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对肾透明细胞癌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laus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表现,探讨2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在鉴别ccRCC与RAM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学确诊或增强CT或MRI检查及随访确诊的86例ccRCC患者88枚病灶和31例RAML患者38枚病灶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常规超声观察肿瘤的大小、回声、边界、有无彩色血流信号等,超声造影观察指标包括灌注与消退方式、灌注强度、灌注均匀性、周边环状增强等,分析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对ccRCC与RAML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ccRCC与RAML病灶的回声水平、血供分布、灌注方式、灌注强度、灌注均匀性及周边环状增强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cRCC以低回声(78.41%,69/88)、富血供(53.41%,47/88)、快进(95.45%,84/88)、高灌注(93.18%,82/88)和不均匀灌注(71.59%,63/88)为主,周边环状增强较常见(34.09%,30/88);而RAML病灶以非低回声(86.84%,33/38)、乏血供(68.42%,26/38)、低灌注(65.79%,25/38)、均匀灌注(84.21%,32/38)为主,快进和慢进各占50.00%(19/38),周边环状增强少见(10.53%,4/38).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对低回声组ccRCC与RAML鉴别诊断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均优于常规超声(准确度89.19%vs 59.46%,灵敏度89.86%vs 57.97%;P均<0.01),对非低回声组ccRCC与RAML鉴别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优于常规超声(准确度78.85%vs 55.77%,灵敏度84.21%vs 36.84%,阴性预测值89.29%vs 64.71%;P均<0.05).结论 常规超声结合超声造影对ccRCC与RAML的鉴别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但部分表现不典型的病灶仍需结合其他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其他文献
通过对老年患者术前衰弱的概念、机制、评估方法、预后以及干预措施等进行概述,旨在帮助麻醉医生充分了解患者术前衰弱状态及其临床意义,加强围术期管理并促进改善老年患者术后转归。
目的回顾性分析麻醉恢复室(PACU)不同手术类型患者中重度疼痛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原因,为改善恢复期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疼痛管理质量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根据纳排标准选取我院2020-03-01/2020-09-30期间手术后转入PACU的3608例患者,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汇总统计不同手术类型患者中重度疼痛现况,分析可能原因并总结拟定改进措施。结果术后转入PACU的3608例患者中发生中重度疼痛的共392例,中重度疼痛发生率前5位的手术类型为:开胸/腹食管癌根治术(21.20%)、开腹胃肠肿瘤切除术(20
椎间盘退变是造成下腰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外科干预能够取得一定的症状缓解效果,但是如何早期预防和缓解椎间盘退变仍然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内容,因此探究椎间盘退变的内在机制尤为重要。人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体,其他系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椎间盘退变的发病。本文从神经、免疫和内分泌系统3个角度对椎间盘退变的机制进行综述,希望为未来椎间盘退变预防和治疗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 探讨输注不同剂量自体血对剖宫产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01/2018-06期间因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而剖宫产并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产妇32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
目的 评估患者对妇科肿瘤遗传咨询的认知、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遗传咨询效率、推动遗传咨询工作的开展.方法 以2020年3月25日至2021年3月26日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
目的在保证患者临床安全的基础上,运用科学高效的方法,提高麻醉护理质量。方法将模块化与Donabedian的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相结合,应用于麻醉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结果模块化与传统方法比较每年节约纸张4339张;每年科室护士用于规章考试时间节约3.5 h/人,每年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用于规章考核评分及结果汇总时间节约56.5 h。结论运用模块化对麻醉护理质量进行管理,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能提高护理质量控制的效率,达到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化使用。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隆纳霉素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细胞周期阻滞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隆纳霉素处理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MDA-MB-468细胞48、72 h,计算IC50,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选取0.8μmol/L隆纳霉素处理48 h的MDA-MB-468细胞和未加药处理的对照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测序数据经质量控制过滤后,使用DESeq21.16.1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并进行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功能分析及基因集富集分析,用STRING工具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及用Au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家族蛋白X1(NLRX1)是NOD样受体(NLR)家族的一员,是免疫系统的重要调节因子。研究表明,NLRX1能够调控NF-κB信号和Ⅰ型干扰素生成,调节活性氧的产生,参与自噬、细胞死亡和固有免疫反应,并影响JNK和MAPK途径。NLRX1与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和肺部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了解NLRX1在这些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病例资料病例1,女,39岁,因“发现颈前正中隆起近2年,加重近1个月”于2008年4月15日至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外科门诊就诊。体格检查示颈前正中明显隆起(图1A),扪及一直径约4 cm的包块,质地中等,活动度较小,无明显局部压迫感。
目的分析2010-2019年重庆市6家医院收治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住院患者的发病趋势和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庆东南医院和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6家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次确诊并住院治疗的女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建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数据库。回顾性分析近10年重庆市女性乳腺癌住院患者例数、确诊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分子分型和手术方式等临床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