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最重要的工作。我们看德育的实效性,必须看到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学生形成自己的道德准则、会自己进行判断、能够进行自律的过程。因此,德育不能简单地要求立竿见影,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我们一味地说教,学生的表现就能达到我们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充分体现教育的主体性原则。自我设计、自我实践、自我评价,是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良方。
关键词:自我教育:策略
有人说人类最大的残疾是心灵的残疾,由此引伸,人类最大的危险是道德的滑坡。加强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最重要的工作。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多方位的,这给我们教师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如何在新的形势下,真正加强德育工作,给学生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呢?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精神,充分体现教育的主体性原则。法国哲学家萨特说过“人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我国古人也强调日省吾身,这都是强调自我教育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既然我们教师一味说教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那么还不如教会学生自我反省的方法,让他们自我反省。
一、指导学生设计自我,体现设计的导向功能
自我是个人对自己的目标、动机、能力、知识、交际水平等的认识。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设计,让学生认识自我,构建自我。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教育他们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要防止自卑、消极等心态的产生,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设计。自我设计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开展自我设计要发挥教育的导向功能。通过演讲、写周记、谈感受来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提高,养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自我设计要注意以下四点:
1.把握时机。在新学期初或者在某个典型人物事迹教育后的这段时期,学生往往充满着憧憬和希望,对自己会有更高的要求,他们有的暗下决心,有的附和教师的想法,这时教师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机,点拨学生,引导他们开展自我设计。如初一的新学生,指导他们进行自我设计,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初三毕业班的学生,指导他们制定初中的最终目标,引导大家刻苦学习,拼搏进取。
2.分解目标。引导学生自我设计,固然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但是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目标又是一步一步实现的。而每一步小小的成功,都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在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确立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如这学期设计一个总目标:成为一个“礼貌标兵”、“文明学生”或“优秀团员”。要实现这一总目标,又要设计一个个的分目标:首先必须立足于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然后还要在同学中树立好的影响,成为模范和表率。通过这两个目标的逐步实现,从而达到实现总目标。所以在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设计时,切忌目标太高太远,从而丧失信心,迷失努力的方向。
3.注重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设计,方式要多样化,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时期的要求,运用恰如其分的方式,如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写周记、举行比赛等来引导学生、点化学生。好的方式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唤起学生的激情。如我校在开学初期开展了“我为学校增光彩”的演讲比赛,铿锵有力的回答和振奋人心的誓词,定格了学生的自我形象,使全校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了共识,激发了他们为校争光添彩的愿望。
二、引导学生自我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
如果说进行自我设计、树立正确的目标,是学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那么让学生进行自我实践,大胆探索,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开展自我实践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有效举措,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放手实践,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使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在自我实践中得到健康的发展。对学生开展自我实践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为学生提供自我实践的机会。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我实践的机会。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对他们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如开设“中学生团校”、“文学社”和各种兴趣小组活动,使这些优秀学生有广阔的发展天地;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能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如利用这些学生的特长,让他们担任体育委员、文娱委员等工作,从而使他们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增强学习和生活的主动性。
2.引导学生在自我实践中进行自我管理。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自我管理系统,让学生人人参与、各尽其责,自己管自己,从而使学生在自我管理的实践中,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并增长学习和活动的才能。教师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要树立民主意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体性,做好调控、引导、服务的作用,切莫包办代替。如我校目前实施的各项评比竞赛:在各年级每周设立一个值班周,由学生在出操、卫生、纪律和自行车排放等方面进行交叉检查,并于次日早晨公布各班竞赛成绩。各班再根据值班周反馈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和改善管理。这样做,一方面教师可从班级日常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精力投入教育教学研究,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我管理,形成自我督促的良好习惯,增强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
3.有意识地开展适度的挫折教育。在自我实践中,有意识地开展一些适度的挫折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特别是对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长期一帆风顺,受家长和教师赞扬,因而耐挫能力比较差,让他们多参加日常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使他们在自我实践中养成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的态度,认清个人成长与环境的关系。
