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的四川历史地理环境与大足石刻的形成

来源 :长江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uablue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宋时期中国佛教造像相当兴盛,出现了许多经典流传的佛教石刻。其中四川地区的大足石刻是宋代石刻的代表,成为中国石刻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石刻当时为何集中出现在大足,本文将从历史地理角度,从交通、经济、民俗等各个方面作一分析,以解释阐述时代背景下地理环境对佛教造像的影响。 Chinese Buddhist statues flourished during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nd many classic Buddhist statues were found. Among them, Dazu Rock Carvings in Sichuan Province represent the stone carving in Song Dynasty and become the last peak in the history of stone carving in China. Why the stone carving was concentrated in Dazu at that time, this article will make an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traffic, economy and folk custo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to explain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n the Buddhist statu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其他文献
自习课上,同桌穆(mù)奇突然凑过来,神秘地说:“每个人的心都是二分之一的,只有遇到合适的好友时才会变成一整颗心。”  我面不改色,继续做习题。一会儿,穆奇像搞特工那样压低声音:“这次数学竞赛,看谁拿第一,赌一个包子!”  我挑眉:“好,我赌。不过不赌竞赛,赌这次素描比赛。”  穆奇一开始坚决不同意,后来他实在闲着没事做,就跑来信誓旦旦地说就算绘画他也能拿第一。  我这个同桌什么都好,学习好,脾气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经提到过,学习过程中,老师课堂上讲的和课外阅读的比例,大概是三七开吧。事实上,课外阅读的功效远远超过课内阅读的功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老师不应把学生局限在课堂里,而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呢?  一、从教材课本出发  我们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让学
1. 你见过我吗?  天边的纸鸢是彩虹的颜色,贴在玻璃蓝的天空,微微颤抖,于是五光十色潋滟了一片。  李小童站在走廊上看得有些痴了,她想,纸鸢知道它自己有这么美吗?它有见过它自己的样子吗?  “李小童。”有个同学路过,拍了拍李小童的肩膀,她愣愣地看着她,脱口而出:“你见过我吗?”  同学哈哈大笑:“你傻了呀!我坐在你前面,怎么可能没见过你。”  李小童若有所思地低下头,心里一片小小的阴影。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