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词曲作者
夏劲风为歌曲《卓文君》作词[1],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位词作者。他是湖南著名词作家,他作的词非常淳朴清丽,从小接触家乡的山歌民谣、民间戏曲说唱表演,使他耳濡目染,创作了非常多有乡土气息的作品。夏劲风年轻时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阅读了非常多的书籍,在书本中找到创作灵感,于是他创作了许多作品,其中《工人组歌》是《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之后中国音乐文学史上的盛事。他创作的作品非常大气,包括今天分析的作品《卓文君》在内,他的创作风格与他个人的性格是息息相关的。夏劲风生活经历丰富,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最重要的是艺术感觉敏锐,而且勤奋,加之为人爽朗热情,因此他作的词受到很多作曲家的青睐。夏劲风写下《卓文君》的词,表达的内容丰富,歌词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各部分讲述了不同的内容,又互相关联,引经据典,丰富生动。
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江晖,他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南县,成长在洞庭湖边的乡村田野,后来考入怀化师专音乐系,开始系统地学习音乐。一次机会,他到株洲参加全国歌剧观摩展演活动,看到株洲歌舞剧团演出的《从前有座山》,深受感动,他惊叹株洲的艺术氛围好和创作实力强,毕业后他如愿分配到株洲从事作曲、录音等工作,扎根株洲30年。在这里他创作了非常多的作品,如《团圆酒》《山路弯弯》《爱你爱你中国字》《故乡》《我的湘江,我的母亲河》等等。他是国家一级作曲家,还入选湖南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湖南省文艺人才“三百工程”。他认为创作要表达真情实意,为夏劲风作词的《卓文君》作曲的时候,巧妙地将四个部分用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旋律流畅优美。
二、《卓文君》的人物分析
《卓文君》这首歌曲中有两个人物:卓文君、司马相如。卓文君是西汉时期的历史人物,出身非常显赫,家境富裕,她不仅姿色娇美,而且非常有才华,通音律,善抚琴,一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和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她创作了很多作品,例如《白头吟》,这首诗在歌曲《卓文君》中有所提及。《白头吟》这首诗中的诗句“愿得一心人,白首不分離”流传至今。司马相如同样也是西汉时期的历史人物,他与卓文君有一段真挚的爱情,他是文学大家,精通琴技、书法,被誉为中国汉赋四大家、赋圣、辞宗,他所赋的《凤求凰》是为了求爱卓文君而作,《长门赋》是他受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百金重托而创作的一首骚体赋,《子虚赋》是他为梁王写的大赋,前两首诗作出现在歌曲《卓文君》中,并且歌词内容与之有关。
三、作品的曲式结构分析
这首歌曲《卓文君》不论从音乐的进行上看,还是从歌词内容上看,都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19小节,第二部分第20-46小节,第三部分第47-85小节,第四部分第86小节至歌曲结尾。歌曲调性是民族调,第一、二部分是G羽调,第三部分转到D徵调,第四部分转回G羽调。全曲采用第三人称的角度来演唱。曲作者在曲式结构上将这四个部分进行了鲜明的节奏划分,节奏上首先突出表现歌词的情感内涵,稍后针对这四个部分进行情感分析时再详细说明。第一部分为慢板;第二部分稍快;第三部分进入快板,全曲最欢快的部分;第四部分速度又变为慢板,符合中国特有的“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
四、分析歌词,把握歌曲情感
伴随着前奏音乐平缓铺垫,引出了一句疑问,“问岷江,问嘉陵”。这看似平淡无奇的旋律实则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内容:其一,道出了一个神奇的地方,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四川成都。接着道出“凭谁说成都,成都别是一乾坤”,是啊,不管是谁说成都,这里每天都发生着传奇的故事,着实是别有一番乾坤。再看词曲作家才渐渐拉开了主题的帷幕,“天府之国的爱,峨眉山下的情,谁扬司马相如的名”,词曲家在此处用平淡的旋律引出了主人公之一——司马相如。接着作曲家又用如吟诗一般的语调强调一个“挑”字(“是谁琴挑卓文君”),展现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如何产生的,是琴挑出来的吗?带着疑问我们去了解了两位主人公相识、相恋的爱情故事。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设宴请客,司马相如应邀赴宴。宴会上司马相如抚琴,久仰他才华的卓文君不禁好奇,于是透过屏风窥视司马相如,这一切也被司马相如看到,他早闻卓文君的芳名,便佯装不知,弹奏了一曲《凤求凰》,暗表爱慕之意,卓文君听出其弦外之音,被他的气派、才华和风度深深吸引。宴会后司马相如通过卓文君的侍婢转达其爱慕之情,卓文君听后半夜逃出家门,与之私奔至成都。在演唱这句“是谁琴挑卓文君”时这个“挑”字拖拍(三拍半)便有了另一番内心的情感,真是好一个“挑”字了得!这一挑,挑出了一段爱情!这一挑,挑出了一段佳话!这一挑,挑出了一段千古绝唱!
