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智力因素的同时,还更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历史教学 非智力因素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智力因素的同时,还更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那么,如何在中专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一、中专历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能以外又同智能活动效益发生交互作用的心理因素,如兴趣、情感、动机、意志、习惯、性格等等。从人类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看,非智力因素属于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即动力系统,在学习上发挥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方面的功能。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的高涨与低落,感情的丰富与贫乏,动机的明显与模糊,意志的坚强与薄弱等,都影响着学生智能的发展,成为影响学生学业困难的重要因素。消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导致学生智能的衰退,思维的萎缩,造成学生学业的困难;而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则会促进学生认知的活跃,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业。在中专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理由如下:
首先,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开发非智力因素的可能性。
历史学科是研究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包揽古今,博大精深。它不仅能传授社会知识,培养认识知识的能力,而且还具有“借鉴古今,资以治道”的社会价值,具有培养明辨是非,分清功过是非洞察力的教育职能,具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造就人格、形成意志、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功能。这些不正是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所必备的条件吗?
其次,开发非智力因素,反过来又能促进历史教学的效果,具有必要性。
大量的事實证明,在历史成绩差的学生中,绝大部分并不是智力因素低下,而是缺乏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有的学生把历史视为枯燥无味的苦差事,有的缺少毅力和自制力,对学习信心不足,或者学习一阶段时间后因为成绩上不去而半途而废。要提高这些学生的成绩,转化后进生,就要从课堂以外找路子,通过各找途径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
二、中专历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策略
1、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它一般与人的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积极的师生情感能创造出愉快的教学氛围,它既能感染、鼓励学生,强化学习需要,又能激发老师的教学热情,使师生双方配合默契,最大限度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那么,如何密切师生情感呢?
1)老师要有献身历史教学事业的精神。
由于历史教师肩负着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历史人才,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的重任,所以应热爱自己的专业,牢固树立从事历史教学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用自己的敬业精神感化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敬佩和爱戴,密切师生情感。
2)要有热爱学生的高尚品德。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俄国教育家托尔斯泰也曾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对学生,要以爱为本,多一点尊重和信任;要注重个性,多一点欣赏的眼光,只有把自己的一片丹心无私地奉献给学生,才能使学生在感动与信赖中不断密切与老师的情感。
3)注意工作方法,培养师生情感。
调查发现,积极的师生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密切师生情感,促进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师生情感转化为学习动力。为此,老师要做到言语亲切,温暖学生;目光和善,可亲可敬;表情自然,可信可赖;教学耐心,感化学生;人格平等,尊重信任。这样师生间心理相容关系和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合成一股力,教与学的效率能不提高吗?
2、通过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对艰苦的学习乐此不疲,就会拥有千万朵知识的浪花。新编历史教材,图文并茂,多姿多彩。教材中每一章节都巧妙介绍了一些有关史料﹑趣文﹑故事。讲这些内容要讲求艺术性,力求生动传神。运用趣味教学法,或绘制图片,以求直观形象;或讲故事,做到绘声绘色;或介绍名人传记,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或以电教手法再现雄浑阔大的一幅幅历史画面,把学生带入历史画廊中,尽情阅览古老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家乡的山水名胜、文物古迹,增强亲临其境的历史感。总之,在教学的一系列环节中,需做到处处设趣,时时激趣,以趣促学,以学诱趣,变枯燥乏味的“苦”学为活泼有趣的“乐”学。
3、非智力因素培养与学习方法指导相结合
教学的组织管理,不但要对学生严格管理,提出学习纪律要求,不断督促检查,贯彻课堂教学常规,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个别交谈、座谈会、讲座,对本学科的一些具体学习方法向同学作些介绍,比如:复习方法,一章小结整理方法,“历史用语”记忆方法,“历史概念”的比较方法,历史规律的研究方法,思维分析方法。学习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对于差生,尤其如此,这是因为非智力因素能够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非智力因素可以帮助他们确定学习目标,并对学习活动具有维持作用,使他们可以脱离别人的督促引导,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4、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培养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培养随着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差的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并注重融洽的师生感情,激发其学习热情。对智力好,历史成绩好的学生,注重培养其深入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并提高起耐挫性,启发其求异思维。对历史成绩差的非智力型学生,应重视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学习下去。对学习成绩差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混合型的学生,应重视培养其勇于探索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历史教学 非智力因素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智力因素的同时,还更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那么,如何在中专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一、中专历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能以外又同智能活动效益发生交互作用的心理因素,如兴趣、情感、动机、意志、习惯、性格等等。从人类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看,非智力因素属于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即动力系统,在学习上发挥着动力、定向、强化和创造等方面的功能。心理学研究证明:兴趣的高涨与低落,感情的丰富与贫乏,动机的明显与模糊,意志的坚强与薄弱等,都影响着学生智能的发展,成为影响学生学业困难的重要因素。消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导致学生智能的衰退,思维的萎缩,造成学生学业的困难;而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则会促进学生认知的活跃,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学业。在中专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理由如下:
首先,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开发非智力因素的可能性。
历史学科是研究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包揽古今,博大精深。它不仅能传授社会知识,培养认识知识的能力,而且还具有“借鉴古今,资以治道”的社会价值,具有培养明辨是非,分清功过是非洞察力的教育职能,具有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造就人格、形成意志、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功能。这些不正是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所必备的条件吗?
