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手术入路在膝关节镜半月板成形术中的临床价值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个体化手术入路在膝关节镜半月板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行膝关节镜半月板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常规手术入路50例(A组),采用个体化手术入路50例(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疗效、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B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A组[(28.8 ± 3.1)min比(39.5 ± 5.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2.151,P<0.01)。A组和B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47/50)比96%(48/50),χ2= 0.522,P>0.05]。B组半月板、软骨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2%(1/50)比1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891,P<0.05),两组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韧带损伤、感染、神经血管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器械损坏、滑膜瘘等发生。

结论

膝关节镜半月板成形术使用个体化手术入路可方便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半月板与软骨损伤发生率,但对术后疗效及其他并发症无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1例60岁男性慢性肾衰竭合并肾性高血压患者长期口服氨氯地平(10 mg、1次/d)、卡托普利(37.5 mg、3次/d)并接受规律血液透析(3次/周)治疗,血压维持在150~160/60~7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去药店买药,药店店员误将卡马西平当成卡托普利卖给患者。患者在误服卡马西平(0.3 g、3次/d)3 d后发现用错药,自行停用,但未再服用卡托普利,仅规律服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降低腹膜透析(PD)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将89例出院后需要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QCC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实施常规的随访管理,QCC组在此基础上按照制定的QCC活动流程实施QCC活动,两组干预时间均为1年。比较两组血压、尿素清除指数达标率、腹膜炎发生率、导管漂管率、外口感染率、因并发症入院率、退出腹膜透析率等指标。结果QCC组干预后
1例82岁女性患者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胃食管反流症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50 mg口服、1次/d,丹参多酚酸盐200 mg溶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盐酸伊托必利片50 mg口服、3次/d,复方消化酶胶囊(Ⅱ) 1粒口服、3次/d。用药第3天,患者突然出现大汗、发热(体温39 ℃)伴四肢粗大震颤和双上肢意向性震颤。急查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考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