歌曲第二部分从歌词上可以分析出,讲述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私奔后的幸福生活。“一个穷书生,一位富千金”表达的是二人初遇时家境状况悬殊,但是下一句“一曲《凤求凰》谁在侧耳听”与之形成反差,即使身份悬殊也不妨碍两人相爱。“才子佳人,飞马私奔”两人是郎才女貌,佳偶天成,而且才华横溢,于是非常洒脱地相爱私奔。“当垆卖酒几多温馨”,当时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尽管欣赏司马相如的才华,但是他认为二人身份不般配,于是不同意他们之间的爱情,而卓文君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她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决然和司马相如在一起,为证明他们的幸福,于是在卓府门口开了一家酒铺,“当垆卖酒”唱出一个曾经被父亲惯坏且充满任性的大小姐脾气的形象,但同时又唱出卓文君敢于冲破传统思想禁锢的先进女性形象。在演唱这段时要以温馨之感叙述式地演唱,速度稍加快,使节奏有一点四平八稳之感。比较特别的是节拍变为四二拍,此时力度不宜过强,因旋律音区不算高,故情感变化不大。“当垆卖酒”这句演唱要灵巧且具有跳跃性。“几多温馨,几多温馨”这句要流畅,钢琴伴奏出现颤音,及第46小节出现十连音,且力度为中强,因此演唱情感需递进,一是要表现幸福之情,二是向第三部分情感过渡。“才子佳人,飞马私奔”这句演唱稍有张力,与之后的“温馨”作对比。
歌曲第三部分与前两部分有很大不同,对比感最强。先从歌词内容上分析,这段写到了司马相如终得圣上重用,“封郎拜将谢天恩”写他被汉武帝刘彻封为郎。这背后封郎的原因是汉景帝在位时,司马相如机缘巧合为梁王写下著名的《子虚赋》,但是由于汉景帝不好辞赋,故其未得到赏识。后来汉武帝刘彻继位,他认为此赋不仅歌颂大国风范,而且对统治者具有讽谏作用,继《子虚赋》后司马相如又作《上林赋》,汉武帝读后很赏识司马相如的才华,因此将其封郎。“飞黄腾达上青云”。司马相如被封郎后名利双收,仕途一片光明。“千金难买《长门赋》。”《长门赋》这首赋是当年汉武帝失宠的皇后陈阿娇用百金重托司马相如而作的,这首赋表现了陈皇后深居长门的闺怨,可以说感人至深,因此汉武帝读后深受感动,陈皇后则再得宠爱。“千金难买”体现出司马相如的作品极其珍贵。“金屋藏娇,谁销魂?”这句看似在说陈皇后,实则是暗指司马相如后来与卓文君分居两地时,其有意纳别的女子为妾——“金屋藏娇”,为第四段卓文君“伤心一纸《白头吟》”作铺垫。从演唱方面来讲,第三部分通过快板的节奏,主要表现主人公封郎拜相、飞黄腾达的内心喜悦,在音乐表现手法上更是利用了合唱的烘托与花腔的点缀,使音乐更加愉悦欢快(第70-76小节)。“金屋藏娇”这句要有叙述之感,“娇”字节奏要切住,将二分休止符表现出来。“谁销魂?”这个疑问句不需强,将疑问语气表现出即可,“魂”字要咬清楚、圆润。第67-78小节的花腔,基本以跳音和附点节奏的形式出现,演唱时要灵巧,与合唱的狂放形成对比。第81-82小节的“谁”时值长且音高偏高,钢琴伴奏也出现了渐慢记号,因此演唱需极具张力,将狂放之感表现到极致,但拍子不可唱满,为下一句高音演唱留下动力。在演奏过程中,需要在情感方面进行规范,从而保证钢琴的演奏更具有感染力。