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推行新教材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质疑。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新教材 素质培养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说过:素质教育就是要让每一朵鲜花都盛开,让每一只小鸟都歌唱。为更好地、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語文素养,乘素质教育的春风,我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做了些有益的探索。
一、打破框架,自主创新
传统教学不重视、不关注、甚至不允许学生有独特体验,唯一的“标准”答案取代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我常常听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赏析同一个句子的修辞,千篇一律地归纳同一篇文章的主题,众口一词地分析同一段落的写法。如有人质疑,这些同学便会振振有词地说:“老师(书上)就是这么说的!”这样做,即使答案是正确的,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真、求实和创造精神。
“一百位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由于文化内容的包容性,学生的认识必然存在差异。我们要尊重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授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鼓励同学们不要循规蹈矩,生搬硬套,死守着“标准”答案不放,要敢于打破旧的思维框架,大胆创新,发表独特见解,做沙滩上闪亮的珍珠,而不是普通的沙粒。比如:归纳一篇文章的主题,由于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可能会在准确度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但只要是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能说出一定的道理,都是值得肯定的,必要时让大家互相补充,共同完善。罗曼·罗兰说过: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些。我鼓励每一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发散思维,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是对新教材倡导的创新思维模式的很好的尝试,受益匪浅。
二、挑战教材,大胆质疑
从古至今,许多学者问家都对怀疑精神在求知中的重要作用表示了肯定。而新教材的教学理念之一,就是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事实证明: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善于提问题的学生往往是聪明的学生。我鼓励学生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用怀疑的眼光注意文章中跟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地方,这些地方可能正是可质疑探究的契合点。对语言艺术的品味,篇章结构的揣摩,以及作家意图的领悟都要抱着怀疑的态度。
三、美读课文,赏析语言
新教材里有许多文辞优美、感情充沛的好文章,特别适合诵读,我就着重进行朗诵指导,采取教师范读、领读、分组读、单个学生轮流读、集体诵读、分角色读、男女分部读、自由读、默读等形式对课文进行诵读,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中细细品味课文的语言之美,体会作者的用词之妙,领悟字里行间蕴藏的细腻情感,从而更好地再现文章的主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丰富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可谓事半功倍、一箭双雕。
为了让学生读出真实感情,我还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联想与想象,酝酿情绪,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增强了朗读效果。
通过美读深化和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单纯地听读、讲读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团结合作,共同分享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要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必须让全体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恰恰能够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其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从而在生活中逐步养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它促进了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充分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五、积累拓展,增强能力
新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要求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每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聚沙成塔”,有了阅读、摘抄、日记的日积月累,便逐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
目前,语文教学的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了摆在第一位的教学理念,摒弃宝塔式的培优,培养全体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万紫千红总是春。”为此,我将继续探索,让每一朵“鲜花”都能在语文之树上灿烂地绽放,让每一只“小鸟”都能在语林中唱响春天。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新教材 素质培养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说过:素质教育就是要让每一朵鲜花都盛开,让每一只小鸟都歌唱。为更好地、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語文素养,乘素质教育的春风,我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做了些有益的探索。
一、打破框架,自主创新
传统教学不重视、不关注、甚至不允许学生有独特体验,唯一的“标准”答案取代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我常常听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赏析同一个句子的修辞,千篇一律地归纳同一篇文章的主题,众口一词地分析同一段落的写法。如有人质疑,这些同学便会振振有词地说:“老师(书上)就是这么说的!”这样做,即使答案是正确的,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真、求实和创造精神。
“一百位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由于文化内容的包容性,学生的认识必然存在差异。我们要尊重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授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鼓励同学们不要循规蹈矩,生搬硬套,死守着“标准”答案不放,要敢于打破旧的思维框架,大胆创新,发表独特见解,做沙滩上闪亮的珍珠,而不是普通的沙粒。比如:归纳一篇文章的主题,由于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可能会在准确度上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但只要是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能说出一定的道理,都是值得肯定的,必要时让大家互相补充,共同完善。罗曼·罗兰说过: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些。我鼓励每一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发散思维,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是对新教材倡导的创新思维模式的很好的尝试,受益匪浅。
二、挑战教材,大胆质疑
从古至今,许多学者问家都对怀疑精神在求知中的重要作用表示了肯定。而新教材的教学理念之一,就是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事实证明: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善于提问题的学生往往是聪明的学生。我鼓励学生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用怀疑的眼光注意文章中跟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地方,这些地方可能正是可质疑探究的契合点。对语言艺术的品味,篇章结构的揣摩,以及作家意图的领悟都要抱着怀疑的态度。
三、美读课文,赏析语言
新教材里有许多文辞优美、感情充沛的好文章,特别适合诵读,我就着重进行朗诵指导,采取教师范读、领读、分组读、单个学生轮流读、集体诵读、分角色读、男女分部读、自由读、默读等形式对课文进行诵读,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中细细品味课文的语言之美,体会作者的用词之妙,领悟字里行间蕴藏的细腻情感,从而更好地再现文章的主题。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丰富了学生语言的积累,可谓事半功倍、一箭双雕。
为了让学生读出真实感情,我还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联想与想象,酝酿情绪,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增强了朗读效果。
通过美读深化和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单纯地听读、讲读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团结合作,共同分享
“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要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必须让全体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恰恰能够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其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从而在生活中逐步养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综合性学习活动是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它促进了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充分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五、积累拓展,增强能力
新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要求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每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聚沙成塔”,有了阅读、摘抄、日记的日积月累,便逐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
目前,语文教学的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了摆在第一位的教学理念,摒弃宝塔式的培优,培养全体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万紫千红总是春。”为此,我将继续探索,让每一朵“鲜花”都能在语文之树上灿烂地绽放,让每一只“小鸟”都能在语林中唱响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