在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实践的过程中,要让他们感觉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自己设计的目标,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断地发展自己。因此教师组织的每一项活动,都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一定要避免因形式主义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自我评价是一种内在教育,它不仅是指个人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评价,而且还包括意识到别人怎样评价自己和如何评价别人,从而在自我设计和自我实践中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提高自我。自我评价是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开展的。初中生的自我体验非常丰富,他们一方面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具有强烈的上进心、喜欢表现自我、渴望别人尊重自己重视自己:另一方面,又把许多情感体验埋藏在内心深处,不轻易表露,但在情绪上又极具起伏性,所以当他们取得较好成绩时,会趾高气扬、骄傲自满,而当遇到挫折时又消沉苦闷,自暴自弃。这种自我体验会影响学生正确地分析自己,对自己作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从而不能 客观地对待自我,陷入自我认识的误区。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诱导学生学会开展自我评价:既要自尊自信,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又要经常开展自我批评,不断检点和反省自己。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着眼于引导学生内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要着眼对学生个体的引导,在做一件事或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针对自己的做法进行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掘自己的闪光点,找出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对自己进行深刻的自剖自省。引导学生内省的方法可以用师生谈话、学生写日记谈感受和认识的方法,也可以在平时的交往中悄然进行。在引导中教师要用美好的语言感染和净化学生的心灵,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积极肯定、理中融情、情中寓理。
2.立足于在集体中评价。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总要有一定的参照客体,要使学生在与客体比较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因此教师要努力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集体。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导向,使学生对照集体认准自我,并自觉地把自己纳入到集体中去,摆正自己的角色地位。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及时在班级集体中开展评价。如学校开运动会之后,应总结自己班级在运动会中的得失,表扬取得优秀成绩和发扬体育风格的运动员和参与同学,使学生个体能结合班级集体评价自己在这次运动会上的表现,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在集体中开展评价,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演讲、辩论、作报告、小组互评等方式进行。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要解剖自我、反省提高,同时也应自我肯定、自我发现,培养自己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通过在集体中评价比较,净化了心灵、提高了自己。自我评价是学生不断进步和成长的内在动力。
“自我设计——自我实践——自我评价”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是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良方。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校教育最终只有转化成学生的内在教育、转化成学生自我教育时,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教育。因此在教育活动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每个学生能自己约束自己,从而掌握自我教育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李学农,“德育”之“德”辨析,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第1期
2.曹树真,关于建构学校德育新模式的思考,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第10期
3.叶澜,教育创新呼唤“具体个人”意识,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4.黄向阳,价值相对主义与学校德育,全球教育发展,2001年第6期
(作者单位: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
关键词:自我教育:策略
有人说人类最大的残疾是心灵的残疾,由此引伸,人类最大的危险是道德的滑坡。加强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最重要的工作。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多方位的,这给我们教师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如何在新的形势下,真正加强德育工作,给学生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呢?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自主精神,充分体现教育的主体性原则。法国哲学家萨特说过“人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我国古人也强调日省吾身,这都是强调自我教育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既然我们教师一味说教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那么还不如教会学生自我反省的方法,让他们自我反省。
一、指导学生设计自我,体现设计的导向功能
自我是个人对自己的目标、动机、能力、知识、交际水平等的认识。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设计,让学生认识自我,构建自我。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教育他们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要防止自卑、消极等心态的产生,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设计。自我设计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开展自我设计要发挥教育的导向功能。通过演讲、写周记、谈感受来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提高,养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自我设计要注意以下四点:
1.把握时机。在新学期初或者在某个典型人物事迹教育后的这段时期,学生往往充满着憧憬和希望,对自己会有更高的要求,他们有的暗下决心,有的附和教师的想法,这时教师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机,点拨学生,引导他们开展自我设计。如初一的新学生,指导他们进行自我设计,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初三毕业班的学生,指导他们制定初中的最终目标,引导大家刻苦学习,拼搏进取。
2.分解目标。引导学生自我设计,固然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但是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目标又是一步一步实现的。而每一步小小的成功,都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潜在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确立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如这学期设计一个总目标:成为一个“礼貌标兵”、“文明学生”或“优秀团员”。要实现这一总目标,又要设计一个个的分目标:首先必须立足于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然后还要在同学中树立好的影响,成为模范和表率。通过这两个目标的逐步实现,从而达到实现总目标。所以在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设计时,切忌目标太高太远,从而丧失信心,迷失努力的方向。
3.注重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设计,方式要多样化,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时期的要求,运用恰如其分的方式,如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写周记、举行比赛等来引导学生、点化学生。好的方式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唤起学生的激情。如我校在开学初期开展了“我为学校增光彩”的演讲比赛,铿锵有力的回答和振奋人心的誓词,定格了学生的自我形象,使全校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了共识,激发了他们为校争光添彩的愿望。
