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朝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亲诗,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引起无数游子的思乡之情。但王维诗中的茱萸到底是何物呢?
茱萸是一味中药。茱萸有山茱萸和吴茱萸之分,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的作用,一般用于寒湿脚气、高血压、口疮、湿疹等病的治疗;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作用,多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的治疗。那么重阳节的时候,人们身上插的是哪一种茱萸呢?据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王孝涛考证,人们在重阳节的时候插的应该是吴茱萸,因为吴茱萸是芸香科植物,叶子大,有香味,与有关史料的记载一致。
中医认为,吴茱萸辛、苦、热,入脾、胃、肝经,有散寒止痛、疏肝行气、和胃止呕之功,常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呕吐吞酸及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泻泄等,尤以止痛、止呕效果显著。吴茱萸辛香气浓,内服外用均可,对各科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现介绍几则治疗效方,供选用。
1.吴茱萸粥:吴茱萸2克,大米50克,生姜3片,葱白2茎。将吴茱萸择净,研为细末;葱姜切细;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吴茱萸粉、葱姜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一剂,连续3~5天。可治疗脘腹冷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等。
2.吴茱萸粉: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填于肚脐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一次,一周为一疗程,连续2~3个疗程。可治疗高血压、小儿腹泻。
3.吴茱萸糊: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连续3~5天。可治疗小儿及成人咳嗽、气喘、口腔溃疡等。
茱萸是一味中药。茱萸有山茱萸和吴茱萸之分,吴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的作用,一般用于寒湿脚气、高血压、口疮、湿疹等病的治疗;山茱萸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作用,多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的治疗。那么重阳节的时候,人们身上插的是哪一种茱萸呢?据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王孝涛考证,人们在重阳节的时候插的应该是吴茱萸,因为吴茱萸是芸香科植物,叶子大,有香味,与有关史料的记载一致。
中医认为,吴茱萸辛、苦、热,入脾、胃、肝经,有散寒止痛、疏肝行气、和胃止呕之功,常用于肝胃不和所致的呕吐吞酸及脾胃虚寒所致的脘腹冷痛、泻泄等,尤以止痛、止呕效果显著。吴茱萸辛香气浓,内服外用均可,对各科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现介绍几则治疗效方,供选用。
1.吴茱萸粥:吴茱萸2克,大米50克,生姜3片,葱白2茎。将吴茱萸择净,研为细末;葱姜切细;大米淘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吴茱萸粉、葱姜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一剂,连续3~5天。可治疗脘腹冷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等。
2.吴茱萸粉: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填于肚脐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一次,一周为一疗程,连续2~3个疗程。可治疗高血压、小儿腹泻。
3.吴茱萸糊: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连续3~5天。可治疗小儿及成人咳嗽、气喘、口腔溃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