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到踏上塞内加尔的土地,我对于此行所设想的拍摄题目能否完成心里一点底都还没有。
刚到达喀尔的几天,我在文字记者的陪同下看了一两个原先设想的题材,但完全找不到感觉。一个来自异国的黄皮肤摄影师非常容易成为被本地人注视的对象,需要摄影师在现场长时间地等待直到他们的注意力转移。摄影其实就是一个发现和等待的工作,我不大习惯拍摄时有人陪在身边,有时为了那百分之一秒的定格要等几个小时,也许陪同的人并没有说什么,而我心里却总觉得不忍。后来我决定自己驾车靠眼睛去发现。我开的那辆车空调、油表、助力都失灵了,在烈日下开上一会儿就会汗流浃背,但感觉自己的行动和思想都是自由的。
那天黄昏,我转到达喀尔一条街上,看到许多年轻人站在墙头观望。原来墙里的体育场内正在进行一场足球比赛。看到这个场景的那一刻我立马就否定了原来的拍摄题目,决定把足球作为我第一组专题的内容。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直被塞内加尔人对于足球的热爱感动着:不管是清晨还是日暮,不管是骄阳还是风雨,只要有块空地,就一定有足球爱好者的身影。在那里,我没有见过一块草坪球场,很多孩子赤脚或者穿着凉鞋踢球,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对足球的热情。
一开始,我想把主题确定为:足球少年把当球星作为梦想,通过踢球来改变自身的贫困命运。后来我遇到了一位曾在沙特联赛效力过的足球教练。他说:“成为职业球员从而改变自身贫困的命运确实是一些男孩的梦想。但足球在塞内加尔如此普及,首先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喜爱。足球不像有些运动项目需要昂贵的装备。不分贫富贵贱,任何人在球场上都是平等的,都可以从足球中获得无尽的快乐。”
我发现是自己最初的想法过于功利了。在物质的社会里,人们的爱掺杂了太多的杂质。而在西非之角,我真正感受了到一种久违的纯净的爱。在拍摄塞内加尔人喜爱足球的过程中,我心里总想起一首歌的名字——《因为爱,所以爱》。后来照片发出来,一个网友在照片后跟帖:“源于最真最纯的内心热爱,才能享受最美的快乐,没有杂质的感动,最单纯的孩子享受最纯粹的足球,真好!”他说出了我想说的话。
我做的另一组专题《生活,以艺术的方式》其实也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垃圾艺术家”西塞是我偶然遇到的。那天我来到达喀尔海滩边,一些破烂的窝棚吸引了我。其中一个显得很特别:窝棚的四周竖着用垃圾做成的雕塑。我走近它小心翼翼地拍了几张,几天的经验让我知道多数当地人对于被拍是非常抗拒的。但意外的是,窝棚的主人西塞看到我拍照,把我招呼进他的窝棚,就这样,西塞成了我第二组专题的主角,也成了我的朋友。
后来我基本上半天拍足球,半天到西塞的窝棚里采访。我在那里不会指使西塞做任何事情,有时和他坐在窝棚里无言望着大海一待就是几个小时。他慢慢忽视了照相机的存在,也许只是把我当作与他一样流浪在达喀尔海边的落魄艺术家。慢慢地,我了解了他的经历:59岁的西塞住在这个用垃圾搭建的窝棚里至少有十年了。世事变迁,他却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曾经是一个艺术家,其实现在也是。不过,他不再为钱创作了,他现在的作品就是他营造的生活环境。他曾经在非洲各地流浪,其间他爱的人和爱他的人相继离他而去。直到有一天,他决定在达喀尔的美丽海滩住下来,用自己的方式建一个墓地,来怀念故人,最后一贫如洗的西塞靠在海边捡拾垃圾达成心愿。生活对西塞来说异常艰难,但他依然满足,因为他可以和生命中重要的人在一起,永远做一个守墓人。西塞让我看到一个人爱和坚持的力量。他想做,就去做了,无论他的做法在常人看来是多么不可理喻。
拍摄贫困,当然要展示贫困对于命运残酷的一面。但无论是“足球少年”还是“垃圾艺术家”,都让我感受到他们在困苦下让人感动的乐观、尊严和精神追求。他们的爱不附带条件,就像当初自己选择摄影,与金钱和升迁无关,只是因为它能带给我快乐,这就足够了。
