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304-01
导入是在教学新内容或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能为新知识的获取作铺垫,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此,导入新课是小学数学新授课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 要转变思想,加强学习
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者,总是希望把自己的知识全部传递给学生。常常忽视了对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又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将直接影响到他对社会的贡献。只有教师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发现教材中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利的因素,抓住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各种因素,及时引导、鼓励,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创新能力培养。
二 以旧引新法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严密、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教者可以以旧引新。营造“启”、“发”氛围。例如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人,看到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馋得直流口水老人家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 ”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 ”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可以做到“启”而能“发”,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 感受用途、快乐
实践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因为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作为教师还应注重创设大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擦亮学生的“数学眼睛”,必须把枯燥乏味的数学题材设计成看得见、听得到的现实题材,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主动观察、分析、比较、交流、探索数学,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例如,在讲授“元角分”这一课的时候,我通过设计“逛超市”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贴上标签,标上价格,之后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在游戏中认识“元角分”
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的教学活动,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奇思妙想,显示了他们特有的纯真和童趣,数学在学生的眼里是有用的,是现实的。
四 直观教具法
小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观照事物。所以,适当运用直观教具导入新课,有助于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形成表象,有利于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新课前,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实物、图画、直尺等教具。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認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形、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习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
五 精心设计数学活动
创新能力必须以创造性思维为基础。吉尔福特的智力理论指出,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重要成分,在目前许多创造力的培养都是通过发散思维来实现的 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创造性思维常以直觉思维表现 形象和动作思维是思维的初级形式,但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形式。爱因斯坦自称提出相对论时,思维的样式不是语言,不是数学符号,而是图像。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专门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六 利用故事、谜语等导入
喜欢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利用这样的心理特点,导入新课时,适当引入一些故事、谜语等,把儿童爱听故事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来。从而产生学习的认知需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出示猴妈妈分西瓜的情景:“猴妈妈把一个大西瓜平均分给三只小猴。老大分得了这个西瓜的1/3,老二分得了这个西瓜的2/6,老三分得了这个西瓜的3/9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只小猴就大吵起来,刚好老黄牛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来。给它们讲了几句话,三只小猴就就停止了争吵。请问:你知道老黄牛为什么会笑吗?它对三只小猴讲了哪些话?”趁疑导入新课。
七 巧设悬念、引导
探究悬念可造成一种急切等待的心理状态,具有较强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时。适时设置悬念,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一上课我便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数学游戏”。同学们一听做游戏,精神大振。我接着说“:只要同学们说出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的度数(直角三角形只说出一个锐角),我便能立即说出另一个内角的度数来。如果不信请同学们在联系本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度量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然后说给老师”。同学们心里都装着一个谜,于是,画呀、量呀,并且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有的想试一试老师的真伪,有的想难住老师。结果我不但说的快,还说的对。同学们通过度量验证也确实如此。惊叹之于,急于悟出其中的奥秘。我便抓住学生求知欲的心理,让学生自学课本,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认真地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之中
总之。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中,新授课的导入是值得研究的一种教学艺术 因此,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素质、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新授课的导入方法。
导入是在教学新内容或活动开始时,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能为新知识的获取作铺垫,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此,导入新课是小学数学新授课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 要转变思想,加强学习
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者,总是希望把自己的知识全部传递给学生。常常忽视了对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又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将直接影响到他对社会的贡献。只有教师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发现教材中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利的因素,抓住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各种因素,及时引导、鼓励,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创新能力培养。
二 以旧引新法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严密、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教者可以以旧引新。营造“启”、“发”氛围。例如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先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分月饼”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人,看到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馋得直流口水老人家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 ”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 ”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可以做到“启”而能“发”,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 感受用途、快乐
实践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所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因为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作为教师还应注重创设大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擦亮学生的“数学眼睛”,必须把枯燥乏味的数学题材设计成看得见、听得到的现实题材,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主动观察、分析、比较、交流、探索数学,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例如,在讲授“元角分”这一课的时候,我通过设计“逛超市”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贴上标签,标上价格,之后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在游戏中认识“元角分”
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的教学活动,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奇思妙想,显示了他们特有的纯真和童趣,数学在学生的眼里是有用的,是现实的。
四 直观教具法
小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观照事物。所以,适当运用直观教具导入新课,有助于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形成表象,有利于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新课前,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实物、图画、直尺等教具。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認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形、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习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
五 精心设计数学活动
创新能力必须以创造性思维为基础。吉尔福特的智力理论指出,发散思维是创造力的重要成分,在目前许多创造力的培养都是通过发散思维来实现的 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创造性思维常以直觉思维表现 形象和动作思维是思维的初级形式,但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形式。爱因斯坦自称提出相对论时,思维的样式不是语言,不是数学符号,而是图像。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专门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六 利用故事、谜语等导入
喜欢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利用这样的心理特点,导入新课时,适当引入一些故事、谜语等,把儿童爱听故事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来。从而产生学习的认知需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出示猴妈妈分西瓜的情景:“猴妈妈把一个大西瓜平均分给三只小猴。老大分得了这个西瓜的1/3,老二分得了这个西瓜的2/6,老三分得了这个西瓜的3/9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只小猴就大吵起来,刚好老黄牛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的笑了起来。给它们讲了几句话,三只小猴就就停止了争吵。请问:你知道老黄牛为什么会笑吗?它对三只小猴讲了哪些话?”趁疑导入新课。
七 巧设悬念、引导
探究悬念可造成一种急切等待的心理状态,具有较强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时。适时设置悬念,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时,一上课我便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数学游戏”。同学们一听做游戏,精神大振。我接着说“:只要同学们说出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的度数(直角三角形只说出一个锐角),我便能立即说出另一个内角的度数来。如果不信请同学们在联系本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度量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然后说给老师”。同学们心里都装着一个谜,于是,画呀、量呀,并且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有的想试一试老师的真伪,有的想难住老师。结果我不但说的快,还说的对。同学们通过度量验证也确实如此。惊叹之于,急于悟出其中的奥秘。我便抓住学生求知欲的心理,让学生自学课本,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认真地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之中
总之。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中,新授课的导入是值得研究的一种教学艺术 因此,教师要根据自身的素质、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新授课的导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