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总能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心情,是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人们对音乐的喜爱程度随着音乐的发展有增无减。然而对音乐的喜爱和懂得音乐是完全不同的,本文分析了音乐和声思维的理论与功能,再针对如何发挥音乐和声思维的功能提出相对应的建议,给广大音乐爱好者和专业的音乐人才在其音乐创作的过程中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音乐教学和声思维理;论及其功能
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240-01
随着人们对声音各种组合的可能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人们对音乐和声思维的理论也逐步建立起来。在此基础上,人们对音乐的发展从线性思维向立体思维逐渐发生变化。如此,声思维的发展为音乐注入了逻辑的力量和传奇的色彩,人们的音乐创作视野被开阔,音乐的表现手段也更加丰富了。
一、音乐和声思维的理论分析
(一)音与音之间的从属关系。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每一个音的发出都有其自身特定的意义,但是,音乐中的每个音单独听起来却又是毫无意义的。然而,当这些音与音之间相互交织在一起时,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就会产生另一种效果。比如在声波形态的运动中,因为每个音的倾向性和张弛感都有所不同,不同音符组合起来就会产生不同形态与不同声态的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最明显原因就是节奏,但是音与音之间的从属关系对这种变化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视。
(二)音与音之间的叠置魅力。
其实人们所听到的多声音乐就是音与音之间的重叠而产生的。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音同时发出声音时就会突破单一线性的局限,接着产生了一种较为丰厚的音响,增强了音乐的层次性,也提高了构成音响组合的可能性。实际的音乐演奏中,在音乐的复杂思维情况下,多声音乐的技术应运而生。比如复调,和声以及和弦等。所以说音乐的空间越来越大了,理所当然地情况就是所展现出来的声音也越来越丰富。在声音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音与音之间的叠置却也不是随意组合的,我国明朝大音乐家朱栽育发明制订的十二平均律为世界所通用,该律制的确定使得音与音之间的比例更加精确,也给音与音之间的组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音乐和声的功能分析
(一)构成人化空间结构。
时间是音乐的载体。众所周知,时间是不可逆转的,时间的这种特性推动着音乐向前变化。作为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相比,一段音乐过后留下来的往往是人们对声音的听觉记忆,显得非常短暂而且模糊散乱。让人们的听觉对声音的记忆变得清晰有序,并且形成富有结构意义的声波形态,一直都是音乐在发展中要努力去改进完善的问题。在和声理论确立后,其和声功能结构流程就显现为一种完全的终止式模式。但是当和声功能结构流程从稳定到不稳定再到稳定地运动时,音乐和声的功能就表现为不仅能明确调式的结构,也能瓦解调式的结构,把无形的声音空间构筑成一个人化的空间结构。
(二)丰富声响的听觉色彩。
和声的色彩是和弦本身的音响素质与和弦之间的音响对比带来的情绪变化。把单一的旋律比作一幅画中的白描,那么和声就成为了这幅画的颜料。单一的旋律加上和声之后,就相当于白描添上了色彩,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和声如同颜料,颜料色彩多样,和声也同样具有丰富的色彩。当同样的旋律加上不同的和声,音乐的整体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格调,不同的和声甚至会完全改变一段旋律,使得整体的情绪出现截然不同的感觉。在和弦中,产生色彩变化的基础音响有声音明亮的大三和弦、听起来暗淡的小三和弦、让人感到刺激的增三和弦、体现激动的减三和弦。它们就如同绘画中的三原色,相互搭配,融合,奏响了色彩斑斓的音乐世界。当人们对大三和弦、小三和小增三和弦、减三和弦这四个和弦进行听觉上的辨别,就会明显感觉到明亮、暗淡、刺激、激动的情绪区别。而在以上四个和弦的基础上,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等多种和弦也慢慢出现在人们的听觉盛宴中,给音乐带来了更多更丰富的情感色彩,也让音乐的世界显得更加美妙。
(三)生成序进内在动力。
声音是不是稳定以及声音协和与不协和的循环对比和先后交替,所引起的直接效应就是人们在听觉上是否得到了满足,不同音响表现出来的或轻或重、或急或缓、或张或弛的心理暗示,会间接激发起人们对完美的幻想,唤起人们对和谐世界追求。在这种生理与心理的同时体验中,一个无形的引力便在音乐的律动中自然生成。虽然,目前乐音的数量有限,但当不同的乐音组合在一起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他们之间的组合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各种乐音的组合效应更是千差万别。和声功能会持续支持音乐的发展,这已然形成了一个人为的动力空间。而且这种动力效应能够把听众的感知觉都吸引到一种富有逻辑的秩序中,进而引起人们的情感发生不由自主的变化。
