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比赛到助学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渝光曾任扬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1944年,他出生于重庆,不久后随父母回迁至上海,他的父亲当时是国内少有的照相制版技术专家。解放后不久,扬州市急于引进照相制版技术,派人到上海寻找这方面的专业人员,于是11岁那年,他跟随父母迁居扬州。
  在扬州,他的父亲在报社搞照相制版,是有技术的红人。中学毕业后,他到了社办厂搞塑料印花,扬州日报社要他父亲去专门搞照相制版,他父亲就把儿子推荐过去了。在父亲教导下学了一年多的照相制版技术,他来到当时的市委机关报《红扬日报》工作,成了主要的技术负责人,每天都和照片打交道,了解到报纸总是需要照片。“文革”中的报纸,除了毛主席的整版照片,还有大量照片,报道了各地发生的新闻,有几个摄影记者关系也不错,这让他对摄影留下了印象。
  张渝光是个好动的人,曾经是扬州市少年队的乒乓球运动员,上班后还担任着扬州市乒乓球业余教练队的隊长,乒乓球当时是这个年轻人最重要的业余生活。1976年,人生的关卡到来,他要结婚了。结婚前,未婚妻对他说:“以前你爱打乒乓球,怎么弄我没意见,乒乓球不是正当事情,成家以后,不许搞了”。张渝光心想,不打球也可以,总得有个爱好,他想起在工作中认识的扬州文化馆一位老师曾建议他学习拍照片,于是他想起了摄影,这符合他爱动的性格,听起来也比较高雅,他和未婚妻说,想搞一样事业,就是摄影。夫人同意了,他开始和那位老师学习拍照。
女儿的暖心 张渝光 摄/于80年代
老报迷 张渝光 摄/于80年代初
用油菜花编成花篮,背起竹篓,去景点叫卖 张渝光 摄/于1999年
室内没有照明,到室外学习 张渝光 摄/于2004年
半露天的教室 张渝光 摄/于2001年

  改革开放之初,摄影爱好者特别活跃,活动层出不穷,特别热闹。他给各种摄影比赛投稿,花卉摄影展、农业摄影展、古建筑摄影展……1991年,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扬州组织了抗洪抢险小分队,张渝光带领的扬州市职工摄影协会拍了很多反映抗洪抢险的专题,在《大众摄影》杂志登出专版,这对他来说是个很大的鼓励。
  那些年他经常到全国各地采风创作,80年代末,他在云南拍的一张照片《我要上学》刊登在《羊城晚报》上。照片中,老师在教室前面生火,这引起了很大社会反响,照片的真实性受到怀疑,有两位部队的读者写信给《羊城晚报》,质疑照片真实性,不相信国内还有这样落后的现象,后来报社把这两封信寄给了张渝光,他分别回了两封信,介绍了当地的情况,过了二十来天,部队回信说,很感谢你为我们部队拍了这样一张照片,教育了我们,我们马上要帮助这个地方。过了一段时间,有消息传来,一个新的希望工程小学在那里落成。《羊城晚报》让张渝光到原地再报道一下,他看到部队在这里援建了小学,不但有三四层的大楼,而且每个老师都有了住房。他发现了一张照片的威力。
  那些年他的采风地,从西北到西南,去得最多的地方是云南,一年要去两三次。他觉得那边的百姓朴实好客,无论风光还是民俗,都有拍不完的题材。他在大理认识了一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影友,每次去大理都会帮这位影友看看照片。1996年,他在那位影友的照片中看到了一个山区小学的样子,破烂的房子,简陋的条件,第二天他就让影友带他到了这个地方,并开始了对这个地方长达二十年的拍摄,这就是大理南涧县乐秋乡。这是一处典型的山区民族农业乡,长期以来自然条件差,科技文化落后,是云南省的扶贫攻坚乡。面对孩子们渴望求助的眼神,他想到了之前投稿的经历,也许自己的相机能帮上忙。他开始一下又一下地按动快门,回到江苏后,立即冲洗并将照片寄送到全国各类媒体,很快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不断把钱、物、信件寄往南涧贫困山区。如今他的希望不再是參加比赛获奖,而是通过摄影作品,让这里的孩子们得到帮助。
  二十多年来,他用颤抖的双手和眼含着热泪记录下一幅又一幅让人感到震撼的画面,自费40多次踏进这个贫瘠的土地,自费办展、出书为他们呼唤、为他们争取社会资金,而今这里已彻底改变了昔日面貌,成了一座新兴的城市,有了一个又一个希望小学,孩子们重返校园。他通过摄影作品的宣传为南涧获取了社会各界的捐资、捐款达2亿元左右人民币。谈到这个事,他说爱好可能是暂时的,但能用摄影帮助孩子们,这给了他拍照更持久的动力与激情。
其他文献
[摘要]数码摄影的出现,大大拓宽了数字艺术的创作的空间。在传统摄影里,那种拍摄者对拍摄主体和现场光线的颜色特征的心理“感觉”,在数码摄影里却以RGB和色温这两个数学方式进行了“精确”描述。但数码摄影仅仅是把颜色数码化了,而不是对艺术进行数码化,数码摄影不但不会有损摄影的艺术性,而是对摄影艺术的丰富和扩充。摄影摄的是一“瞬”之间,而作品所“存”的信息却需要精心加工。摄影作品与绘画作品最大的共同点在于
2013年1月31日,安徽省安慶市望江县华阳镇计渡村村民在一小块水泥地上跳广场舞。 徐旻昊 摄  2020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要努力做好“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的乡村振兴大文章。“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  本专题通