刚到达喀尔的几天,我在文字记者的陪同下看了一两个原先设想的题材,但完全找不到感觉。一个来自异国的黄皮肤摄影师非常容易成为被本地人注视的对象,需要摄影师在现场长时间地等待直到他们的注意力转移。摄影其实就是一个发现和等待的工作,我不大习惯拍摄时有人陪在身边,有时为了那百分之一秒的定格要等几个小时,也许陪同的人并没有说什么,而我心里却总觉得不忍。后来我决定自己驾车靠眼睛去发现。我开的那辆车空调、油表、助力都失灵了,在烈日下开上一会儿就会汗流浃背,但感觉自己的行动和思想都是自由的。
那天黄昏,我转到达喀尔一条街上,看到许多年轻人站在墙头观望。原来墙里的体育场内正在进行一场足球比赛。看到这个场景的那一刻我立马就否定了原来的拍摄题目,决定把足球作为我第一组专题的内容。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直被塞内加尔人对于足球的热爱感动着:不管是清晨还是日暮,不管是骄阳还是风雨,只要有块空地,就一定有足球爱好者的身影。在那里,我没有见过一块草坪球场,很多孩子赤脚或者穿着凉鞋踢球,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对足球的热情。
一开始,我想把主题确定为:足球少年把当球星作为梦想,通过踢球来改变自身的贫困命运。后来我遇到了一位曾在沙特联赛效力过的足球教练。他说:“成为职业球员从而改变自身贫困的命运确实是一些男孩的梦想。但足球在塞内加尔如此普及,首先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喜爱。足球不像有些运动项目需要昂贵的装备。不分贫富贵贱,任何人在球场上都是平等的,都可以从足球中获得无尽的快乐。”
我发现是自己最初的想法过于功利了。在物质的社会里,人们的爱掺杂了太多的杂质。而在西非之角,我真正感受了到一种久违的纯净的爱。在拍摄塞内加尔人喜爱足球的过程中,我心里总想起一首歌的名字——《因为爱,所以爱》。后来照片发出来,一个网友在照片后跟帖:“源于最真最纯的内心热爱,才能享受最美的快乐,没有杂质的感动,最单纯的孩子享受最纯粹的足球,真好!”他说出了我想说的话。
我做的另一组专题《生活,以艺术的方式》其实也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垃圾艺术家”西塞是我偶然遇到的。那天我来到达喀尔海滩边,一些破烂的窝棚吸引了我。其中一个显得很特别:窝棚的四周竖着用垃圾做成的雕塑。我走近它小心翼翼地拍了几张,几天的经验让我知道多数当地人对于被拍是非常抗拒的。但意外的是,窝棚的主人西塞看到我拍照,把我招呼进他的窝棚,就这样,西塞成了我第二组专题的主角,也成了我的朋友。
后来我基本上半天拍足球,半天到西塞的窝棚里采访。我在那里不会指使西塞做任何事情,有时和他坐在窝棚里无言望着大海一待就是几个小时。他慢慢忽视了照相机的存在,也许只是把我当作与他一样流浪在达喀尔海边的落魄艺术家。慢慢地,我了解了他的经历:59岁的西塞住在这个用垃圾搭建的窝棚里至少有十年了。世事变迁,他却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曾经是一个艺术家,其实现在也是。不过,他不再为钱创作了,他现在的作品就是他营造的生活环境。他曾经在非洲各地流浪,其间他爱的人和爱他的人相继离他而去。直到有一天,他决定在达喀尔的美丽海滩住下来,用自己的方式建一个墓地,来怀念故人,最后一贫如洗的西塞靠在海边捡拾垃圾达成心愿。生活对西塞来说异常艰难,但他依然满足,因为他可以和生命中重要的人在一起,永远做一个守墓人。西塞让我看到一个人爱和坚持的力量。他想做,就去做了,无论他的做法在常人看来是多么不可理喻。
拍摄贫困,当然要展示贫困对于命运残酷的一面。但无论是“足球少年”还是“垃圾艺术家”,都让我感受到他们在困苦下让人感动的乐观、尊严和精神追求。他们的爱不附带条件,就像当初自己选择摄影,与金钱和升迁无关,只是因为它能带给我快乐,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