三、如何发挥音乐和声思维的功能
(一)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音乐和声思维理论与功能的认识逐渐加深,各高校已经把和声音乐作曲理论课分成和声学,复调音乐基础,音乐作品曲式分析,小乐队配器等课程。音乐课程的增加与细化,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重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帮助学生充分理解音乐的含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还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
(二)转变音乐教学思维。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尝试去转变自己的音乐教学思维,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和声思维,让学生去充分地理解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感悟和体会和声的美妙,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而转变音乐教育者的音乐教学思维就要求他们在正确对待音乐的观点之下勇于创新,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为了适应新科技信息时代,音乐教师要牢固掌握音乐学基础理论知识。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教学其实都是先让学生反复练习一段音乐,再为学生纠正一些错误的音调,这种教学方式就显得十分枯燥乏味。所以在当前教学的过程中,作为音乐教师可以尝试着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比如带着学生去聆听和欣赏一些有意思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音乐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结束语
和声思维在促进音乐发展的同时,也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说只有加强对音乐和声思维的理论与音乐和声思维功能的掌握运用,才能让音乐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建平.音乐和声思维的理论基点和功能效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145-147.
[2]邢朔.浅析音乐和声思维的理论基点和功能效用[J].学周刊,2015,11:236.
[3]姜又元.音乐和声思维的理论基点和功能效用[J].音乐时空,2015,15:109.
作者简介:邓尧(1994.5-),男,汉族,四川省冕宁县,大学本科,就读于西昌学院。
关键词:音乐教学和声思维理;论及其功能
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240-01
随着人们对声音各种组合的可能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人们对音乐和声思维的理论也逐步建立起来。在此基础上,人们对音乐的发展从线性思维向立体思维逐渐发生变化。如此,声思维的发展为音乐注入了逻辑的力量和传奇的色彩,人们的音乐创作视野被开阔,音乐的表现手段也更加丰富了。
一、音乐和声思维的理论分析
(一)音与音之间的从属关系。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每一个音的发出都有其自身特定的意义,但是,音乐中的每个音单独听起来却又是毫无意义的。然而,当这些音与音之间相互交织在一起时,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就会产生另一种效果。比如在声波形态的运动中,因为每个音的倾向性和张弛感都有所不同,不同音符组合起来就会产生不同形态与不同声态的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最明显原因就是节奏,但是音与音之间的从属关系对这种变化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视。
(二)音与音之间的叠置魅力。
其实人们所听到的多声音乐就是音与音之间的重叠而产生的。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音同时发出声音时就会突破单一线性的局限,接着产生了一种较为丰厚的音响,增强了音乐的层次性,也提高了构成音响组合的可能性。实际的音乐演奏中,在音乐的复杂思维情况下,多声音乐的技术应运而生。比如复调,和声以及和弦等。所以说音乐的空间越来越大了,理所当然地情况就是所展现出来的声音也越来越丰富。在声音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音与音之间的叠置却也不是随意组合的,我国明朝大音乐家朱栽育发明制订的十二平均律为世界所通用,该律制的确定使得音与音之间的比例更加精确,也给音与音之间的组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音乐和声的功能分析
(一)构成人化空间结构。
