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57-02
当前,我国处在由产业型社会向服务型社会转变的重大转型期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的生存和发展令人堪忧,引人思考。今年我所任职的专业有财管、金保和社管,这些专业虽然不跟语文这门学科发生直接的联系,但是无论学生的职业就业塑造和基本素质的养成都离不开语文课的熏陶。语文课在这里不仅仅是传统的识字组文的工具,更担负着指导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深化学生审美情趣的任务。语文课还要与学生的职业化道路相适应,发展人文理念,发扬传统道德,扮演好教化学生,服务社会的大角色。
众所周知,在一些专门专科的职业性院校,语文这门学科的设置颇具尴尬色彩。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某些办学上功利主义的影响,语文学科业已被挤压到生存的边缘。但是高职学生的起点仅仅是初中水平,这一阶段的学生不论从世界观和人生观上都需要人文学科的指导,而且在审美情趣上也需要正确地引导和深化。就上述两个需要出发,语文这门学科的存在是很有其必要性的。
努力寻找契合点去顺应专业学科建设,使得语文课不仅能够为专业学科服务,还能发挥优势,首先要从教材入手,想学生所想,应社会之便。语文现在面临的改革难题之一,就是“教”不下去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而不能按照教材死搬硬套。教师甚至可以将“自主权”一部分地下方给学生。教与学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可以互为施动者和受动者。因此,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文章,发动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可以启发他们多维的创造性。学生了解自己的需要,可能比教师和教材编写者或其他教育工作者更为贴切。这也能为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积累最初的人文素材。
有了对内容的对症把握,我们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而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当其冲地,不能忽略对教材独到的分析和讲解。
职业院校的文化课老师往往不能把职业学校的学生和普通高中的学生区别对待。对教材的处理还停留在面向考试服务的知识点讲解上。这与职业教育的职业化目标相违背,教学者应弱化考试型知识的讲解,更多地注重对某些社会问题的讨论,并且在讨论的话题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广泛地与当下相结合,为学生的职业发展铺好路子。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这部分学生大多数是情商高于智商的人,有的学生因为家庭的耳濡目染,较早与社会接触,积累了不少的社会经验,因此他们对社会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也愿意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如果加以引导,把学生的想法和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者,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离不开现代科学手段的应用。多媒体教学首先应该被采纳。语文这门学科是一门渗透人文思想,包罗万象的学问。不以ppt图像化作为平台和蓝本,很难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课堂。比如:高职语文新教材的第一册第三单元是说明文单元,第一篇文章叫《景泰蓝的制作》。文章涉及到手工行业的多个技术术语和科学用语,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理解景泰蓝到底是如何制成的。但是,依托多媒体教学方法,播放各种景泰蓝的精美图片,甚至播放景泰蓝制作的手工过程,学生很快就能理解什么叫“掐丝”,什么叫“点蓝”,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高。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设置情景来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情景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文学科其实是最生动最能寓教于乐的学科,很多课文都可以通过情景植入来完成教学,而且教学会比预期更加突出。甚至某些文言文也可以进行情景教学。比如高职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出自诗经的爱情诗,课题叫《静女》。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解决字音——疏通文意——提炼中心思想,很容易把学生讲睡着了。但是如果发动学生自主学习,在理解诗歌意思之后,让学生进行情景再现,学生恐怕都会跃跃欲试。角色扮演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诗歌的主题思想到底是否健康向上,学生都会有感而发。所以,这样一种积极互动的课堂气氛,不仅能完善教师的教学过程,达成良好的教学目标,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操,何乐而不为?