[1]“谁销魂?”这句力度更强,是第三部分情感抒发的最高潮,演唱时建议内含一点暗藏讥讽的语气,但不可有下流之气!一个疑问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第四部分的发展做铺垫。 第四部分是全曲的升华与歌颂部分,表现了二位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从侧面折射出对人生爱情的理解。全曲充满了为“爱”而产生的经典传奇故事,“滚烫一颗女儿心,伤心一纸《白头吟》”面对丈夫来信只写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而“无亿”(忆),司马相如有了弃妻纳妾之意。卓文君万分痛苦,为了挽回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写下了《怨郎诗》《诀别书》和《白头吟》。《白头吟》这首千古不朽之作,其中尽是二人的过往,司马相如读后回想起当年他们同甘共苦的日子,十分愧疚,于是回心转意。[2]卓文君用她的才华和气度挽回了丈夫,守护了爱情和婚姻。她的睿智胸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逆來顺受,更没有撒泼上吊,而是凭着自身的智慧与魅力使丈夫回心转意,方才成就夫妇二人的千古流芳。“谁见天下一心人,谁识千古卓文君。”这两句尽是感叹,结尾歌词“谁识千古卓文君”进行反复,强调了无限的感慨之情。在演唱方面,速度为全曲最慢,也是张力最强。情感从第三部分的欢快跳跃、狂放转变为咏叹、感慨。“滚烫一颗女儿心,伤心一纸《白头吟》。”要用咏叹的语气演唱,钢琴伴奏出现连续的六连音,推动情感的递进。最后一句“谁识千古”速度稍慢,“千古”二字有重音记号,力度更强,不要拖拍,到“卓文君”把情绪毫无保留地抒发出来,注意演唱时把握好换气的时机,注意气息,渐强记号将情感带向高潮。对爱情她忠贞不渝,对丈夫她情比金坚,真是千古卓文君!
五、结语
《卓文君》这首艺术歌曲形象地、细致地、完整地描绘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之间坎坷复杂的感情历程,为我们展现了不一样的古代文人爱情。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特别读到了卓文君的《怨郎诗》,诗的最后一句:“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这看似一句感叹之语,却道出了“这辈子我们没做够夫妻,下辈子接着做”的真挚情感。而另一层含义是充满着怨,真是想让司马相如也尝尝这独守空房与日夜思念,似六月三伏,人人摇扇我心寒的痛苦!再回顾整首作品,结合歌曲结尾的两句“谁识天下一心人,谁识千古卓文君”其实更多留给我们的是一句人生的思考——到底是谁成就了谁?
注释:
[1]蒋力、边文彤:《“卓文君”的丝线幕》,《歌剧》2021年第5期,第108—109页。
[2]郑丽莎:《钢琴演奏中的情感表现与触键技巧的运用探讨》,《音乐生活》2021年第5期,第75—77页。
赵嘉璐 广东海洋大学学生
班 安 广东海洋大学中歌艺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