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下发生各种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防范思考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t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深刻变迁,社会利益格局大规模调整,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新的趋向和特征。如我县龙湖垇头村群众争田夺地纠纷,朱口村因建设高速公路征地补偿分配问题引起的群体事件,音山村民因交通事故引发的冲击县人大机关,红光村民因街面改造拆迁引发的群体上访事件;近期发生在海南东方市感城镇因一起治安纠纷引发部分村民打、砸、抢、烧镇政府和边防派出所的突发性群体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重大损失。这些事件呈现人数众多,规模趋大,势头较猛的特点,如若处置不当或激化矛盾,将造成影响社会稳定的不良后果,现结合我们工作实践提出几点粗浅的见解进行探讨。
  
  一、群体性事件主要表现特点
  
  在利益格局调整的转型阶段,矛盾纠纷的诱因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涉及多层次的社会关系、多样化的矛盾主体、多领域的利益冲突,不同社会群体和利益关系的失衡造成社会矛盾的进一步积累与激化。一是公民权利意识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利益诉求和表达愿望不断增强。群体诉求主要是对腐败行为、社会权益、利益分配、干群矛盾、群众利益受到侵害或者受到不公正对待、对群众反映的某些事情久拖不决或不作为。二是群体事件呈现出诉求表达组织化、表达方式极端化、参与人员复杂化、久积的怨恨暴发化、处置事件难度化。三是群体性事件呈现范围的广泛性、层次的深刻性、状态的复杂性、方式的尖锐性和性质的可变性。对这些矛盾纠纷,一旦某一具体的哪怕是微小的环节处置不当,也可能引起某种连锁反应,同类性质的矛盾或冲突也会随之发生共振作用。
  
  二、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心态和成因
  
  1、打着“反腐败”的幌子,挑动群众通过极端手段宣泄不滿情绪。一是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对当前社会风气不滿,对社会腐败行为深恶痛绝,勇于仗义执言,积极反映,寄希望于更高层次的领导或上一级执法执纪机关,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共鸣性和感召力。二是一部分群众容易被心怀叵则的人所利用,他们不依法信访,在一呼百应的情况下,部分群众往往以非理性行为聚众参与集体群访和采取极端行为。
  2、“闹而优则仕”的心态。当前,我国正在以构建和谐社会和以维护社会稳定压倒一切作为重点。可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私欲膨胀,在追逐经济利益或社会地位的愿望达不到满足时,就挖空心事,制造事端,非法串联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进行上访闹事,冲击国家机关,造成重大影响。有些人存在着只有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谁闹谁就会获得利益的心态。
  3、“信访不信法”的心态。在当前,一些地方的司法部门设立的立案标准较高,提出的某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反映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受害方得不到及时的救助。存在着手续繁杂,费时费力。有些问题上告无门,处理无望,公正执法受到质疑。司法、执法、法律监督机关在处理某些事情上存在着相互配合有余,而相互制约监督不力。法律失去权威,群众将解决问题寄希望于领导,不少领导干部则习惯于通过批示、指示、打招呼来处理信访,群众误认为上访的人数越多,领导就会越重视,行为越激问题解决就会越快,以至群众信访找党政部门多,不愿走司法渠道。
  4、“宿仇和积怨”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因违法犯罪被处罚过,有的在提拔干部方面未能如愿,有的因山林承包、旧房拆迁补偿、宅基地分配、下岗就业、贫富差距、派性成见、宗族势力、个人恩怨、治安问题等政治诉求和社会利益诉求长期未得到解决;有的因各种矛盾纠纷有时未得到及时正常显现,让上访群众的情绪得到合理宣泄;有的当地基层组织涣散、缺乏责任心、面对群众强烈反映的社会问题、长期不作为或者乱作为。对群众间日积月累的矛盾,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化解。潜在的问题和突发的问题一旦暴发,造成群访人数众多,法不责众,再加上社会上闲散人员的参与和造谣生事,极易采取过激行为冲击党政机关、人大机关、司法机关和打、砸、抢、烧等恶性案件。
  
  三、思路与对策
  
  (一)要从巩固我党执政地位的高度,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重视和处理好群体性事件。当前社会上发生群体性事件虽然存在着人数众多、行为偏激、方法不当的地方,但也反映出社会存在着三种倾向问题:一是暴露出一些地方基层干部与群众的尖锐矛盾;二是呈现出基层政权工作仍然十分薄弱;三是反映了一部分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些情况和问题中可能潜在着不安定因素,也可能隐藏着违法违犯的线索。各级政府和司法部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做到深入调查处理,做到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分清是非,把握政策和法律界限,客观公正地处理问题。
  (二)我这里着重探讨一下检察监督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作用和对策。
  1、促进社会和谐是检察机关应承担的政治责任。和谐社会是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也是一个能够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的法治社会。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检察机关应以创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从更新的视角去审视调处社会矛盾纠纷工作。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刑事犯罪、民事行政纠纷、群体性事件和各种治安类案件持续高发,大量的社会矛盾纠纷以案件的形式进人检察工作领域,可以说,检察机关办案的过程,就是处理矛盾纠纷的过程。所以,在打击犯罪活动、实施诉讼监督、调解矛盾纠纷、处置突发事件等工作中,要善于把矛盾纠纷中显现的各种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因素,以更好的监督质量、更低的监督成本、更便捷的监督方式,为社会提供可靠的检察保障。
