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淮平原,苏北水乡,高铁奔驰,文明花香。初夏时节,记者来到江苏省阜宁县,走访观察该县作为全国首批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之一的做法和成效。
“新时代文明实践,归根到底是要在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上暖民心。一年多来,我们紧贴群众需求,着力以文化人打造‘江淮乐土’,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才能算全面小康。”该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罗时荣如数家珍,向记者介绍构建阵地、以文化人的思路和变化。
“历史的航船破浪前行,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出发的港湾和前行的航程,不能忘记曾经的激流险滩。因为,他们是迎接新挑战的底气,是走向新时代的动力……”在位于故黄河畔的羊寨镇单家港村“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次会议旧址”陈列馆里,记者在这一段文字前驻足沉思。
历史给了阜宁这样一种光荣:1941年7月到1942年12月,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华东局移驻阜宁,刘少奇、陈毅、黄克诚等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阜宁也因此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中心。
记者翻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读本《红色阜宁》,一处处革命遗址、一次次战役战斗、一个个英烈英名躍然纸上。为了让红色遗存熠熠生辉,阜宁成立了红色资源保护中心,投入3000多万元对全县79处红色遗存、7处红色场所,进行整理、修建和布展,以此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将对外开放的7处场馆作为文明实践活动点,组织群众就近分批走进红色场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家四代人都和‘铁军精神’结缘,它就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在解放战争中,当年年仅十四岁的爷爷作为民兵参与了渡江战役……”这是阜宁县实验小学的张林玲老师,在全县“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铁军精神”红色故事演讲大赛中的精彩告白。
这次“红色故事演讲”活动,全县机关单位人员和学校老师踊跃报名参赛,经过初赛、复赛的层层选拔,最终有59名选手进入决赛。
“作为阜宁人,铁军精神像一粒种子,在世世代代盐阜人民心中生根发芽。我们要继承先辈们的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勤劳的双手,勇于拼搏和创新。”来自锦仁村的陈雅洁在谈到丁锦仁烈士的抗日故事时说。
“通过这次比赛,我对阜宁的红色故事,红色旅游资源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后在工作中会更记住自己的初心,把我们阜宁县的红色基因发扬光大好。”来自陈集小学的刘洋洋说。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关键在宣传教育群众,这就对志愿服务的内容、方式提出了新课题。我们把群众喜不喜欢、接不接受作为衡量标准,围绕建网络、壮队伍、立标准、创品牌的目标,探索志愿服务的新模式……”县文明办主任陈刚谈起方兴未艾的城乡志愿服务文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强化培训,统一标准。阜宁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中心、所、站、点”四级组织体系,组建五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符合“五有”标准的新型服务基地,塑造六大活动品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4556”工作模式。县文明办对志愿服务做到“五个统一”(统一内容、统一培训、统一备课、统一授课、统一反馈),专门成立专家、部门领导、老师备课和培训小组,确保质量。目前,全县仅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团体就有200多支,总计1000余名志愿者。
创新项目,提高质量。县摄影家协会志愿服务队启动用一年时间为全县敬老院老人拍一张照片的“把幸福照进来”项目;县健康卫生志愿服务分队开展的针对多发病、常见病的专题宣讲已进行了1717场。志愿者们深入农村,面向各年龄段人群,开展体检、义诊、筛查等多项健康志愿服务,受众达6万多人。体育健身志愿活动把重点放在如何教授群众正确的锻炼方式,引领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益林,位于阜宁县西南的第一大镇。在这里,记者被满目的中华善文化讲堂、中华善文化主题公园、中华善文化运动广场、中华善文化示范村所吸引,感叹他们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特色、有亮点。
采访座谈中,镇党委书记金凤邦说起他们近年来开展的中华善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更是滔滔不绝: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试点工作自开展以来,益林镇坚持实践统领、拓展活动内容,以开展“中华善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通过编写《善德益林》读本,开展故事宣讲、文艺汇演、自我测评等方式,运用生活化场景、日常化活动、形象化载体,演绎善文化内涵。他们把善文化十字内容印成宣传画,每户贴上墙,大力引导广大群众存善念、讲善言、行善事、做善人。新时代新思想宣传队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以孝、信、礼、和、正、忠、仁、俭、廉、舍十字为主要内容的善文化及法律知识等文化题材,融入到节目里。
