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8947816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9月连续住院诊断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病例,共17例17只眼,其中男6例,女11例.手术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长效气体或砖油充填术,术后患者保持头低位7~14d,术后随访1~6月,平均4个月.结果 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解剖复位15只眼(88.2%).术后视力提高13只眼(76.5%),无变化2只眼.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中松解玻璃体牵引,剥除黄斑前膜,联合膨胀气体或硅油填充,提高了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率。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使用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联合配戴矫正眼镜对学生近视进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7月1~30日来眼科医院近视防控科就诊的89例低度青少年近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使用0.5%消旋山莨菪碱滴眼液早晚各1次,每次1~2滴,连续使用1年,同时联合配戴矫正眼镜;对照组常规配戴矫正眼镜,局部和全身不使用任何药物.所有患者在受试前均接受眼部全面健康检查,散瞳后进行医学验光等
患者女,41岁.主因右眼无明显原因视力下降、视物模糊10余天于2012年2月13日就诊.入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2(矫正不提高)、左眼0.8,眼压:右眼15 mm Hg、左眼14 mm Hg,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0.5%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后查眼底:右眼视盘明显较左眼大,颞下视盘可见一边界清楚的近圆形灰白色凹陷,黄斑中心凹反射消失,黄斑区与视盘之间可见边界模糊大小约2.5 PD的暗红色隆
期刊
目的 对比新鲜与甘油冷冻保存角膜供体对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化脓性角膜炎术后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在山东省眼科医院成功施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ALK)的化脓性角膜炎患者32例(32眼).根据供体保存方式,分为新鲜供体组(FCT)13例与甘油供体组(GCCT)19例.采集供体资料,记录术后并发症、植片情况及屈光状态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 探讨被动牵拉试验在眼眶爆裂性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主诉为双眼复视的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单纯行被动牵拉试验组18例,手术联合被动牵拉试验组30例,对48例患者眼球运动度及复视情况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单纯被动牵拉试验组18例患者眼球各方向运动基本正常,复视消失;手术联合被动牵拉试验组有3例虽受累眼外肌得到松解,但仍存在复视.结论 被动牵拉试验不仅在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温州医科大学承办的眼科学与视光学领域的高级学术性期刊。本刊以广大眼科医生、视光配镜师、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科研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诊疗经验,以及与本学科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
期刊
患者,男,53岁,4个月前因头晕经MRI诊断为右颞叶脑梗塞,后自觉视物不适,检查视野发现双眼左半侧偏盲,经治疗自觉症状并未得到改善,对生活影响较大,光线强烈时视野缺损更加明显,但光线暗时上述症状减轻,正常活动基本不受影响.查体:双眼视力1.0,近视力Jrl,双眼前节未见异常,眼位、眼动正常,无复视,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阻滞可疑.小瞳下限底检查:双眼视盘边色正常,动脉略细,余未见明显异常.视野检查:双眼
期刊
目的 对比观察两种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效果.方法 翼状胬肉患者123例124只眼,随机分为A组,(60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TK);B组,(64只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比较其复发率、术后角膜修复情况、手术前后泪膜恢复及散光和矫正视力提高情况.结果 术后复发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早期角膜修复情况、泪膜破裂时间的提高优于B组(P<
树突状细胞是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具有2种不同的功能状态.其中,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可诱导机体免疫耐受,而成熟树突状细胞则可激活初始引发机体免疫反应.而成熟树突状细胞只存在于角膜周边区,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则同时存在于角膜周边区以及中央区.现就树突状细胞在角膜相关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角膜接触镜作为矫正屈光不正和治疗某些眼病的一种医疗器具,临床使用很广泛.在配戴过程中,接触镜和角膜的配适情况以及接触镜对眼表的影响,需要长期随访.近年来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眼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等的应用,可以从显微角度在体观察接触镜对角膜生理的影响,为指导临床合理配戴角膜接触镜提供客观依据。
目的 拟通过观察原发性前房角关闭眼(PAC)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PI)前后的改变,探讨PAC的房角关闭机制.方法 应用前瞻性干预性系列病例研究.对ANA眼经暗光下UMB检查为PAC者48只眼,分为三组,A组,单纯性瞳孔阻滞组;B组,多种机制混合组;C组,单纯性非瞳孔阻滞组.对每组PAC眼进行LPI治疗,两周后暗光下行UMB检查,观察指标:AOD、TIA、IT1、TCPD、ILA、ILCD、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