其次,开发非智力因素,反过来又能促进历史教学的效果,具有必要性。
大量的事實证明,在历史成绩差的学生中,绝大部分并不是智力因素低下,而是缺乏兴趣、动机等非智力因素。有的学生把历史视为枯燥无味的苦差事,有的缺少毅力和自制力,对学习信心不足,或者学习一阶段时间后因为成绩上不去而半途而废。要提高这些学生的成绩,转化后进生,就要从课堂以外找路子,通过各找途径和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
二、中专历史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策略
1、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它一般与人的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积极的师生情感能创造出愉快的教学氛围,它既能感染、鼓励学生,强化学习需要,又能激发老师的教学热情,使师生双方配合默契,最大限度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那么,如何密切师生情感呢?
1)老师要有献身历史教学事业的精神。
由于历史教师肩负着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历史人才,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的重任,所以应热爱自己的专业,牢固树立从事历史教学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用自己的敬业精神感化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敬佩和爱戴,密切师生情感。
2)要有热爱学生的高尚品德。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俄国教育家托尔斯泰也曾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对学生,要以爱为本,多一点尊重和信任;要注重个性,多一点欣赏的眼光,只有把自己的一片丹心无私地奉献给学生,才能使学生在感动与信赖中不断密切与老师的情感。
3)注意工作方法,培养师生情感。
调查发现,积极的师生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密切师生情感,促进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师生情感转化为学习动力。为此,老师要做到言语亲切,温暖学生;目光和善,可亲可敬;表情自然,可信可赖;教学耐心,感化学生;人格平等,尊重信任。这样师生间心理相容关系和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合成一股力,教与学的效率能不提高吗?
2、通过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对艰苦的学习乐此不疲,就会拥有千万朵知识的浪花。新编历史教材,图文并茂,多姿多彩。教材中每一章节都巧妙介绍了一些有关史料﹑趣文﹑故事。讲这些内容要讲求艺术性,力求生动传神。运用趣味教学法,或绘制图片,以求直观形象;或讲故事,做到绘声绘色;或介绍名人传记,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或以电教手法再现雄浑阔大的一幅幅历史画面,把学生带入历史画廊中,尽情阅览古老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风土人情。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家乡的山水名胜、文物古迹,增强亲临其境的历史感。总之,在教学的一系列环节中,需做到处处设趣,时时激趣,以趣促学,以学诱趣,变枯燥乏味的“苦”学为活泼有趣的“乐”学。
3、非智力因素培养与学习方法指导相结合
教学的组织管理,不但要对学生严格管理,提出学习纪律要求,不断督促检查,贯彻课堂教学常规,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个别交谈、座谈会、讲座,对本学科的一些具体学习方法向同学作些介绍,比如:复习方法,一章小结整理方法,“历史用语”记忆方法,“历史概念”的比较方法,历史规律的研究方法,思维分析方法。学习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对于差生,尤其如此,这是因为非智力因素能够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非智力因素可以帮助他们确定学习目标,并对学习活动具有维持作用,使他们可以脱离别人的督促引导,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4、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培养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培养随着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不同特点培养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差的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并注重融洽的师生感情,激发其学习热情。对智力好,历史成绩好的学生,注重培养其深入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并提高起耐挫性,启发其求异思维。对历史成绩差的非智力型学生,应重视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学习下去。对学习成绩差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混合型的学生,应重视培养其勇于探索和克服困难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