摘要:艺术是将人们带到你从未去过的世界,电影的魅力就在于此,在你观看电影的时候已经不知不觉的进入了你从未知道但偶尔产生共鸣的地方。  关键词:后现代 拼贴 复合性    “天国是存在的,只是没有人去过。当你死的时候,灵魂会飞向天空,碰到云的那一刹那,就会变成雨落下来,所以没有人看过天堂……若最后去的地方是天国,这里就是天国了。”在充满垃圾混乱的“青空”,有没有人会像飞鸿在那个下雨天的棚子里看着这个
[摘要]影片《色·戒》中对结尾的处理是汉奸的胜利和革命者的失败,李安用影片阐释了民族主义,这一想象的共同体被解构的过程。  [关键词]《色·戒》民族主义 想象的共同体 解构    李安的电影《色·戒》。轰动一时。电影上映之后,各种评论铺天盖地,在好评如潮的同时,骂声也是此起彼伏。一片硝烟弥漫的景象。很多人对李安的不满来源于影片对于爱国立场的模糊和对汉奸的人性化处理。  这部影片确实有它的独特之处,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武侠电影为了迎合观众,占领电影市场,娱乐性倾向十分明显。这种求新求变、在继承和拆解传统武侠电影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做法,确立了其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  [关键词]武侠电影 娱乐性 倾向    一、传统武侠电影的局限与衰落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传统武侠电影。存在着诸多局限:首先,其原型和叙事模式缺少变化。取材不外乎历史传奇和武侠小说,叙事模式也未曾超越寻仇、夺
[摘要]张爱玲的《色·戒》涉及了人心中最本质的东西,人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不是两极对立,非忠即奸的。王佳芝在情欲与理智、天性冲动与社会规范的交织与冲突中苦苦挣扎,最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关键词]王佳芝 情欲 挣扎    李安的激情大片《色·戒》是根据张爱玲的小说拍摄的。张爱玲的小说大都是写千疮百孔的男女感情,遗老遗少的家庭生活及无爱的残缺不全的婚姻。然而,《色·戒》却显得颇为特别。这篇小说是特工
摘要 中国电影音乐作为世界电影音乐的组成部分,也随之发展而发展。而现代中国电影音乐中,加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使中国电影深深扎根于这片传统文化的沃土。同时又与现代文化,科技审美相结合,呈现具有中国风的电影音乐,从而形成了现代中国电影音乐之特色。  关键词 现代中国电影音乐 特色 中国风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其中吸收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元素。获得了多种手段和方式的艺术表
[摘要]大众传媒中通过将女性塑造为一种非理性的弱势形象,而将力量和理性赋予男性,显现出男性的优势地位。本文以《满城尽带黄金甲》为例,具体分析这种性别意识的建构过程,并认为这种建构促成了性别意识再生产,巩固并再次产生了社会的性别不平等意识。  [关键词]大众传媒 性别意识再生产    一、引言    性别意识是对每个人对自己性别身份的认可和内化,它以社会的认可为基础。个体依据社会期望的规范和自己的主
[摘要]在电视传播的声像系统中,主持人是以媒介传播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们直接面向受众通过有声语言辅以形象进行传播,他们的语言质量必然直接关系到信息传播,咨询服务、娱乐欣赏、知识教育等电视功能的传播效果。本文就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表现力进行论述。  [关键词]电视 播音主持 语言表现力    电视堪称大众传播媒体中的强势媒体相对报刊而言电视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对受众不设识文断字的“门槛儿”,尤其那纸媒体
摘要 20世纪初,经历着现代文化的人要面对种种的生命精神的困惑与生存的困顿。《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极为严肃的写作态度,描写和剖析了性及其性心理情感,更为重要的是,它对20世纪初社会现实与人的精神状态、人类生存困境等,作了极为深刻的解析。  关键词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伦理 生存困境    电影《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根据劳伦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改编的。该小说,最初于1928年在法国出版,之后反流到英