聚焦善文化,提升协商议事质效。益林镇作为阜宁县的西南重镇,人员流动量大、产业集聚度高、商贸交易活跃,给基层治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镇协商议事会主动作为,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协商议事,着力画好“同心圆”,凝聚“向心力”。协商议事前,从群众反映、党委命题、委员推荐的热点问题中,明确协商议事重点课题,并先期开展调研,征求多方面意见建议。协商议事中有意向的引入中华“善”文化核心内容,从人人要存善念、讲善言、行善事、做善人入手,把中华“善”文化中的内涵结合实际进行释义解读,引导协商议事会成员讲大局、办实事、惠民生,使一些原本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课题有了解决办法……
穿行在物阜民丰、人文荟萃的阜宁城乡,记者深切感受到,善爱文化已成阜宁的一道风景、一张名片。近年来,全县上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致力打造“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的善爱文化,凡人善举风行阜宁大地。一本厚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读本”《德润阜宁》,收录了近年来全县荣登“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江苏好人”等各级表彰宣扬的数百名善爱人物故事。“好人之城”“厚德塑人”“德耀阜宁”等成为中央及省市文明办、新闻媒体总结宣传的闪亮标题。
麦收时节,绿树红花。记者走进陈良镇新涂村“6·23”灾后重建安置点——新涂新村。
白墙青瓦,小桥流水,笑靥如花绽放在村民的脸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涂站,不仅有露天的新涂大舞台,还有室内的新涂文化礼堂。村里还有“新涂好人一条路”,10块醒目的广告牌上展示的是10名新涂好人的事迹和照片。
“淮剧是我们的家乡戏,前几天县淮剧团来送戏下乡演出时,这个广场可热闹了。”陈良镇党委书记刘祥陪同记者走进新涂文化礼堂,布置一新的舞台, 30张实木八仙桌摆放有序。“这个礼堂,除了政策宣讲和文艺演出外,群众还可以把红白喜事放在这里操办,既方便又节俭。亲友、邻居们围坐一起,一边吃饭一边看节目,别提有多开心了。”
记者了解到:新涂村是县里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涂站已一年多。村里招募在文艺宣传、理论宣讲等方面有特长的村民,组建了“新涂红”志愿服务队,用一颗红心服务,用一颗诚心宣讲,用一颗真心解忧。
“生活在新涂,幸福着呢,隔三差五有家乡戏看,遇到的全是好人。”93岁的五保户周其佩,住着政府托底安置的80多平方米的新房,看到记者进来一个劲地夸赞。
文化创造财富,财富促进文明。现在,新涂村已成为陈良镇生产综合先进村、阜宁县廉政文化示范村。
“快板一响就开讲,处处都是主战场。”王启稳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沟所的志愿者,他有一个在乡村很受欢迎的专长——打快板,讲新的思想、讲奋斗故事。王启稳用通俗易懂的口头语、大白话,配合竹板说唱脱稿演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受“王启稳现象”的启发,阜宁让“百姓名嘴”进村入户宣讲党的政策、特色思想,做法得到省市机关的肯定。王启稳获得江苏省“百姓名嘴”称号,以他为主成立的“名嘴工作室”,定期培训出一大批“百姓名嘴”活跃在城乡
“新时代文明实践,归根到底是要在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上暖民心。一年多来,我们紧贴群众需求,着力以文化人打造‘江淮乐土’,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才能算全面小康。”该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罗时荣如数家珍,向记者介绍构建阵地、以文化人的思路和变化。
红色文化 寻根溯源
“历史的航船破浪前行,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出发的港湾和前行的航程,不能忘记曾经的激流险滩。因为,他们是迎接新挑战的底气,是走向新时代的动力……”在位于故黄河畔的羊寨镇单家港村“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次会议旧址”陈列馆里,记者在这一段文字前驻足沉思。
历史给了阜宁这样一种光荣:1941年7月到1942年12月,新四军军部、中共中央华东局移驻阜宁,刘少奇、陈毅、黄克诚等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阜宁也因此成为抗日战争时期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中心。
记者翻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读本《红色阜宁》,一处处革命遗址、一次次战役战斗、一个个英烈英名躍然纸上。为了让红色遗存熠熠生辉,阜宁成立了红色资源保护中心,投入3000多万元对全县79处红色遗存、7处红色场所,进行整理、修建和布展,以此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将对外开放的7处场馆作为文明实践活动点,组织群众就近分批走进红色场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家四代人都和‘铁军精神’结缘,它就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在解放战争中,当年年仅十四岁的爷爷作为民兵参与了渡江战役……”这是阜宁县实验小学的张林玲老师,在全县“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铁军精神”红色故事演讲大赛中的精彩告白。
这次“红色故事演讲”活动,全县机关单位人员和学校老师踊跃报名参赛,经过初赛、复赛的层层选拔,最终有59名选手进入决赛。
“作为阜宁人,铁军精神像一粒种子,在世世代代盐阜人民心中生根发芽。我们要继承先辈们的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勤劳的双手,勇于拼搏和创新。”来自锦仁村的陈雅洁在谈到丁锦仁烈士的抗日故事时说。
“通过这次比赛,我对阜宁的红色故事,红色旅游资源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后在工作中会更记住自己的初心,把我们阜宁县的红色基因发扬光大好。”来自陈集小学的刘洋洋说。
