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怎样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培养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171-01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创新教育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在一切发明创造中,创新意识是基础,创新能力是核心,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实现自我的创新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戴安邦说过:“实验室是培养全面化学人才的最好场所。”因此,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是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从微观变为宏观,从抽象变为具体,从无形变为有形,从而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在教学实践中永远流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兴趣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乐意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根本谈不上创新。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化学实验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持久性和广泛性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只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就能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能够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在课堂上,教师细心做好演示实验,现象新奇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奇妙的实验演示,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学生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培养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例如,做铁钉生锈演示实验时,让学生在实验前5天准备三支干净的小玻璃瓶,分别按照装满水、装少量水和干燥三个条件,分别放入一枚铁钉,每天观察一次并且做好实验记录,讲课时让学生带来自己的实验成果。教师讲解时学生不仅易懂,而且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生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了教师一人演示讲解,学生被动听、看的局面,从分析到综合概括,学生的思路拓宽了,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结合实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通过具体实验,精心设计问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钥匙。教师在课堂上设计问题的质量,直接决定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效率。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想研究的问题,然后加以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根据实验提出的问题要少而精,抓住知识的主旨、脉络、难点和切入点,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学生将已有知识作为创新的阶梯,积极思考,认真分析,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
四、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化学设计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条件的学校,应有计划地给学生安排一些探索性的实验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制订实验方案,选定安装仪器,配制药品,进行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还可通过如用柠檬酸和小苏打为原料制甜汽水,用有机溶剂溶解化纤废品制取简单粘合剂,配制农药防治病虫害等简单实用技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手,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得到强化,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学生们主动参与、大胆思考,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为将来学生成为科学的创造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利用化学实验,开展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中指出:“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發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化学课外活动是学生发展才智的天地,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在日常生活中,能用到化学实验的知识,无处不在。教学内容要坚持联系实际,是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对农村中学生来说,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更是教学的方向。如围绕[讨论]怎样才能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增产效益,我组织学生对当地土样、水样进行测试;再如结合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对当地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提出防治措施等。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在实践中获得一技之长,甚至有所创新。通过课外活动,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实践告诉我们,在化学实验中能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受益终身。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新教育能给每个学生的思维插上自由翱翔的翅膀,处处为学生营造发展创新能力的蓝天。
责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培养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171-01
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创新教育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在一切发明创造中,创新意识是基础,创新能力是核心,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实现自我的创新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戴安邦说过:“实验室是培养全面化学人才的最好场所。”因此,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是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从微观变为宏观,从抽象变为具体,从无形变为有形,从而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在教学实践中永远流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兴趣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乐意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根本谈不上创新。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化学实验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持久性和广泛性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只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就能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能够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在课堂上,教师细心做好演示实验,现象新奇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奇妙的实验演示,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学生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培养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例如,做铁钉生锈演示实验时,让学生在实验前5天准备三支干净的小玻璃瓶,分别按照装满水、装少量水和干燥三个条件,分别放入一枚铁钉,每天观察一次并且做好实验记录,讲课时让学生带来自己的实验成果。教师讲解时学生不仅易懂,而且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生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避免了教师一人演示讲解,学生被动听、看的局面,从分析到综合概括,学生的思路拓宽了,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结合实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通过具体实验,精心设计问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钥匙。教师在课堂上设计问题的质量,直接决定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效率。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想研究的问题,然后加以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根据实验提出的问题要少而精,抓住知识的主旨、脉络、难点和切入点,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学生将已有知识作为创新的阶梯,积极思考,认真分析,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发挥。
四、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化学设计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条件的学校,应有计划地给学生安排一些探索性的实验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制订实验方案,选定安装仪器,配制药品,进行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还可通过如用柠檬酸和小苏打为原料制甜汽水,用有机溶剂溶解化纤废品制取简单粘合剂,配制农药防治病虫害等简单实用技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手,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得到强化,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学生们主动参与、大胆思考,创造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为将来学生成为科学的创造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利用化学实验,开展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创新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中指出:“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發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化学课外活动是学生发展才智的天地,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在日常生活中,能用到化学实验的知识,无处不在。教学内容要坚持联系实际,是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对农村中学生来说,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更是教学的方向。如围绕[讨论]怎样才能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增产效益,我组织学生对当地土样、水样进行测试;再如结合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对当地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提出防治措施等。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在实践中获得一技之长,甚至有所创新。通过课外活动,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实践告诉我们,在化学实验中能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受益终身。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新教育能给每个学生的思维插上自由翱翔的翅膀,处处为学生营造发展创新能力的蓝天。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