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y on the 4*10 Gb/s, 400 km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by chirped optical fiber grating

来源 :ChineseOpticsLetter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ay6543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n this paper, the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for 4*10 Gb/s, 400 km G.652 fiber by chirped optical fiberBragg grating (FBG) is introduced. For the first time, we have measured and compensated the polarizationmode dispersion (PMD) of FBG, which in each channel is less than 1.1 ps. When the bit error rate (BER)is 10^(-10) and the bit error is zero, the transmission power penalty of each channel is less than 2 dB, andthe best result is negative which means that the receiver sensitivity is increased after transmission.
其他文献
当有雾图像中存在大面积明亮区域及景深突变时,使用传统去雾方法处理后的结果容易出现颜色偏移和光晕效应。针对该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透射率自适应约束修正的图像去雾算法。该算法在大气光值估计阶段使用自动与手动估计相结合的方式,方便使用者对去雾结果进一步根据需求自行调整。关于透射率的估计,首先通过辐射体边界约束求取透射率估计下限以替代传统算法中预先设定的固定数值。然后通过设置阈值判断像素是否在同一景深范围
用准连续激光二极管列阵侧面泵浦Nd:YAG固体激光器,获得39.5 mJ的静态输出,器件重复频率为50 Hz,效率最高达39.5%。对该器件进行了细致的实验研究,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甚至应用目前最好的荧光液体,要获得光激射器阈值所需要的激发程度,是高达足以在液体中建立起相当大的热和折射梯度。折射梯度的存在使射入光激射器腔中的光线发生偏转,产生的损失与不同轴或不规则的反射器引起的损失相象。这种效应以在-13 ℃时Eu-TTA在甲苯中溶液作为一个例子说明。其中,开始平行于轴的光线在行经4厘米中偏转大约1°。提出了避免折射梯度不良影响的一些建议。
期刊
期刊
A metamaterial (MM) absorber is very attractive in the terahertz (THz) regime for it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as a bolometer and thermal emitter. In this letter, we propose a transmission line model for the MM absorber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basic absorp
期刊
本文运用傅里叶频谱分析方法,研究了柱面镜对光栅自成象的调制作用,发现光栅的自成象不仅周期和位置发生变化,而且生了方向的旋转.文章分析了其旋转规律.
普通的同位素分离方法有十多种(表1),用这些方法已分离出从氘到铀之间的几十种同位素。但这些方法各有其局限性,需视同位素分离对象、分离纯度和分离规模不同有所选择。一般认为,电磁法由于有很高的分离效率,是生产优质同位素的通用方法。
期刊
针对传统光谱降维方法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矩阵理论的线性光谱降维方法。该方法在Cohen定义的矩阵R理论基础上提出修正矩阵,可将物体光谱反射率分解为基本光谱和同色异谱黑光谱,再分别对两者进行线性降维。基本光谱的三个基向量由颜色匹配函数与光源的乘积再进行正交化得到,其三个基向量的累积贡献率可达100%。同色异谱黑光谱的基向量由主成分分析推导,取前三个特征向量作为同色异谱黑光谱的基向量。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构建的六维线性模型能在光谱和色度两个方面较好地表征原始高维光谱反射率,满足光谱颜色复制的要求。
单相机是生物单目视觉的直观模拟,而自然界中的生物主要以双目及多目视觉系统实现场景的精确感知。受此启发,研究人员认为可以应用多相机阵列来增强成像质量。通过不同相机的不同传感器和拍摄条件,实现多维多尺度图像/视频的采集,而后利用相机间的匹配实现不同特征域上的计算融合,从而达到重建场景在尺度或维度上的增强。本文以宽视场超高清成像、时空高速视频采集、高动态范围成像及低照度成像为例,详细介绍了已有多相机系统在成像增强方面的应用,归纳总结多相机系统在提高成像时空分辨率、扩大成像视场、丰富成像动态范围等方面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