  2、用科学的社会发展观指导检察工作。从长远看,社会转型必然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稳定,矛盾纠纷减少,犯罪率下降。但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也不可能避免出现过渡性的社会不稳定,矛盾纠纷增多,犯罪率上升甚至发生重大起伏。所以,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检察机关要运用好法律确定的制度、规则和程序,法律监督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化解冲实,消除矛盾,定分止争,维护秩序。既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社会矛盾纠纷,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稳定,不滥用司法权力以高压手段压制矛盾,而是通过有效的法律监督尽量化解矛盾,实现动态的社会稳定。既要着力解决影响稳定的现实问题,确保当前的社会稳定,又要看到影响稳定的深层次原因,协助党委、政府着力于从根本上解决矛盾纠纷,以实现可持续的社会稳定。
  3、应把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作为检察工作的出发点。一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责任、法治、亲民、务实的司法理念,把工作基点放在“公正执法、一心为民”,构筑新型的“检民关系”上。二要在刑事案件中,既要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也要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三要在民事案件中,要通过民事诉讼检察调处矛盾纠纷,依法公正和平等地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四要在行政案件中,通常属于人民群众与国家机关之间的矛盾纠纷问题,要通过行政诉讼检察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总之,应把维护群众的具体权益作为检察工作的根本点,检察机关所处理的利益关系冲突是具体的,所解决的矛盾纠纷也是具体的,因而所维护的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以要恰当地处理这些矛盾纠纷,研究群众具体的利益关系,研究检察保障群众具体权益的特点和规律,准确处理立法与司法实践的法律冲突,寻求法律的最佳运用效果,纠正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规范、不作为等行为,努力维护好群众的具体权益。
  4树立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和司法权威。检察机关的公信力和司法权威,绝不是靠拥有法律监督职权的特有权势,而是靠公正执法、严格监督、热情服务、主持公道、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行动。要推进“阳光权力”、以透明公开断绝权力寻租,以刚性的公平公正断绝弹性空间。必须关注各类群体不同的司法诉求,每一起案件的办理、每一起矛盾纠纷的处理都要在实体、程序、时效上实现公平正义,通过工作增加群众对法律的理解度,引导群众通过法定的、理性的司法渠道解决矛盾纠纷。
  5、应把握当前矛盾纠纷的时代特征,寻求矛盾调处工作的立足点。只有深刻地认识矛盾纠纷的发展变化,正确掌握其时代特征,紧紧抓住检察环节的矛盾特点,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才能牢牢把握通过履行检察职能化解矛盾纠纷的主动性。检察机关应当将法律监督活动融入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在互动中克服就案办案、机械司法的观点,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纠纷,加强调控社会整体和谐发展的能力。
  6、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妥善处理检察环节的矛盾纠纷。一是解决新时期的矛盾纠纷,必须尊重人们的平等地位,承认其合法权益,采取民主的方法,运用法制手段,找准症结,对症下药。二是不要将上访者视为刁民或精神病,要依据(信访条例),对无理取闹,缠访闹访的就坚决依法处置。三是检察机关调处矛盾纠纷,不仅要准确执行法律,严格依法办案,更要讲究释法说理,善于调解疏导。通过释法引导群众依法维权、有序维权、依法合理表达诉求。针对缠访闹访、阻碍执法等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既要增强群众的维权意识,又要增强群众履行义务的意识,消除“法不责众”的意识,养成尊重司法的习惯。四是在可能的情况下综合运用政治、经济、道德等多种手段,实现说服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五是当事人及其亲属对案件处理有疑问的,要认真听取意见,耐心做好法律宣传、政策解释、思想疏导等工作,必要时可召开公开听证会,解除他们对司法机关、司法人员的误会。特别要注意做好被害人一方的解释、说理工作,着力推行不批捕、不起诉答疑说理制度,针对疑问和异议耐心说明理由,把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融入执法办案的全过程。
  7、应将化解矛盾纠纷贯穿检察执法始终。一要从受理举报、控告、申诉、错案赔偿,到职务犯罪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审查抗诉,以及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执行监督,检察业务的各个环节都要融入化解矛盾纠纷的司法理念。二要充分发挥职务犯罪侦查权能,通过查处和预防职务犯罪,追求清廉效益,力求以惩治腐败的工作成果来体现检察执法锋芒。三要充分发挥公正检察权能,切实担当对公安、法院等机关执法活动实施法律监督的责任和义务,纠正错案、冤案和执法不公行为。四要充分发挥公益检察权能,妥善处理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纷争,调和利益冲突与矛盾,打击经济领域新型犯罪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局服务。