时间是音乐的载体。众所周知,时间是不可逆转的,时间的这种特性推动着音乐向前变化。作为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相比,一段音乐过后留下来的往往是人们对声音的听觉记忆,显得非常短暂而且模糊散乱。让人们的听觉对声音的记忆变得清晰有序,并且形成富有结构意义的声波形态,一直都是音乐在发展中要努力去改进完善的问题。在和声理论确立后,其和声功能结构流程就显现为一种完全的终止式模式。但是当和声功能结构流程从稳定到不稳定再到稳定地运动时,音乐和声的功能就表现为不仅能明确调式的结构,也能瓦解调式的结构,把无形的声音空间构筑成一个人化的空间结构。
(二)丰富声响的听觉色彩。
和声的色彩是和弦本身的音响素质与和弦之间的音响对比带来的情绪变化。把单一的旋律比作一幅画中的白描,那么和声就成为了这幅画的颜料。单一的旋律加上和声之后,就相当于白描添上了色彩,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和声如同颜料,颜料色彩多样,和声也同样具有丰富的色彩。当同样的旋律加上不同的和声,音乐的整体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格调,不同的和声甚至会完全改变一段旋律,使得整体的情绪出现截然不同的感觉。在和弦中,产生色彩变化的基础音响有声音明亮的大三和弦、听起来暗淡的小三和弦、让人感到刺激的增三和弦、体现激动的减三和弦。它们就如同绘画中的三原色,相互搭配,融合,奏响了色彩斑斓的音乐世界。当人们对大三和弦、小三和小增三和弦、减三和弦这四个和弦进行听觉上的辨别,就会明显感觉到明亮、暗淡、刺激、激动的情绪区别。而在以上四个和弦的基础上,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等多种和弦也慢慢出现在人们的听觉盛宴中,给音乐带来了更多更丰富的情感色彩,也让音乐的世界显得更加美妙。
(三)生成序进内在动力。
声音是不是稳定以及声音协和与不协和的循环对比和先后交替,所引起的直接效应就是人们在听觉上是否得到了满足,不同音响表现出来的或轻或重、或急或缓、或张或弛的心理暗示,会间接激发起人们对完美的幻想,唤起人们对和谐世界追求。在这种生理与心理的同时体验中,一个无形的引力便在音乐的律动中自然生成。虽然,目前乐音的数量有限,但当不同的乐音组合在一起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他们之间的组合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各种乐音的组合效应更是千差万别。和声功能会持续支持音乐的发展,这已然形成了一个人为的动力空间。而且这种动力效应能够把听众的感知觉都吸引到一种富有逻辑的秩序中,进而引起人们的情感发生不由自主的变化。
三、如何发挥音乐和声思维的功能
(一)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音乐和声思维理论与功能的认识逐渐加深,各高校已经把和声音乐作曲理论课分成和声学,复调音乐基础,音乐作品曲式分析,小乐队配器等课程。音乐课程的增加与细化,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重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并帮助学生充分理解音乐的含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还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
(二)转变音乐教学思维。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尝试去转变自己的音乐教学思维,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和声思维,让学生去充分地理解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感悟和体会和声的美妙,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而转变音乐教育者的音乐教学思维就要求他们在正确对待音乐的观点之下勇于创新,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为了适应新科技信息时代,音乐教师要牢固掌握音乐学基础理论知识。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教学其实都是先让学生反复练习一段音乐,再为学生纠正一些错误的音调,这种教学方式就显得十分枯燥乏味。所以在当前教学的过程中,作为音乐教师可以尝试着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比如带着学生去聆听和欣赏一些有意思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音乐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结束语
和声思维在促进音乐发展的同时,也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说只有加强对音乐和声思维的理论与音乐和声思维功能的掌握运用,才能让音乐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建平.音乐和声思维的理论基点和功能效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145-147.
[2]邢朔.浅析音乐和声思维的理论基点和功能效用[J].学周刊,2015,11:236.
[3]姜又元.音乐和声思维的理论基点和功能效用[J].音乐时空,2015,15:109.
作者简介:邓尧(1994.5-),男,汉族,四川省冕宁县,大学本科,就读于西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