志愿文化 精准服务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关键在宣传教育群众,这就对志愿服务的内容、方式提出了新课题。我们把群众喜不喜欢、接不接受作为衡量标准,围绕建网络、壮队伍、立标准、创品牌的目标,探索志愿服务的新模式……”县文明办主任陈刚谈起方兴未艾的城乡志愿服务文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强化培训,统一标准。阜宁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中心、所、站、点”四级组织体系,组建五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符合“五有”标准的新型服务基地,塑造六大活动品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4556”工作模式。县文明办对志愿服务做到“五个统一”(统一内容、统一培训、统一备课、统一授课、统一反馈),专门成立专家、部门领导、老师备课和培训小组,确保质量。目前,全县仅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团体就有200多支,总计1000余名志愿者。
创新项目,提高质量。县摄影家协会志愿服务队启动用一年时间为全县敬老院老人拍一张照片的“把幸福照进来”项目;县健康卫生志愿服务分队开展的针对多发病、常见病的专题宣讲已进行了1717场。志愿者们深入农村,面向各年龄段人群,开展体检、义诊、筛查等多项健康志愿服务,受众达6万多人。体育健身志愿活动把重点放在如何教授群众正确的锻炼方式,引领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善爱文化 助推乡风
益林,位于阜宁县西南的第一大镇。在这里,记者被满目的中华善文化讲堂、中华善文化主题公园、中华善文化运动广场、中华善文化示范村所吸引,感叹他们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特色、有亮点。
采访座谈中,镇党委书记金凤邦说起他们近年来开展的中华善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更是滔滔不绝: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试点工作自开展以来,益林镇坚持实践统领、拓展活动内容,以开展“中华善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通过编写《善德益林》读本,开展故事宣讲、文艺汇演、自我测评等方式,运用生活化场景、日常化活动、形象化载体,演绎善文化内涵。他们把善文化十字内容印成宣传画,每户贴上墙,大力引导广大群众存善念、讲善言、行善事、做善人。新时代新思想宣传队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以孝、信、礼、和、正、忠、仁、俭、廉、舍十字为主要内容的善文化及法律知识等文化题材,融入到节目里。
聚焦善文化,提升协商议事质效。益林镇作为阜宁县的西南重镇,人员流动量大、产业集聚度高、商贸交易活跃,给基层治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镇协商议事会主动作为,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协商议事,着力画好“同心圆”,凝聚“向心力”。协商议事前,从群众反映、党委命题、委员推荐的热点问题中,明确协商议事重点课题,并先期开展调研,征求多方面意见建议。协商议事中有意向的引入中华“善”文化核心内容,从人人要存善念、讲善言、行善事、做善人入手,把中华“善”文化中的内涵结合实际进行释义解读,引导协商议事会成员讲大局、办实事、惠民生,使一些原本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课题有了解决办法……
穿行在物阜民丰、人文荟萃的阜宁城乡,记者深切感受到,善爱文化已成阜宁的一道风景、一张名片。近年来,全县上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致力打造“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的善爱文化,凡人善举风行阜宁大地。一本厚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读本”《德润阜宁》,收录了近年来全县荣登“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江苏好人”等各级表彰宣扬的数百名善爱人物故事。“好人之城”“厚德塑人”“德耀阜宁”等成为中央及省市文明办、新闻媒体总结宣传的闪亮标题。
民俗文化 乡音更浓
麦收时节,绿树红花。记者走进陈良镇新涂村“6·23”灾后重建安置点——新涂新村。
白墙青瓦,小桥流水,笑靥如花绽放在村民的脸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涂站,不仅有露天的新涂大舞台,还有室内的新涂文化礼堂。村里还有“新涂好人一条路”,10块醒目的广告牌上展示的是10名新涂好人的事迹和照片。
“淮剧是我们的家乡戏,前几天县淮剧团来送戏下乡演出时,这个广场可热闹了。”陈良镇党委书记刘祥陪同记者走进新涂文化礼堂,布置一新的舞台, 30张实木八仙桌摆放有序。“这个礼堂,除了政策宣讲和文艺演出外,群众还可以把红白喜事放在这里操办,既方便又节俭。亲友、邻居们围坐一起,一边吃饭一边看节目,别提有多开心了。”
记者了解到:新涂村是县里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涂站已一年多。村里招募在文艺宣传、理论宣讲等方面有特长的村民,组建了“新涂红”志愿服务队,用一颗红心服务,用一颗诚心宣讲,用一颗真心解忧。
“生活在新涂,幸福着呢,隔三差五有家乡戏看,遇到的全是好人。”93岁的五保户周其佩,住着政府托底安置的80多平方米的新房,看到记者进来一个劲地夸赞。
文化创造财富,财富促进文明。现在,新涂村已成为陈良镇生产综合先进村、阜宁县廉政文化示范村。
“快板一响就开讲,处处都是主战场。”王启稳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沟所的志愿者,他有一个在乡村很受欢迎的专长——打快板,讲新的思想、讲奋斗故事。王启稳用通俗易懂的口头语、大白话,配合竹板说唱脱稿演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受“王启稳现象”的启发,阜宁让“百姓名嘴”进村入户宣讲党的政策、特色思想,做法得到省市机关的肯定。王启稳获得江苏省“百姓名嘴”称号,以他为主成立的“名嘴工作室”,定期培训出一大批“百姓名嘴”活跃在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