斯宾塞曾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的问题,又说“衡量知识价值的尺度”就是“完美的生活”。高职的学生在学习的赛跑中已经落后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努力使其在社会生活这个大领域奋起直追,力求不落后于人。对于职业生涯的先期规划和展望,很可能成为他们实现人生超越的切入口。服务的理念必须根植内心,要发自内心对服务对象有理解才能关怀。良好的道德素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真诚美好的审美情趣是服务理念的来源,而这种来源又是“语文”这棵人文思想的大树所滋养出来的最好最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斯宾塞《论教育》
作者简介:
石文(1980-),女,江苏连云港市人,研究方向:汉语言教育。
当前,我国处在由产业型社会向服务型社会转变的重大转型期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的生存和发展令人堪忧,引人思考。今年我所任职的专业有财管、金保和社管,这些专业虽然不跟语文这门学科发生直接的联系,但是无论学生的职业就业塑造和基本素质的养成都离不开语文课的熏陶。语文课在这里不仅仅是传统的识字组文的工具,更担负着指导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深化学生审美情趣的任务。语文课还要与学生的职业化道路相适应,发展人文理念,发扬传统道德,扮演好教化学生,服务社会的大角色。
众所周知,在一些专门专科的职业性院校,语文这门学科的设置颇具尴尬色彩。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某些办学上功利主义的影响,语文学科业已被挤压到生存的边缘。但是高职学生的起点仅仅是初中水平,这一阶段的学生不论从世界观和人生观上都需要人文学科的指导,而且在审美情趣上也需要正确地引导和深化。就上述两个需要出发,语文这门学科的存在是很有其必要性的。
努力寻找契合点去顺应专业学科建设,使得语文课不仅能够为专业学科服务,还能发挥优势,首先要从教材入手,想学生所想,应社会之便。语文现在面临的改革难题之一,就是“教”不下去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而不能按照教材死搬硬套。教师甚至可以将“自主权”一部分地下方给学生。教与学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可以互为施动者和受动者。因此,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文章,发动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可以启发他们多维的创造性。学生了解自己的需要,可能比教师和教材编写者或其他教育工作者更为贴切。这也能为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积累最初的人文素材。
有了对内容的对症把握,我们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而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当其冲地,不能忽略对教材独到的分析和讲解。
职业院校的文化课老师往往不能把职业学校的学生和普通高中的学生区别对待。对教材的处理还停留在面向考试服务的知识点讲解上。这与职业教育的职业化目标相违背,教学者应弱化考试型知识的讲解,更多地注重对某些社会问题的讨论,并且在讨论的话题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广泛地与当下相结合,为学生的职业发展铺好路子。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这部分学生大多数是情商高于智商的人,有的学生因为家庭的耳濡目染,较早与社会接触,积累了不少的社会经验,因此他们对社会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也愿意说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如果加以引导,把学生的想法和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者,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离不开现代科学手段的应用。多媒体教学首先应该被采纳。语文这门学科是一门渗透人文思想,包罗万象的学问。不以ppt图像化作为平台和蓝本,很难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课堂。比如:高职语文新教材的第一册第三单元是说明文单元,第一篇文章叫《景泰蓝的制作》。文章涉及到手工行业的多个技术术语和科学用语,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理解景泰蓝到底是如何制成的。但是,依托多媒体教学方法,播放各种景泰蓝的精美图片,甚至播放景泰蓝制作的手工过程,学生很快就能理解什么叫“掐丝”,什么叫“点蓝”,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高。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设置情景来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情景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文学科其实是最生动最能寓教于乐的学科,很多课文都可以通过情景植入来完成教学,而且教学会比预期更加突出。甚至某些文言文也可以进行情景教学。比如高职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出自诗经的爱情诗,课题叫《静女》。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解决字音——疏通文意——提炼中心思想,很容易把学生讲睡着了。但是如果发动学生自主学习,在理解诗歌意思之后,让学生进行情景再现,学生恐怕都会跃跃欲试。角色扮演之后,再让学生说说诗歌的主题思想到底是否健康向上,学生都会有感而发。所以,这样一种积极互动的课堂气氛,不仅能完善教师的教学过程,达成良好的教学目标,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操,何乐而不为?
斯宾塞曾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的问题,又说“衡量知识价值的尺度”就是“完美的生活”。高职的学生在学习的赛跑中已经落后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努力使其在社会生活这个大领域奋起直追,力求不落后于人。对于职业生涯的先期规划和展望,很可能成为他们实现人生超越的切入口。服务的理念必须根植内心,要发自内心对服务对象有理解才能关怀。良好的道德素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真诚美好的审美情趣是服务理念的来源,而这种来源又是“语文”这棵人文思想的大树所滋养出来的最好最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斯宾塞《论教育》
作者简介:
石文(1980-),女,江苏连云港市人,研究方向:汉语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