  8、协助党委政府调处群体性事件。检察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化解矛盾纠纷中,检察机关既不是旁观者,也不是“万能的执法者”,应在其职权范围内和履行延伸职责时发挥调处功能。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在一些突发性的群体事件中,检察机关应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做好工作,共同处理,以平息事端。特别是处理群体性事件中造成当事人伤害或死亡的,检察机关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当事群众一般都要求检察机关出面调查,而检察机关也可能从中发现渎职案件线索。检察机关要从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双重角度出发,以积极的态度介入,以公正的立场处理抑制群体性事件扩大化。
  9、拓宽司法诉求渠道,建立涉检信访长效机制。一是要着力畅通司法诉求渠道,坚持文明接待、热情服务,检察长亲自接待,提高亲和能力,促使矛盾纠纷当事人理顺情绪,防止激化矛盾或者引发新的矛盾。二是要妥善处理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着力提高应急应变能力,以最佳方式处理突发事件。三是检察机关不仅要履行好法律监督职能,更要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依法妥善处理人民群众的诉求,化解矛盾纠纷。四是依法严惩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坚决遏制严重型事犯罪高发势头;依法妥善处理由人民内部矛盾和经济纠纷引发的暴力讨债、绑架、打、砸、抢等“民转刑”案件。五是要加强涉检重信重访专项治理,切实开展好检察机关下访、巡访工作,加大督查和责任倒查力度。六是要充分用好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坚持区别对待,对依法从宽的从轻减轻处罚,积极探索民间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的处理办法,通过刑事和解制度的建立,尽可能依法减少刑事处罚数量,争取最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七是要坚持法定监督、重点监督、程序监督的检察理念,滿足群众提出的合理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特别是因为犯罪分子致害而陷入经济困境的,应积极协调地方政府给受害人适当的经济救济,防止受害人因陷入经济困难而申诉、上访。八是要强化政策、法制宣传教育。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大力宣传党的现行政策和法律法规,通过普法宣传,让广大群众明确违纪与违法,违法与犯罪的界限,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营造出良好的法制氛围。司法机关在办案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把宣传法律贯彻始终,让当事者明白,必须尊重事实,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程序,不能因为自己的涉法涉讼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或者没有达成预期的结果就怀疑司法不公正。在现阶段,我们既要坚决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又要教育引导群众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力,要让群众知法、守法、服法、依法解决问题。九是要制定处置应急突发性预警工作预案,积极应对众多犯罪嫌疑人家属对检察机关的攻击,自侦办案安全突发事件,控告信访群体事件。十是要加强处理初信初访工作和司法诉求信息分析,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排查矛盾纠纷,以及接待来信来访、其他机关和部门分流转交、上级交办信件等多种渠道,对倾向性、预警性信息和已发生的涉检信访信息进行广泛地收集整理,做到关口前移、防患未然。
  10、要加强与外部力量配合,建立处理诉求协作机制。解决群众的司法诉求,化解矛盾纠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特别是非管辖类司法诉求,不可能仅靠某一个职能部门去解决,必须加强检察机关与党委、人大、政府、法院、公安等外部机关的协作、配合。要建立司法诉求情况通报机制,以便协作单位及时了解有关情况,有准备地应对群众诉求,及早化解矛盾纠纷。建立信访申诉案件转办、分流处理机制和息诉息访联动机制,召开多方联席会议,联合调查、联合听证、共同答复,增强纠错能力。要积极引导群众理性信访、合理诉求。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断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要不断提高社会治安联合防控、矛盾纠纷联合化解、重点工作联勤联动、突发问题联合治理、群体事件共同平息、基层平安联合创建水平。
其他文献
调研、信息、宣传三项工作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检察改革和全面提高检察队伍执法水平及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是直接为领导决策和业务工作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三项工作的成效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检察工作的发展状况与潜力。加大三项工作力度是做好新时期检察工作的良好途径,通过检察三项工作为检察业务工作服务,为检察改革服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检察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业务素质教
期刊
