说。于是,小东飞快地写了一页半,包括不被理解,被看不起,言语太伤人,讨厌你之类的话语。由于小东写的时候很认真、投入,所以对于愤怒情绪的处理比较理想。
2.利用认知疗法帮助来访者改变不合理信念,融洽与班主任的关系
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认识过程是个体情感和行为的中介,适应不良的情感和行为与适应不良的认知有关。认知疗法特别注重改变不良的认知,即不合理的、歪曲的、消极的信念和想法,认为不良的认知是引发自我挫败行为的根本原因,通过改变人的认知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认识观念,可以改变情绪和行为。
该生内心特别希望别人能够对他有充分的耐心,和颜悦色地对待他,关心他,照顾他。当他一次又一次地找班主任倾诉时,发现班主任不如以前那样耐心了,有些冷淡了,就特别受不了。
生:班主任不理解我,因为我的成绩不好,还常迟到,我的表现不好,成了班级的绊脚石,阻碍了班主任业绩的发展,她才对我很不耐心和冷漠的。我很信任她才找她说我的情况,可是她根本就不理解。
师:当一个人表现得没有耐心时,除了因为对别人不满意,如你上面提到的那些原因外,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性呢?
生:(沉默)
师:有没有可能是她自己的原因呢?
生:可能她自己也有心情不好、不顺心的时候吧。
师:班主任每天要面对和处理很多的事情,要照顾班级很多的学生,还有可能休息不好,为家里的事情而烦心也不一定。所以这个不耐烦并不一定是针对你的。能不能多想想班主任对你关心的事情?
生:(点头)
3.与班主任及时沟通,帮助班主任全面认识小东,理解其心理和行为表现
让班主任知道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把小东和他的问题分开,不再把他看成是问题学生,而是看成被许多问题困扰着的学生。明确对于小东这样的学生而言,一切都不重要,生命安全才是第一位的,因此应看轻作业问题、迟到问题等。另外,降低班主任对小东抑郁症的担忧,只要按时服药,不会有安全问题。建议班主任多微笑,多倾听,多给小东一些时间和耐心。注意语言的表达,尤其是对待小东这样敏感的学生,以免造成不良刺激。班主任后来组织了学生们为小东写心意卡片,来自大家的祝福和关心帮助使小东能更加积极勇敢地面对自己。
4.与家长及时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转诊精神科,配合药物治疗
让其母亲充分认识到小东的危机,少给一些压力,多给一些关爱、理解和情感支持,感受到家庭的温馨能够帮助小东更快康复。小东的母亲非常重视,让小东的父亲和姐姐一起帮助小东化解危机。由其父亲和姐姐陪同小东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就诊,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舍曲林(抗抑郁类药)。尽管中途出现了一些身体不适反应,但小东在爱的氛围中选择坚持服药。其母每天都会监督提醒儿子按时服药,对于小东病情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学校同意小东休假一个月,由住校生转为通校生
小东的情况得到了学校相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同意小东休假一个月,待状态转好之后再回校上课。并且满足小东的心愿,由住校生转为通校生,打消了他心里的怀疑和忧虑。转为通校生后,小东心里踏实多了,情绪和睡眠也有了很大的好转。在治疗的过程中小东还得到了学科教师的支持,老师们愿意利用课间、中午休息等时间为小东补课,这打消了小东害怕自己的学习落下的担忧,有利于他情绪的缓和。
6.后续咨询
(1)利用森田疗法帮助小东变得平和,活在当下
小东在咨询过程中总是表现得很急躁,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就停不下来,总是打断咨询师的话,而且总是反复叙说以前的事情,或者总是担忧还没有到来的事情,想到一些可怕的后果,而对当下和此刻往往是忽视和逃避的。这种情况非常适合用森田疗法。
(2)利用叙事疗法帮助小东成长
通过“房树人”投射测验,笔者看到了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正在流泪,而她的爸爸妈妈远远地站在一边。画面向我们投射出小东的内心住着一个小女孩,很无助很孤独。虽然他的身体已经长大了,可是内心还是很弱小、无力的。所以在咨询过程中他才会滔滔不绝地叙说自己的故事,不会照顾听者的情绪和感受,比较自我中心,行事风格完全像个五岁的孩子。只有让那个孩子得到爱的滋养和照顾,他才会感到满足,才会愿意长大。而用叙事的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来访者,将他的问题和他分开。将问题外化,用爱、支持、理解、倾听、陪伴帮助来访者变得更有力量,从而慢慢地成长。
四、咨询结果
在整个过程中,小东由开始的拒绝接受治疗、拒绝吃药到按时吃药、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小东现在是我校高三年级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依然能积极备考,心态也很平和。能够按时来学校上课,情绪很稳定。与同学交往时更自然了,上课回答问题的声音大多了。从班主任、科任教师到同学都一致认为小东的进步很大。
五、咨询反思
回顾这个复杂的案例,笔者认为能够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与大力支持
来自学校、班级和家庭的合作是帮助来访者获得力量的源泉。加上接受正规的治疗、按时服药、定期的心理辅导,最后才取得了成功。在危机干预中充分的放松训练和对愤怒情绪的处理是成功化解危机的关键。
2.爱的力量可以化解一切危机
当来访者是一个特别没有力量感的人时,就会逃避问题,拒绝面对,会喜欢抱怨、指责,推脱帮助自己的责任,在生活中为自己筑起一道厚厚的保护墙,用伪装、逃避的形式来保护自己。但是当他感受到周围的支持和爱的力量时,他就慢慢地放下了防御,开始试着努力克服困难,找到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宁中学,海宁,314408)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丁 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