二、引导学生自我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
如果说进行自我设计、树立正确的目标,是学生迈向成功的第一步,那么让学生进行自我实践,大胆探索,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开展自我实践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有效举措,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放手实践,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使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在自我实践中得到健康的发展。对学生开展自我实践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为学生提供自我实践的机会。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我实践的机会。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对他们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如开设“中学生团校”、“文学社”和各种兴趣小组活动,使这些优秀学生有广阔的发展天地;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能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如利用这些学生的特长,让他们担任体育委员、文娱委员等工作,从而使他们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增强学习和生活的主动性。
2.引导学生在自我实践中进行自我管理。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自我管理系统,让学生人人参与、各尽其责,自己管自己,从而使学生在自我管理的实践中,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并增长学习和活动的才能。教师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要树立民主意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体性,做好调控、引导、服务的作用,切莫包办代替。如我校目前实施的各项评比竞赛:在各年级每周设立一个值班周,由学生在出操、卫生、纪律和自行车排放等方面进行交叉检查,并于次日早晨公布各班竞赛成绩。各班再根据值班周反馈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和改善管理。这样做,一方面教师可从班级日常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精力投入教育教学研究,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我管理,形成自我督促的良好习惯,增强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
3.有意识地开展适度的挫折教育。在自我实践中,有意识地开展一些适度的挫折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特别是对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长期一帆风顺,受家长和教师赞扬,因而耐挫能力比较差,让他们多参加日常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使他们在自我实践中养成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的态度,认清个人成长与环境的关系。
在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实践的过程中,要让他们感觉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自己设计的目标,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断地发展自己。因此教师组织的每一项活动,都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一定要避免因形式主义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自我评价是一种内在教育,它不仅是指个人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评价,而且还包括意识到别人怎样评价自己和如何评价别人,从而在自我设计和自我实践中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提高自我。自我评价是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开展的。初中生的自我体验非常丰富,他们一方面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具有强烈的上进心、喜欢表现自我、渴望别人尊重自己重视自己:另一方面,又把许多情感体验埋藏在内心深处,不轻易表露,但在情绪上又极具起伏性,所以当他们取得较好成绩时,会趾高气扬、骄傲自满,而当遇到挫折时又消沉苦闷,自暴自弃。这种自我体验会影响学生正确地分析自己,对自己作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从而不能 客观地对待自我,陷入自我认识的误区。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诱导学生学会开展自我评价:既要自尊自信,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又要经常开展自我批评,不断检点和反省自己。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着眼于引导学生内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要着眼对学生个体的引导,在做一件事或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针对自己的做法进行总结经验和教训,发掘自己的闪光点,找出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对自己进行深刻的自剖自省。引导学生内省的方法可以用师生谈话、学生写日记谈感受和认识的方法,也可以在平时的交往中悄然进行。在引导中教师要用美好的语言感染和净化学生的心灵,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积极肯定、理中融情、情中寓理。
2.立足于在集体中评价。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总要有一定的参照客体,要使学生在与客体比较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因此教师要努力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集体。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导向,使学生对照集体认准自我,并自觉地把自己纳入到集体中去,摆正自己的角色地位。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及时在班级集体中开展评价。如学校开运动会之后,应总结自己班级在运动会中的得失,表扬取得优秀成绩和发扬体育风格的运动员和参与同学,使学生个体能结合班级集体评价自己在这次运动会上的表现,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在集体中开展评价,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演讲、辩论、作报告、小组互评等方式进行。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要解剖自我、反省提高,同时也应自我肯定、自我发现,培养自己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通过在集体中评价比较,净化了心灵、提高了自己。自我评价是学生不断进步和成长的内在动力。
“自我设计——自我实践——自我评价”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是学生开展自我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良方。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校教育最终只有转化成学生的内在教育、转化成学生自我教育时,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教育。因此在教育活动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每个学生能自己约束自己,从而掌握自我教育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李学农,“德育”之“德”辨析,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第1期
2.曹树真,关于建构学校德育新模式的思考,上海教育科研,2001年第10期
3.叶澜,教育创新呼唤“具体个人”意识,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4.黄向阳,价值相对主义与学校德育,全球教育发展,2001年第6期
(作者单位:溧阳市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