摘要:当前的贿赂犯罪呈现出数量较多、串案频发、手法隐蔽等特点,且集中发生在与热点行业行政审批相关的部门、国有企业、基建建设工程等领域。本文通过对闵行区2006年至2008年查处的贿赂案件的实证分析,归纳了犯罪的主要特征、涉及领域、犯罪诱因,提出了惩治和预防贿赂犯罪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贿赂罪;犯罪态势;惩防对策    近年来,闵行区各级党政组织不断加大了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贪污贿赂等腐败现
期刊
摘要:本文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作为检察机关深入查办涉农职务犯罪的理论基石,阐明了涉农职务犯罪呈现的突出特点以及成因,分析论证检察机关如何深入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涉农职务犯罪;科学发展观;反贪工作    近年来,随着国家把三农问题放在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重要位置上,对三农的国家财政投入越来越多。但个别贪官把黑手伸向了三农领域,利用职务和手中的权力大肆侵吞、挪用涉农资金。党的十七届三
期刊
摘要:在中国当前刑事司法模式下,建立和完善证据开示制度是较好的选择和出路。但这项制度在过去的实践中,由于人们的理解不一,存在理论分歧,实施中面临许多困挠和挑战,各地的做法不尽统一、规范和健全。本文对实施这一制度作了理性分析和现实可行性研究,旨在探索和寻找更加符合理性又发挥实际价值的模式和方法,提出规制和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证据开示;现状分析;理性思考;制度完善    1996年我国对刑诉法的修
期刊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检察制度改革,加强检察队伍建设。2007年10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暂行规定》,随即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出台了《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实施细则(试行)》,这些规定对基层院开展检务督察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如何将这些指导性文件规定做到与基层院的工作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出检务督察的作用,使原则性规定具有现实操作性是各基层院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期刊
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到美国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两房”危机,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濒临破产被注资850亿美元拯救、全美最大的储蓄及贷款银行华盛顿互惠公司倒闭、冰岛等国家濒临破产,再到全球股市持续下跌,到目前已经演化为席卷美国、影响全世界的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受到的影响日渐凸显,治安形势较为严峻,人民群众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状况有了新的期待和要求。如
期刊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诉讼体制。人民法院作为审判机关不享有侦查权,也不参与侦查阶段的诉讼活动,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则属于法定的侦查机关,有权直接实施各项具体的侦查行为。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参与侦查,是借以司法警察的强制职能而体现侦查活动的强制性,是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的重要标志。司法警察行使侦查权,主要是指司法警察在侦查活动中行使侦查措施的执行权,侦查措施
期刊
摘要: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能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检察建议具有独特的法律性质。在日常检察工作中,检察建议得到普遍的适用。在司法实践中,检察建议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其作用的发挥。对检察建议制度进行完善是当前检察工作的迫切要求,为检察建议在司法困境中寻找出路。  关键词:检察建议;性质;完善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检察建议的作用,是各级
期刊
当前,检察机关在侦查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少数职务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受到了侵害,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在保障犯罪嫌疑人权益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如何实现侦查工作的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的目标是白摆在检察干警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从当前侦查职务犯罪案件中保障犯罪嫌疑人面临的困境出发,就如何进一步推动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提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对检察自侦工作有所裨益
期刊
摘要:现代检察制度源于欧洲,进而又被推及到世界各国。封建社会时期的英国和法国,是最早建立检察机关和检察制度的国家。英法两国仅相隔一道英吉利海峡,均继承了起源于西欧大陆的日耳曼习惯法,但在中世纪晚期却分道扬镳,一个成为英美法系的发源地,而另一个则被奉为大陆法系的肇始国,两国检察制度的发展道路迥然相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检察制度。本文从两国的检察制度的比较研究入手,分析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这两大法系检察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