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诚实”伤心

来源 :幼儿教育·家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Emp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幼儿园接女儿回家途中,顺便到超市买了一些鸡蛋。一路上,我小心翼翼地拎着,唯恐打破。回到家把背包和鸡蛋顺手放在饭桌上之后,便急匆匆地准备晚饭去了,女儿独自一人在客厅玩耍。
  没过多久,只听见“啪”的一声响,我心里一惊,急忙跑到客厅,看见女儿面露惊慌,站在书房门口,手里紧紧地拽着一块玩具魔方。“怎么啦?”我问道。“妈妈——你看地上,鸡蛋破了。”小家伙有点支支吾吾。定睛一看,这才发现饭桌旁边的地板上一摊烂糊,碎了好几个鸡蛋!“侦察”一番后,我明白女儿在拿桌上的魔方时,碰到了鸡蛋。为了让女儿认识到自己毛手毛脚的错误,我试探性地问:“宝宝,鸡蛋是你打破的吧?”我在心里默默地期待她承认错误的话语:“妈妈,我下次会小心的。”
  然而,事实出人意料:“妈妈,不是我弄的,我也不知道怎么搞的,鸡蛋就从桌上掉下来了。”鸡蛋破了、地板脏了已经让我心里不快,这番撒谎的话更是火上浇油,我刚想发作,女儿脸上不安的神情引发了我的思索:女儿为何不承认?在担心什么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调整了情绪,心平气和地问道:“宝宝,明明是你拿东西碰到鸡蛋,为什么不承认呢?”这么一说,女儿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看她知错了,我抚摸了一下她的肩膀。这时,小家伙忽然很委屈地说:“妈妈,我不敢说是我打破鸡蛋的。上次我把电脑的按键弄坏了,我告诉了你,你还打我屁屁了,我怕——”
  那天下午,家里笔记本电脑的一个按键被女儿乱按给弄坏了,她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但我当时觉得笔记本电脑很贵重,按键坏了不好配,所以非常生气地动手教训了她。现在想想,孩子主动认错,是希望得到我们的宽容,而不是招来一顿“棍棒”。女儿今天撒谎,我要负很大责任。想到这,我愧疚地对女儿说:“上次是妈妈不好,今天向你道歉。但你撒谎也不对,我们一起改正错误,好不好?”女儿认真地看着我,点了点头。
  记得罗素的《幸福之路》里有这么一句话:“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是啊,女儿本来是诚实的,可一次让她因为诚实而挨了“棍棒”,以后便可能恶性循环,用撒谎来避免可能面临的惩罚。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许久,却时时提醒我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自省,切莫因为一时冲动,让孩子的“诚实”伤心。
  
  专家点评
  有一本好看的绘本,叫《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单从书名上,我们已经受益匪浅了。没错,就像文中的妈妈所说,孩子的很多谎言都来自对惩罚的恐惧,尤其是不问青红皂白的惩罚。很多心理学家的实验都向我们揭示了孩子道德判断的发展过程,而其中成人对孩子道德行为的反应是至关重要的。家长不仅应在诚实的问题上以身作则,更应对孩子的诚实加以褒奖,这样才能培养一个诚实的,尤其是有勇气诚实的孩子。不过,孩子犯了错误能诚实地承认不代表我们不可以惩罚孩子,否则,孩子犯了什么错误都可以用一句“是我做的,但我不是故意的”来获得关于诚实的褒奖而免去失误带来的惩罚。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分清对于诚实的奖励和对于其所犯错误的相应惩罚,在不得不惩罚孩子的时候清晰地说明原因。当然,同时要考虑到这个错误是否应该被惩罚。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